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的学术论文集《言说的跬步》精选其三十多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40篇,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影视传播”、“视觉传播”、“政治传播”、“公共传播”五个学术领域,涉及不同时期的重大传播事件。这些论文的以其独到见解和详实数据分析,深入分析了传播学在国内的发展、走向,并对政府传播、公共传播等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书 | 言说的跬步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孟建的学术论文集《言说的跬步》精选其三十多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40篇,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影视传播”、“视觉传播”、“政治传播”、“公共传播”五个学术领域,涉及不同时期的重大传播事件。这些论文的以其独到见解和详实数据分析,深入分析了传播学在国内的发展、走向,并对政府传播、公共传播等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篇 新闻传播 中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 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审视我国传媒业的新发展 倾力构建我国国际传播力的全新体系 新闻警示录:重建媒体公信力与世界媒体新秩序 中国新闻管理制度的历史性进步 透视大整合中的中国电视业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试论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传播价值观的变革 政府、媒体、公众:在特大灾难中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二篇 影视传播 新的电影观念和我国当代电影 对新时期电影的描述 加入WTO后中国影视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民营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 论电视散文 电视文化的品格与电视小说 另类身份的言说:探究“新张艺谋现象” 第三篇 视觉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批判的眼睛” 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国家形象建构”分析 申奥片:作为“视觉游说”的美学读本 中国电影“主流大片”的视觉文化传播 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与蓬纳维亚 论郭嗝子的银幕形象塑造 第四篇 政治传播 中国梦的话语阐释与民间想象 国家形象建构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西方主要政党新闻发布经验与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关于我军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若干思考 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现实困境与适时转向 中国形象不能被“他塑”为“沉默对话者” 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的三种言说策略 第五篇 公共传播 走向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 以“软实力”为核心构筑“大公关”理论 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估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创新社会管理,急切呼唤公共关系学科大发展 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 中国广告观念变革与运作形态 吐鲁番:人类永远不复返的具有永久魅力的童年 访谈录 寻求超学科临界点的突破 孟建:亦苦亦乐说人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言说的跬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孟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1412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6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82 |
CIP核字 | 2014254888 |
中图分类号 | G2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2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