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马云一样成功,就要像马云一样思考!他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你,可以复制!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
牧诚所著的《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通过分析马云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发掘出马云的七大高效能的习惯——富有激情、认真专注、坚持不弃、标新立异、勇敢无畏、感激信任、合作共赢等。正是这些习惯,使他成为了高效能人士,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了高效能的企业。本书对于创业中的读者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图书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想像马云一样成功,就要像马云一样思考!他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你,可以复制!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 牧诚所著的《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通过分析马云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发掘出马云的七大高效能的习惯——富有激情、认真专注、坚持不弃、标新立异、勇敢无畏、感激信任、合作共赢等。正是这些习惯,使他成为了高效能人士,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了高效能的企业。本书对于创业中的读者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内容推荐 一个三次落榜的高中生,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因为形象太差而找不到工作的男人。如今,他一手缔造了电商帝国,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杂志的本土企业家,并曾获选未来全球领袖。可以说,所有中国企业家所能得到的荣誉,他几乎都囊括了;所有中国企业家不曾得到的殊荣,他也包揽了。 他就是马云!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哈佛、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马云都是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 牧诚所著的《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目录 序 马云为什么能行? 第一章 永远激情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只要不死,就会继续战斗 要有“疯”劲,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做一个快乐的“孔雀型”老板 有一口泉水,赶紧挖下去 工作是一段有理想的旅行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持久的激情才能取胜 第二章 认真专注 敢于对机会说NO 只抓一只兔子 不能把波音747的引擎放到拖拉机里 此刻做的事,就是你一生中最大的事 专注服务80%的中小企业 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实施 CEO要学会对机会说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 专注不等于固守在一个地方 第三章 永不放弃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 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一定要坚信你所做的 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对于核心原则决不妥协 耐过寒冬,春天就到了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借伞 第四章 标新立异 创新不是要打败对手而是与明天竞争 只有创新才是最快的出路 多用新招,一招鲜不见得吃遍天 把90%的人说“好”的决定扔进垃圾桶 借助名人效应,制造吸引力 与众不同,坚持走独特的路线 倒立看世界 抢在变化之前先变 要精干,不要蛮干 第五章 勇往直前 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去作选择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不是现在那是何时,不是我那是谁 在最困难的时候说我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危机,危险之中才有机会 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面对错误 第六章 以诚换信 每天2400万笔阿里巴巴的交易,意味着在中国有2400万个信任在流转着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宁可淘不到宝,也不能丢诚信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下放权力,做到恩威并施 得人心者得天下 给年轻人犯错的机会 得到越多的信任,成功就会越早出现 第七章 合作共赢 对手死了,你一定活不好,一定需要有一个对手 与好的伙伴同盟能提升自己 中国最好的团队是唐僧师徒 转变自己的认知,抛却之前的成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寻找合作伙伴就像找对象 需要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 五年没有对手是很寂寞的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手 竞争的最大价值是向对方学习 附录 阿里巴巴上市大事记 阿里巴巴发展史 阿里巴巴集团架构 详解阿里合伙人——阿里巴巴“权力金字塔” 马云经典演讲稿 马云经典语录 试读章节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马云: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当下,许多人都渴望通过改变来获得成功。但是,有些人却又一直在找各种推脱的理由,不愿做出改变,不肯离开温暖的窝。对他们来说,安于现状是一种最保险的做法。但是,这也是一种平庸的行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安于现状,没有勇气去做出改变,那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所以,马云认为,你若想成功,就要有勇气去突破现状。 马云高考三次,才被当时杭州“最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杭州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马云去了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他很快成为杭州的优秀青年教师,并西湖边上发起第一个英语角,在杭州翻译界积累了名气。 1994年,马云30岁。他已经做了5年教师,其所供职的大学校长对他许诺,将来让他当学校驻外办事处主任。然而,就在这一年,马云下海创业,创立了海博翻译社。 马云的下海,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意气用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马云却并不后悔。他说:“当时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很想到实践中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功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 海博源自英文单词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海博开张的第一个月,总收入700元,而相对的房租却高达2000元。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批发小礼品、小工艺品回杭州卖,用这些买卖的收入填补财务缺口。 凭借马云一往无前的勇气,不久之后,海博开始盈利了。 海博翻译社的红火与日后*的大红大紫没有什么可比性,可以说当时的马云称不上功成名就。不过马云从这件事中意识到:“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大胆执著的性格;二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马云的大胆就体现在他敢于打破现状,从安逸的学校里走出来到商海里去拼搏。 毫无疑问,改变生活需要勇气。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因那种不安于现状的内心冲动,而走上改变的道路。有了这种要突破自我的心,一个人才能勇敢地直面困难,开辟新的道路。 马云就是这样的人。1994年年底,马云因翻译工作去了一趟美国,并与互联网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当时,马云还是个“网盲”,他到了西雅图的第一家网络公司,对方跟他说可以在Internet上面搜索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于是马云就在上面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却没有中国的。然后他又敲了个“Chinese”,搜索结果竟然是“nodata”。 凭借直觉,马云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甚至会改变世界!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名字就叫中国黄页。 回国后当晚,马云就召集24位外贸出身的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提议。结果,23票反对1票赞成。大家都觉得马云做其他都行,开酒吧、开饭店或者办夜校,都不会有什么波折或困难,但是这个事情不行。投唯一一张赞成票的朋友也只是建议他试试,不行赶紧逃回来。马云想了一晚上,最终决定干。 1995年4月,马云凑了两万元钱,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P142-144 序言 马云为什么能行? “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他牵线搭桥,链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如果单从这两句话判断,你可能以为这是在描述一位媒人,不错,他就是一位“媒人”,但是他神通广大,他为全球上千万注册网商“牵线做媒”,他就是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马云。 可能许多人想不到,马云曾是一个被称为“问题孩子”的少年,一个三次落榜的高中生,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因为形象太差而找不到工作的男人。如今,他一手缔造了阿里巴巴电商帝国,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杂志的本土企业家,并曾获选未来全球领袖。可以说,所有中国企业家所能得到的荣誉,他几乎都囊括了;所有中国企业家不曾得到的殊荣,他也包揽了。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哈佛、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马云都是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 几乎没有一条创业道路是平坦的,对于马云来说,这条路要尤为艰辛而漫长。马云曾是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在普通的地方师范学院毕业,他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但是他在波诡云谲的商界中练就了一身“宝”——他口才出众、头脑敏捷、敢想敢做,在时代潮流中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和霸气?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习惯与命运有着某种不可割裂的联系:不良的习惯会阻挡你走向成才、成事和成功的路途;而良好的习惯则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受益终身。正如托·布·里德说:“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马云说:“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但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在马云成功的路上,的确经历了太多坎坷和苦难,而这些我们都无法一一复制。但是,优秀者身上所具备的一些有利于事业成功的良好习惯,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马云说:“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大学过得很成功,创业也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80%的人都能成功。”的确,他也有一些不被外人称赞的地方,比如他几乎不会用电脑和网络,对软件和硬件也是一窍不通,到现在为止只会做两件事: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 像这样一个人,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他对你说,他要创业,要做互联网。你认为他会取得成功吗?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 可事实却是,马云成功了。 是什么原因让“普通人”马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呢?答案就是他所拥有的这些看似无形却有利于事业发展的高效能思维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你想成为一位屹立世界的优秀者吗?你想像马云一样怀抱理想,追逐自己心中的卓越未来吗?那么就从这一刻开始改变,开始培养那些优秀者所留给我们的用于指导自己的高效能思维习惯。希望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从中得到一些激励,一些感悟,开创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 前路漫漫,劝君且行且修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阿里巴巴上市纪念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牧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888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6 |
CIP核字 | 2014209244 |
中图分类号 | B84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