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加快转变经典增长方式,必须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使党政领导干部的理念符合低碳经济的运行规律。

本书根据近年来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前瞻性研究,站在俯瞰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的高度,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意义、历史发展、概念内涵、我国现状、产业发展模式、社会生活方式、争议与分歧、发展战略八个方面,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

内容推荐

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长远的、全方位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创新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也推动了低碳技术创新。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

本书根据近年来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前瞻性研究,站在俯瞰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的高度,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意义、历史发展、概念内涵、我国现状、产业发展模式、社会生活方式、争议与分歧、发展战略八个方面,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并阐释了我国中长期战略及其实施,是广大党政干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生存危机:人类需要低碳经济

 第一节 经济发展要以保障人类生存权为前提

 第二节 气候变暖: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三节 低碳——开启文明发展新境界

 知识链接 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九大极限

第二章 世界大势:低碳经济渐成全球共识

 第一节 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第二节 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第三节 全球低碳经济渐入佳境

 第四节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新政”正席卷全球

 知识链接 《京都议定书》简介

第三章 读懂“低碳”:一种文明的转型

 第一节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内涵

 第三节 低碳经济的本质

 第四节 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链接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成为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词

第四章 何去何从: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的现实抉择

 第一节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中国足迹”

 第三节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知识链接 上海借“世博会”契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第五章 低碳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第一节 低碳经济:催生发展模式之变

 第二节 以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引领模式之变

 第三节 中国向低碳模式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知识链接 中国低碳经济概念五大板块

第六章 低碳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将改变

 第一节 低碳生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让低碳理念融入百姓生活

 第三节 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生活的重要环节

 第四节 践行之路:培养低碳责任

 知识链接 低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第七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意志”与中国选择

 第一节 聚焦哥本哈根:人类拯救地球的一次重要会议

 第二节 同一个地球与共同的责任

 第三节 争议与分歧:掌握低碳经济话语权

 第四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选择

 知识链接 “气候门”事件

第八章 探索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第一节 低碳之路决定中国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以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为重点

 第三节 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第四节 “碳政治”与我们的战略抉择

 知识链接 低碳经济or低碳陷阱?

附录 低碳经济大事记

试读章节

低碳经济作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理想模式,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媒体可以知道,在2009年的一年中召开的各种重要国际性会议,无一例外地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了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如这年7月8日闭幕的G8峰会、7月28日闭幕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9月25日闭幕的G20第三次金融峰会、10月18日闭幕的主要经济体论坛、10月30日闭幕的欧盟首脑会议、11月7日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1月14日闭幕的APEC会议以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关于低碳经济的议题反复出现并予以了着重讨论。

低碳经济的理念从人类的未来着眼,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优化和约束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理念提出后,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在许多国家已经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而使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可能。这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人类共同生存环境中与共同承担责任上没有国界可言。从根本上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延缓气候变暖,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全人类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经济之路。为此,中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并且是第一批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也是最早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贯立场是:节能减排不仅是全人类的需要,是对全人类负责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国民高度负责的体现。可靠的科学数据表明,自17世纪中期至今,全球大气中约80%以上的温室气体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从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西方发达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只需要进行自主的减排行动,我国并不需要承担具体的减排义务。但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上,我国政府始终把减排看作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多次在重要场合承诺不重演西方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导致的悲剧,而且把减排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为减排行动制定了综合性的措施与办法。我国也是最早重视和着手制订低排放、低污染发展规划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低排放、低污染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步骤,而且低排放、低污染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

三、低碳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理念。低碳发展要求人们从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做起。如果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和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任何国家和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们不仅对责任的承担不能置之度外,而且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下负有共同的责任。面对严重威胁,改变人类产生和生活方式,在产生和生活过程中更多的从环保意识出发,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对环境毫无理智的破坏,避免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悲剧”的发生,除此之外,人类没有回头路和其他道路可走。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已达成共识。在人类社会近现代的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和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发展途径,使人类在不知不觉中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如何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需要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再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低碳经济正在或将要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一项新的紧迫课题摆在世界各国面前。  尽管新兴的低碳经济产生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国还处在初级的起步阶段,也没有形成规模,在世界各国经济领域所占比重也十分有限,但其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却不可低估。首先,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既可减少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缓解能源储藏日益匮乏的压力;又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低排放、低污染的产生和生活方式既节省了生产和生活消耗能源的成本,同时由于碳排放的减少,治理环境的投人也会相应减少;最后,在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可以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改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转换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上看,转换生产和生活方式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但与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比,这一代价还是值得我们付出的。不同的方式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P16-18

书评(媒体评论)

应对气候变化,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改善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胡锦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温家宝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面是积极主动、严肃认真的。

——习近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88969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