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道教(揭示中国人最隐秘的梦想双色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定能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它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修道成仙为终极追求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众。

本书分为道教历史、教义、宗派、经典、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与民俗等九个专题,不仅能使您对道教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更提供许多细节供您欣赏,让您从中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道教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它的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学究天人的李白、苏东坡,都对它如痴如醉,可以说它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也正是有了道教,才使我们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才使我们的生活烙上深深的中国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本土宗教,我们出版了《图解道教》一书,分为道教历史、教义、宗派、经典、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与民俗等九个方面:让您更全面地认识道教,体味道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目录

群仙拜寿王母图

吴全节十四像

道家书生长生不死梦

编者序:道教是中国的根柢

本书内容导航

第1章 盛衰不息 道教历程

 1.道教的起源:原始宗教崇拜

 2.先秦仙道活动:方士寻仙和圣哲的思考

 3.秦汉道教:新道家和寻仙

 4.汉末教团的兴起:道教的正式创立

 5.魏晋南北朝的勃兴:道教分化与改革

 6.隋唐盛况:道教的繁荣期

 7.北宋承唐崇道:真徽两朝的高潮期

 8.宋金元的对峙:纷呈的道派

 9.明清的衰落:道教走向世俗化

第2章 玄之又玄 道教教义

 1.尊道贵德:只有高尚的德行才可得道

 2.仙道贵生: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

 3.三洞宗元:道化万物的信仰宗元

 4.清静寡欲:无欲以待万物

 5.自然无为:行为的最高法则

 6.柔弱不争:顺其自然的处世观

 7.返朴归真:修行和修炼的目的

 8.天道承负:道教的善恶报应观

第3章 枝繁叶茂 道教派别

 1.符 派:道教的主流派别

 2.天师道:政教合一的道教派别

 3.太平道:除尽不平方太平的道派

 4.金丹派:信奉“丹经之王”的道派

 5.上清派:信奉《上清经》的道派

 6.灵宝派:最早以“三清”为主神的道派

 7.楼观派:老子写《道德经》处兴起的道派

 8.全真道:“活死人”创立的内丹派

 9.太一道:尊奉“太一”神的道派

 10.真大道教:以老子《道德经》为本的道派

 11.金丹南宗:吕洞宾一脉相传的内丹派

 12.正一道:三个道派的联盟

 13.净明道:信奉“许真君”的道派

 14.武当道:因武术而名闻天下的道派

第4章 神奇授书 道教经典

 1.经籍起源:妙气生书与神仙造书

 2.三洞四辅:道书的分类方法

 3.《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

 4.《道德真经》:不可不看的道教圣典

 5.《南华真经》:让道教充满神秘的经典

 6.《太平经》:最先问世的第一部道书

 7.《老子想尔注》:五斗米道的重要秘典

 8.《周易参同契》:炼丹者奉持的丹经之王

 9.《黄庭经》:教义与医学一体的修真古籍

 10.《上清真经》:上清派经系第一经

 11.《度人经》:道教万法之宗

 12.《阴符经》:蕴含深奥哲理的经书

 13.《玉皇经》:皇权与神权相合的经书

 14.《心印妙经》:道教徒早晚必诵功课

第5章 神妙莫测 神仙信仰

 1.神仙信仰:道教的最高理想

 2.三清: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3.四御:统率天地的领袖

 4.东王公与西王母:太阳神和太阴神

 5.南极仙翁:执掌人间寿命长短的神仙

 6.太乙救苦天尊:下地狱人的救星

 7.三官大帝: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

 8.真武大帝: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

 9.四灵二十八宿:太上老君的护卫神

 10.六十元辰:本命年必拜的本命神

 11.十殿阎王:生死轮回的操纵者

 12.王灵官:道教最高护法神

 13.黄帝:骑龙升天的民族祖先

 14.彭祖:最长寿的仙真

 15.四大真人:修真得道的仙人

 16.安期生:秦皇汉武的“偶像神”

 17.五岳大帝:职掌五岳的山神

 18.八仙:代表最广泛信道者的神仙集团

 19.土地神:庇护一方百姓的神

 20.城隍:守护全城的“市长神”

 21.财神:滚滚财源的操纵者

 22.门神:守卫门户的神灵

 23.雷公电母:惩恶扬善的“神仙组合”

 24.龙王:确保风调雨顺的神灵

 25.文昌帝君:主管考试运的忠孝神

 26.琼台女仙:各司其职的女神

第6章 魅力无穷的神仙境界

 1.神仙境界:天上人间的奇妙之地

 2.天界:天神的乐园

 3.仙山:与天界相通的神秘空间

 4.三岛十洲:大海中的神仙处所

 5.洞天福地:凡人与神灵的近距离接触

 6.名山大川:凡人可以进入的神圣之地

 7.宫观圣迹:人间的“天宫”

 8.地狱:惩戒罪恶的“地下神殿”

第7章 丰富多彩 道教之术

 1.道术:无术不成道

 2.服食:仙药可让人长生不死

 3.辟谷:超凡脱俗的捷径

 4.外丹术:取天地精华的仙术

 5.导引:具有仿生特点的炼形术

 6.行气:通畅血脉的炼气术

 7.炼神:集中意念的心理调整术

 8.食疗:医食同源的保健方法

 9.啸法:炼形又炼气的特异方技

 10.内丹术:结“圣胎”的大成仙术

 11.符 :天神赐给执法者的信物

 12.咒语:人神沟通的神秘语言

 13.禹步与手诀:神秘权力的肢体动作

 14.雷法:万法具于一心

 15.占验:预知祸福吉凶的占卜法

第8章 为神而舞 道教礼仪

 1.科仪:独具特色的道教形式

 2.戒律:道教里的不可为

 3.早晚功课:道教徒的必修课

 4.传戒授 :道士的资格考试

 5.敬神礼仪:向神致敬的形式

 6.道士饮食:素食有利于长生成仙

 7.斋醮:科仪中的主体活动

 8.坛场:斋醮科仪的场所

 9.称谓:道士的多种类别

 10.服饰:道士身份的象征

 11.法器:科仪所需的作法器具

第9章 神入世间 道教文化与民俗

 1.神秘数字:玄虚奥妙的意象

 2.道教文学:生命理想的象征表达

 3.道教艺术:充满生命的气息和律动

 4.生育民俗:送子娘娘与传宗接代

 5.婚礼民俗:月下老人与男女姻缘

 6.寿庆民俗:延年益寿与送寿桃

 7.庙会:神仙生日的庆祝会

 8.民间节日:道教信仰的民俗化

 9.民间的斋醮法事:超度亡灵和祈福的活动

附录

 附录一、道教节日表

 附录二、道教词目速查

试读章节

道教的起源

原始宗教崇拜

道教源头总述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神秘的文化现象,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从其主体内容来探索其起源,则道教大致是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是鬼神崇拜,二是神仙之说和方术,三是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这些道教的原始文化一直伴随着我国古代社会的始终,而且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鬼神崇拜

在人类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远古先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日月星辰、山川大地、草木鸟兽等,在他们心目中全都有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以有限的认识能力,对其进行了生动的神化,导致了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敬畏。同时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祖先的崇拜;于是,各种丧葬礼仪、祭神祀祖的仪式随之而生。后来这种对自然、图腾、灵魂和祖先的崇拜,逐渐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并创造了至高无上的天帝。

殷商时期,在以信仰天帝为中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个天神系统,并出现了专门从事沟通人和神的巫祝。巫是以歌舞降神,以符咒驱逐鬼;祝是以言辞悦神娱鬼,祭祀祈福。除此之外,巫祝还能除灾治病、卜吉筮凶,画符念咒,一时巫风甚炽,并在对神层出不穷的纷繁祭祀中形成了一整套巫文化。

周代继殷商而统治天下,鬼神崇拜更为系统,并形成了“天命观”的神学理论;周人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属于天神的有天帝及日、月、星、斗、宿、风、云、雷、雨诸神;属于地祗的有社稷、山川、五岳、四渎之神;属于人鬼的主要是各姓的祖先及崇拜的圣贤;这些便是后来道教之所以成为多神教的原因。

先秦仙道活动

方士寻仙和圣哲的思考

寻求不死之药

春秋战国时期,仙道活动兴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渴求,促使人类文化的先行者们开始了对延续生命的苦苦思索。方士是其中最早的生命觉悟者,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执著追求,引领人们将成仙长生变为现实的诉求。他们构想的成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寻仙,寻仙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可以长生不死的药;一种是修仙,即通过隐居修炼成神仙。

要寻仙药,当然首先是得寻神仙。寻仙运动首先在沿海的燕国和齐国展开。这些住在海边的人们,望见海岛中烟涛微茫,虚无缥缈,又经常可以看见海市蜃楼若隐若现的奇景,这正投合了人们求仙的心理。于是,神山、神仙便被创造出来,方士们进一步将这些传说丰富和具体化,造出三神山,说生活在那里的全是仙人,且有不死之药生长于神山之中。

老庄学派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前身,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认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作为周朝官吏,看到王室日益衰败,遂离周隐去。传说老子西游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请老子为他著书立说,老子遂著书上下两篇,五千余字,因其书尽言道德之意,故后世称之为《道德经》。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道”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

继老子之后,战国中期的庄子发展了道家的学说。庄子对“道”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道”是真实的,有信验的;它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可以心心相传而不可以用口传授,可以用心体验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就已存在。总之,他把“道”说得玄之又玄,莫测高深,认为修道的过程就是忘掉天下国家、功名天伦乃至个体生命存在,达到与道同化的境界。

秦汉道教

新道家和寻仙

新道家学派

先秦道家学者除老庄之外,还有战国时期活动于齐国稷下学宫的田骈、慎到等人,他们以老子因循自然的学说为本,依托“黄帝”之名写出许多著作,使信奉老子的道家也崇尚黄帝,并使黄帝和老子的思想逐步合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学派——黄老学派。  ’

黄老道家在秉承老子“道”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依托黄帝的立言,根据现实的需求,并吸纳了儒、墨、法等诸家的部分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摆脱了老庄道家那种仅从历史的经验和个人的体验来观察、思考问题的模式,而从治理国家、促进社会进步的务实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道学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显学,也使道家由反权威主义转变为新权威主义,由在野学术转变为在朝学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鲜明的例证。

茫茫寻仙路

原始宗教中的神灵崇拜在后世发展成为神仙信仰,人们相信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之外的蓬莱三岛上,住着长生不死、逍遥自在的神仙,并且渴望见到这些仙人,使自己也成为仙人。如何见到仙人,当时只有通过方士神奇的法术,仙人才肯与凡人相见;春秋时就已经掀起的这种寻仙的热潮,到了秦汉,更是持续升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方士的鼓动下,巡游郡县,东游海上,一路上祭祀名山大川和八神,寻找仙人和长生之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目的仍是寻仙觅药,但无论方士怎样挖空心思,神仙还是不曾找到。

秦始皇求仙失败的教训,并未被后代统治者所吸取,大约一个世纪后,汉武帝又步其后尘。在他继位后数十年间,耗费大量钱物和人力,兴建神祠无数,派去名山及海山寻仙求药的方士也成千上万,却连神仙的影子也没有见着。到了晚年,他对方士们的怪诞之语也感到厌倦了,下诏罢黜各处候神下降的方士。总之,秦皇汉武的求仙闹剧,最终都以失败而收场。

P22-26

序言

道教是中国的根柢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定能安乐幸福、长生久视;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修道成仙为终极追求目标,尊奉老子为道祖,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以东汉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等民间团体的创立开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渐趋完备,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成为正统宗教。隋唐和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道极发展到极盛;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兼容儒佛思想,宣扬三教合一,宗派林立。明清两代,因中国传统社会日趋没落,道教了陷入停滞僵化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道教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呈现新的景象。

道教以它的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学究天人的李白、苏东坡,都对它如痴如醉,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神仙信仰和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的形成影响尤深;民俗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服药炼丹方术对中国古代化学和药物学有突出贡献;行气、房中、存神、内丹等养生方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人体科学有密切关系……总之,道教中的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众。

为了让读者更多的了解道教,认识中国文化的根柢,我们出版了《图解道教》一书,本书分多个专题对道教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主要有道教历史、教义、宗派、经典、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等九个方面,能够使你对道教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而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惊叹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本书最具特色且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是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解与表格,使您能够准确又轻松地掌握我们所想要传达的重点,不会再有枯燥乏味之感;在形象化的图表中,您会对我们的本土宗教更有兴趣。在我们最初“图解”这本书时,也曾有过诸多的困惑。譬如:

●如何精挑细选最能代表道教特色的内容?

●如何图解道教的教义?

●道教炼丹术是什么样的?

●道教内丹术是如何修炼的?

●如何图解道教的斋醮科仪?

作为本书的编者,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广泛地搜集资料,参考各方观点,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细节更明晰。另外,但由于编者能力水平有限,且某些资料也很难搜集齐全,我们在编写本书时,难免有一些疏漏,有些观点也有待商榷。

我们诚恳地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享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道教(揭示中国人最隐秘的梦想双色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梦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0097
开本 其他
页数 33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8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64
丛书名
印张 34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85
19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