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象征。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徒步十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天竺。他的西行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西行之路亦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钱文忠著的《玄奘西游记(精)》根据历史事实,描写了玄奘一路所经千山万水,并历经艰险和克服困难的情况,讲述了玄奘坚忍不拔,尽瘁学术研究的不平凡的一生。
图书 | 玄奘西游记(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玄奘,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象征。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徒步十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天竺。他的西行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西行之路亦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钱文忠著的《玄奘西游记(精)》根据历史事实,描写了玄奘一路所经千山万水,并历经艰险和克服困难的情况,讲述了玄奘坚忍不拔,尽瘁学术研究的不平凡的一生。 内容推荐 钱文忠著的《玄奘西游记(精)》呈现近一千四百年前玄奘千难万险的西行之旅,弘扬中外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时代精神,揭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舍身求法的优秀品格。 目录 第一讲 玄奘身世 第二讲 皈依佛门 第三讲 求学之路 第四讲 潜往边关 第五讲 偷渡国境 第六讲 边关被擒 第七讲 险象环生 第八讲 身临绝境 第九讲 被困高昌 第十讲 异国传奇 第十一讲 龟兹辩经 第十二讲 一波三折 第十三讲 化敌为友 第十四讲 走进印度 第十五讲 佛影谜踪 第十六讲 巴国奇闻 第十七讲 真假女国 第十八讲 在劫难逃 第十九讲 绝处逢生 第二十讲 佛陀故乡 第二十一讲 情怯圣境 第二十二讲 求学奇缘 第二十三讲 雁塔传奇 第二十四讲 何去何从 第二十五讲 宗派之争 第二十六讲 论战因缘 第二十七讲 双雄斗法 第二十八讲 生死决战 第二十九讲 危机重重 第三十讲 东归轶事 第三十一讲 游子还乡 第三十二讲 会见太宗 第三十三讲 魂系真经 第三十四讲 弥勒真相 第三十五讲 晚年风波 第三十六讲 法师圆寂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讲皈依佛门 话说陈光蕊和仆人的尸体被贼人抛入洪江后,仆人是很平凡的人,因此尸体抛下去之后便随江水漂走了;而陈光蕊是当朝状元,又是未来玄奘的父亲,非同寻常,所以他的尸体一掉进江里就沉在水中不动,也不随江水漂走。按照中国的传统民俗,无论是天上、地上,还是地下、水底,都有一套政府体系,基本上是人间的翻版。洪江底下最高的首长就是龙王,龙王手底下又有很多替它维持秩序的,有一个巡海夜叉,听闻噗通声响,见水上掉下个人来沉在那里不动,就回去报告龙王,龙王吩咐把尸体移来,一看之下,便认出他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事情发展至此,读者诸君想必已经猜到,龙王就是那条金色的鲤鱼,当年不知怎么被一个无知的渔夫弄上岸来差点给熬成鱼汤。现在龙王一见眼前是救命恩人,赶紧发正规文书,去到洪州的城隍和土地那儿问城隍老爷和土地爷取陈光蕊的魂魄。待魂归原体之后,龙王问起事情的原委,陈光蕊便把被害的过程说了一遍。龙王听后,遂让他服下海底的顶级美容产品——定颜珠,尸身留在水底几十年,可保容貌不变,以待来日还魂报仇。同时陈光蕊的魂魄既已归来,龙王便又就地安排给他一个水府都领之职,负责管理夜叉。 此时在岸上,刘洪已经带着殷小姐到江州去上任。看来这刘洪还真不是一般的贼,因为在《西游记》的这段记载中完全没有反映他当官不称职的文字,反而留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他非常勤勉,勤于公事,酷爱出差,经常动不动就出差,而每逢他出差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事情发生。 一天,刘洪因公出差,殷小姐正逢临盆生产,疼晕了过去,在她晕倒在地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直呼其小名“满堂娇”,自称是南极星君,是观音菩萨派来报信的,说她腹中的孩子乃是观音送子,来日必定声名非凡,绝非等闲,令她好好地把这个孩子养大,千万不要让贼人刘洪知道,否则他一定会杀害这个孩子。至于陈状元则已被龙王救了,将来一定有夫妻团圆、父子同聚的一天,切记切记。 温娇清醒之后,牢牢记下这些话,并生下了腹中的孩子,即未来的玄奘。玄奘出生后,刘洪出差归来,一看孩子相貌堂堂,自己贼眉鼠目,必非己出,便想把他淹死。殷小姐连声允诺,只道刘洪远行方归,暂歇一日,明天再淹死不迟。刘洪素来对殷小姐百依百顺,便也不反对。次日一早,按照殷小姐说的应该把玄奘淹死,但是刘洪又有个公差,火急火燎地跑了。殷小姐无奈之下,便找了一件衣衫,把刚生一天的小玄奘包起来,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将婴儿父母的姓名和被逼送走孩子的缘由写在其中。写完以后,殷小姐又做了一件常人想不到的事情——她居然忍着巨大的悲痛,把玄奘左脚的小脚趾一口咬了下来,怕的是将来血书一旦被水冲走,孩子会杳无踪迹,咬下左脚的小指,好留下一个印记,方便将来找寻。做完这些以后,温娇就带着心腹丫鬟来到洪江江边,要把小玄奘抛到江中。玄奘毕竟不是一般的孩子,所以将要抛的时候,江面上远远地漂过来一块木板,、殷小姐便把玄奘绑在木板上,让他顺流而下。 玄奘在江中漂流,、最后漂到了金山寺,这是如今镇江一个非常著名的寺庙。金山寺有一位长老,叫法明和尚,正在那里打坐禅定。练禅之人到了最高境界,外面发生天大的事也与他无关。但是因为漂来的是玄奘,非同一般,玄奘漂到金山寺脚下,就在那里停下哇哇大哭。这个入定的法明和尚,居然在离江岸还有相当距离的方丈室里就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一时心动,赶过去把这个孩子抱起来,收养在寺里,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江流,长大后还在寺中将他剃度为僧,取法名玄奘。 玄奘在这个寺庙里非常勤奋,学业精进,佛学修养大长。古代寺庙里有辩论的传统,虽然在如今汉地的寺庙中并不典型,但在藏传佛教中,如今的青海甚至内蒙古的喇嘛教寺庙里还保留有这种辩经的传统(北京的雍和宫也有),大家把彼此理解的佛法拿出来辩论,形成一种交锋,然后达到一个共同的理解。玄奘在寺庙里的辩论会中当然是常胜将军,一般人辩不过他。这个时候,寺里有一个酒肉和尚,平时也不好好读书,估计也是鲁智深之流,辩不过玄奘,发急了之后破口大骂,说玄奘是“业畜”,父母也不知,姓名也不知,就来寺里捣乱。 这里的“业”,是由一个梵文字kama而来,指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前世的行为。骂人为“业畜”,就是说你是个前世没有做过善事的畜生,将有恶报。这话骂得非常下流也非常粗鲁,纯粹是因为辩不过玄奘而耍赖,但是这句话无意之间把玄奘的身世这层纸给捅破了。玄奘当然非常惊讶,就哭着去找他的老师法明和尚,那个得道高僧居然也还健在,无奈之下,就把血书拿给玄奘看了,也告诉了玄奘他的身世。P15-17 序言 我谨将在百家讲坛上为大家讲述的三十六集《玄奘西游记》,以书的形式奉献给大家。我的心情是喜悦和惶恐交加。节目讲完了,书也出版了,那么,我所能做的就是恭候大家的批评和指教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和《百家讲坛》实在可以说是一场美丽的邂逅。2006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的电话。她语气优雅,问我是否可以到《百家讲坛》讲一次,题目是否可以和《西游记》有关。 我和王咏琴女士素不相识,接到这个电话确实有点意外。虽然我平时很少看电视读报纸,也基本不上网,但是,对《百家讲坛》的盛况,对主讲人阎崇年、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先生的大名以及著作,却总还是知道的,有的还购藏拜读过。不过,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也会登上《百家讲坛》,成为又一名主讲人。我并没有问王咏琴女士,她是怎么会找到我的。 11月间,我略微做了一些准备,利用一次赴京探友的机会,来到国宏宾馆参加试讲拍摄。结束后就返回上海,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结果。很快,我又接到王咏琴女士的电话,希望我再次赴京,具体商量拍摄事宜。这多少让我有点惊讶,但还是没有多问什么,遵嘱赶到北京,蒙《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先生、总策划解如光先生接谈,从此开始了我和《百家讲坛》的这一份因缘。 准备、拍摄、制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百家讲坛》对主讲人的讲稿思路、环节设置、叙述风格都有独特而严格的要求。尽管不用等到事后就已经证明,《百家讲坛》的这些似乎很苛刻的要求,绝对是有的放矢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想,没有哪一位主讲人会从一开始就感到习惯。感谢《百家讲坛》的主创人员,他们以高超的专业素养、高度的敬业精神,指点我、帮助我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终于,《玄奘西游记》循着上升的轨迹,划上了大致可以说是圆满的句号。我固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却更多地感受到了《百家讲坛》主创人员给我的教益和情谊的沉重。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如今,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认同《百家讲坛》的基本理念。根据我自己的感受,我将它总结为:为电视观众提供亲近文化精神的平台,为学院教师提供传播文化精神的讲台。《百家讲坛》的全体创作人员和主讲人共同努力,正在尝试并且成就着一项卓有成效的文化事业。或许,这还是一个美丽的梦想。然而,却绝不会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论语·雍也》里有一句话,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伯峻先生的权威译文是:“(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意思很清楚。倒过来看也同样清楚:“以它为乐”和“喜爱它”乃是“懂得它”的前提或必经之路。那么,虽说当下正在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恐怕谁都不能否认,电视仍然是解决“如何以它为乐”、“如何使人喜欢它”这些问题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和媒介。学者是已经“懂得它”,更多的是正在努力“懂得它”的专业人员,如果有意或立志使非专业人员“喜爱它”、“以它为乐”,迄今为止,电视终究还是最接近于理想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赞同易中天先生的意见,他认为,倘若春秋时代就有电视,那么,孔子应该也不会拒绝的。 使更多的人“以它为乐”、“喜爱它”,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和普及的努力过程。传播且不论,普及又岂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深入浅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话了,“深入”正是对“浅出”的要求、希望,或许也可以说,“深入”正是“浅出”的门槛和资格。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要给人一碗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无非也就是这个意思。正因为如此,在我看来,普及不仅绝不意味着轻松,相反,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在《百家讲坛》这个中央电视台的栏目上讲《玄奘西游记》的时候,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虽说这个题目处于我本人的专业领域之内,但是,我却没有把握 当前,“玄奘精神”“重走玄奘路”已经成了流行的时代话语,可是,这里面究竟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财富,恐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有一段话,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毫无疑问,今天正是需要脊梁的时代! 后记 在后记里表示我的谢意,绝不意味着,这里所表达的谢意“最后”、“最小”或着“最不重要”。套用一句英语:“Last,but not the least。”(最后,然非最少),我是满怀感激之情写下这篇后记的。 我要感谢《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先生,他自始自终在百忙中关心《玄奘西游记》的进程。他曾经将自己所收集、总结的电视讲述的要点,装在标有“百家秘籍”的信封里交给我,让我逐步理解电视讲述的特殊要求。总策划解如光先生,最早与我商定《玄奘西游记》的大致集数,提示讲述的要点。 毫无疑问,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是为《玄奘西游记》付出了最多心血的人,她率领刘乃溪、迮方乐这两位年轻的编导,不厌其烦地指点我讲述中应该注意、改进的种种问题。她们和我一同担忧,一同快乐。我们分享了这段美好的时光。我对王咏琴女士的谢意不是苍白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 制片吴林先生,总导演高鸿先生,他们不仅是各自行业里的顶尖高手,还象兄长一样地关心我,让我在紧张的住京拍摄期间感受到很多快乐。他们的关爱和友谊,必将长留在我的记忆里。同样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的还有化装师杨静女士,和其他我至今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百家讲坛》团队成员。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谢鹏飞先生和华蕾蕾女士,为了《玄奘西游记》光牒和书稿的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妥善的安排。特别是华蕾蕾女士,无论工作多忙,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光牒寄到上海。 易中天教授、王立群教授是《百家讲坛》成功的主讲人,作为前辈,他们从很多方面关心我,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点。于丹教授虽然至今还没有见过面,却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多次用短信关心和鼓励我。与乔良将军、康震教授的见面虽然短暂,可是,也使我受益匪浅。著名主持人张越女士对我进行访谈,让我有机会领略她的智慧和丰采。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不短的时间,那里有我相交十余年的兄长和朋友。张军、张会军、李林、陈浥、扈强、叶卫、王俊、李小军、丰志钢,等等,都在我赴京拍摄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我还要特别感谢尊敬的刘念远将军,多年来,他一直关心着我,这次依然关注我的讲述。同样关心着我的还有赵启正先生和赵启光教授。所有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玄奘西游记》书稿的出版过程中,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书店出版社和北京世纪文景出版公司的朋友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特别是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出版家陈听先生,在百忙中,多次亲自过问、关心书稿的编辑、出版乃至宣传事宜,令我备受感动。久受学术界尊重的金良年编审,屈尊为我这个杂事缠身的晚辈审阅书稿,他以一个资深出版人的眼光和功力,使我的表述更趋准确,让我感受到长者的风范。对关注过《玄奘西游记》书稿的出版界的其他朋友们,我也必须表示由衷的谢意。 沪上还有很多朋友关心着《玄奘西游记》,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好在同在浦江之滨,我有足够的机会向他们当面表示我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使我拥有了一批新的朋友,他们为自己取名叫“潜艇”,无时无刻地关心着我、支持着我,我因此拥有了纯粹的交流的快乐。我只有在拍摄现场见过他们中间很少的几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我所知道的仅仅是网名而已。但是,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他们和上面我所感谢的所有关心我的人一起,丰富了我的生命。 钱文忠 2007年8月21日 书评(媒体评论) 玄奘是代表中国人民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为了一个目的,一个正确的目的,百折不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玄奘身上体现得很充分。 ——季羡林 我觉得钱文忠说玄奘,还是不错的。他把玄奘身上那种使命、理想、追求,不顾千难万险,敢于经受考验的精神,一步步发掘出来了。这是中国人的舍身求法的精神,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 ——王元化 我认识文忠已经十五六年了,当时他是一个刚过二十岁的青年学生,是季羡林先生很是看重的弟子。一谈之下,就感到这个年轻人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博闻强记,知识面之广,很是令人吃惊。很为先生庆幸,终于获此理想之传人! ——汤一介 值此时代,充满试炼但仍有光明希望、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阅读《玄奘西游记》,必定能得到许多重要收获。 ——星云大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玄奘西游记(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钱文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153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4 |
CIP核字 | 2017173842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152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