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一般到优秀
内容
试读章节

做—个快乐、智慧的女性主义者

——给尚未出生的女儿的信

妻子孕育孩子的时候,我的身份是一名自由作家,已经出版了十多本书,并将两性问题选定为自己终生关注的目标。而性别问题,恰是我当时最感兴趣的。作为一个“准父亲”,我幻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女儿,并将关于未来女性的理想寄托在她的身上。在这组我写给尚在母腹中的女儿的信中,初步表达了我对于生育、子女教育,特别是理想女性的个人思考。其中许多在12年后整理这本书的时候看来是极不成熟的,而且许多观点与观念在后面章节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对于养育孩子的意义的理解。这种变化也正好说明了一个男人在与孩子一起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这组信在一些报刊发表时,编者加评语道:“行文直爽大胆,引人深思。”◎为什么生你

医生告诉妈妈,她怀孕了。爸爸那一刻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爸爸和妈妈谈恋爱时,都说一生不要孩子。养育一个孩子是十分繁重的工作,我们自觉无力承担。生命短暂,我们向往二人世界的轻松与快乐,更想多做些事业。

人在年轻时的许多想法,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改变。妈妈过了30岁,开始向往平凡、安详的人生。而这时,爸爸还很犹豫。

爸爸一直没有想明白,生育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探讨生育的意义的,生育就是为了生育,这无需回答,也无法回答。一些常规的想法,如养儿防老,早已经过时了。为了增加生命的乐趣?我们又何必通过这种对人力、财力、精力都极为耗费的事情来寻找乐趣呢?为了避免晚境的凄凉?在世界大同的未来社会,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将孩子圈在身边?即使将他圈在身边,我们又怎能保证他不是一个逆子,不会使我们感到更多的凄凉呢?更何况,这些想法不都是很自私的吗?不是将孩子当做一个玩偶了吗?

为了人类的发展与延续?地球不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吗?

还有一种古怪的说法: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在爸爸看来这绝对是自欺欺人,根本无法挽救我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我们生育的生命与我们有天壤之别,而且他也将结束,他再生育的生命还将结束,人类这一物种都注定是宇宙的过客,如此脆弱的生命何必延续又怎么能够延续呢?

妈妈是这样劝爸爸的:你就当多一种生命体验吧。但是,我们在短暂的生命中未能体验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体验做父母的感受,我们将失去多少呢?!

在爸爸看来,盲目的生育,特别是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是典型的未开化的农业社会的产物。而在技术时代,人的许多工作正被机器和社会取代,个体生命的价值应该受到更多的推崇。

但是,爸爸还是决定生育你。爸爸最初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妈妈想生育你。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情,爸爸不能为了自己的快乐便牺牲你妈妈的快乐。

◎爸爸的理想和痴想

那么,爸爸是否很不情愿地等待你的出生呢?恰恰相反,爸爸一旦决定要你,便开始了全身心的期待。爸爸要做一个最优秀的爸爸,要让你成为最幸福的孩子。但是,爸爸也在采取措施将你的出生可能带给我事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爸爸买下了北京远郊一套宽大的三室二厅复式公寓,爸爸将书房安排在楼上,这样,你的啼哭便不会惊扰爸爸工作了。

另外,爸爸还在想,要使你成为爸爸事业的一部分,我要把自己关于人类的种种理想都在你的身上付诸实施。

P4-5

目录

自序 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

第一章 大于负一,小于等于零

 做一个快乐、智慧的女性主义者

为什么生你

爸爸的理想和痴想

希望你是女孩儿

教养

读什么书

如何做学生

性问题

打猎去?

布老虎

你将是“精神贵族”

与你告别

 温馨絮语

第二章 大于零,小于等于一

 成长印迹

襁褓里的孙子

做一个男性解放主义者

男人这个性别

名字的寓意

游戏无模式

“好爸爸”

想哭就哭

抛弃性别歧视

卸掉期望的重轭

 孩子带来的启示

妻子想生男孩儿

产房外的表情

布娃娃

儿子的婴儿期教育

 温馨絮语

第三章 大于一,小于等于二

 成长印迹

把菜刀当玩具

使劲儿地娇宠他

“我们爱你”

 温馨絮语

第四章 大于二,小于等于三

 成长印迹

入托前后

不开启的贺卡

老奶奶的承诺

批评名著

赞美他

协商

一大于二

“贵族幼儿园”

准备好了再做父母

男孩子的第二次“断乳”

“这叫阴茎,你也有呀”

 和孙子一起玩

 温馨絮语

第五章 大于三,小于等于四

 成长印迹

“大饼”与“讨厌鬼”

死亡话题

自由地涂画

和孩子玩

漆黑的晚上

宠爱教育

儿子的“谎言”

一位网友的质疑

防盗门与小号

带谁去旅游

 妻子写的故事(2则)

“漂亮的小熊”

儿子的消费经

 温馨絮语

第六章 大于四,小于等于五

 成长印迹

儿子与书

你幸福了吗

与儿子同眠

鼓励的作用

学习维权

告诉我,但不要打我

睡前游戏

“非典”时期的快乐爸爸

心永远悬着

我喜欢你

“学生银行”事件的“另类观点”

裸女玻璃门与儿子的性教育

 温馨絮语

第七章 大于五,小于等于六

 成长印迹

重视任何一点点“反常”

把不喜欢的事变成游戏

孩子不会“捣乱”

一次闲聊中的理念熏陶

压岁钱与权利

“虚荣心”也值得鼓励

小小年纪的维权意识

不要误解孩子

他只会问到这里

与陌生人相遇

“父幼月”

老小孩儿和小小孩儿

别拿孩子撒气

我们的教育理念错了吗?

“打人”事件

比较三个幼儿园的“资质”

两位母亲教育理念的冲突

妈妈写给儿子的信

在幼儿园最后一周的故事

亲子之情可以治病

 温馨絮语

 奶奶的温馨絮语

第八章 大于六,小于等于七

 成长印迹

混乱的一天

全身心和孩子玩

第一次犯错误

自己做决定

小标兵

漫画大师的签名

“妈妈爱

信任

退伙事件

没有私家车

分床195涵养196惭愧

 温馨絮语

第九章 大于七,小于等于八

 成长印迹

挨批

惩罚与奖励

美术老师

头破了

头又破了

“两面派”

控制不住

暴露法

担忧的心

尊重

一点进步

摘梨

 自我记录

故事大王的诞生

“劳技中心”的收获

教训

我的航海舰队

冬天哪儿去了

我的悔过

 温馨絮语

第十章 大于八,小于等于九

 成长印迹

渐入主流

儿子要评“三好”

爸爸去台湾

寄希望于孩子

“退化”

 自我记录

等爸爸回家

爸爸的礼物

哥哥来了

爸爸真烦人

数学日记

愿意长大的我

同学生病了

香山拾瓶子的老人

 温馨絮语

第十一章 大于九,小于等于十

 成长印迹

阅读的潜力

心灵之桥

劣质巧克力

多能说呀

求您了

和孩子一起旅游

旧词新解

 自我记录

我的老师

我们的“自留地”

我收获了学习方法

月到中秋

和奶奶在一起

我爱迪迦·奥特曼

胡同游

冰上游戏

压岁钱

我病了

春游

搭纸塔

心手相连度六一

 温馨絮语

第十二章 大于十,小于等于十一

 成长印迹

儿子教会我游泳

AA制聚餐

上课外班

拼图的启示

当上中队委

谈人生

单纯

滑轱辘鞋

实习老师

树枝爱好者

做家务

性别教育

 自我记录

我的爸爸

我和长辈比童年

打雪仗

校园的成长

妈妈的爱

职业体验

“专家”

六一演出

 温馨絮语

第十三章 大于十一,小于等于十二

 成长印迹

谁的错

师生角色

矛盾

“新怀疑主义”

循环日记

对儿子发火

不会宠坏

放弃奥数课

露台上的男孩

浸泡英语

男孩子的游戏

H1N1来了

“食物联合国”

绯闻

冲冠一怒为孩子

家长各有苦心事

我和儿子的对话

抗争的结局

胜利的战斗

零用钱

儿子的恶作剧

想象分别

给后代的告诫

 温馨絮语

序言

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

这不完全是一本私人的记录,而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心路历程。从中,聪明的读者一定可以获得多种启发。

这本书中,我提倡“宠爱教育”,也提倡“养儿当做中等生”。儿子成长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为这两个理念做着注脚。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般的“中等生”,“中等生”不一定不好,“优寄生”不一定好。

我写完这书的时候正值2010年高考过后,媒体有调查和总结,过去20多年那些身为“高考状元”的优等生,工作后都成绩平平,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没有杰出的人才,而那些昔日的中等生,许多人却成为精英人才。因为“优等生”太规矩了,可能丧失了很多创造力,而中等生一方面应付着规训,另一方面保存着自己的创造力。

我还告诉孩子:规规矩矩、老实听话、成绩永远100分的“优等生”,你确实不是。你就是一个淘气活泼、经常惹祸、不听训教的中等生。但是,让父母自豪的是,你拥有太多的快乐,你保持了太多孩子的天性,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的心灵是开放的,我们从你身上看到了潜在的优秀品质。今天的中等生,很可能是明天最优秀的人才。

我对儿子说,我要给中等生正名,让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知道他们是杰出的好孩子,珍惜他们。

我们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仍然是一个充满等级偏见的社会,当我们使用“优等生”、“中等生”,甚至“差等生”这些名称的时候,就强加了污名与歧视。因为,我们通常是以学习成绩来做这样的划分的。

但是,学习成绩的中等,可以被说成一个学生是“中等”的吗?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人格整体素质,又该如何划等呢?

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对一个个幼小心灵进行规范的时候,在把他们往“等级”里面强塞的时候,又剥夺了多少快乐、自由心灵的成长呢?在“优等规范”下长大的孩子,保持了多少反思的能力、独立的精神,以及创造力呢?

当我们哀叹中国没有产生世界级的顶尖人才的时候,是否反思过,这个将学生按等级规训的教育体制,在这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的儿子,以我们的眼光,在他的学校,他应该算是优等偏下、中等偏上的。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牛孩”太多了。一比,他就是绝对的中等生了。不是我们不够“优秀”,是“优秀”的太多。不是我们不可以“优秀”,而是我们不愿意承受“优秀”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很自豪:我的儿子是一个中等生。

您会看到,这是一个在父母宠爱而非溺爱下长大的中等生,这是一个生活中充满着爱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快乐的中等生,这是一个自由的中等生,这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具有创造力潜质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完好地保存着纯净心灵的中等生,这是一个在以思考的目光看世界的中等生……

这,就是财富。

这是一个普通男孩儿的成长历程。他既不是神童,也没有显出任何一方面的异乎寻常。所以,这不是一本你想培养“天才”时可供借鉴的书。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也从未想将他塑造成天才。我们只是希望他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享有快乐、自由、幸福的幼年,以及整个人生。所以,本书记录的,是如何使一个孩子更快乐与自由的心得。

让孩子真正拥有快乐与自由,其实绝不比塑造出一个“天才儿童”容易。

天才儿童也好,快乐儿童也罢,在我看来都需要我们加倍宠爱才有可能。

我在本书中论证说:好孩子都是宠爱出来的,所以,让我们充分地宠爱自己的孩子吧!

中国文化一向反对宠爱孩子。但是,宠爱并不是没有章法的溺爱,本书试图探讨一些宠爱而非溺爱的“章法”。其中许多观点,对传统的育儿理念提出了挑战。

我想告诉人们:

孩子其实从来不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总是成人。如果孩子不接受一种规则,则一定是这规则本身有问题……

孩子从来不会说谎,说谎往往是上进心的表现,而成人误读了他们……

世界上没有“问题孩子”,认为孩子有“问题”本身便说明有问题的恰是这些成人……  孩子不会“淘气”,也不会“捣乱”,成人斥之为“淘气”与“捣乱”的行为,都是因为没有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要鼓励孩子的虚荣心,虚荣心同样是成长的动力之一……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天使。我们不会游泳,但我们还是婴儿时不会淹死;我们以为自己跑得不快,但我们最初其实都是跑得最快、最有激情的那枚精子。

为人父母者,为你的孩子是一个“中等生”而自豪吧!

内容推荐

每逢高考时节,便可见社会媒体和商家对“高考状元”们大张旗鼓的宣传和炒作,社会风气诚然,“学习第一通吃所有”的社会现实也逼迫家长们纷纷实践“虎妈狼爸”的育儿训诫。

然而,过去20多年间的“高考状元”,工作后大都成绩平平,而许多昔日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却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方刚博士的《从一般到优秀》记录了其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专家,在教育儿子的亲身实践中大胆探索反传统教育模式的心路历程。

编辑推荐

《从一般到优秀》作者心理学教授方刚引领孩子个性化自由发展

突破影视教育功利枷锁

宠爱育儿理念挖掘平凡少年非凡创造力

宠爱教育,不是简单溺爱,而是基于理解的理性呵护

对于孩子,父母必须:尽可能地疼爱、抚慰;尽可能满足他提出的所有要求;尽可能不批评,必须批评的时候要紧跟着表扬几句;尽可能让他自由地行动,对他想做的事,在不伤害他自身的前提下不加任何限制;尽可能避免打骂,实在气急时打骂了,事后要向他道歉和解释。

宠爱教育是欣赏和鼓励。由此长大的孩子,是自信和上进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一般到优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8266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2014116594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