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觅未知的自己(心灵成长必修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向读者揭示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灵空间的这股神秘的力量,笔者引用了大量的事例为读者阐述了这股神秘力量的精髓,重点向读者诠释了来自我们心灵世界的神秘力量。

全书共十章,笔者引用了大量的事例为读者阐述了这股神秘力量的精髓。它们包括爱、吸引力、影响力、暗示、欲望、预言等六种源自入内心最原始的心灵力量。最后三章向读者阐述了我们该如何走进心灵的世界。

内容推荐

每个人的心灵空间都存在一股神秘的力量,它会引导我们走出困境,赋予我们快乐、希望和勇气。

作者将通过引用大量的事例为读者阐述这股神秘力量的精髓,并将其归结为爱、吸引力、暗示、欲望、预言等十个秘密,而每一秘密都诠释了一个古老的哲理。相信。只要你读懂了它们,并且努力去完善它们,就能获得一种新的意识并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

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 解读你的心灵/1

关于心灵/3

感知你的心灵/4

挖掘心灵的力量/7

找回自己的能量/12

让心灵茁壮成长/13

别让你的心灵破碎/16

第二章 一切由爱开始/19

一切由爱开始/21

爱会怎么做/22

珍爱你自己/24

坦然面对自己/28

你并没有罪过/29

让心灵感受爱与被爱/32

爱的奇迹/35

如何应对失去的爱/37

虚拟世界的爱/40

热爱你的生活/43

第三章 吸引力的磁场/47

吸引力/49

吸引力法则/50

寻找什么你就得到什么/52

什么人会吸引你/55

你吸引了谁/56

异性相吸的密码/60

改变你的特质/64

感受不一样的生活/71

第四章 影响力的秘密/75

影响力/77

你为什么会说是/79

影响力的相互性/87

决定影响力的因素/89

第五章 发现暗示/91

离不开的暗示/93

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97

学会摆脱消极暗示/101

削弱特定的行为暗示/107

催眠与暗示/111

第六章 欲望的力量/115

永无止境的欲望/117

欲望的力量/119

欲望的障碍/121

唤起动力的种子/123

欲望的牵引/127

修剪欲望/130

第七章 自我实现的预言/135

认清预言/137

预言背后的秘密/141

如何实现自我的预言/145

潜意识与预言/150

预言梦与心灵感应/155

第八章 给心灵空间做保养/163

心灵空间的本质/165

舒缓被阻塞的心灵空间/168

自我警醒,拒绝悔恨/169

真正释放自己/171

让快乐住进心灵/175

给心灵空间留点白/178

保养心灵空间的方法/179

第九章 立刻行动/183

做出决定/185

即刻行动/187

一定要做点什么/193

主动出击/200

让你的行动更果断/202

第十章 感受现在这一刻/205

感受现在/207

爱情也需要现在时/213

爱情的解药/216

给对方留点空间/218

活在当下/219

试读章节

珍爱你自己

要想充盈你的心灵,必须学会珍爱你自己。

有一个人天生善良,后来这个人死了,天使把他带到了天堂的门口,然而还有很多人在天堂门口等待进入天堂的机会。每次轮到这个人升入天堂时,总会有人恳求他把这次机会让出来,这个人每次都答应,到了最后,他却没有机会升入天堂了。

生活中你是否就是这样一位总是扮演着牺牲者的角色的人呢?每天忙于照顾父母、伴侣、孩子而在忙碌中忽略了对自己的关心。虽然并不能完全怪你,但是这样的经历会让你产生疲惫感觉。只有首先珍爱你自己,你的心灵空间才会茁壮起来。

有一位很有钱的企业家,年轻的时候一直在拼命地追求金钱,虽然在商界取得成功,可他的生活枯燥乏味,身体也每况愈下。晚年时,他决定退出生意场,在家中与子孙享受天伦之乐。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参加慈善活动,平时只有在大赚一笔后才会出现的笑容,现在时时挂在他脸上。尽管这位企业家学会珍爱自己已经很晚了,但他仍获得了很多裨益。

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会发现,情感的痛苦并不算什么,这不过是生活的真实;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才会懂得如果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会令对方十分为难,于是你学会了尊重;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不再祈求另外一种生活,因为你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对你成长的考验,你成熟了;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不再掠夺自己空余的时间,你开始只作为你带来乐趣和喜悦的事情,做那些让你内心开怀大笑的事情,你学会了忠于自己的心灵;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放弃了所有让自己陷人痛苦的事情,你学会了自爱;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你拒绝沉迷于对过去的回忆,你活在当下,关注现在发生的一切;当你开始真正尝试珍爱自己,尽管你的很多想法会令自己痛苦和不安,但是,当你运用心灵的力量,你的理智战胜了它们,你便获得了心灵的智慧。

当然,珍爱自己并不意味着对朋友的远离。相反,很有可能,你们的关系比之前更为亲密。因为,无论是你还是他们都会感觉到,你所做的都是出于自愿,而非必须。当你觉得有必要离开时,你会选择离去。这对对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你对自身的珍爱也会唤醒他们埋藏在心底的爱。

当然,不要把“珍爱自己”的要求变成一种压力,影响你真正热爱的生活。要知道,爱不是一种活动,爱也不是思想,爱更不是一个可以通过特定行为达到的目标。因为爱只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罗女士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中年女性。不管她到哪儿,都会赢得大家对她的好感。她浑身散发的魅力、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美貌和她的温柔,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与她结识的人。然而,无法想象的是,罗女士曾连续受到两个伴侣的身体虐待。这样一位浑身散发着魅力、真诚待人、为他人着想、乐于接受他人意见的女性,为何会遭受伴侣的虐待呢?

罗女士决定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她认为,她的男人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都把她当作一个牺牲品。罗女士继续探寻心灵深处的原因,为什么他们都把她看做一个牺牲品呢?很快她就发现了原因所在。因为她自己就把自己看成她身体的牺牲品。

事情是这样的,罗女士的身体稍显丰满。虽然与她相处的人都很喜欢她的身材,但是,罗女士并不喜欢自己的外型。她觉得自己太胖了,为自己的体重不能减轻感到无奈和懊恼。她觉得她的身体是一种负担,妨碍她找到“好”男人。她对她的身材很苛刻。

于是罗女士开始虐待自己的身体,而与她相处的男人,也同样地对待她。当罗女士明白了这一切是源于自己对自己身体的排斥后,她下定决心:从今往后,绝不允许自己以及任何一个男人虐待咱己的身体。她觉得,自己过去的行为太傻了,她缺乏对自己的爱,她希望今后能有一个男人可以弥补她对自己的爱。

当罗女士找到答案后,她开始尝试着重新看待自己的身体,她发现,就像她的朋友和熟人一直以来对她说的一样:她的身材非常美妙,可以完美地体现她对周围人的爱。

罗女士开始爱自己。而从此,她吸引的那些男

人也同样能认识并珍视她。他们爱她,接受她。

想得到别人的爱,必须首先珍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目的在于认清自己要寻找的东西和我们已经具备的东西。只有首先认同和珍爱自己,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珍视。

坦然面对自己

“好好爱自己”,我们的确应该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底。但是,你也要牢记,要坦然面对自己,与自己和平相处。

为什么有时候,你付出越多的努力,尝试去爱自己,爱却离你越遥远,以至于到最后,你不再相信你能爱自己。似乎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爱自己的愿望越是强烈,你得到的爱却越少。这是因为“爱你自己!”从其本身来说,就是一项并非一蹴而就的使命。

为什么?

如果你想更好地爱自己,你就要采取行动,做点什么。但是,对于源自心灵的爱而言,你并不需要刻意不做些什么。要爱你自己,这是你的理智对你提出的指令,但是理智不等同于爱。要知道,爱是一种内心状态,它超越思想。如果你一定要把它归类为某个身体部位的感受,心灵是它最合适的地方。

所以,一切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改变这一要求。抽出片刻时间,静下心来体验:你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你需要做得只是仔细地去体会你的内心:它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想,当你坦然面对自己,然后客观地审视自己,你的好,你的坏,你的优点,你的缺点,一你成功和你的失败……当你明白,这就是人性的时候,你会开始热爱生活,并且把它作为上帝赐予你的礼物。

你并没有罪过

有一个词,你必须要从自己的字典里剔出去,这个词就是——罪过。它对你和你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影响。当你有负罪感时,不管是针对自己还是他人,你都会让自己成为一名牺牲者。你将会陷入补偿和还债之中,为此你必将受制于别人的意见。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时刻怀有内疚之情,发生了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又进一步导致了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仅此而已。罪过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事实。罪过是那些想借此评判他人、想在生活中设立规则、想凌驾于他人的人的发明。我们无须被这种负面的情绪困扰,因为这对事情的发展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做些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叫你不要怀有罪过之心,并不是为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寻找托辞和借口。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个给我们带来巨大负担的词语抛置脑后,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轻装上阵,然后努力地去付诸行动。

“罪过”并不是一个好词,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替代它。虽然,这只是你思想上极小的一步,但却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两种说法哪种让你觉得更加自由和轻松:  “这是我的罪过,是我使事情没有得以顺利发展。”

或者:“这件事之所以会发展成这样,根源就是我忘记了经理的嘱托。”  如果你能采用这样的视角,你对因你而起的意外事故可能会有另外一种态度:

你需要明白,你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你这么做,并非出于你的本意。你要再做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以便对对方有所补偿。

至于对方是接受,还是不接受,他如何对待你,这都已经不再取决于你。你要做你觉得应该做的。你可以向对方提供补偿,但是对方是否接受,并不是你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可能会遭受痛苦;但也会吸取经验;你有可能重新弥补这一切,也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排斥。此时,你只能对你所说的或者所做的感到非常抱歉。但是,由此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你的心灵便已经自由了,不应再受累于罪过的心情。你应该明白,如果对方依然沉浸在痛苦中,依然对你耿耿于怀,依然指责你,那么这是他的决定,不是你的。你的任务不是让对方宽恕你。宽恕是对方的自由,这点你无能为力。

罪过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想象中的事情并非等同于事实本身。怀有罪过之心的人只能是一个牺牲者,他将为此背负沉重的包袱。沉浸在罪过的感受中,会让人的心灵丧失力量,也会过于在乎别人的喜好,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

让心灵感受爱与被爱

为什么你会受到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的攻击?那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你的爱。他们若感受到你的爱,就一定不会与你为难,所以不必急着反击回去,你需要做的是:用行动提醒他,你是爱他们的。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一个感受不到别人爱的人,是无法给予别人爱的。因此,你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感受心灵的爱,并帮助别人也感受到它。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唯一的责任就是给予爱和接受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多么和谐和美好啊!

为什么总是有人会感到生命有所欠缺,那是因为你吝啬了你的爱;为什么总有人感到某种不满足,那也往往是你吝惜给予别人爱的原因。所以,别再吝惜你的爱。给予别人爱,你便会感受到无限的爱,这是任何人都拥有的权利。

爱别人,你心里的爱自然就随之加深;吝惜你的爱,那么,爱对你也会显得愈来愈疏远。你要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愿意爱他,但是,你也要学会说“不”,你要让他明白:当你说“不”时,并没有将他逐出心外。你并不是在批判他,也不会离弃他。你要让他明白:我无法给你所要的东西,但我会找出一种双方都受惠的方式来协助你。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爱。这是相爱之人彼此应有的对话方式。相爱的人不会承诺: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而是我将找出一个有利于双方的方式来帮助你。这样,爱与被爱的人才可能平等相待,真诚表达出彼此的关爱。明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多数人会认为,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一种缺乏爱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不要一味地答应别人的要求,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性情。爱,有时并不都是以牺牲一方的利益为前提的。

当然,爱也并不等于拒绝。不要以为拒绝别人,才能充分保护自己。那也是不对的。如果你总是说“不”,那只会让你越来越害怕亲密关系。当你处处跟人保持距离,不论显现于行动上,还是隐藏在心里,这对你的心灵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这是一种极端恐惧的表征,那不是爱。

上面我们说了两种人的态度,一种是拒绝别人而保全自己的,一种是拒绝自己来保全别人的。这两种态度,同样否认了人际关系的亲密感和尊严。唯有知道尊重自己的本色而活出尊严的人,才可能跟别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也唯有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你自在地活出真实的自我,而不懂得适时拒绝;如果你无法接受别人的真实性情,而不懂得去给予,你的心灵都将无法茁壮成长。

爱的双方不需要委曲求全,也不能玩弄对方的感情。当你觉得受到侵犯时,必须说“不”,然后用你的心胸去宽恕对方的无礼。你无需紧闭你的心扉,你可以拒绝对方的某个行为,但不该拒绝回应对方爱的呼求。所以,不要因为怕丢了爱就不敢去拒绝,也不要因为怕受到伤害而拒绝爱。仅仅以平等心态来尊重自己和别人,不攻击,也无须防卫,这就是你要做的。

我相信,你给予越多的爱,你就会吸引越多的爱,因为你的爱会把你送人爱的心灵空间;你的付出也一样,它会让你的心灵空间更加地丰富起来。

P24-35

序言

每颗蓬勃葱郁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秘密花园。在那里大多数人都有着对生活相似的渴望和困惑。

追求一种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是入们最根本的渴望。每个人都想获得指引人生道路的正确答案。人们尤其希望能获得持久的爱和被爱。但往往是渴望得越多,获得的满足就越少。

事实上,生活中的任何人和事都不会无由而生。这些事情如何产生、发展都是由来自你心灵的力量所决定的。这股力量将这一切连在了一起。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股力量就是一切的源头。它决定着我们的感觉并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当你洞悉了这股力量的奥秘,并且依次有意识地塑造你自己,你所渴望的人和事就会走进你的生活。

本书向读者揭示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灵空间的神秘力量。全书共十章,笔者引用了大量的事例为读者阐述了这股神秘力量的精髓。它们包括爱、吸引力、影响力、暗示、欲望、预言等六种源自入内心最原始的心灵力量。最后三章向读者阐述了我们该如何走进心灵的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觅未知的自己(心灵成长必修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慧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3570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5
14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