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共5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川剧传统剧目在中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书所选剧目内容涉及广泛,反映出诸多古老地方戏入川流变的轨迹,重点收录汇集了我省历代川剧作家如黄吉安、刘怀叙等的代表性剧目,以及经我省剧作家整理改编、久演不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川剧传统剧目的风貌,在编选中,一些近现代在四川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因为种种原因从未出版面世的传统剧目也得以收录其中。

内容推荐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剧名列其中。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川剧剧目丰富,特色鲜明,因其高度的文学性、地方性、艺术性而享誉剧坛。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现珍藏有传统剧目两千条种,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编剧目数千种。这些剧目内涵深远,自上古神话肇始直至民国以降,提示了历朝历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塑造了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南戏北曲、传奇及诸多古老地方戏入川流变的轨迹。

目录

《时事时装戏剧目卷一》

 总序

 前言

 哑妇与娇妻 高腔

 是谁害了她 高腔

 可怜的儿女 高腔

 跋

 后记

《时事时装戏剧目卷一》

 总序

 前言

 一封断肠书 高腔

 精粹之妻 高腔

 庸医鉴 高腔

 卢沟桥头姊妹花 高腔

 夜半的悲哀 高腔

 跋

 后记

《推陈出新代表作剧目卷一》

 总序

 前言

 柳荫记 高腔

 绣襦记 高腔

 彩楼记 高腔

 琵琶记 高腔

 红梅记 高腔

 芙奴传 弹戏

 跋

 后记

《推陈出新代表作剧目卷二》

 总序

 前言

 焚香记 高腔

 荆钗记 高腔

 玉簪记 高腔

 幽闺记 高腔

 白蛇传 高腔 昆腔

 金貂记 高腔

 一只鞋 高腔

 跋

 后记

《推陈出新代表作剧目卷三》

 总序

 前言

 乔老爷奇遇 弹戏

 拉郎配 高腔

 鸳鸯谱 昆腔

 御河桥 高腔

 射雕记 弹戏

 翠香记 弹戏

 双青天 高腔

 借亲配 高腔

 跋

 后记

试读章节

[李维根上。

李维根 (引)世事明如镜,前途暗如漆。(诗)不会工商不读书,耕田种地是功夫。少年不知春易老,弱冠无妻也是孤。小可李维根,少时丧父,蒙母抚养成人。家计萧条,务农营生。先父在日曾与黎学圃相善,曾许次女雪容与我为婚。如今他家比我家富裕,窥他举动似有悔亲之意。可是我二家开亲有我父好友戴雨人为媒,又有聘礼作证,他却无法推却。前日曾约戴伯父到家,将期单送过黎府,看他动静如何。已略备粗肴,端候戴伯父到来。(转向内)儿拜请母亲!

[李母上。

李母 (引)衰老身材无事瘦,贫家生活怎经愁。

李维根 见过母亲!

李母 吾儿请娘何事?

李维根 母亲,戴伯父曾言今日来家为儿送期单过黎家去,此时想要来了,特请母亲出来商量一切。

李母 你戴伯父还未见来呢。

李维根 想要来了。

[戴雨人上。

戴雨人 (引)故友家世哀,叹母子被困草莱。老汉戴雨人,李维根家致帖相请,来此已是他家了。

李维根 (接)那是伯父,侄儿等候多时了。请进。

戴雨人 (进)老嫂为何双眉不展?

李母 为嫂闻听,说那黎家女子有些嫌我家穷,恐怕这婚事有些掣肘呢。

戴雨人 岂有……那黎家的事,概有小弟负责。他敢不允期?况小弟性情不好,那黎学圃是知道的。他纵有什么手段,也不敢在我面前来现。老嫂尽管放心,婚期择好了没有?

李母 已经择好了的。

戴雨人 拿给我送过去。

[李母交期帖。

戴雨人 有凭有证何愁不允!

李母 维根摆酒来。

李维根 儿知道。

[李维根作摆酒状。

李母 老兄请升上座。

戴雨人 厚扰。

李维根 老伯父请。

李母 (唱【黄莺儿】)忆昔良人西归,儿孤母寡家道微,当年与黎家把亲对,原是老兄当红媒。男大应当成婚配,女大亦须咏于归,此事要将尊驾累,请到黎家走一回。

李维根 (唱【前腔】)自从先父把阴归,多感伯父相栽培。只为家贫无学费,才学耕田奉亲帏。黎家富豪人尊贵,恐他嫌贫要把婚推。倘若此事有翻悔,还望伯父大力维。愧无佳肴和美味,多把浊酒饮几杯。

戴雨人 (唱)老嫂平素太贤惠,贤侄青年称有为。开亲时你二家门当又户对,并无尊来并无卑。如今他家虽富几倍,已定的婚姻岂可推?倘若黎姓有翻悔,自有为伯论是非。他要起诉就起诉,他说打捶就打捶。非我年老不把火性退,嫉恶如同眼中钉。你母子不要忧心内,一切有我做主为。(下)

李母 (唱)为夫结交真不愧,母子如今有依归。

[同下。

第二场 训女

[黎学圃同黎太太上。  黎学圃 (唱)养女要把高门放,谁个愿招贫家郎。

黎太太 (唱)女儿常常对我讲,婚姻要自由主张。

黎学圃 太太,想你我夫妻不知在哪里丧了阴德,生一对女儿,倒还聪明伶俐。但是大女冰容,因病误于医药,竟致口不能言,成了一个残疾之人,故如今尚待字闺中,不知何日才能出嫁啊。二女雪容,是我们小时候把她放在李家,如今我们挣了钱,他家还是那样。我暗窥女儿很不满意呢。

黎太太 我常常也在替雪容想,她是优裕生活过惯了的,怎么过得那农家生活啊?现在婚姻自由,结了婚都有退的,何况我们未结呢?

黎学圃 咦!恐怕做不到呢!

[仆人上,报。

仆人 禀老爷,戴老爷来了。

黎学圃 说着说着李家的媒人就来了呢。有请。

[戴雨人执杖拿期帖上,进见。

黎学圃 戴兄!好久不见,今来寒舍有何见教?

戴雨人 学圃兄不知,因为你与李家开亲,是小弟为媒,如今李家要接人,特托弟送期贴过府。男女成人,理应完结花烛,万望仁兄准允,以卸我媒人之责。

黎学圃 戴兄之意甚善,唯闻李家甚贫,女儿过去岂不又多他一番累赘吗?

戴雨人 他家虽贫,但生活颇能自给,总不致过去饿饭的。

黎太太 他家虽不能饿饭,然而小女在我家过的是优裕生活,挥霍惯了的,怎能过得那些苦况呢?

戴雨人 学圃兄,你是明理的。当日你与李家资产名望都是一样,这门亲还是由你提说的。如今你发了财,女儿读了几本书,便看不起农家子弟了吗?说什么人家多了累赘,你明明想等我死了后,你们才好赖婚,是也不是啊?

黎学圃 兄弟并无此意,纵有此心,也是婚姻的自由。

戴雨人 现在不能与你深说,总之这婚姻你允也要允,不允也要允,听我告诉你。

P3-8

序言

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川剧传统剧目在中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当前,保护和继承川剧文化遗产的工作,已成为四川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系统整理出版川剧剧目不仅能够为川剧艺术的传播提供质量较高的上演剧目,也可展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四川文艺工作推陈出新的成果并体现巴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目前尚保存传统剧目两千余种,新中国成立后新编剧本两千余种,各种类型、版本的剧目万余个。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和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支持下,由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组织规划实施,将以每年五卷的规模陆续编辑出版《川剧传统剧目集成》,预计三十五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川剧曾得到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阳翰生、曹禺、王朝闻、郭汉诚等老艺术家的关怀和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人、改制、改戏”和不断地推陈出新,川剧传统剧目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很大提高,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1952年,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柳荫记》《彩楼记》为代表的川剧剧目因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文学性获得全国戏曲艺术界的赞誉和肯定。经过剧目鉴定整理改编的《玉簪记》《荆钗记》《红梅记》《芙奴传》《拉郎配》《鸳鸯谱》《乔老爷奇遇》《一只鞋》《白蛇传》以及《谭记儿》等剧目,都堪称川剧传统剧目中的经典。1982年中共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2006年6月,川剧进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继承保护了一批经典传统剧目,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获大奖的优秀剧目,培养出一批在创作、表演、导演、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领军人物。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所选剧目内容涉及广泛,反映出诸多古老地方戏入川流变的轨迹,重点收录汇集了我省历代川剧作家如黄吉安、刘怀叙等的代表性剧目,以及经我省剧作家整理改编、久演不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川剧传统剧目的风貌,在编选中,一些近现代在四川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因为种种原因从未出版面世的传统剧目也得以收录其中。

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数以百万字的《川剧传统剧目集成》的编选出版,是我省振兴川剧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省川剧理论工作者、剧作家辛勤劳动的结晶,既是我们对巴蜀传统文脉的把握与传递,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为后代子孙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相信,伴随这套剧目集成的陆续出版,必将使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读者观众客观地认识川剧的文化艺术价值,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使我们的文化工作在展现时代风貌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

郑晓幸

2009年12月

后记

为传承巴蜀优秀文化,将川剧剧目这份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传诸后世,光大川剧艺术,2006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提出了编辑出版《川剧传统剧目集成》的选题方案,拟以每年五卷的规模,将经过整理校勘的川剧传统剧目编辑出版。为此,专门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就编选思路、原则、方案等进行充分论证,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前期编选方案由王定欧、尹文钱同志编写。后根据有关方面的意见,2008年由杜建华、晏一立同志多次修改,形成实施方案,再次报经省文化厅批转,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提交了关于编辑出版《川剧传统剧目集成》的报告。2008年12月,该项目正式获得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立即组建落实工作班子,将该套丛书的编选作为单位工作目标任务下达。

根据主编李致同志意见,2009年首先出版推陈出新代表作剧目三卷、时事时装戏剧目两卷。为此,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聘请离退休专家王诚德、王定欧、严树培、柯静、刘永康先生参与该五卷的编选、校勘、编审工作。本卷辑录之剧目,均系由明清两代的传奇作品演变而来,并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推陈出新,获得戏剧界和观众广泛赞誉、久演不衰的川剧经典剧目。

本卷编选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李致、杜建华、李丽泉、王诚德、王定欧参与入书剧目的选择;柯静同志担任本卷剧目编辑工作,沙地同志担任本卷剧目不同版本的甄选工作并协助编辑工作;沙地、晏一立、何燕担任校对工作。本书收入的剧本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资料室,何燕、李青燕对资料的查找给予了帮助。四川人民出版社及罗韵希社长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川剧传统剧目集成》的出版给予了高度关注及大力支持,谢雪编辑为这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所参校的剧目版本众多,对所收录剧本中的唱词、说白和表演提示等,全书尽量保持统一。在编选中,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失准的地方,还望读者见谅,敬请批评指正。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2009年1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共5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9863
开本 32开
页数 2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2.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5.71
丛书名
印张 72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8
1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