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莫洛亚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德烈·莫洛亚所著的《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莫洛亚作品集)》在广泛引证材料的基础上,用小说家的笔法书写了雨果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一本雅俗共赏的雨果传记。因此,本书在法国出版后,既广受普通读者喜爱,也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成为研究雨果的必备参考书。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Henriot)读完本书后,感叹道:“感谢莫洛亚,我八天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像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另有专业评论家认为这本雨果传记是“剪裁的杰作,布局的杰作,阐述的杰作。”

内容推荐

雨果是有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家,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名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国内均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阅读。安德烈·莫洛亚所著的《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莫洛亚作品集)》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传记,在广泛引证材料的基础上,用小说家的笔法书写了雨果波澜壮阔的一生。因此,本书在法国出版后,既广受普通读者喜爱,也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成为研究雨果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译本序

新版前言

卷首语

第一部 神奇的泉水

一 “有个布列塔尼和洛林的孩子诞生

二 “……战争梦壮丽雄奇”

三 童年的结束

第二部 晨星

一 笼中鸟

二 初恋的叹息

三 《文学保守者》

四 订婚

五 有志者事竞成

第三部 胜利者

一 新婚生活

二 《法兰西诗神》

三 布卢瓦、兰斯、夏蒙尼

四 技巧高超

五 沃日拉尔街的东方诗

第四部 早熟的秋天

一 忠实的阿加特

二 投身戏剧

二 ET NE NOS INDUCAS…

四 颂诗接踵而来

五 ANANKE

六 秋叶

第五部 奥林匹欧的爱情与悲哀

一 王家广场

二 纳格罗妮公主

三 1834年

四 奥林匹欧

第六部 雄心遂愿

一 《光影集》

二 朱丽叶在法兰西学院

三 莱茵河

四 《文坛斗士》

五 在维勒基埃

六 放荡与壁画

七 荣华与贫困

第七部 抉择时刻

一 金钱还是良心

二 幻想与决裂

三 政治斗争与感情冲突

四 正直的人们

第八部 流亡,鬼魂,诗文

一 从大广场到“海景台”

二 “海景台”

三 鬼魂显灵,桌子说话

四 “哦,阴影中的水池!”

五 《静观集》

六 《历代传说集》

第九部 流亡硕果

一 “如果仅有一个人”

二 《悲惨世界》

三 着火的大山

四 《林园集》

五 海上劳工

六 《埃尔纳尼》的最后一名女战士

七 流亡结束

第十部 逝世与超凡入圣

一 凶年

二 谁的错误?

三 黄昏即景

四 克利希街21号

五 《祖父乐》

六 错综复杂

七 黑暗啊!……

八 “我们的夕阳残照,就是封神的光芒……”

索引

试读章节

这种不协调的田园诗式的爱情为时不长。缪斯卡尔因为和自己的将军吵了一架,下莱茵第八营被督政府召回巴黎。布律蒂斯·雨果离开这位布列塔尼女友时有些忧郁,罗班姑妈同样也对分别表示惋惜。她相当达观,能跟上新时代,并不反对侄女和一位共和国军官结婚。但是一问索菲,却说“结婚不是她考虑的事情”。她去拉勒诺迪耶住了下来,在那里料理花园。但是,雨果在巴黎忘不了“夏多布里昂小城他那可爱的索菲”,并且继续给她写信,虽说他身边还留着那个胸脯饱满的路易丝·布安,以满足日常的需要。雨果致缪斯卡尔:“我常把她在我心上搂抱。透过两个可爱的乳峰,我感觉到了赋予世界以生命的运动!……就说这些吧……”

很奇怪,这位乐天而粗俗的上尉只要有人和他顶撞,便会陷入一种奇特的迫害狂病症中。缪斯卡尔离开营的指挥工作以后,雨果对他新上司的种种怨言,什么“一个混蛋,不仅配得上蹲监狱,还应当判死刑”,“卑鄙的灵魂”,“莱茵河里吐出来的鳄鱼”等等,使参谋部感到厌烦,便任命他做军事法庭的独任推事,把这个牢骚筒子打发走了。这一来,他就要住到格雷弗广场市政厅那里去。他在这幢政府大厦里无法安置一个姘妇。路易丝·布安马上就不声不响无所谓地消失了,这在当时是常事。上尉得以有暇去思念索菲·特雷布谢了。她“很有分寸”、“怀着一种羞涩的感情”给他回信,这和上尉那“令人捧腹的饶舌和好开玩笑的口气”有所不同。不过也有可能,正是这种分寸在吸引着他。不管怎样,他提出要娶她。

她在世上是茕茕一身,年龄比他大17个月。她需要有个依靠;然而她并不显得怎么动心。经过南特的一班朋友再三相劝,她才作出了决定。她由弟弟陪着来到巴黎。雨果的“激情使她不知所措”。1797年11月15日,他们在称作忠诚区的第九区区政府登记结婚,没有宗教仪式。婚约上表明,上尉除了自己的薪俸以外,还有一些财产和收入:而未婚妻却是空手而来,因为拉勒诺迪耶不属她本人所有。不过这个当兵的很慷慨,同意婚后财产共同所有。虽然当时在督政府治下的生活非常昂贵,但他从来没有口吐怨言。“钱嘛,”他说,“只会令人反目,仅此而已。只要我的钱够用,能够太太平平过日子,我没有债务,就优哉游哉了。”

夫妇俩在巴黎住了两年。他对他可爱的布列塔尼姑娘迷恋很深。她呢,对丈夫那些喋喋不休的废话和热衷于开粗俗下流的玩笑有点厌烦,而这个长着牛脖子似的男人强烈的爱情又使她精疲力竭,但她一声不响,很执拗,一切她说了算。她对“在古老的市政厅里所度过的那些毫无生气的日子”印象极坏,“由于大革命,里面的绘画给扯得七零八碎,墙壁脏得一塌糊涂”。新婚夫妇既无零星衣着,又无餐具。索菲留恋拉勒诺迪耶,留恋她的花园,留恋她那布列塔尼的海边空气。他们最好的朋友是法院的书记官比埃尔·富谢。这是南特一个鞋匠的儿子,是特雷布谢家的朋友。他和营长助理年龄相同,但气质却大不一样:为人谨慎、品性端方、深居简出。富谢从一个当议事司铎的叔父那儿所受到的教育,较之当兵更适于做一个奥拉托利会的修士。“唯一使两位朋友有所隔阂的,是政治。独任推事是共和派,而书记官是保王党……”但两个人都很心平气和。当书记官在自己朋友婚后几个星期,娶安娜一维克图瓦·阿塞林为妻时,他要营长助理做自己的证婚人。在婚礼的晚宴上,雨果斟满酒杯说道:“您养个女儿吧!我生个儿子,以后我们把他们配成一对。我为这对夫妻的健康干杯。”

在督政府时期的这个巴黎,服饰富于肉感,言谈大胆放肆。年轻的雨果夫妇常去游逛娱乐场所。索菲穿着这种轻飘飘的衣服,她丈夫用当时抽象的放荡话说,这些衣服“给好奇的眼睛献上了最秘密的迷人所在”。在夏约街和爱丽舍田园大街拐角处的伊达利公园,人们可以见到一些大胆放肆的真人表演的图景,如“战神与爱神在薄云掩映下结合”。他们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当将军助理的拉奥里上校,他曾经是索菲·特雷布谢童年时的朋友。维克多·法诺·拉奥里是马耶讷省人。他在归顺革命后,还保留着在当时是耶稣会学校的路易大帝公学里学来的贵族派头。他身穿一件裁剪得体的蓝色礼服和一条没有饰绦的裤子,头戴“一顶有细小饰结的黑色两角帽”,手上是一副白手套。总之,朴素、大方,却有风度。索菲·雨果和他重逢时表现出明显的喜悦。无疑,和营长副宫那种奔放的感情相比,她更欣赏他那气度不凡的持重。在一个世风日衰的时代,这位目光炯炯的上校却过着没有妻室的生活。他爱读拉丁和法国诗歌,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和幻想家。“他有思想,而且是最美好的思想,他知道利用自己的思想。”这个人要求严格,自负,也值得人敬重。上校喜欢雨果夫妇,而雨果夫妇也着意发展和他的友谊:丈夫是高兴找到了一个靠山,这人既是莫罗将军的朋友,又被督政府在意大利军团中委以重任:妻子呢,是高兴有了一个知己,这人也像她一样谨慎,不露声色。

1798年,雨果夫妇有了一个儿子:阿贝尔。翌年,营长助理返回部队。由于他所属的第二十联队被指定加入莱茵军团(那时名气很响,称作多瑙河军团),他便把妻子安置在南锡,地址是:“南锡旧城.元帅街母宅,青年女公民雨果”。街道冷落,房子破旧。灰黄的屋子正面死气沉沉,里面的院子也很阴暗。习惯呼吸新鲜空气的布列塔尼姑娘在那里感到压抑。她不喜欢婆婆,特别不喜欢人称戈东的小姑玛格丽特,即马丁·肖皮纳夫人。小姑声称要她怎样就得怎样。索菲想给婴儿喂奶、洗澡、散步,婆婆家里就主张用奶瓶来喂,拿一角毛巾揩拭揩拭算了。莱奥波德·雨果像许许多多处于母亲和妻子夹击之中左右为难的人一样,觉得个个都有理。

在伊达利公园遇到的那位英俊上校拉奥里,来到了南锡。他没有忘却严肃的索菲,这是他心目中的女人。他来和她聊天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有的是共同的话题:对恐怖时期的严厉评论,对真正的和平与自由的憧憬,对拉奥里所敬爱的莫罗将军的赞扬,对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童年时代的怀旧,等等。这些会面促发了一场秘密的爱情,开始时是无意识的、无辜的。1799年12月,莫罗被任命为莱茵军团的总司令,拉奥里当了他的参谋长。按照军队自古以来的传统,营长副官雨果由于妻子在年轻的将军跟前很讨喜欢,得到了他所希望的一切,并日本人也调到了莫罗身边。

P8-10

序言

我从1952年以来,仰望雨果已有六十年了。这六十年来,虽然我们对法国作家雨果的认识有所加深,但是总的来说:雨果对我们中国读者,虽有熟悉的一面,但也有陌生的一面。我撰写《雨果和圆明园》(中华书局,2010年)时,就有这样的体会。

雨果不只是写过几部我们熟悉的小说,雨果是一个体量特别高大、长寿而又多产的作家,是一个既有才华、更有思想的作家。有人说,雨果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不是某一部小说,不是某一篇戏剧,也不是某一部诗集,而是他自己精彩的一生,是他曲折复杂和波澜壮阔的一生。

对广大读者而言,我们要认识雨果,了解雨果,欣赏雨果,敬仰雨果,就需要一部翔实和简明的“雨果传”。有一部《雨果传》(让一贝特朗·巴雷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是专家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写的,内容翔实,但一般读者未必具备相应的基础,加之文笔平实,不一定能吸引广大读者。我们需要一本把雨果精彩的一生写得也很精彩的“雨果传”。这样,浙江大学出版社想到了重版这部莫洛亚的《雨果传》。

法国作家莫洛亚(Andre Maurois,1885—1967)是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他是历史学家,出版过《英国史》、《法国史》和《美国史》;他更是作家,除了创作小说,更革新了传记文学,创立一种史笔和文笔并举的传记体。我们说过:“在莫洛亚身上,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兼而得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位传记作家从英国诗人雪莱和拜伦开始,经过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最后倾心撰写法国作家的群体,从普鲁斯特写到乔治·桑,从大小仲马写到巴尔扎克。他文学传记的杰作和高峰,正是这部《雨果传》。莫洛亚自称:“我在大家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这位伟人的一生,恭恭敬敬、原原本本地整理出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雨果传》是莫洛亚所完成的“最为浩繁、最为困难的工作”。  这部《雨果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于1989年。其实,1980年后,本文作者即向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雨果逝世l∞周年,建议出版一部“雨果诗选”和一部传记,传记即莫洛亚的《雨果传》。《雨果诗选》于1986年出版,而《雨果传》延至1989年才和读者见面。

1985年雨果逝世100周年纪念前后,国内有三种莫洛亚《雨果传》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可见国内译者对雨果传记原作的选择高度一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雨果传》率先问世,译者是沈宝基、筱明和廖星桥,1983年出版。沈宝基先生是笔者在北京大学学习法语期间的翻译课老师,但是打开译本,发现沈先生对译本的贡献微乎其微。我们及时向人民文学出版社反映: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译本出版在先,是否重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求我和程干泽先生提供译文质量更好的译本。至于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的中译本,书名改成《伟大的叛逆者雨果》,是译者陈伉从莫洛亚《雨果传》的俄译本转译的。法语是翻译界的大语种,莫洛亚的《雨果传》并非冷僻的作品,而且书中大量诗句的转译,费力而不易讨好。

前一版的《雨果传》附有由我执笔的“译本序”,我们在这篇“译本序”里已经介绍了原作者莫洛亚《雨果传》的成就和特色,本文无须赘述。我们想借这篇“新版前言”,主要回顾一下莫洛亚出版《雨果传》之后,法国雨果研究进展的概况,以及以后出版的多种新“雨果传”。

莫洛亚的《雨果传》于1954年问世,时值1952年雨果150周年诞辰之后不久。传记作者搜集和参考了大量的“现有研究”,我们只要看看原书洋洋14页的“参考书目”,便可信服这部《雨果传》的史料之丰富和落笔之严谨。

1952年之后,法国经历了1985年雨果逝世100周年纪念和2002年的雨果诞辰200周年纪念。每一个重大的周年纪念,都是涌现新的雨果传的机会。

雨果的研究家理所当然是撰写雨果传的主力。但是,法国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法国的历史学家对雨果的兴趣十分浓厚。历史学家喜欢雨果,雨果吸引历史学家,这恐怕要从雨果本身寻找原因。法国迄今最完备的一套“雨果全集”,是马森(Jean Massin,1917—1986)主编的《编年版雨果全集》,凡18卷,每卷1600页左右,包括2卷雨果的绘画作品。而马森是一位历史学家,全法国的雨果专家,在历史学家马森的领导下,完成这套主要为研究人员服务的《编年版雨果全集》,除雨果作品外,搜罗的研究资料之丰富,至今无人超越。

 1951年出版的《雨果谈雨果》(Victor Hugo par lui—meme),是子夜出版社“永远的作家”丛书的第一种,作者是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吉伊曼(Henri Guillemin,1903—1992)。而本书的作者莫洛亚本人当然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学家。1984年,雨果逝世100周年前夕,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又一位历史学家德科(Alain Decaux)出版《雨果传》。德科是法国公众喜闻乐见的学者,他也一生服膺雨果。我们不无惊讶地看到,德科对雨果的前半生钟爱有加,在他1024页的《雨果传》中,占了四分之三。雨果19年政治流亡生涯和他天马行空的诗文著述,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回国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已并誉满天下的晚年,只有四分之一的篇幅。

1985年,法国举国上下隆重纪念雨果逝世100周年。从雨果研究的角度看,雨果纪念最主要的收获之一,事后据巴黎第七大学罗萨教授的意见,是第一次向广大公众披露了雨果的绘画天才,雨果3500幅水墨画,以其独特性和现代性,第一次惊倒了去香榭丽舍大街大宫展览馆参观“雨果光荣展”和小宫展览馆参观“墨的太阳”展览的观众。今天,雨果是一位画家,对法国人而言已属常识范畴。但在莫洛亚这本传记中的“参考书目”里,没有画家雨果的痕迹,这可以理解。所以,这部《雨果传》里没有雨果是画家的介绍,也没有雨果生活和绘画创作之间的叙述,算是一个小小的缺憾。

笔者有机会在2000年短期访问巴黎,和巴黎的雨果研究专家有面对面的交流,曾问及在即将到来的雨果诞辰200周年,可以期待哪些新的雨果传问世,反映雨果研究新的进展。当时,笔者得知在2002年前后,将有三本新的雨果传记横空出世,各具不可替代的特色。三位作者分别是历史学家加罗(Max Gallo)、新生代雨果研究家奥瓦斯(Jean-Marc Hovasse)和大师级的雨果专家戈东(Jean Gaudon)。笔者与奥瓦斯和戈东就这三本新的雨果传记有过讨论。

加罗是擅长写历史演义的历史学家,是一位畅销书作者,他通常对历史人物和政治家感兴趣,较少涉及文学家,后来这位历史学家也入主法兰西学士院。2001年,他的《雨果传》最早面世,共两卷,每卷500页上下,由出版畅销书的XO出版社出版。这是经验老到的畅销书作者、历史学家加罗在一家畅销书出版社出版的新《雨果传》。戈东教授悲观地认为:这本书会很成功,资料会面面俱到,会写得生动,但是不会有新意。顺便一提,2002年5月22日,《中华读书报》刊文介绍这本新传。加罗引用雨果两句精彩的诗句,给他的两册新传命名,用来概况雨果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选这两句诗做书名是经过斟酌和推敲的。两册书名由不熟悉雨果作品、又不用心查询的译者翻译成中文。原来,第一卷原书题为Je suis une force qui va,中译名作《我是一种力》;第二卷的书名是Je suis celu-la,译成《我就是那人》,可惜了,味同嚼蜡。原来,第一卷的书名是:“我是一股前进的力量!”引自雨果的诗剧《埃尔那尼》,体现法国浪漫主义打倒古典主义的信心;第二卷的名字是:“我就是最后一名!”,引自诗集《惩罚集》的诗篇《最后的话》的最后一句诗,突出雨果和第三帝国斗争的决心。

奥瓦斯是拉封出版社《雨果全集》主编塞巴谢(Jacques Seebacher)教授的得意门生,现在是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的研究员。业师授意高足撰写的这部多卷本新传记,2001年出版第一卷《雨果传》(流亡前),1500页;第二卷《雨果传》(流亡中)于2008年拿破仑三世出生200周年时出版,规模相等;最后一卷《雨果传》(流亡后),定于滑铁卢战争200周年的2015年出版。每一卷的出版间隔是7年。奥瓦斯的三卷本《雨果传》全书包含200章内容,可谓无所不包,反映法国雨果研究的新水平。笔者曾经问过奥瓦斯这部大传的新意何在。奥瓦斯提到历来的雨果传,有头重脚轻之虞,偏重雨果早期的生活和创作,有意无意地轻视雨果晚年的生活和斗争。所以,他这部雨果新传中的雨果一生是平衡的一生,给予雨果的晚年整整一卷的分量。我们估计,奥瓦斯的雨果传记,全书的规模在4000页以上。

我们很感兴趣的是戈东的新“雨果传”。戈东是老一辈的大师级专家,目前在他那一代的学者中几乎已是硕果仅存,他在雨果研究界是众望所归的学者。他写过一部小说,而他的绝对强项,是他电脑里储存的雨果一生的全部来往信件,总量三万余封。他主编的《雨果通信全集》仅仅出版了两册。我们知道:通常一位作家如果发现新的日记,发现新的书信,对传记作者都会有影响。所以,专家们都预期戈东的新书会抛出许多“猛料”。戈东2003年在电话里向笔者透露,他的书会“很新,很新”。笔者问及何时可以付印,回答是“即将出版,但即将不等于是马上。”令人遗憾的是,戈东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至今没有完稿的确切信息。这样一部令人充满期待的新雨果传,至今还在期待之中。

在笔者的印象中,近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雨果绘画的研究已从专家学者的小圈子里进入广大公众的视野,而且日益普及,其中不乏大型专题展览,厚达400多页的大开本展览目录,经常性的学术讲座,更不论多种小型出版物。我们预期,未来的雨果传记作者不可能无视这一雨果研究的新进展,会在雨果一生的某个历史时期,把雨果的绘画创作纳入到雨果的传记中去。在绘画之外,对雨果情人朱丽叶.德鲁埃的研究,也是近来收获颇丰的领域。这个一直生活在雨果身边的情人,不论顺境或是逆境,始终不渝,紧紧相随,在政变的枪林弹雨中是保护雨果的天使,在平时则是雨果手稿的第一读者和勤勤恳恳的誊抄员。随着朱丽叶书信手稿的大量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朱丽叶一生给后世留下了4万多封书信。这个数量在法国书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纪录。雨果研究界已经组织起队伍,准备认真释读、研究,并考虑网上出版“朱丽叶·德鲁埃书信全集”。雨果和朱丽叶长达50年的爱情,本来就是任何一本雨果传记中浓墨重彩的内容。而朱丽叶全部书信的披露,肯定会对今后雨果传记的撰写产生影响。

从以上的简单回顾,我们看到法国新版雨果传的出版,渐渐有脱离一卷本的趋势,动辄两卷、三卷,篇幅少则1000页,多的可达4000页以上。这和法国雨果研究的深入和法国雨果知识的普及有关。莫洛亚的《雨果传》初版至今已有60年,中译本问世,距今也足有30年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莫洛亚的《雨果传》,在出版的时候是一部广受欢迎的杰作,现在则是一部一卷本的经典之作。

程曾厚

2013年10月16日于中山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莫洛亚的《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在广泛引证材料的基础上,用小说家的笔法书写了雨果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一本雅俗共赏的雨果传记。因此,本书在法国出版后,既广受普通读者喜爱,也深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成为研究雨果的必备参考书。法兰西学院院士昂里奥(Henriot)读完本书后,感叹道:“感谢莫洛亚,我八天来一直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像是沉浸在大海之中。”另有专业评论家认为这本雨果传记是“剪裁的杰作,布局的杰作,阐述的杰作。”

只要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雨果,法国诗歌会是一副多么可怜的样子……我们就不能不把他看成一个罕见的、上天派来的人,这种人在文学方面拯救了大家……

——波德莱尔

雨果乃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

——锞尔·瓦莱里

在文学圣殿里,莫洛亚的地位尚不明了。作为小说家,他在跟杰出的同行一争高下,他的历史作品也同样前途未卜,但是作为一位传记作家,他是无与伦比的。

——Louis Clark Keating,莫洛亚的传记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莫洛亚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德烈·莫洛亚
译者 程曾厚//程干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34286
开本 16开
页数 6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56
CIP核字 2014137743
中图分类号 K835.655.6
丛书名
印张 40.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2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