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国学大家谈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与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用。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念。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轴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国学大师马一浮和熊十力都讲过,“六经”中蕴涵的理念,是中国人立国做人的基本依据。“六经”的文本,经过孔子修订,总其大成。孔子和孟子讲的义理,就是“六经”的基本义理。

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光说有道教,有佛教,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它有信仰层面。我认为“敬”就是儒家用来补充宗教信仰的价值理念,“敬”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很多人讲“孝”和“礼”。孝这个概念当然很重要,“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可是犬马也能养,如果没有敬,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

“礼”,包括社会的各种礼仪制度,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敬,,字。孔子说,“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所以,无敬不成礼。“敬”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特别在儒家思想里面,是核心价值。敬与诚与信相连接。诚敬,诚敬,无诚则不敬。没有诚敬,也就没有信。大家试想,诚信在当下社会,该有多么重要!“六经”的精神义理,主要是敬、诚、信。孔子把“六经,,的义理化作日用常行,变得简单亲切,每个人都能明白。宋儒对敬有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主敬”的思想。

“恕”,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可以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高贵精神和异量之美。“恕”就是设身处地,也就是陈寅恪讲的“了解之同情”。二程子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方式来培养“恕”,即“易子而抱”,把他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强加于人。这是“恕”这个价值理念的深厚内涵。二程子认为,恕是进入仁的一个途径,是仁的门庭设施。做到恕,离仁就不远了。

“和”,同样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中的了不起的概念。宋代的张载张横渠,“宋四家”里面“关学”的代表,我们都知道他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术界习惯称之为“横渠四句教”。他还有另外的“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的“哲学四句教”,表达的是对整个宇宙世界的看法。我的理解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过是对待、流行、反正、和解而已。对待与流行的结果,不是吃掉、消灭,而是反正、和解、共生。鲁迅的一首诗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最能得张载义理的真传。

张载的哲学启示我们,世界各种文明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不必然发展为冲突。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走向文明的融合,而不是走向文明的冲突。我相信,人类的“同”,远大于“异”,正如《易经》上说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这个问题上,陈寅恪先生立说最为透辟。他用孔子的“有教无类”来阐释这个问题,认为“文化高于种族”。不分民族,不分种姓,文化可以在人类文明的精神层面上合流共享。有此一面,人类才能共生于同一世界。

中国文化的精神,主张敌对的双方在互相校正中实现化解,达到“和解”,走向“太和”。是“和而解”,而非“仇而亡”,这是人类本性所应该趋向的目标。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不必设想哪个国家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强权、暴力干涉、漠视主权,我们是反对的。但反对有各种方式,中间地带无比广阔,不必逼向非此即彼的对立两极。重视对话,避免对抗,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际博弈的上上策。

P9-11

后记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除了诸位中华国学大师的鼎力支持,亦有赖多位学术界友人协助联系、采访、整理访问文稿等工作。在此,谨向以下各位朋友衷心致谢(按各篇访问的刊登次序排列):

郑炜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

陈致: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颖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

徐雁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宇明:中国国家教委语言司司长

陈炜舜: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程中山: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高级导师

张世林:新世界出版社编委会主任

杨舒渊:台湾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教学助理

陈文芬:广播书评人、作家

赵冬梅: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罗慧: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助理

王敏:日本法政大学教授

目录

序言

名家观点

 汤一介:中国和世界必须“和合共生”

 袁行霈:我心目中的国学研究

 刘梦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杜维明:中国哲学应积极参加建构新世界

 马悦然:我们缺乏对汉语语法历史演变可靠的认识

 周有光:现代儒学的使命

 王尧:孔子思想具普世价值

 严绍望:国学的提纯和超越

 刘再复:超越国学“概念障”

 严家炎:我心目中的儒学

大家访谈

 国掌名家

饶宗颐先生的国学新视野

国学与汉学——余英时教授访谈录

从甲骨文到清华简——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国学研究,要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周勋初教授访谈录

“国学了不起,但是要现代化”——专访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诠经立说·征实弘文——专访吴宏一教授

现代儒学任重而道远——专访杜维明教授

“仁波切”与西藏活佛转世制度——藏学家王尧教授访谈

哲学与国学——专访傅佩荣教授

弘扬中华文化可以救世界——专访净空法师

 汉学名家

汉学生涯始于《道德经》——专访汉学名家马悦然

他让瑞典人读懂《红楼梦》——专访瑞典汉学家白山人

《红楼梦》在韩国——专访《红楼梦》韩文版译者崔溶澈教授

寻找中国诗歌中的美——专访汉学家侯思孟教授

中国研究需加强学科联系——专访德国汉学家鲁道夫·瓦格纳

汉文化应现代化而非西洋化——专访法国知名汉学家汪德迈教授

中国城市文化哲学不应“水泥化”——专访挪威汉学家何莫邪教授

耕耘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汉学学者——专访佐藤保教授

日本汉学研究须微观宏观并重——专访河田悌一教授

与明清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专访大木康教授

鸣谢

序言

在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的文明都已没落、消失或中断,唯中华文明巍然挺立,不断发展,历久弥新,以完整形态延续至今。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何在?中华文明在当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中,又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中华文明的光荣传统?这一切,当是中国文化院义不容辞的探索使命,也是对未来世界应尽的义务。所以,我们把“传承华夏文化,和合世界文明”作为自己的事业座右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世界文明彼此相容,任重道远。可惜,当前世界却是四方纷乱、冲突迭起。在乱局之中,全球各地都在反思自身文化,力求从文化上完善自我,发扬长处,摒弃积弊。在这种情况下,承传数千载、具有无比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在人类社会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我们巨大的挑战,也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难得机遇。

中国文化院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创办了学术季刊《国学新视野》。自2011年3月创刊以来,《国学新视野》已发展成一个中华国学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广获好评。其中各方大师的访谈和鸿文,都深受重视。

为了更系统地呈现国学大师们的智慧,引起更多人对中华传统学问的关心和兴趣,中国文化院精心编制、出版了《中华国学大家谈》。本书收录、整辑了十期《国学新视野》的“卷首语”和“大家访谈”,分为三部分,“名家观点”有(按《国学新视野》的刊登次序排列,下同):汤一介、袁行霈、刘梦溪、杜维明、马悦然(瑞典)、周有光、王尧、严绍鋈、刘再复、严家炎;“国学名家”包括:饶宗颐、余英时、李学勤、周勋初、周有光、吴宏一、杜维明、王尧、傅佩荣、净空;“汉学名家”包括:马悦然(瑞典)、白山人(瑞典)、崔溶澈(韩国)、侯思孟(法国)、瓦格纳(德国)、汪德迈(法国)、何莫邪(挪威)、佐藤保(日本)、河田悌一(日本)、大木康(日本)。深入浅出,珠玉纷呈。

要从一众国学大师的言谈中领悟、增长智慧,丰富人生之道,《中华国学大家谈》,绝对不容错过。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院主编的《中华国学大家谈》收录26位国学、汉学名家的鸿文及对他们的访谈文章。

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名家观点”收录了十位国学、汉学名家为学术期刊《国学新视野》写的“卷首语”,这些文章简短精练,观点鲜明。第二部分为“名家访谈”,收录了十位国学名家和十位汉学名家的访谈录,从中我们既可以了解他们对国学的理解、态度,也可以了解这些名家的成长经历、治学态度以及独特的性格,还可以了解外国学者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全书深人浅出,珠玉纷呈,为热爱国学的群众了解、认识当今中华国学提供了一条捷径。

编辑推荐

“大家”即为名家,如汤一介、杜维明、刘再复等。中国文化院主编的《中华国学大家谈》的大家们或从不同角度理解国学,谈国学的普世价值、现实意义,谈国学的发展与传承;或结合治学经历,谈国学对人生修养之作用,谈当下国学研究之现状,深入浅出,珠玉纷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国学大家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文化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49658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3308159
中图分类号 Z126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