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小说与我(精)》,你可以从王安忆轻松风趣的话语中进一步了解小说这一文体,感悟个中的形式与意味,探寻现实与虚构间的微妙关系。
书中王安忆分享了自身的创造体验,并以第一手经验和文学理论为有意尝试小说创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引,以独特的角度,道出写作之乐。
此书可谓是解读王安忆作品的一把作者亲制的钥匙,从中可窥见其本人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底蕴,从而更好地走进她所塑造的艺术世界。
图书 | 小说与我(精)/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透过《小说与我(精)》,你可以从王安忆轻松风趣的话语中进一步了解小说这一文体,感悟个中的形式与意味,探寻现实与虚构间的微妙关系。 书中王安忆分享了自身的创造体验,并以第一手经验和文学理论为有意尝试小说创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引,以独特的角度,道出写作之乐。 此书可谓是解读王安忆作品的一把作者亲制的钥匙,从中可窥见其本人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底蕴,从而更好地走进她所塑造的艺术世界。 内容推荐 王安忆从自身的创作历程谈起,论及成长经验、阅读积累等对写作的深远影响,又从类型小说、戏曲的结撰形式道出小说创作的基本要义,以工作坊的创作实践为例指点写作入门之径。最后点评《红楼梦魇》中的观点与张爱玲小说的共通之处,分析张爱玲与五四新文艺之间看似疏离实又有所交集的复杂关系。 透过《小说与我(精)》,你可以从一位小说家的话语中进一步了解小说这种文体,探寻小说里现实与虚构之妙趣,体验写作与阅读之乐。此外还可窥见其本人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底蕴,为解读王安忆的作品提供了一把作者亲制的钥匙。 目录 第一章 开展写作生涯 一 写作生涯的开端——一篇没有面世的文章 二 创作儿童文学的阶段 三 文学创作的开始 四 第一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 五 写作的再发现——美国留学的启蒙 六 生活经验——重要的是内心 第二章 漫谈阅读与写作 一 语言的魅力 二 农村的阅读生活 三 礼失求诸野 四 诗与真 五 文字里的生活 第三章 细看类型小说 一 类型小说的模式 二 类型小说的地位和分类 三 类型小说的结构 四 中西小说之不同 五 建设逻辑的原则 六 非类型小说 七 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 第四章 从小说谈文字 一 小说的存在 二 对文字的执着 三 文字的生命 四 共识的说服力 五 文字的表达 六 逻辑的追寻 第五章 小说课堂 一 写作实践课 二 空间的意味 三 世事洞察皆文章 四 课上的故事接龙 五 生活找灵感 六 隐喻和事实 七 爱情和美学 八 自由和限制 九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写作 第六章 读张爱玲与《红楼梦》 一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二 张爱玲的世界观 三 张爱玲的伊甸园 四 张爱玲的文艺观 五 张爱玲与五四运动 后记 编后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小说与我(精)/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安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996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2017162305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5.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07 |
宽 | 14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桂图登字20-2017-140号 |
版权提供者 | 由香港城市大学授权出版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