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是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和生动诙谐的文笔讲述了人类自身进化和征服自然的奋斗简史。

本书作为了解发明基本历史的读本,对培养中国青少年读者理性、科学和宽容的意识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推荐

人类从兽皮到摩天大楼,从步行到飞行,这些奇迹是如何诞生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人类发明的进步历程,每一项小的发明都蕴含着人类无穷的智慧。《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构思巧妙的插图对其进行科学而形象的阐述。作者突破小我,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对人类的过去进行审视,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进程。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就是发明者

第二章 从兽皮到高耸入云

第三章 上帝之手

第四章 从脚踏实地到飞上蓝天

第五章 形形色色的嘴

第六章 鼻子

第七章 耳朵

第八章 眼睛

试读章节

人类的手实际上和所有四足动物的前爪一样普通,所谓的“对生大拇指”的出现使它有了抓握的能力,从而能够做许多事。其他没有这种“抓握末端”的动物,则不得不用爪子、喙或牙齿来做一些事。

如果这句深奥的话还没能让你理解我的意思,那么你看一看家中的猫或狗是如何摆弄肉骨头的就会明白了。它们好像感觉到自己的爪子可以帮上点忙,不过当它们想用嘴和鼻子把某样东西从院子这一角推到另一角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前爪在这个过程中没起到什么作用。

唉,可惜它们没有大拇指。

猫和狗的前爪可以在它们用牙撕咬骨头时帮忙按住骨头。它们还可以用前爪挖洞,把自己的宝贝藏起来。但除了这几个笨拙的动作之外,它们做不了别的了。实际上它们也有“大拇指”,但却没有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对,这导致它们无法做出抓握的动作,而只能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来满足本能的欲望。

所以说,手是人类获得的最重要的自然工具,这一工具使人的能力又得到了几百万倍的强化和延伸,人类从而成为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主人。

可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本书中到处都是这类难题。那就是人类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会意识到自己前爪拥有的潜力呢?而他的近亲猿猴(同样拥有智力)却一直没能将自己四个可抓握的手掌中的任何一个的活动范围扩大。

先来讨论一下用石头增强手的打击能力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这个问题简单得根本不需要证明。”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简单到不需要证明。必须有人先想到它,然后进行不断的实验,搞得他鼻青脸肿、筋疲力尽,甚至遭到邻居的嘲笑。

千百万年间,人类只是简单地徒手获取猎物或食物,用手撕碎体积较小的鸟类或野兽,从来没有想过可能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直到有一个人勇敢地说:“还可以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来做这些事。”他用木棒或者石头来增强手的打击能力,于是第一个锤子就这样发明了。

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而第一个锤子究竟是木质的还是花岗岩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晓。因为木头很容易腐烂,而石头却会永存,只有用20吨重的卡车或炸弹才能粉碎它们。

所以,石头是人类先驱者的智慧和耐心的唯一见证,木头却默默无闻地消失了。

诚然,那些外行人参观史前史博物馆时不会有什么深刻感触。他们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史前石制工具时,会觉得有些疑惑。在他们看来,这些石子和他们的孩子从路边捡的鹅卵石差不多。

而对于专家来说,这些早期的锤、斧、锯与汽车展——从早期的单杠便宜车到最新款的劳斯莱斯——同样有趣,同样重要。因为这些石制工具与内燃机的发展历史一样,都代表着人类所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

当人类第一次发现可以用石头增强手的力量时,所有石头都有了利用价值。就是说,只要可以用五指抓住的小石头都可以用,但又不能太小,否则力量就太小了。人类用石头砸碎栗子、头骨和骨头,头骨和骨头中的骨髓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美味。

后来人类逐渐发现,如果对用作锤子的石块进行凿削和打磨,可以把它变成能够砍砸的工具。所以人类开始寻觅那些能切割东西又不易碎裂的石头,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后来人们又发现,把锤子的棱边在另一块更坚硬的石块上摩擦,会变得更光滑,锤子就这样变成了刀。

几百年后,人类发现死去动物的兽皮可以用来捆绑东西,于是有人用兽皮把石刀绑在木棍上,这就产生了斧子。显而易见,斧子与最早的“拳头—锤子”相比效力更强,是一种更加危险的战争工具。而那些边沿较为锋利的小石块,就是现代刀和锯的最初形态。锯是一种设计巧妙的工具,能够提高手的撕拉能力。锯最后从长方形变成了圆盘状,发展成嗡嗡作响的圆形发明物——能够像切黄油一样切割木头,像撕碎纸巾一样割开钢铁。虽然锤子很有用,但正是因为增强双手能力的锯子的出现,现代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而石刀的另外一个小型后代——剪刀,它不久前才被发明,虽然外形简单,但其实结构非常复杂。

埃及的木乃伊制造者的工具箱中有各种设计精巧的工具,但几乎没有剪刀。之后,希腊人和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剪刀,最初用来修剪花园篱笆,最后用来剪羊毛。在此之前,羊毛都是从可怜的羊身上直接拔下来的。罗马剪刀是我们现代剪刀的雏形。剪刀实际上是由两把刀组成的,这两把刀以环形物代替了刀柄,以轴枢为中心点固定在一起。下次当你用剪刀帮助手撕裂纸板时,可以留心观察。

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好。可是,唉,人类在增强器官功能的历史道路上并非一直走上坡路。

主宰宇宙的众神虽然赋予了我们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却决定让我们自己进行选择,于是给了我们一种烦人的精神品质,我们那些对神学有着更加严肃的态度的祖先将之称为“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人类既可以将自己的发明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而且普通人所具有的品质混杂而矛盾,他们会使用自己的能力来制作炸弹,也可能用来写诗。

最初,刀子是为了满足最原始的需求——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而发明的,不久之后却成了并非必需的暴力工具。它演化成了剑、军刀、刺刀、矛尖、箭头、弯刀、匕首、马刀、双刃大砍刀、半月刀等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屠戮砍杀,涂炭生灵,只是为了抢夺别人的东西,或者因为对方刚巧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P60-67

序言

人类——创造奇迹的人

最初一切都简简单单。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空是一个蓝色穹顶,十分美丽。

晚上,会有一些小天使从穹顶中钻出来探头探脑,那就是星星。

一天,一位勇敢的人携带简易望远镜爬到塔顶,认真观察了很长时间。

麻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首先,宇宙的中心必须变成太阳。随后,我们又发现著名的太阳系实际上并非“宇宙”,只是神秘而广袤的体系中的一个无名小卒。从这一点进行推断,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体系也是某种更神秘、更广袤的体系中的微小部分。据推测,这个更神秘、更广袤的系统不过是银河系的偏僻角落上的一个小角色。

上述发现不但引起了神学家的不安,也使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感到不安。在这些发现出现之前,他们可以用千米或英里作为测量地月距离的单位,甚至也可以用它们来测量地球和最近的行星之间的距离。

但如今,千百年来人们熟悉的“宇宙”意外地变得比东方圣书中的某一章更为重要;人们发现太阳系可以被某种更大的体系轻而易举地纳入囊中;我们现在必须在前人使用的计算单位上加上十几个零才够用,所以必须确立一种新的几何标准,不然天文学家在用量尺计算的时候肯定会累得手臂酸痛。

因此,确立了一个新的“天文学单位”——92900000英里。这是地球运行轨道半径的数值,只要不用来测量太长的距离,这个单位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如果要测量真正的星球之间的距离(那些货真价实的大家伙,而不是地球附近的小伙伴),那这个天文单位就捉襟见肘了,必须确立一个比92900000英里更大的单位。

与此同时,爱尔伯特?麦克尔逊在做一个光学实验,提出光线——当然,不应该叫作“光线”,不过我还是用了这个术语,因为我们暂时还无法摆脱这一浪漫主义时代的诗意术语,这个时代认为直到几百年之后我们才能进入用科学术语思考的时代——如我所说,麦克尔逊发现光是一种以每秒365天,1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钟,所以光用一年时间所走的距离就是10418623400000千米。人们将这个距离命名为“光年”,它就成了现代测量宇宙的标尺。

这样一来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光年”这个单位诞生之前,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星座与我们的距离是25000000000000英里。现在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半人马座?哦,没错,它离我们有4.35光年。近得都可以去旅行呢!”

不过,不要忘记天文学家对距离的探索欲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在2万~3万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小天体,然后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探测。那些星云中的光点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他们发现这些天体距我们有200万~300万光年之远。这样一来,连光年都显得很渺小了。

但是还有人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我写这些并不是想向你们显示自己知识渊博,或者通过分期付款购买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我不过是在“永恒”这架乐器上弹奏几个音符,为本书下面的内容做好准备。

既然地球已经失去了宇宙中心的荣耀地位,有一些人认为人类自从直立行走之后赢得的尊严和荣誉也会随之消失,而且彻底走下宇宙历史的舞台。宇宙中有无数星球与地球的距离超过了百万光年,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占据的只是微小的一部分时,会觉得上帝造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人类开始对自己有了真正的认识——我们不过是比较聪明的动物而已。

然而,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观念不可能产生上述变化,因为自家院子着火可比遥远的红色的大星(直径640000000千米)上的火山喷发重要多了;汽车气缸发出的异常响声远比猎户座一等星参宿四即将灭亡的流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天文学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遥远的宇宙,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致力于分割微小的原子,他们发现了由无数只有10-14毫米大小的颗粒组成的世界,这些颗粒分布均匀,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现象实在太怪异了。

在人类拥有真正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前,还是把自己当作宇宙中心为好。

不过,这些自然发现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类对待生命的态度。这本书的主人公不同于古时的创世者,后者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上帝钦定的世界之主,对各种动物可以肆意屠杀,世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他的欲望。

万事万物从他开始,也在他这里结束(这一观点他已保持了几千年),但是他的内心深处逐渐产生了怀疑。他怀疑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开始和结束,100万年以前的“这里这时”与今天的“这里这时”及一亿年以后的“这里这时”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

他本以为自己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生命形式,但是在那上亿的天体中如果找到了其他生命形式可以和自己做伴,那他也心甘情愿改变自己的看法。

总而言之,经历了数千年的兜兜转转,他再次鼓足勇气重温那句华丽而高尚的经典名言,这句话是对人们向往的生活进行的哲学概括:

任何一个人都属于人类自身,而不属于宇宙中那些与我们无关或者不值得关注的事物。

本书的主角在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充分行使自己探究的权利,窥探每一个角落,钻研每一个领域,努力解释一切人类理智能够理解的现象的意义。人类在做这些事时,丝毫没有顾及任何人或事的权威,不断突破前人确立的真理边界,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如果他的研究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会告诉周围的人,但并不因此扬扬得意。如果遇到困难而暂时受到了挫折,他也会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让那些拥有更好设备的人继续尝试攻克这一难题。

最重要的是,他乐观、耐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幽默感。在探索未知的旅途上,他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只有在不得不为某件事分心的时候才会暂时停下来。他在卸下身上的担子时,并不会感到遗憾。因为他明白,生与死原本就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人生在世,最珍贵的就是向未知的生存之谜发出挑战的勇气。

我说的这些听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不过,只要你认真地多读几遍,就会发现事实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复杂。

这本书不适合那些诸事缠身的人,他们会觉得厌烦,不论是内容还是创作原因都会让他们感到诧异,他们会觉得,还是去电影院更有意思。

不过其他人应该已经猜测到我的目的了,不需要跟他们解释太多。他们清楚,我并没有彻底解决什么问题,不过我已经竭尽全力向他们讲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了——因为只可能以这种方式发生。我试图向大家说明,为了将人类从暴政中解放出来,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因为地球在数千年来的暴政之下就像一个可怖的屠宰场。而暴政正是人类面对自己的偏见和无知时表现出的懦弱所导致的。

总之,那些被选中的为数不多的先驱者,想要完成伟大的事业就必须踏实工作、无私奉献。也许有读者已经猜到,我会在本书中歌颂那些先驱者。他们猜对了,可以说这正是我写作本书的原因。

H.W.房龙

书评(媒体评论)

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

——郁达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辛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70068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7-09-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7183881
中图分类号 N09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