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图书 | 曾国藩真相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目录 壹 写在前面的话 一 为什么写这本小册子 二 历史上,什么人吹捧曾国藩 三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辨 贰 京官十二年难言有建树 一 再说家世 二 新翰林的新行动 三 权臣穆彰阿的门生 四 “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 五 一腔热血的尽忠直言 六 恪守终身的政治路线 叁 为扶持名教,书生举屠刀 一 墨■从戎:两种标准 二 “曾剃头”的骂名,传遍潇湘 三 抢权侵官气走衡州 四 四次抗旨见死不救 五 第一次自杀前后 六 攻克武昌城署鄂抚七天 七 第二次自杀前后 八 谁创建了湘军 肆 镇压太平军 “成功最优秀” 一 为何第二次墨经从戎 二 颇具战略眼光的“两利相形,当取其重” 三 徽州之败与迁怒李元度 四 重安内,拒攘外 五 洋人助剿,“有德于我” 六 “吾家兄弟以杀人为业” 七 关于湘军的性质 附录:曾国藩与湖南军功绅士群体的兴起(节选) 八 为何采取韬晦三计 伍 晚年三事 一 捻军手下的败将 二 民族利益的出卖者 三 为“剿发逆,勤远略”而师夷智 陆 文化三题 一 大节与小节 二 精华与糟粕 三 华夏文化与西方文化 柒 馀论:如何从整体上评价曾国藩 ——兼论史学标准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曾国藩真相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易孟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86148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1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52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