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华编著的《音乐中的中国人》以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为依据,将中国人分为庶民百姓、文人士大夫、宫廷贵族和宗教信仰者,选用他们所创造和使用的代表性曲目,把这些曲目放在该阶层的特定生活环境中来进行分析,试图理解中国音乐作为中国人的行为、作为行为中的内心感受的产物,所具有的“人学”特点。反映在不同社会地位中不同阶层人士的所作所为,他们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的所思所想,为表现不同感受而选择运用的音响所具有的音乐形态特征。
图书 | 音乐中的中国人(附光盘)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耀华编著的《音乐中的中国人》以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为依据,将中国人分为庶民百姓、文人士大夫、宫廷贵族和宗教信仰者,选用他们所创造和使用的代表性曲目,把这些曲目放在该阶层的特定生活环境中来进行分析,试图理解中国音乐作为中国人的行为、作为行为中的内心感受的产物,所具有的“人学”特点。反映在不同社会地位中不同阶层人士的所作所为,他们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的所思所想,为表现不同感受而选择运用的音响所具有的音乐形态特征。 目录 一、音乐中的庶民百姓 (一)河流山川交响中的力与勇——《川江船夫号子》 (二)山间野外的抒情——《八月十五光华华》、《槐花几时开》 《想亲亲想在心眼上》、《瞅你两回》、《蓝花花》、《你像一朵花》、《从前我们最相爱》、《都达尔和玛丽亚》 (三)里巷歌谣——《孟姜女》、《走西口》、《绣荷包》和《摇篮曲》 (四)民俗歌舞音乐——云南花灯《螃蟹歌》、蒙古族《安代舞》、汉族《荷花舞》 (五)满村听说蔡中郎——京韵大鼓《林冲发配》、弹词《杜十娘》 (六)锣鼓声中来听戏——《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刽子手拥得我前合后偃》、《郎对花姐对花》 (七)婚丧喜庆中的民间器乐——《一枝花》、《公嫁吹》、《十八六四二》、《鸭子拌嘴》 二、音乐中的文人士大夫 (一)琴乐冶情性——《梅花三弄》、《潇湘水云》、《流水》、《酒狂》 (二)词调、琴歌寄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阳关三叠》 三、音乐中的虔诚信众 (一)法事、课诵中的虔诚吟唱——《戒定真香》、《诵经调》、《步虚韵》和《南海赞》 (二)器乐、歌舞中寄托的信仰——《昼锦堂·垂丝调》、《开坛钹》、《河西钹》、《发鼓》、《羌姆》 (三)居士心中的《普庵咒》 四、音乐中的皇室贵族 (一)皇权威严的象征——《日初升》、《河清海晏》、《导迎乐》、《睿谟独运》、《迎神》 (二)宫廷中的娱乐音乐——《海宇升平日之章》、《梅杏争春》、《月下海棠》、《舞名马》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音乐中的中国人(附光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耀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304404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