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富豪遗孀的圈子(美国版官场现形记)
内容
试读章节

“你觉得访问内阁很有趣吗?”波波夫庄重而圆滑地问。

“可真有趣极了!你知道,我是和朱莉娅·施奈德库彭一起去的。施奈德库彭一家都是以色列王的后裔,比所罗门最得意的时候还要神气。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几个讨厌的女人,天晓得她们是哪里来的,真想不到这时竟然听到这样一场谈话:‘你姓什么,小姐!’‘姓施奈德库彭。’朱莉娅个子很高,站得直挺挺地回答。‘你有什么我大概熟悉的朋友吗?’‘我想没有。’朱莉娅认真地说。‘唔!我好像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姓,不过这没关系,我只想知道谁来访问。’到了街上,我几乎笑得发狂,但朱莉娅一点儿也不了解其中的滑稽可笑。”

康特·奥西尼不大明白自己是否领略了其中的滑稽,只适当地咧咧嘴,微微‘笑。在天真的妄自尊大和忸怩不安方面,二十五岁的意大利公使馆秘书当然天下无敌,但他觉得永远不开口可能会损害自己英俊的形象,便立刻有些冒昧地嘟嚷说:“你不觉得美国的这社会很奇特吗?”

“社会!”西比尔轻松而鄙夷地笑笑,“美国和挪威一样没有毒蛇。”

“毒蛇,小姐!”奥西尼说,那满脸疑惑,仿佛一个人拿不准该不该冒险踩过薄冰而决定轻轻地走似的,“毒蛇!真的,他们倒是鸽子呢,我愿意把他们叫做鸽子。”

他希望刚才自己用陌生的英语说了句玩笑话,西比尔和悦的笑声使他对此深信不疑,不免欣然色喜,自信恢复,忍不住轻轻地对自己念了两遍:“不是毒蛇,他们是鸽子。”

可是,李太太耳朵灵敏,听到了西比尔的说话,发觉话音中包含一丝她不喜欢的自卑;而那两个年轻的公使馆秘书则无动于衷,表情漠然,仿佛默认只是旧世界才有社会交往的观点。他们也太心安理得了,真是岂有此理!她突然打断他们的谈话,气势汹汹的声音,足以震撼他们的“鸽棚”。

“美国的社会交往?确确实实,美国是有社会文明的,而且是非常高尚的社会交往,但有它自己的规则,下车伊始的人们很少理解。我来告诉你那是什么吧,奥西尼先生,这样你就绝对没有什么犯错误的危险了。美国的‘社会文明’,就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一切诚实的、彬彬有礼和声音悦耳的女人,一切善良、勇敢和毫不矜持的男人。他们人人都有一张自由出入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通行证——‘顺应潮流,不可背时’;一个人的遭遇如何,就取决于是否使用这张通行证,而不取决于这张通行证是否迎合他的愿望。这条规则是毫无例外的,那些以为‘亚伯拉罕是我们的老祖宗’的人,必然被顺应潮流的性格所吞没;这种性格可是我国的大宗出产。”

李太太冲动地一挥叉子,把一块方糖扔进自己的茶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未免有点儿可笑。两位受惊的年轻人挨着训斥,根本不懂李太太的意思,只是微微露出默认的神色,站在一旁注视着李太太。但西比尔却诧异得目瞪口呆,因为她姐姐并不是经常这么使劲地挥舞星条旗的。可是,李太太说得太认真了,根本没有发觉他们三人的无声反应,或者,她实在只顾自己说的,别的全不理会。她发泄了一通,大家沉默了片刻,然后,谈话的头绪,又从被西比尔刚刚萌发的那点儿鄙夷所打断的地方,悄悄拣了起来。

卡林顿走进客厅。  “你都在国会干些什么啊?”马德琳问。

“院外活动!”卡林顿以其半真半假的幽默口吻回答。

“这么迅速?国会才诞生两天吗?”李太太惊奇地问。

“太太,”卡林顿极其平静地恨恨回答,“国会议员像天空中的鸟,只有早起才能捉到虫子。”

“下午好,李太太,西比尔小姐,我再一次向你们问好。你们现在是在讨哪些先生的欢心呀?”这就是弗伦奇先生沾沾自喜地自称“揶揄”的高雅格调。他也从国会大厦回来,顺路进来喝杯茶,享受点儿社交生活。西比尔假装没有听见,但脸上的表情却清楚地表明她巴不得狠狠地让他受点儿委屈。弗伦奇先生一边在马德琳身旁坐下,一边问道:“你昨天见到拉特克利夫了吗?”

“见到了,”马德琳说,“昨天晚上他和卡林顿先生都到过这儿,还有一两个其他人。”

“他谈起政治吗?”

“只字没提。我们主要谈书。”

“书!他知道什么书?”

“那你得问他。”

P29-31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自称人民公仆的家伙,其实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就是装成雄狮的蠢驴。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

《富豪遗孀的圈子》一书的大规模盗版是我一生中唯一真正的胜利。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

该书是有史以来对华府揭露最为深刻的小说之一。

——《纽约时报》书评人莫琳·多德

目录

正文

序言

1880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的《富豪遗孀的圈子》在美国匿名发表。书一出版,立即轰动了美国及西方文坛和政界,不仅风靡于读者之中,还立即被列入世界名作之林。而作者亨利·亚当斯也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美国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1838年2月16日,亨利·亚当斯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曾祖父约翰·亚当斯(1735—1B28)是继华盛顿之后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祖父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曾任美国第六届总统;父亲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180了一1886)则是美国的国会议员、职业外交家和有名的作家。

亨利·亚当斯于1854年至1858年间就读于坎布里奇“美国政治家的摇篮”——哈佛大学。1858年毕业后,远涉重洋,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专攻法律。他回国后,除1860年至1861年间随父出使英国,任其秘书外,终身从事写作,并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同时还主编当时极有影响的《北美评论》。

亨利·亚当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周围氛围的熏陶下,博学多才,文采横溢,广有著述,从历史、传记到小说、散文,均有所涉。作为历史学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当推九卷本《杰弗逊和麦迪逊任内的美国史》,这部浩瀚巨著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文笔流畅,在国内外颇享盛誉,至今仍不失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本权威性论著。作为文学家,他的自传体小说《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和富有文学价值的大量信札,历来备受推崇;而这本政治讽刺小说《富豪遗孀的圈子》更为他在美国文学史上赢得了特别的声誉。  亨利·亚当斯年轻时,对政治曾有自己的憧憬和抱负,由于他的民主主义理想与当时美国政坛的现实格格不入,于是绝意政治,潜心研究美国历史和从事创作。他在小说中借失意文人戈尔之口,发出过一段极其精彩的感叹:

这类政客的尸体污染了历史的海洋,他们死了,被人遗忘了,只有当历史学家把他们翻出来加以嘲弄时,才会被人记起。

他写作这部政治讽刺小说的动机一方面与他当时壮志难酬的怨愤心境有关,同时他也希冀借此对资产阶级政客们的污行秽迹进行审判和鞭笞。小说的创作年代和故事背景都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重建时期(1865—1887)。在这二十余年问,一方面由于南北统一、废除蓄奴制等一系列进步的社会因素促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也随之开始萌芽;另一方面,连续执政的共和党和在野的民主党既明争暗斗,又狼狈为奸,共同醉心于攫取南北战争后的胜利成果.造成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联邦政府的威望一落千丈。

1863年11月19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发表的著名演说中,提出了“民有、民选、民享”这一响亮的政治口号,激动人心,鼓舞了许多美国优秀儿女奔赴沙场。可是,战争一结束,这个口号也就被彻底阉割了,小说中大政客大党阀赛拉斯·P.拉特克利夫一语道出联邦政府的实质:

正确的理解,就是民有,民选,由参议员所

享受的政权。

这部小说撕碎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外衣,令人叹服地暴露出它那虚伪骗人和强奸民意的实质。亚当斯出身最高层的官宦世家,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得以收集和掌设计画面,因而行文有条有理,裁剪恰到好处,人物毫不游离,始终保持着作品结构的紧凑、严谨和完整性。在刻画人物上,作者蓄意把浓墨重彩的渲染、素描式的勾勒和夹叙夹议的评述融成一体,让它们流水般地互相穿插。小说不仅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烘托下,主题思想也很突出.给人以一目了然、清澈见底的艺术效果。

在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时,作者往往以幽默、诙谐甚至夸张的笔触,或冷讽热嘲,大事铺张;或含蓄讥诮,微言妙语,在字里行间展示人物的性格、素养、志趣和好恶,既让读者从中窥见到他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也令人难忘他们所代表的各类人物的典型特性。除上面提到的拉特克利夫外,小说中的众议员弗伦奇就是代表了那种夸夸其谈、自作多情、自命不凡的口头改革派;一时破口大骂、六亲不认,一时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戈尔,就反映了某些失意文人的特征;此外,如保加利亚驻华盛顿使节雅各比男爵的玩世不恭、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等等,都是特定条件下某种典型性格的真实写照。

此书在语言上的最精彩之处,是人物问的对话。它们洗练清新,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无论是三言两语还是长篇大论,全都各有妙趣,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各类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素养和其时其地的心情。还有那些不时插入的俏皮评论和生动比喻,有时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有时又惟妙惟肖,令人哑然失笑,使读者宛如身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

当然,作为一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亨利·亚当斯不可能没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在他作品中打上相应的烙印。如前面提到的小说结局,明显地拖着一个作者自己的理想主义的尾巴。又如,作者对南北战争的评价似乎有点失之偏颇,尽管这明显与他对战后美国政局的现实不满有关,但无论如何,这是两回事,绝不能因战后政局的腐败,就不加分析地贬低(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卡林顿律师的描写上,对他未免倾注了太多的同情和美化。虽然他为人比较正直,对拉特克利夫之流的政客嫉恶如仇,但他留恋蓄奴制这点是应该受到非议的。而对莱特富特·李太太这个人物当然也过于理想化了。还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虽然大胆泼辣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也无情地鞭笞了那些借民主之名,行肥己之实的政界风云人物,但是,正因为出于一位目睹当时社会现状的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之手,这部小说才更显出其非同一般的批判价值和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编著的《富豪遗孀的圈子(美国版官场现形记)》这部1880年出版的美国政治讽刺小说,讲述了一位纽约富孀移居华盛顿后认清美国民主政治本质的故事。

年轻貌美的纽约富孀莱特富特·李太太来到华盛顿,企图解开心头的美国政治之谜。她在“政治沙龙”中遭遇各式各样各怀目的的政客,见识了五花八门的权术阴谋。在她的无数求婚者中,长期混迹于政界的参议院议员拉特克利夫贪婪狡诈,企图借助与李太太的婚姻飞黄腾达,虽然经过精心策划和施展种种计谋,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编辑推荐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编著的《富豪遗孀的圈子(美国版官场现形记)》是一部撕碎美国“民主政治”外衣的警世讽刺小说。小说围绕富豪遗孀为核心,扩展到整个美国政界,其中充斥着阴谋、权术、金钱、情欲……全书充满讽刺意味。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出身于政治世家,身处此种环境,使他对政界甚为了解,书中所描绘的19世纪美国政界虽有艺术加工,但也可使读者一窥美国民主政治的面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富豪遗孀的圈子(美国版官场现形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
译者 朱炯强//徐人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48315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4132431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