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雄与恶徒
内容
编辑推荐

《英雄与恶徒》是安吉拉·卡特的第四部小说,首印版发行于骚动的60年代末,标志其风格与现实主义的决裂。

双眸凛冽的玛丽安和连同父亲在内的教授们住在一座混凝土白塔里。他们的领土之外,草木蔓生,野兽横行,住着以劫掠为生的野蛮人。玛丽安被禁止踏足文明直接之外,但是她却迷恋上了野蛮的异族,心生逃离之意。藩篱之外,她将会发现一座衰落的天堂,邂逅一位身覆刺青的野蛮人青年——珠儿,现实将超越她最为黑暗的想象。

戏谑,暴力,摄人心魄,感官刺激。本书将文学典故和曲折爱情融入哥特式奇幻之中,是一本立场暧昧、谵妄乱语的后启示录小说。

内容推荐

安吉拉·卡特著的《英雄与恶徒》中世界遭受了核战争的重创,人类社会重归中世纪的模样。玛丽安被禁止离开白塔,可她被荒蛮的外部世界迷住了,决定逃跑。在铁丝篱笆之外她会发现一个衰朽的天堂,遇到纹身的野蛮人珠儿,并超越了她想象中最黑暗的界限。活泼、动人、暴力,同时扣人心弦。通过追溯神话的制造过程,卡特试图探讨文明社会中理性与想象的边界如何轻易模糊。

目录

序言 

提言 

英雄与恶徒

试读章节

玛丽安有一双凛冽的眸子,性子也毒,但她父亲依旧爱她。她父亲是历史学教授。他有一只钟,每天早晨上完发条后,他就把钟放在餐厅的餐具柜上。那柜子里摆满了不锈钢盘碟刀具,都是她家的传家宝。在玛丽安看来,那钟是父亲的宠物,就同她的兔子一样,不过她那兔子没活多久就死了,死后被生物学教授拿去做成了标本。而那钟,仍谜一般地走着,于是她断定那钟是长生不死的。但即便如此,她也没觉得多了不起。她坐在桌旁吃饭时,会冷冷地看着时钟的指针转着圈,但她却从未觉得时间在流逝,因为在她身处的这片与世隔绝之地,时间冻结了,眼前的一切都沉浸在田园生活的安宁之中,忙碌的时钟将每分每秒刻画成冰雕。

玛丽安住在一座钢筋混凝土白塔里。秋天向窗外望去,会看见整座山一片辉煌,玉米满地,果树被红苹果压得嘎嘎作响。春天,田地如旗子般铺展开来,满眼枯黄不久便成了一片嫩绿。农田的那一边只有沼泽地,一英亩范围内都是不起眼的乱石,四周的森林影影绰绰。八月下旬,那些林子在暴风雨的电光雷火中,总像在步步逼近,要威胁人类的地盘。不过一般时候,村民们都视而不见。

她那座塔周围建了不少钢筋混凝土房屋,它们历经风吹雨打,现在作为营房、博物馆和学校使用。除此之外还有马厩、菜园和方正稀疏的木屋。村子里种了玉米、亚麻、蔬菜和水果,村民养牛吃肉、喝奶,养羊取毛,养鸡吃蛋,采用最基本的自给自足形式。他们还用剩余农产品换取书籍、弹药、机器配件、武器、工具和药物等医疗用品。动物的叫声,马车的吱吱声,公鸡的咯咯声,营房的军号声,萦绕着玛丽安的童年。二三月间,呼啸的风会穿过新垦的农田从海上刮来,但玛丽安从未见过海。

她不能踏足村子之外,不能走出外围铁丝网。有时羊群会溜达出去,越过长满白欧石楠的小山丘到废墟里去,有时牧羊人会跟出去,但他们是极不情愿的,要荷枪实弹才肯出去。农产品运出时都有士兵护送,但即便如此,野蛮人有时也会杀了士兵,劫去货物。

“如果你不听话,野蛮人就会把你吃掉。”玛丽安的奶妈说。奶妈是个女工,每只手有六根手指,玛丽安想不通,因为她只有五根。

“为什么?”玛丽安问。

“因为野蛮人天生就这样,”奶妈说,“他们把小姑娘裹在黏土里,就像裹刺猬那样,放在火上烤,再撒上盐吞吃了。他们喜欢吃细皮嫩肉的小姑娘。”

“那我的肉恐怕太老了。”玛丽安顶嘴。但是见奶妈真心相信自己所说的话,玛丽安又不免怀疑她说的是真的。她想,说不定野蛮人来一次,奶妈就不会这么讲了。孩子们会玩“士兵和野蛮人”的游戏,他们用手指做枪,互相攻击。士兵总是赢,因为这就是游戏规则。  “士兵是英雄,野蛮人是恶徒。”数学教授的儿子气势汹汹,“我是英雄,我要打死你。”

“不,你打不死我,”玛丽安做了个吓人的鬼脸。“我不玩了。”

她舅舅是这儿的上校,声音又粗又吵,让她讨厌,而她哥哥是学员,是母亲的心头肉。玛丽安违反游戏规则,绊了数学教授的儿子一跤,弄得他在地上乱抓乱叫。其他孩子很快就不带她玩儿了,但她也无所谓。她是个瘦巴巴的小孩儿,所有东西都得写上名字,连牙刷都写上,所以从不丢东西。

这片文明之地被铁丝网包围,铁丝网内设有嘹望塔,塔上每隔一段距离架一把机关枪,嘹望塔后面又是一圈架有铁丝网的结实矮墙……

P3-5

序言

这个故事的主角,与此前许许多多的童话主角一样,必须离开家,踏上一段危险的自我发现之旅。玛丽安的父亲死于斧下之后,她铰了自己的金色辫子,烧了父亲的藏书,将他的钟丢进沼泽之中。她逃离她所居住的安全白塔,与杀害她兄长的人为伴,闯入那片在她所知范围之外的黑暗神秘的森林。“她不爱这里的任何人,但在这片土地之外是未知,是确凿的荒芜。”前景令人心灰意冷,但是她并不害怕。她的野蛮人同伴要是捂住她的嘴,她便咬他。“愤怒——而非恐惧——总是占据着她心中的制高点。”这是一个对教授们的高知生活深感无趣的女孩,她讨厌村子里的节日和传统,不想结婚,厌恶他们那套自我指涉的语言——她是一个不愿和其他孩子玩耍的“严肃”女孩,绊倒了那个天真顽劣、一心只想扮演英雄的小男孩,把他弄得在地上乱抓乱叫。那男孩将她称作野蛮人、恶人,她后来也的确成了他口中之人。

作者安吉拉·卡特也身处相似境遇。本书是她的第四本小说,发行于混乱的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本极具突破性的书中,她独辟蹊径踏上了一场发现之旅,弃质朴的英国虚构文学传统于身后,纵身跃进纠葛的黑暗边缘地带,以“残酷、惊奇、骇人的故事和美妙的叙事,直接描摹潜意识中的意象”。在被评论家们打上“哥特”的标签之后——她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主流的自然主义——她决定,她在1975年写道,她“真的要写一本哥特小说了,一本货真价实、惊悚华丽、情感贲张的哥特小说。我现在在读超现实主义文学,我非常认同这种风格,我写的这本《英雄与恶徒》算是一本哥特文学的仿作(以最近一首同名的沙滩男孩歌曲命名),我在这个故事中探索了几个令我困惑的政治问题。这种与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的风格给予了我绝妙的自由”。

玛丽安被关在她那座安全却令人窒息的钢筋混凝土高塔中,同样的,卡特也深觉被当时主流的文学理念囚禁。“这些作品争相赞颂现实”,只不过是“社会规范指导手册”,她这么评价她的同时代小说。她接受的是萨德侯爵对于艺术的定义,即“对既有秩序永恒的、违反道德的颠覆”。她认为,写作“具有一种独特的道德教化功能,即激发恐慌感”。她认为自然主义“在政治上大力压制其他形式”,宣扬已死的形式和半真半假的事实,她由此厌弃了自然主义,而转投哥特模式——“大型灾难,刻板的人物塑造,鬼魂,对于心灵的关注,华丽浮夸、模式化的文风”(所有这些特质都体现在了《英雄与恶徒》之中)——“它基本没有想要模仿自然,所以它也并不会传播关于这个世界的错误认识”。

《英雄与恶徒》中的世界遭受了核战争的重创,人类社会回归到英国中世纪的模样。孤立、驻防的村庄里,住着世袭的教授、士兵和工人,他们的周围环绕着磅礴的森林,其间栖息着从战前动物园中逃脱的野兽,居住着与吉普赛人相似,以掠夺、狩猎为生的文盲“野蛮人”。除此之外还有变异人种——“异民”——他们如同僵尸一般潜伏在被污染的废墟城的边缘地带。玛丽安为了救她的野蛮人丈夫,杀了这样一个变异人,但她“不惋惜也不害怕,相反,她得以从百无聊赖中解脱出来,心满意足”。玛丽安是一位意志坚定的独立女孩,强奸的暴行和野蛮的行径不曾吓倒过她,她唯一惧怕的是失去自由,这与卡特创造的其他女主角的形象一致。就算在小时候,玛丽安听说野蛮人吃人,“把小姑娘裹在黏土里……放在火上烤,再撒上盐吞吃了”,她也只是觉得自己的肉对他们来说太老了。

部落的精神领袖是一位疯狂的巫师,名叫多纳利,曾经是一位教授。他身形硕大,留着分成两撮的阴阳胡子,服饰浮夸,牙齿挫尖,生性残忍,喜欢奇异的异教仪式和吟诵格言,致力于创造神话。知识让他在这群文盲中拥有了权力,不过那位冷酷的教授女儿让他棋逢对手。他试图将玛丽安转化为“我们的荒原淑女……我们的沼泽处女”、“我们的圣人形象”——他告诉她,“你让这些不幸的人有了恐惧和厌恶的寄托,无须再怨恨他们多舛的命运”——但是她厌恶“圣人形象”,不愿如他所愿,她要消灭圣人形象。就如卡特所言:“我认为我所做的,我的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剖析神话,以此探寻人类社会的基础是怎样形成的。”她将神话贬斥为“荒谬的精神慰藉”,然而这门艺术的魔力仍吸引着她,多纳利那些疯狂的举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他诞生于卡特与中世纪梅林形象的渊源,那是她本科Ⅲ学习期间的题目。他已在《魔幻玩具铺》中以邪恶的木偶匠人菲利普叔叔的形象登场,并将在《英雄与恶徒》的两年之后,在卡特的力作《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以伟大的魔术师霍夫曼博士的形象抵达神化的巅峰。

虽然此刻的卡特,还未及一两年之后那本鼎盛之作的成熟风格,但她的大部分特点都已具备:狂暴的激情,率直的脾性,智识,蓬勃的创造力,以及大胆无度的修辞和意象。“语言领域的纨绔子弟”,《独立报》如此称呼她,“巴洛克的情妇”。她如她的文学英雄——她称作“本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的罗纳德·费尔班克——一样,坚持语言作为主体,她希望她笔下的虚构作品“完全知晓其非存在的状态,也就是,对自身的性质有意识,意识到自己与那种属于人类的、可感知的直接性是不同的。我确实相信,如果一部虚构文学完全意识到自身是作为现实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人类经验(也就是说,不是一本流水账日志),它可以改变现实本身。”

罗伯特·库佛,2011年

书评(媒体评论)

一位肆无忌惮的幻想家,一则魑魅魍魉的寓言。

一一《泰晤士报》

安吉拉·卡特是一位天才

——维多利亚·格兰迪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雄与恶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安吉拉·卡特
译者 刘慧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29244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2017146775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5
13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