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呓语道破
内容
编辑推荐

居港三十年的杨志强先生,做过画廊老板、流行读物的主笔、出版社的主编以及首席插画师等工作,同时也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的客座特约插画师及撰稿人。但他在《读书》这篇小文中讲述了他读马恩列斯的书,而且相当系统,包括接受劳动改造时。当然,他读的书很多也比较杂。他如此读书,却不显书呆子气,他的“闲言碎语”里不乏这类小文,比如《秘籍里的中文》。他特别会讲故事,书上曲折离奇的故事,他能用一篇短文,不仅讲个梗概,而且多有自己的感慨,如《古典的魅力》。书中的插图大多出自他自己的手,谁让他是插画师呢。

内容推荐

我们都是挂在时间上的人。即使你在人间已万念俱灰,总有一些东西还能让你无限留恋。在困顿之中,人想活得好,便得学会寻找这些东西。

从作者未成书的旧稿里,以读书为重心,挑出若干,配上自己的插画,辑成一本小书,取名《呓语道破》。全书分为二辑:无聊才读书和闲言粹语。

目录

辑一 无聊才读书?

 读书

 风檐展书读

 躲进书里

 无聊才读书?

 古典的魅力

 逃学偶遇

 神话

 千面人生

 “中国的豆腐是很好吃的”

 “虚无”与真实

 阅读历史

辑二 闲言粹语

 秘籍里的中文

 语言和诳术

 另一种真实

 人算不如天算

 巴别塔的随想

 心病还需心药医

 江湖文化

 “文化沙漠”里的“次文化”

 “狗咬人”和“人咬狗”

 琴瑟之梦与倒果为因

 永恒的战争

 谈“情”说“爱”

 道貌岸然?

 解药

结语

 做言小义

试读章节

小时候,家里管得严,不许出门玩,放学后百无聊赖,唯一的节目是翻箱倒柜找书看。幸亏家里书也多,于是小三前读完了《三国》、《水浒》、《西游》等一大堆每个中国男孩的必读书,小学毕业时,“五四”到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及西方近代著名小说,大致已熟读,还把一套足有四块砖头厚的《辞源》由头到尾读了两遍,到念中学时,我已在啃历史和美学了。因为读书早,每进学校都比同学小两岁,男追女逐的打闹永远挨不上边,只好常坐在一旁发呆,由是班主任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冰山”。我对这充满文艺色彩的封号却不抱好感,因为这有向往当其酸溜溜的文艺青年之嫌。我并没有想过当作家,甚至后来学画也没想过当画家。学什么读什么,当时只觉个中是个引人入胜的无底洞。我喜欢这无底洞,这是一个由前辈学人按十九世纪的理性思维编织的大干世界,一切都顺理成章,包括现存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典章文物。我爱这一切,也愿自己透明如水晶,镶在这天地里,如果没有“文革”……

由是我床头便多了许多以前碰也不碰的书:既然我们向往的是由两个德国人发的端,两个俄国人建的树,就从祖师爷那儿开始读吧……这四个人的全集合起来足有近百卷,两年中我读了泰半,发觉愈近原祖则愈可爱可敬可亲。我开始想写点什么,于是大祸临头,先是牢狱,后是戴着现行反革命帽子送农场改造,干不是人干的活,还有无日无之的批斗游街……有一天傍晚,我收工路过一个澄澈的水库,四下无人,洗手时无意间看到自己还有点稚气的脸,想到在这世界还未活满二十二年,往后若年年月月要过这日子还不打紧,因为事前也早料到会有这结局,但如铅似铁的现实令我疑心。是我太相信书上的东西,才会误信这世界有真理?我以前读过的,是否只是古今中外一代接连着一代的书呆子在痴人说梦?若人类号称智慧和光明的东西不过是梦呓,活在这世间还有何意义?我惶惑,却不甘跳进水库里了此一生,便躺在大坝上仰望还发着蓝光的苍穹。但见白云是那样皎洁,那样崇高,令人油然记起贝多芬的钢琴声响。远处,田野一片无边的绿,还有点缀其间的村落,炊烟萦绕,是何等的美。那些祖祖辈辈什么也不想的农人正张罗着粗饭淡食吧?为什么这些平素看来善良可爱的人,一到可奉旨行凶时仿如参与兴高采烈的嗜血庆典?我又想起了狄更斯的《双城记》,历史就是如此这般的人写成的吧?若如是,人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在顷刻与野兽无异的人性面前,文明和理性又有何价值?

我缓缓地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去。是的,我还读得太少。屈原不是有《天问》吗?若我能弄清这人世间乾旋坤转的底蕴,即使这辈子都倒霉,那又如何?

在那个年头,现行反革命是四类分子,人称“四叔”。被判专政对象即逢人低一等,谁都可当面侮辱你,指使你做最脏最累的活。判刑还有个年期,“四叔”却是终其一生的贱民。没人把你当人也有个好处,便是谁也不用应酬,尽可专心读书,冷眼人间寒热。日子在一年一年地过去,时势的转变也在戏剧性地一字一句地让我不幸言中。人们都在窃窃私语,但批斗不但没停止,新的发难更接踵而来。这可难为了那些不找别人麻烦便不安乐的人,加上我床头放着一大堆人们奉若神明、但谁也没兴趣看、且想看也不一定看得懂的书,批斗我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我回起嘴来自己下不了台,于是批斗不但成了儿戏,不少人对我反而多了几分敬意,有些还暗中护着我。如今,我还保留着许多这时的患难之交。

那些年也几乎无书可读。学英文连字典也被禁,唯有把红宝书、鲁迅小说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对照着念。读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却没人非议,我便把《资本论》和黑格尔的《小逻辑》交叉对应着来读。碰巧一同受罪的有个老右派,是《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的学生。此人早已被折腾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人人都把他当做可供狎弄欺凌的小丑。他平素也头耷耷,眼湿湿,装聋作哑,诈癫扮傻,但若有人暗地里和他谈学问便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我的古典经济学知识,便是浑身恶臭地在粪池里干活时向他讨教的。至今,若我想起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总不自觉地想起一股粪味。每当夜深人静,监督我的人都睡着了,我便支撑着疲乏不堪的身子在蚊帐里点起小煤油灯,那是和“哲学之王”相遇的时刻。在瞌睡挣扎中读了三年,看着这两个已故的思想巨头各自从倒错的立脚点出发,用简单的概念、以令人叹服的逻辑、由里及表地推演出整个外观世界,每章每节都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叫人浑忘了此刻的囹圄生涯。虽生活在罐头中,心却可像出笼的鸟儿般翱翔,愈飞愈高,仿佛可俯瞰这世界。读完这两部书的那晚,我合上书本,长长地舒了口气,走到宿合外的茅厕旁,看着远处横躺在地平线上的黑沉沉的荒山大岭,山脚依稀有一堆火在燃烧。那火愈烧愈亮,山也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洞。那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的前辈都在那儿走着,只要我也走过去,里面尽是令人惊叹的宝藏。

至今,我还常记起这幻觉中的一幕,尽管这两部书到底说了些什么,现在差不多已忘得七七八八,也尽管后来我对这两部书有了新的看法。也许,它们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中,与后来所读的化为一体,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人的灵性,就是这样形成的吧?儿时读过刘西渭的《咀华集》,文字全忘却了,只有书名还清晰记得。读书人就像贪得无厌的蜜蜂,在茫茫书海里,寻找着那些至今还放着异彩的智慧之花,细细咀嚼。没有人能说,你细嚼了哪一朵花便能成仙得道,但对心里藏着千般问号的人来说,学海无涯,所读所知的也许不过尔尔,但偶有所得,便欲仙欲死,黄金屋与颜如玉尽在其间。P7-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呓语道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志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3383
开本 32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