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懂点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管理者所需的心理素质、管理者做决策的心理智慧、管理者需要了解的心理知识、管理者要管理好下属的情绪、管理者影响下属的心理策略、管理者的自我心理保健……《管理懂点心理学》在内容上选取了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知识精华,在阐述方式上将心理学知识与管理者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管理者迅速学会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决策智慧,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并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管理和影响下属,激发下属的内在潜力,打造具有执行力、战斗力的团队,达到快速、高效的管理目标。

内容推荐

本书在内容上选取了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知识精华,在阐述方式上将心理学知识与管理者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管理者迅速学会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决策智慧,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并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管理和影响下属,激发下属的内在潜力,打造具有执行力、战斗力的团队,达到快速、高效的管理目标。

目录

第一章 管理者所需的心理素质

 1.成就动机:强烈的成功欲望,是管理者的动力

 2.意志心理:坚强的意志,是管理者完成工作的保证

 3.乐观自信:管理者要与负面思维作斗争

 4.想象力的提高:想象力使管理者思维更开阔

 5.注意力的调节:善于分配注意力,效率才更高

 6.气质心理:不同气质的管理者要扬长避短

 7.情绪与理智: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8.恐惧心理:恐惧肯定会有,但要学会克服

第二章 管理者做决策的心理智慧

 1.格式塔原理:管理者要有全局眼光

 2.心情影响状态:情绪不好时,不要做决策

 3.应激心理:管理者要善于应变

第三章 管理者需要了解的心理知识

 1.社会角色:管理者在团队中的角色

 2.权力的需要: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哪里

 3.互惠效应:别只让下属奉献,你为下属做了什么?

 4.优势效应:发挥下级的优势,才是会管理的人

 5.心理偏见:全面、客观地考察员工

 6.互补效应:互补的团队,力量最强

 4.沉没成本:别让过去影响现在的决策

 5.从众心理:只会随大流,当不了管理者

 6.直觉心理:直觉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

 7.定势思维:跳出框框,勇于创新

 8.自我辩解心理:多听取不同的意见

 9.满意化原则:不求“最优”,只求“满意”

 10.忽视未得收益:未挣到的钱一样是损失

第四章 管理者要管理好下属的情绪

 1.情绪感染:怎样把团队的情绪带起来

 2.需求理论:满足下级的需求,他才给你干活

 3.霍桑效应:下级也值得尊重

 4.情绪的宣泄:别让下属在压抑中工作

 5.心理疲劳:愉悦的工作气氛,有利工作效率

 6.压力心理:给下级太大的压力,会压垮他们

 7.投射效应:沟通不明,鸡同鸭讲

 8.团队公约的作用: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

 9.模塑问题:引导员工看问题的方式

 10.职位放大器效应:管理者言行要谨慎

 11.时间与效率:根据心理与效率周期,妥善安排工作

 12.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知识型员工怎么管

 13.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管理中要“情理法兼顾”

第五章 管理者影响下属的心理策略

 1.个性心理:管理者要知人善用

 2.预期效应:不诚信,迟早变成“狼来了”

 3.定位效应:用正确的参照系去衡量下属

 4.社会懈怠效应:偷懒永远存在,“责任分明”是克星

 5.目标效应:时刻不要忘记目标

 6.反馈效应:下属的工作需要“回音”

 7.逆反心理:高压政策会遭到反弹

 8 正强化与负强化:批评让人泄气,鼓励给人干劲

 9 皮格马利翁效应:用积极的期待去改变下属

 10 激将心理:对好强的下属,“激”出他的能力

 11.德西效应:下属要的不仅仅是钱

 12.模仿心理:你是下级的好榜样吗?

 13.自己人效应:别说“你们”,要说“我们”

 14.紫格尼克效应:奖赏不要一步到位

 15.鲶鱼效应:让下属之间良性竞争

 16.近因效应:关键是批评后说什么

 17.心理暗示:有些话何必明说

 18.标签效应:给下属下结论要谨慎

 19.破窗效应:提防第一个破坏制度的人

 20.心理距离:管理者和下级距离多远才最“美”

 21.身饰语言:你的身体语言传递什么信息

 22.对比效应: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心服

 23.自我宽恕:审视自己的管理缺陷

 24.社会促进与促退效应:群体工作还是独自工作效

 25.糖幕实验:给员工自主做事的空间

 26.超限效应:说话别没完没了

第六章 管理者的自我心理保健

 1.管理者心理健康的标准

 2.管哩者怎样战胜不良情绪

 3.为工作忽略生活,是失败的管理者

 4.过度忙碌损害身心,管理者不要“一把抓”

 5.管理者怎样避免“成功焦虑”

试读章节

在心理学上,动机是指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如肚子饿了,需要吃东西,便产生了寻找食物行为的动力。而“成就动机”,则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它是个人为自己所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去学习、努力的动机。

成就动机在人的动机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适应社会的动力源泉,是人类的抱负、雄心和获得成功的强烈冲动,甚至决定着人们在人生的攀登中最终达到的高度。成就动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它像一架强大的发动机,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一个个成就。

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特点是: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报酬本身,他们极想把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更有效;他们能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承担责任,及时获得对自己成效的反馈,以便判断自己是否有改进;他们喜欢设置有中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中等难度的工作既有成功的可能,又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他们不是赌徒,所以不喜欢靠运气获得成功,也不喜欢成功概率过大(因为对能力没有挑战性),当一项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为50%时,他们的表现最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两个人聪明才智大体相同时,一般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在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要高。而且,在竞争的情况下,高成就动机者也会有更出色表现,他们的毅力比低成就动机的人更持久。成就动机关系着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更容易取得突出的成就。因为人类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法持续没有意义的努力。据说以前有一种刑罚:命令囚犯挖洞,然后埋起来,再在同一个地方挖洞,然后再埋起来。如此反复不停,就连意志再坚定的人也会受不了。

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任何动机地重复无聊的事情,谁都无法持续努力下去。相反,如果胸怀大志,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那么再单调的工作,也不会觉得无聊。譬如,很普通的砌砖工作,从表面看起来似乎又辛苦又无聊,然而如果知道这项工作是为了建造一间不朽的大教堂,追求这样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就会感到干劲十足,充满喜悦,工作效率也会很高。

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颓废的境地,常说:“过一天算一天吧!”

“能混口饭吃就行了!”“怎么也不至于丢掉饭碗吧!”这种人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他们缺乏成就动机,根本就谈不到什么“进步”与“成功”。但是成功的管理者却不可能是只想填饱肚子的人,他们应该有比这高得多的理想。

你或许感叹于政治家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为本国利益往返奔波,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坚强意志;你或许困惑于企业家们在纷繁芜杂的经济环境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的敏锐头脑;你或许惊讶于谈判家们在谈判桌上一坐就是几个月的持久恒心。

这些成功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拓开一片天空,除了他们自身超群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具备强烈的成就动机,从而具备追求成功的坚强意志,满怀豪情不断地去追求成功。成就动机使他们无论在多么扑朔迷离的环境里,总能够游刃有余,明辨真伪,使形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们从不认为生活是可以得过且过的,对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他们知道,一定要前进,不管是进了一寸还是一尺,最重要的是每天都在进步。

美国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管理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希尔顿连同他的饭店也陷入了困境,债主不断向他催债。有一天,希尔顿偶尔看到了沃尔多夫饭店的照片:6个厨房、200名厨师、500位服务生、2000间客房,还有附属私人医院与位于地下室旁的私人铁路。他把这张照片剪下来,在上面写上“世界之最”,走到哪里,就把这张照片带到哪里——开始时放在皮夹里,后来有了书桌后,就放在玻璃板下。18年后,即1949年10月,希尔顿终于买下了沃尔多夫饭店。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一定要拥有沃尔多夫饭店”的强烈的成就动机,希尔顿恐怕很难在多年的奋斗之后,达到这样伟大的目标。

可以说,成就动机是每个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的心理素质。有了强烈的成就动机,管理者才会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目标;有了强烈的成就动机,管理者在工作中才会激情飞扬,乐观向上,才会感染和激励同事和下属;有了强烈的成就动机,管理者才会意志坚定,才会促使自己千方百计地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为成功铺道路,为成功定计划,为成功谋人事。

一个没有成就动机,或者成就动机不强烈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常会不思进取,陷于被动,事事由环境、他人来推动自己,常会陷于因循守旧的局面,最终使自己的事业不适应形势,也会导致下属人心涣散,使整个组织弥漫着萎靡不振的气氛,最终导致失败。刘阿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一个管理者决不能像刘阿斗那样乐不思蜀,毫无上进心和成就动机。与成就动机紧密相连的是进取心,一个人成就动机不强烈,他在工作中的进取心就会停滞衰竭。

管理者是一个组织中的灵魂,如果他都不相信自己的事业会胜利,那么谁还会信心十足地跟着他呢?管理者不但自己要信心十足,同时还要鼓励下属和员工,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干劲十足。他必须是一个宣传鼓动家,而这宣传鼓动的源泉,就在于自己那强烈的成就动机。就像项羽碰到秦始皇时说的那句话:“彼可取而代之!”没有这样的胸怀和欲望,怎么能指望成就大事业呢?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懂点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66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0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