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金融学(理论实务政策)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晨主编的《货币金融学(理论实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完备的金融体系:介绍金融理论发展脉络,帮助读者建立完备的金融学架构。

●研究性学习:以探索和研究的方式阐述概念及其应用,提供大量专题和案例,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分析路径和学习思路。

●实践指导性强:讲授多种金融理论及其应用,突出其在中国国情下理论发展和实践的创新,反映国内外金融前沿。

内容推荐

《货币金融学(理论实务政策)》以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围绕货币金融的重点内容,以“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的金融货币政策调控”为逻辑主线展开论述。

《货币金融学(理论实务政策)》由张晨主编。

目录

第一篇 货币金融理论篇

第一章 货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第一节 金融与市场经济的资本循环

 第二节 研究货币金融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演进和理论发展

 (专题2-1)电子货币与“云金融”

 (专题2-2)香港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

 (专题2-3)区域货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

 第一节 信用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专题3-1)中国的国家信用发展

 (拓展阅读)18名荷兰人演绎出一则震动欧洲的

 诚信故事

 (拓展阅读)西方经济学派对国家信用的认识

 (拓展阅读)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现代微观金融理论

 第一节 有效市场理论

 第二节 资产组合理论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四节 套利定价理论

 第五节 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货币金融实务篇

第五章 金融中介机构和商业银行

 第一节 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第二节 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商业银行

 (专题5-1)中国旧式金融组织——山西票号

 (专题5-2)欧美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信贷工具

 (案例5-1)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货币市场

 第二节 资本市场

 第三节 外汇市场

 第四节 保险市场

 第五节 信托与租赁市场

 (专题6-1)美国资本市场介绍

 (拓展阅读)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拓展阅读)我国证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拓展阅读)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拓展阅读)人民币汇率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创新概述

 第二节 金融工具创新

 第三节 金融市场创新

 第四节 金融制度创新

 (专题7-1)后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品发展展望

 (专题7-2)离岸金融中心的运行模式

 (案例7-1)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

 (案例7-2)美国银行业外部组织结构创新

 (拓展阅读)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篇 货币金融政策篇

第八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专题8-1)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稳健发展的关系研究

 (专题8-2)次贷危机促使欧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权的扩大

 (拓展阅读)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拓展阅读)世界主要的中央银行网站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货币供求均衡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二节 货币供求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体系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理论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专题10-1)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的影响

 (专题10-2)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专题10-3)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比较

 (专题10-4)后危机时期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案例10-1)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作为商品经济时代一种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背后,都可以归结为货币的运行。从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国民经济的运行,人们用货币衡量其劳动所得,用货币计量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用货币象征其对社会财富的拥有,用货币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的规模。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客观上使商品经济过渡到货币经济时代,并在货币经济基础上向信用经济和金融经济时代发展。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货币金属论

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其自身必须有价值,它的实际价值是由货币金属的价值所决定的,因此只有金银才是货币。提出这种观点的主要是早期的重商主义者,最后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

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流行于16—17世纪。当时产业资本尚未发展,工业生产主要还是手工业生产,并被商人资本所控制。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积累财富,但这时掌握政权的封建帝王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实行铸币贬值。在英国,一磅白银1290年铸造240个便士,到了1616年则铸成’792个便士。铸币贬值损害了商人利益,它与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要求相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重商主义的货币理论与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在对外贸易方面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增加对外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金银,并禁止金银出口。晚期重商主义者为了适应当时工场手工业和转运贸易发展的需要,主张扶植手工业以扩大输出,通过降低物价来加强对外竞争力,最终实现对外贸易顺差,使更多的金银流人国内。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基本认识上是相同的,都是货币金属论者,其基本观点是:

(1)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必须足值,只有金、银才是货币。

(2)货币就是资本,强调货币资本的重要性。资本一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等多种形态。

(3)利润是买卖商品的结果,是在流通中产生的额外货币,而不是生产中创造的。流通支配生产。

代表产业资本利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形成并完善了货币金属论,他们对货币本质的解释是:

(1)货币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起货币作用的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决定于生产金、银所耗费的劳动。货币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交换是等价交换。货币有内在价值,金、银是货币。

(2)货币是交易的媒介或交换的工具。与重商主义者不同,他们并不认为货币数量越多越好,而是主张适量货币流通。威廉·配第把货币比做国家躯体的脂肪,过多或过少都对商业有害。他提出的商业所需货币量的决定因素成为人们至今仍遵循的原理: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交换额成正比,与交换的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主张银行券或纸币流通,但这些价值符号发行的数量应不超过流通界对金银货币的需要量。

(3)作为一般社会财富的金、银货币,为每一个人所接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能长期保存。普通商品如谷物、酒品、肉类等,虽是财富,但它们是一时一地的财富,这些具体的财富往往不易保存、容易变质。

(二)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不以商品学说为基础,否认货币与贵金属之间的联系,认为货币价值能否稳定,并非货币所含的贵金属所能保证的。货币名目论从根本上否定了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认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价值的比例名称。其货币本质可以概括为:

(1)货币不是商品,不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货币职能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并非来自于货币的材料;认为纸币同金属货币一样具有货币的职能,指出纸币是货币发展的更高一级形态。

(2)货币量不是金属的数量,而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保证,表示商品价值的一种计算单位。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便利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

(3)货币为一国法令的创造物,国家以法令的形式赋予本国货币特定的名称、一定的价值或面值。

货币名目论对货币本质的解释是针对不足值的金属货币或纸币而言的,适合于信用货币制度。

(三)货币职能论

这种观点从货币职能或用途来解释货币本质。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经济学家们根据货币行使的职能定义它,因此我们在了解货币的正式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看看这些职能。”米什金从货币的支付职能给货币下了定义:“经济学家将货币(货币供应)定义为: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托马斯·梅耶认为:“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中介、价值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贮藏手段职能的物品都可看成是货币。”

(四)劳动价值论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在分析了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发展过程后,对货币本质的认识是: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马克思在研究19世纪中期的金本位制的基础上,揭示出货币具有内在劳动价值,是在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讨论题】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站在今天的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定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

不同学派对货币职能划分标准没有太大分歧,但对如何概括各职能则有不同看法。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动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

(一)价值尺度(measure of value)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价值尺度指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无须现实的货币;而且所指的是十足价值的货币。

马克思对于价值尺度职能的解释是基于其劳动价值学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①劳动时间是价值量的内在尺度,因为价值量本身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货币则成为价值量的外在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商品价格,虽然价值量的内在尺度决定外在尺度,但外在尺度也反作用于内在尺度,外在尺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偏离内在尺度的可能性。

P24-26

序言

货币金融活动是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类经济活动。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是货币流通与经济运行中信用活动的总称。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融通,而货币及各类金融工具是资金融通活动中的主要载体,货币通过发挥其度量、核算、媒介、支付和储藏价值等功能,实现资源的跨期调配。为国民经济的资金循环提供资金融通服务是货币金融活动产生的出发点,更是货币金融活动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成发展特点和历史环境,本书以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围绕货币金融的重点内容,以“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的金融货币政策调控”为逻辑主线展开论述。

全书分成三篇共十章。“第一篇货币金融理论篇”以货币、信用、利率与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为主要内容,阐述金融活动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分析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的发挥条件,基于历史发展观的视角,分析货币制度的演变背景和过程;分析信用本质及其在金融活动和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研究利率的本质内涵与利率行为,分析不同的利率理论对金融产品定价和金融活动的影响;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讨论揭示了金融理论随着金融实践需求不断发展的轨迹,反映出人们在解决各种金融实务的利益一风险均衡问题中对金融的认知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第二篇货币金融实务篇”以开展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和交易场所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金融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特征、运行及其对金融活动的作用;完整描述了各类金融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发展。“第三篇货币金融政策篇”是对金融活动的深层次思考,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隐藏在金融活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加以深刻阐述;将金融研究拓展到一个开放经济的框架之下,对在金融活动向外延伸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理论作启发性的介绍和讨论。这三篇之问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构成了货币金融学的有机整体。第一篇货币金融理论作为研究第二篇货币金融实务具体金融活动和工具的基础知识,以及作为第三篇货币金融政策的理论指导;第二篇的金融实务的发展和创新为第一篇货币金融理论发展轨迹提供了线索和内在动力;第三篇货币金融政策正是基于第一篇的金融理论来设计解决金融实务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失衡等问题。

笔者从事面向非金融专业的各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金融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近20年,主要采用国内财经类大学的相关金融教材,同时吸收国际知名大学的金融领域经典教材。在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UNC)和日本久留米大学从事金融领域访学交流期间,学习了国外大学金融相关课程的内容设置和知识拓展方式,并将这些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体现于本教材中,给学生构建完备的金融知识体系,同时掌握金融问题的分析路径和方法。本教材具体特点表现为:

1.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本教材通过构建货币金融理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与政策调控的完整框架,基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资产价格决定、金融市场结构、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监管和调控等问题。重点运用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均衡概念、需求一供给理论解释金融行为、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原则、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金融结构、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一总供给分析货币均衡模型等。由此所构建的统一分析框架使得学生在面对变化的金融实务时,能够把握分析金融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培养其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2.多源信息资源加深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提供的统一分析框架,本教材采用专题研究、案例研究和拓展阅读等方式,一方面充分介绍了理论工作者在相关金融问题上的理论思想和实证研究结论,将支持和质疑被讨论主题的各种代表性实证研究证据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大量引用金融事件的实例和经济数据,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结果,理性分析货币政策当局出台的各种政策的科学性,分析在当前环境下是否还有政策优化的空间。  3.课外学习平台提升应用能力。为了让学生将在课本中所学的金融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学会解读重要专业刊物上的金融新闻,随时了解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及专业评析,本教材给学生推荐了重要的金融资讯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以供学生利用网站平台充实课外学习内容并提高学习效率。这些网站中有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是学生分析金融问题的主要素材。网站上也会提供大量的金融政策法规,以及披露金融监督检查结果,为学生理解金融政策的调整意图、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问题的治理措施,提供了官方的信息来源渠道。专业网站上还提供专业人士的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这些报告为学生掌握金融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提供了范本,也给学生自主研究提供了求证和检验的样本。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术型研究生、MBA、MPA及各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金融专业课程教材。本书的三篇内容相对独立,在章节安排上由浅人深,可供高等院校非金融专业本科生全面掌握金融知识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经管类其他专业师生及相关人员学习货币金融知识时选用。

本书共三篇十章,第一篇和第三篇的作者是张晨教授,第二篇的作者为王丽娜博士,全书由张晨教授总纂定稿,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梁宏莉、梅孙华、吴电云同学分别在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的内容撰写中投人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赵冠同学在全书校对和绘图工作中提供大量帮助。本书撰写得到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重点项目(YJC2009202)的支持,得到经济学院院长朱卫东教授的选题指导和立项支持,管理学院的赵惠芳教授、姚禄仕教授在本书定稿过程中给予有益的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感谢。

张展

2012年11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金融学(理论实务政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967039
开本 16开
页数 4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7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0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