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瑶族的民间故事是东方版的《一千零一夜》,更是当地人绵绵无绝、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故事的搜集整理是有限的,而故事的讲述是无限的。希望沅水瑶族民间故事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能为更多的人喜爱。
姜又春、黄始兴主编的这本《沅水瑶族民间故事》共分为六编,包括“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地方风俗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鬼怪神灵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在荒诞离奇的背后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当地人理想情思的寄托。
图书 | 沅水瑶族民间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沅水瑶族的民间故事是东方版的《一千零一夜》,更是当地人绵绵无绝、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故事的搜集整理是有限的,而故事的讲述是无限的。希望沅水瑶族民间故事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能为更多的人喜爱。 姜又春、黄始兴主编的这本《沅水瑶族民间故事》共分为六编,包括“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地方风俗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鬼怪神灵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在荒诞离奇的背后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当地人理想情思的寄托。 内容推荐 沅水瑶族是一支有故事、能讲故事的族群,只可惜这些古老的故事随着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的减少而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今天,姜又春、黄始兴主编的这本《沅水瑶族民间故事》本着抢救文化遗产的心愿,尽力从极少数会讲故事的老人那里搜集整理了一百余篇故事。尽管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共分为六编,包括“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地方风俗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鬼怪神灵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在荒诞离奇的背后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当地人理想情思的寄托。 目录 第一编 动物故事 燕子与青蛙 狐狸偷鸡 狐狸与乌鸦 狐狸与螃蟹 狐狸、老人与豺狼 老虎和猫 老虎与猎人 怕屋漏 狐狼交友 狐狸与狼 百兽之王的来历 第二编 机智人物故事 智取工钱 报怨 巧判竹笋案 聪明的媳妇 爱听故事的地主 斗猜谜 一字不识当总兵 同船渡 智判媳妇 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智对 第三编 生活故事 李郎与金鱼 找农具 三兄弟挖金 害人终害己 瓜为媒 三秀才赶考 张大胆与李不怕 妻子面前莫说真 荞田打死人 养麦相争 找媳妇条件 界巴佬煮螺丝 较真 讨骂的人 真假模特 麻将瘾君子 三个九十九 小孩屁股三把火 回报 读“O” 谁是第一 八角命 张万艺学艺 善有善报 龙华留母 吝啬者故事 迟到的孝 登仙 风水先生过年 留一犁 十代穷 挨老婆骂的人 傻子要月亮 徒弟和师傅对诗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贫不可欺 太阳山捡金子 斗嘴 卖香屁 傻郎报喜 两个和尚对经 王恩与金狗 傻郎祝寿 做起人来人打人 癞子头上的秧 被误会的孝媳 赐恩 三脚木马的来历 傻子认字 第四编 地方风俗故事 请娘家 “哎呦”的来历 教书先生对对联 翁婿巧对 讽联 讨贺语 是艺留三分 家仙师字不写“撇” 五月二十六大落大收的来历 失礼失命 皇冠山的来历 送春牛的来历 罗子山名字的来历 牛生怪物 望乡的来历 干溪的来历 新娘出嫁遮伞的来历 第五编 历史人物故事 聪明的皇后 高坡大王的传说 乾隆皇帝镇煞 陈文武智勇拒抓壮丁 男家女耕的来历 “不如”故事 第六编 鬼怪神灵故事 老婆婆 蛇精 熊娘婆婆 书生制鬼 人鬼比胆 石不怕捉鬼 遇鬼 洞神借谷 石头会走路 将军菩萨战银龙 土地神应求 母亲舔痰救子 农夫抓狐狸精 孟公老爷 捉鬼 猎人除蜈蚣精 狐狸精 试读章节 一天,一只花狐狸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条鱼,叼在嘴里慢悠悠地走着。走到半道上,碰上了一匹狼。狐狸虽然比狼体小力小,但它不怕狼,嘴里的鱼也不吃下,碰到狼就像碰到故人朋友一般,安然自得的站在狼面前。 狼看见狐狸口里的鱼,实在嘴馋了,鱼肉鲜美,肚中饥饿。因为大雪封山,小动物不出来,很难觅到食物,去村里偷,又怕被人发现围打,那样就没命了。很久没有东西吃了,狐狸嘴里的鱼更惹起肚饿。狼想,不好明抢,问狐狸要,狐狸肯定不给。骗不是狐狸的对手,谁不知道狐狸鬼点子多,是骗中老手、高手。想来想去,只好从狐狸口中套话,鱼是怎么弄来的,按照狐狸的办法自己去弄。于是就和狐狸套近乎,问狐狸:“狐狸老弟,你的鱼是怎么弄来的,让我也去弄条来吃吃。”狐狸说:“我问乌鸦讨来的。”狼心里计较,你问乌鸦讨来的,说鬼话,乌鸦的鱼怎么会给你,你不是从乌鸦那里骗来的,我就不信,你那点骗的把戏我还不知道。但狼知道,自己平时只有强捉,不会骗,狐狸头脑聪明,肯定还有其他办法。狐狸说:“你不看见人钓鱼吗?要想吃鱼,可以去钓嘛!”狼说:“这么冷的天,哪里去钓,用什么去钓啊?”狐狸说:“到塘里去钓,用你的尾巴作钓竿。”狼还是不明白,说:“怎么去塘里钓,塘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放钓竿下去?天气这么冷,坐在那里钓鱼不冷吗?”狐狸说:“溪里的鱼冬天不好钓,塘里人家养了很多鱼,一条两三斤,钓来一条够你吃两三天。塘上面结了冰,水中空气少,你打个洞,通了空气,鱼就到洞口下空气多的地方来,你把尾巴伸下去,尾巴上有腥味,鱼儿最喜欢吃,等鱼咬住你尾巴,你把尾巴往上一收,鱼不就上来了吗?要想吃鱼,就要不怕苦。”狼听狐狸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决定试试,但还有个担心,“白天去塘上钓鱼,不被人发现吗?”狐狸呼骂道:“你真是个蠢货,你不知道晚上去,这大冷的天,哪个人晚上出来。”狼说:“那好,晚上我去钓鱼。” 到了晚上,狐狸和狼一起出动,到塘边,狐狸说:“现在你就在这里钓鱼,要有耐心,不要乱动,慢慢等鱼咬钩,要等鱼咬紧了才收尾巴。我去村里偷鸡,然后你出鱼,我出鸡,一起到我们常去的那个山洞煮了吃。”狐狸交代完后,走了。 狼按照狐狸的说法,走到鱼塘冰上,在中间用爪扒开一个小洞,把尾巴放进洞中,掉进水里,然后一屁股坐在洞边。坐了很久,屁股坐痛了,又感到冰冷,他想起狐狸交代的话,要想吃鱼,就要先吃苦,只好忍住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尾巴尖有点痛,他想可能是鱼咬尾巴了,不敢乱动,按狐狸说的,要等鱼咬紧。尾巴越来越痛,他以为是鱼咬紧了,就把尾巴收上来。一看,没鱼,以为鱼未咬紧,为了吃到美味鲜鱼,又想起狐狸说的,钓鱼要有耐心,所以耐心地继续坐在那里,等着鱼咬尾巴。 冬天的夜晚虽然漫长,但也在狼的等待中很快过去。 却说狐狸安排了狼去钓鱼,按约定自己去偷鸡,然后一起吃。他根本就没去偷鸡,而是回到了他们说的那个山洞,烧起火,加上锅,把弄来的一点米熬粥,快到天亮的时候,狐狸估摸狼要么逃不脱被人打死,要么在天亮时逃回来,就把一些稀饭倒在头上,等待狼。 再说狼一心一意想钓到鱼,在冰上坐了一夜,不觉天麻麻亮了。狼有点急了,如果不跑,被人发现怎么办?于是不想钓鱼了,逃命要紧,他也不顾狐狸交代,起身要走,谁知起不来,尾巴被冻住了。原来,天气特别寒冷,滴水成冰,狼屁股下融化的水流进洞口,都结成冰,把尾巴紧紧冰住了。恰在这时,村人起来挑水,发现了一只狼,就大叫:“打狼啊,打狼啊,有狼来了。”这一叫,来了许多人,拿着锄头棍棒,朝狼的地方赶来。狼见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近,如果还不赶紧跑掉,就会被赶上来的村人活活打死剥皮,那时鱼钓不到,却把生命丢了,划不来。于是,为了逃命,拼命一拽,尾巴从冰冻处断了。狼顾不得断尾,顾不得痛,撒开腿跑掉了。没命地跑了很长一段路,见没人追上来,才停下来。狼看着自己心爱的尾巴没了,感到心疼,但又觉得用尾巴换来一条命,也值。尾巴以后可以再长出来,命丢了就没第二次了。 狼想起和狐狸的约定,就慢慢向约定的地方走去。狼来到洞里,见狐狸先来了,感到满腹委屈,心有不甘地对狐狸说:“鱼钓不着,把自己尾巴弄没了,差点被人打死,好危险。你的鸡呢?”狐狸哭丧着脸说:“我也运气不好,去偷鸡时被主人发现,他拿起木棒朝我头上用力打了一棒,把我头都打破了。你看,脑浆都被打出来了,比你还危险。你还只丢个尾巴,我差点被打死。”说着把头伸给狼看,狼看见狐狸头上果然有白色的浆,也分不清是什么,真以为是打出脑浆了。心下认为自己比狐狸还强些。狐狸说:“我先回来,忍着痛,熬了些粥,一夜饿了,我们喝点粥回家。”狼说:“好!”于是两个吃了粥,准备回家。狐狸说:“狼大哥,我们都受伤了,但我头被打破,伤比你重,你背背我。”狼想自己尾巴掉了,有伤痛,但和狐狸比起来,伤还是轻些,就说:“好,我背你。”于是,狼背起狐狸就走。可怜这只狼,一夜挨冷受怕,尾巴新断,忍着痛背着狐狸。狐狸舒舒服服让狼背着,心中暗笑,口中轻轻念着:“不挨打的骑着挨打的,不挨打的骑着挨打的。”狼似乎听出点狐狸语,感到有点不对劲,就问狐狸:“你说什么,不挨打的骑着挨打的。”狐狸赶忙改口说:“哪里,我是说挨打的骑着挨打的。”狼说:“这还差不多。”背着狐狸走去……P18-20 序言 早在20世纪初期,中国民俗学便得到蓬勃发展。当时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和风俗调查会、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以及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等,围绕民间民俗文化的调查、搜集和整理,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下而上”的学术革命。也正是在这场学术革命中,中国的乡土文化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视。其中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活泼生动、充满民间智慧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发掘、整理和保存。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如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江绍原的《发须爪》等著作,至今仍是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经典。实际上,对于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各种逸闻趣事的关注一直是民俗学的学术命题。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大量民间文化要么正在消失,要么融合于以西方文化、城市文化或国家话语为主流的强势文化之中。过去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样化生活方式在时下的社会文化生态中也变得不再明显。在这场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如何在经济同质化的轨道上避免文化的同质化,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使命。搜集、记录和保存各个地方性的“俗文化”就是延续各个地方的历史,以维系地方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保存“俗文化”关系到一个族群文化精神的构建。因此,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文件还是我国各类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民间文化保护”等的法律法规,无一不是指向尊重各民族“文化记忆”的合理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学术情怀,本书致力于搜集、整理和传播沅水流域瑶族人的民间故事,希望尽绵薄之力保存当地族群濒临消失的口承文化遗产。 沅水为湖南所谓湘、资、沅、澧“四水”之一,是连接湖南西部地区进入长江水系文明区域的主要通道,也是古代楚文化遗风最浓厚的地区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描述的是当地文化的浪漫特性和富有想象性。沅水沿岸山高林密、水急沟深,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俗文化事象。屈原曾经流放至此,徜徉于山水之间,“人溆浦余值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受楚巫文化、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和屈原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沅水沿岸的瑶族人将他们关于自然、社会、人生、巫鬼、天地等的认识和思考融汇到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当中。单从语言、形式和修辞来看,这些民间故事也许是粗俗的、简陋的,没有多大的艺术色彩。但从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却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他们记忆历史、学习生存、懂得道理、接受教育的文化手段。虽然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现代传媒技术已经普及各家各户,人们成天被流行文化所包围,但民间故事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品。 沅水瑶族是一支有故事、能讲故事的族群,只可惜这些古老的故事随着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的减少而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今天,本书本着抢救文化遗产的心愿,尽力从极少数会讲故事的老人那里搜集整理了一百余篇故事。尽管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共分为六编,包括“动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地方风俗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鬼怪神灵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在荒诞离奇的背后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当地人理想情思的寄托。 沅水瑶族的民间故事是东方版的《一千零一夜》,更是当地人绵绵无绝、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故事的搜集整理是有限的,而故事的讲述是无限的。希望沅水瑶族民间故事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能为更多的人喜爱。 姜又春 2014年9月于怀化金海花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沅水瑶族民间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又春//黄始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3359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2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2014290539 |
中图分类号 | I277.3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