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历史轻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墨香满楼所著的《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历史轻松读)》可以把它定义为一本“比演义更真实,比史实更现实”的“刘备发迹史”。历史+官场,这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也不是一次歪门邪道的营销,这是一种让历史变得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叛逆”挑战。

内容推荐

墨香满楼所著的《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历史轻松读)》可定义为一本山寨了N多正史+野史的“刘备正传”,也可以把《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历史轻松读)》定义为一本“比演义更真实,比史实更现实”的“刘备发迹史”。

历史+官场,这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也不是一次歪门邪道的营销,这是一种让历史变得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叛逆”挑战。

刘备——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在过的成功人士;

官场——一个时刻在变化、越来越受追捧的不朽话题。

了解真实刘备,就是了解一段小人物平凡而又辉煌的发迹史。领悟职场规则,就是领悟如何在办公室获得做人的成功,如何在工作中获得事业的成功。

目录

第一章 无兄弟不江湖

 异姓不称王,但可成兄弟

 让兄弟和你同生共死

 拉虎皮扯大旗

第二章 天下乱了,机会来了!

 张角造反了

 乱世的开始

 刚入行还是保命要紧

第三章 被迫的承诺都是谎言

 诺言兑现了,但不太长久

 谁都有冲动的时候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第四章 大学是个交友平台

 大学时播种,十年后收获

 靠山也得找靠山

 是同窗情谊?还是相互利用?

第五章 领导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新仇+旧恨,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靠“走后门”上岗,凭真本事吃饭

 人格魅力再次爆发

第六章 领导没发展,是随大流调职还是继续留守

 名声坏了,众叛亲离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一个能“调”的理由,就有十个不能“调”的理由

 想当“墙角”你得有名气

第七章 成大事者看重的是机会不是难度

 一个老爹引发的血案

 名气大了才能被“猎头”盯上

 搏出名了,好日子又来了

第八章 识人不明用人不善的后果

 再尴尬,身边也不能留颗定时炸弹

 再放心,家里也不能放个火药桶

 “刘跑跑”被炸得外焦里嫩

第九章 四处奔波是为了寻找归宿

 向敌人妥协是种魄力也是一种智慧

 投奔“杀人狂”是种勇气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求靠山帮你,不如忽悠他这是帮自己

第十章 碰到实力派领导,向他要资源还是要空间?

 机会不好,宁可潜伏在办公室

 机会来了,不妨做次“困兽之斗”

 永远不要小觑领导的实力

第十一章 借刀杀人,要选利刃;一旦刀

 钝,扔掉快跑“刀”首先是用来防身的

 是“快刀”还是“钝刀”拿出来耍耍才知道

 明“刀”易躲,兄弟重逢

第十二章 寄人篱下,需要耐心更需要戒心

 刘备独爱“求虐”?

 刘备当“三陪”,也很有事业心

 比曹操更想杀刘备的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无兄弟 不江湖

异姓不称王,但可成兄弟

从官宦世家变成官宦遗孀

故事始于公元184年,东汉后期的北方幽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城内。这一天日上三竿,我们的主人公刘备如同往常一样梳洗完毕,换上一身“靓装”(先主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美衣裳),“潮范儿”十足地哼着小曲来到了街市上。不过穿得这么时髦的刘备并不是去上班,其实,当时刘备每天的活动内容只有两样:一个是“晒靓装”,另一个则是“逛论坛”。

这在今天看来,刘备无疑就是个“网瘾”少年加“炫富男”。更何况当时的刘备都已经24岁了,24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还属于“青葱时代”。但在那个十几岁甚至是几岁就能领结婚证的早熟年代,刘备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怪叔叔”级别的了。而且其家产可以称得上是准“无产”。毫无富贵可言的老刘家,最大的一笔财产可能就是刘备身上的那套“美衣服”了。

其实24岁的刘备原本不用做待业“大叔”,刘备的老爹刘弘和他爷爷刘雄都是官。

当时官员任命的两大前提就是出身和资产,说白了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俗话说“村长再小也是干部”,所以刘备多少也算得上是官宦子弟,这在当时的东汉来说,可谓是“根正苗红”,再加上爷爷跟爸爸捧的都是铁饭碗而且很有可能还会有点“灰色收入”(这点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就那个昏暗的年代来说,你当官不敛点财,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为东汉打工)。所以让刘备“自费”当官也还是绰绰有余的。

就像现在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小刘备可能在出生的那一刹那,他的命运就已经被爹娘安排妥当,这也正应了那旬“出身靠爹娘”。不过有时候成也“靠爹娘”,败也“靠爹娘”,很快这句话就在小刘备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

如果有人问刘备一生中最大的伤痛是什么,他的回答可能是:“兄弟死了”、“儿子傻了”、“媳妇跑了”。但要问刘备所经历的第一次人生伤痛是什么,那答案只有一个——幼年丧父。不光是刘备,相信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巨大打击。

老刘去世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不过我们只要知道刘弘,是在刘备很小的时候撒手人寰的,就已经足够了。那时候的刘弘在刘备心中是一位慈父、一座靠山。

作为家里的独子,童年的刘备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地享受着一般孩子享受不到的父爱,不过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刘备发现再也没有人给自己买糖吃,再也没有人给自己买玩具时,年幼的他才意识到原来爸爸跟自己的糖果一样,一去不复返。

当小刘备拼命地回忆着自己跟爸爸的点点滴滴时,除了那些甜蜜的时光和淘气时被打屁屁外,就只剩下了爸爸教会自己的第一个字——“刘”,据说这个字很“唬”人,全天下只有姓“刘”的人才能称“王”。

刘弘的离去使尚不知“政府”是何物的刘备彻底偏离了仕途之路,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为了生存糊口的市井之路。

母子二人自家里的顶梁柱崩塌后,就不得不相依为命。虽说“死鬼”老刘当了半辈子官留下来的家财还不至于让母子二人在失去靠山后马上流落街头,但作为一个“革命”尚未成功的芝麻小官收入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避免母子二人最后真的流落街头,小刘备在妈妈的指使下放下了手中的棒棒糖挑起了装草鞋的扁担。

从此他每天的活动内容由撒尿睡觉想爸爸变成了早起上街卖草鞋。而那时的刘备还不到15岁,正是有了市井的经历才让刘备知道了人心的叵测,从那时起,年幼的刘备养成了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不爱声张,有点让人琢磨不透(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大学毕业即失业  就在刘备15岁这年,刘妈妈秉承了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毅然决然地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外加从亲戚那里得来的助学基金供小刘备上了大学。

为人父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吃苦受累,小小年纪没有书读。所以刘妈妈的这次壮举既对得起活着的儿子,也对得起死去的老公。既然不能让刘备坐享其成地拥有光明的未来,那就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吧!

只不过,如果把刘备上大学这笔支出当成望子成龙的刘妈妈的一次赌博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说,在短期内刘妈妈输得是“血本无归”。因为刘备每天背着书包上的不是学,上的是潇洒。

作为贫困生,小刘备并没有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反而他还会因为扔掉了那该死的扁担,远离了那些虚伪、恃强凌弱的丑恶嘴脸而感到兴奋。所以,刚到学校的刘备并没有被卢植老师的名气所吸引,当然野惯了的刘备也不会对书本产生多大的兴趣。P1-3

序言

1992年,北川,南充。

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前后共斥资1000万,修复了当地的一个历史遗留景点,名为“万卷楼”。

18年前,不是在上海,不是在北京。用1000多万去修补一栋“破楼”,相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震惊!而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就在建筑队抓紧一切时间赶工的时候,一则消息却在工地中不胫而走,没过几天,轰动全市——建筑工人在“万卷楼”遗址上挖出了一块砖壁,经科学鉴定,此砖来自汉代,而壁上图案为“教子图”。

是旅游部门的一次炒作?还是文化界的一次重大收获?让我们回溯到这块砖头出现的那个年代……

1700年前,准确地说应该是1782年前,参军老陈在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中吃了败仗,而这场失利本与老陈无关,但回到国都后,他还是受到了他那指挥失误的上司牵累,被处以“髡刑”(削去头发)。

老陈虽然没有像这位上司那样,因为这场失利而丢掉性命。但却因这次屈辱性的惩罚而丢掉了希望和尊严。更重要的是,他还丢掉了自己的饭碗。

被开除军籍的老陈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回到了南充的家中,并准备继续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但是,在家“宅”了几年后,他就再一次燃起了对人生、对未来的希望,原因则是他有了儿子。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天性。有了儿子后,老陈一改往日的颓废,摇身一变,成了儿子的学前辅导教师。当了半辈子兵的老陈所能传授给儿子的,大部分都是些当兵时的所见所闻。

他会给儿子讲自己参加过的战斗,也会给儿子讲自己的上司。还有自己上司的上司,在讲这个人时,老陈非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对他产生任何仇恨,反而还会因为这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而对他崇敬有加。

当然,老陈还会告诉儿子,自己的前任领导即儿子的未来领导是谁,而这个领导的家族又拥有过怎样的一段光辉历史。

这,恐怕就是建筑队发现的那块汉朝砖壁上所勾勒的情景吧。

你若问我为何知道这些,我会告诉你,这些其实是老陈的儿子早就告诉过我们每一个人的。

1782年前的那次战役就是《三国志》中记载的那场“街亭之战”。

老陈那因吃了败仗而丧命的上司就是马谡——诸葛亮的部下。

老陈则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的,蜀国的一名退伍军人(肄业)。

老陈的儿子,就是从这“万卷楼”中走出来的陈寿。

对于陈寿而言,他最大的不幸,就是以蜀国公民的身份在屡遭同胞打压的同时,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国家由衰到亡的整个过程。

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他又是幸运的,他可以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最终的“大一统”。

而他的工作就是将这段经历,无限接近于真实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所以,《三国志》横空出世,从此成为表现这一时期史实的权威、经典之作。

直到1100年后,史上最强山寨+YY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的面市,才让人们知道了原来正史可以这样写,原来这段历史教给人们的是仁、义、忠、孝。

这部小说影响着、教育着无数代人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永久性话题——

《三国演义》中的仁、义、忠、孝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

“冷冰冰”的正史与“血淋淋”的人性,哪个才是王道?

无论你把故事说得再传奇,人物刻画得再威武,那些脱离了史实的演义,也只能满足人们的幻想欲。

这就好比,纵然你能把《杜拉拉》倒背如流,但你还是不能成为“杜拉拉”,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杜拉拉”。  N个月前,《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低调“献世”。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本山寨了N多正史+野史+路边+花边的“刘备正传”,也可以把它定义为一本“比演义更真实,比史实更现实”的“刘备发迹史”。

无论哪种定位,与后人山寨前人的资料比起来,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教大家山寨前人的成功,这也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历史+官场,这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也不是一次歪门邪道的营销,这是一种让历史变得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叛逆”挑战。

刘备——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在过的成功人士;

官场——一个时刻在变化、越来越受追捧的不朽话题。

了解真实刘备,就是了解一段小人物平凡而又辉煌的发迹史。领悟官场规则,就是领悟如何在办公室获得做人的成功,如何在工作中获得事业的成功。

从这里开始,就让一个最自强、最自爱的刘备告诉女人们:“坐在别人的宝马里哭,不如坐在自己的宝马里笑!”

从这里开始,就让一个最坚强、最草根的刘备告诉男人们:“这辈子,既然做不成富二代,那就努力做他们的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笑这是刘备升职记(历史轻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香满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30884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6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