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舆情沸腾如煮,自由总有出路
第一章 风从西方来
一个神父来到大清国
两个助手:米怜和梁发
向中国读者口味靠拢
墨海老人
口岸知识分子
长毛状元
终见辽阔之地
造血者王韬
第二章 短暂的春天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御案上出现《万国公报》
帝国病案报告
怎么读《万国公报》?
变法前的光绪帝与康有为
“称赞莫过于摹仿”
《时务报》吹响号角
内破裂
反对“粘连”
汪梁之争的一地鸡毛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企图以抹布吸尽海水
报纸挂洋旗
第三章 三岔口
康有为的“敏感词”
两头不到岸
从此与共和别矣
山寨版孙文与“苏报案”
章 太炎的激进文风
革命派的辩论风度
论战中的革命心理学
看看什么是“暗杀时代”
第四章 报纸在大清
报业史上的“失踪者”
不名誉的职业
“杨乃武案”中被忽略的新角色
两种媒体语境的距离
天朝的媒体态度
李鸿章的“新闻观”
“报屠”蔡乃煌
大清特色的官报之路
讲报纸的人
第五章 革命来了
伦敦绑架案,媒体造英雄
不谈革命谈××
策划出来的烈士
一个洋记者眼中的辛亥革命
辛亥年的革命谣言
在报纸上围观辛亥革命
莫理循:袁世凯的喉舌
第六章 最是报人不自由
非法出生的《民国暂行报律》
黎元洪:杀报人泄愤
山大王砸报馆
舆论是一头肥鹿
章 士钊的倔强与尴尬
黄远生:死于党派暗枪
第七章 民国年间报界零碎
袁克定办报纸
“臣记者”薛大可
民国版“野蛮女友”
总统门生沈佩贞
偷看报纸引发的学潮
领袖文胆是苦胆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