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粤北纪事/韶文化研究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苗仪编著的这本《百年粤北纪事》记录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至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这一百多年来发生在粤北的大事和要事,以军事为主,涉及粤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本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编写,广征博采、宁繁勿缺,为使读者对所述史实有较完整了解,部分纪事增加了背景史料,配有人物“小传”,另编有人物索引、重要历史事件索引,是一部集史料性、参考性、索引性为一体的工具类读本。

内容推荐

苗仪编著的这本《百年粤北纪事》是近代粤北地区一百多年来的史事记录,是一本集史料性、参考性的索引类通俗读物。

本书所记录的年代,概数为百年,实则一百一十余年。即起自1840年,止于1952年底,亦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至粤北地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书记录了粤北近代百年以来所发生的大事和要事,内容以军事为主,涉及粤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其中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各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各项兴废沿革、地理变化、自然灾害等,书后附有部分近代粤北籍著名人物简介。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引言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年)

民国初年至大革命时期(1912年1月—1927年7月)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49年10月—1952年)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道光二十年(1840年)

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据史料记载:是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开始。由于广东军民防守严密,英军于7月转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溃。

8月 道光帝慑于英军兵威,派琦善到广州议和,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

是年 采茶戏传人粤北。

据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资料记,清道光庚子年问(1840年),赣南采茶戏艺人刘璋、夏凤祥组成的三脚班到粤北仁化扶溪演出时,正式传艺给当地人刘溶光,后刘在英德传艺给邓常添,邓学成后又传艺给邓水生,邓水生在东乡又收刘吉增为徒,刘又传授给广西人刘锦来等。由此,采茶戏在粤北地区不断扩散,代代相传。曲江的兰泉珍、南雄的钟南石等老艺人,他们的师傅就是赣南的老艺人;连县的老艺人罗能快、连南的周元等,他们的师傅是道州的老艺人。

【粤北采茶戏】又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源于赣南民间采茶小戏。它是在群众欢度节庆时的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民间小戏种。由于表演时分别由三人扮生、旦、丑演出,故采茶戏班又称“三脚班”。传人岭南后,采茶戏逐步流行于粤北、粤东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粤北地区的采茶戏表演,逐步形成了“南雄灯子”“韶南大茶”和“连阳调子”三大流派,表演时全部使用粤北客家方言演唱。1950年后,三大派别逐渐相互交融,成为粤北地区主要的地方戏种,1959年统称为粤北采茶戏。

【刘吉增】(1899-1974年)原名郑阿娣,英德人。刘幼年丧父,16岁跟演大茶戏的邓水生学艺,改姓邓(艺名:邓亚娣),此后与曲江坑口石角蓝屋村民间艺人蓝泉珍搭档,跟蓝的师傅豆皮元学艺。22岁时因母亲去世,落籍曲江为刘姓人家的养子,改名刘吉增。后拜老艺人刘阿鳖为师,由于擅长融汇纸马灯、舞春牛等地方歌舞,并渗进南派拳术,逐渐自成风格。其所演旦角,矫健优美,并能于三条腿的条凳上仰卧起落尽展舞姿,颇受同行钦佩。后刘吉增组建“阿娣大茶班”,于农闲时外出乳源、英德、仁化等地演出。每次外出表演,刘能以声、色、艺吸引大批观众以铜钱或银毫向他打彩。其耍手帕、舞纸扇,犹若花间彩蝶般轻快,宛如天女散花般美妙,令人赞叹不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刘吉增顶替其弟从戎。因右脚筋被炸断,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返回家乡,重操旧业。新中国成立后,刘吉增参加曲江举行的民间艺术表演。1956年秋,成曲江县采茶剧团艺术指导。1974年夏,刘吉增因病去世。

【罗能快】(1894-1968年)连州人。13岁学艺,习“舞春牛”“调子”“八音”。1914年与名艺人四妹子合作组建采茶戏班“莲花彩”,任司鼓及多种乐器伴奏。1939年春,与唐任喜一起组成“英风彩”采茶班,除在连县演出外,常外出到阳山、英德及湘赣地区演出。罗能快通晓采茶戏艺术,吹打弹唱皆能,善奏二弦、二胡、唢呐,尤为擅长吹奏唢呐,能在唢呐声音不断中换气,人称“唢呐王”。新中国成立后,罗能快致力于整理传统采茶戏音乐资料和传统剧目,为继承和发展粤北采茶戏作出了贡献。1968年,罗能快因病去世。

△刘汉章任曲江知县。赵德懋任仁化知县(后邹宗尧接任)。章学源(江西人)任乐昌知县。

【刘汉章】字倬夫,四川成都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考中恩科举人,大挑一等,选授广东为官,先后在昌化、文昌、感恩、曲江等县任知县。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夏之间,调广东佛山任同知,浩授正五品。有《养和堂文集》十二卷、《养和堂诗集》四卷、《生计篇》十卷、《死事篇》四卷等传世。《韶州府志》《曲江县志》有传。

P1-3

序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步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地处岭南一隅的粤北也开始进入一个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时代。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勇的粤北人民就从未停止过武装革命斗争。为反抗封建势力和清政府的压迫,生活在粤北山区的广大农民以及少数民族,不断发动武装起义。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活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瑶民,在赵金龙、赵子清、盘均华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分布在粤北各地的瑶民纷纷响应,一时起义运动遍及整个粤北地区。起义军不仅占领了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的十多个县,同时,还在数县成立了瑶民自己的政权组织。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曲江西山瑶民起义,巡道杨殿邦调兵由乐昌、乳源分路征讨。次年春,湖南提督海陵阿率兵征讨,全军覆灭。连州军寮排、黄爪寨、湖南桂阳和常宁等地瑶民同起响应,聚众数万。四月,赵金龙中枪死。五月,连州瑶民赵子清聚众2000余人,入湖南蓝山为赵金龙复仇,被俘杀害。道光十三年(1833年)夏,乐昌大旱,谷米腾贵,乏食者聚拥富家,强分稻谷。广西贺县瑶民盘均华与连州八排瑶也相继起义。两广总督李鸿宾遣总兵余德彪进讨失利,李被解京下狱,以禧恩暂署两广总督赂瑶出降。十月,曲江、乳源二县汉瑶人民联合起义,两广总督卢坤出兵征讨……尽管所有这些瑶民起义最后都被清政府所绞杀,但反压迫的斗争仍在粤北各地延续。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自发的农民起义仍在粤北广大地区此起彼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粤北纪事/韶文化研究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苗仪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20884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1
CIP核字 2017067908
中图分类号 K296.5
丛书名 韶文化研究丛书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9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