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画论、书论、印论、工艺美术论、乐论、剧论凡六大部分组成。选录先秦至清末历代经典的能够反映艺术本质、特征、原理、规律的精采名篇、片段。条目文字艰深,注释力求通俗化。并以艺术门类为纲、艺论作者为目。先秦两汉时期作者行年、籍贯失考者,则以其著述名称为目。
图书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由画论、书论、印论、工艺美术论、乐论、剧论凡六大部分组成。选录先秦至清末历代经典的能够反映艺术本质、特征、原理、规律的精采名篇、片段。条目文字艰深,注释力求通俗化。并以艺术门类为纲、艺论作者为目。先秦两汉时期作者行年、籍贯失考者,则以其著述名称为目。 目录 画论 战国·庄周 战国·韩非 西汉·刘安 东汉·王延寿 三国魏·曹植 东晋·王廙 东晋·顾恺之 南朝宋·宗炳 南朝宋·王微 南齐·谢赫 北齐·刘昼 南朝陈·姚最 唐·裴孝源 唐·王维 唐·杜甫 唐·张璪 唐·符载 唐·朱景玄 唐·白居易 唐·张彦远 五代后梁·荆浩 五代后蜀·欧阳炯 北宋·黄休复 北宋·欧阳修 北宋·韩琦 北宋·邵雍 北宋·沈括 北宋·郭若虚 北宋·苏轼 北宋·黄庭坚 北宋·晁说之 北宋·郭熙 北宋·董迪 北宋·韩拙 南宋·洪迈 南宋·罗大经 元·李衍 元·刘因 元·赵孟頫 元·汤星 元·倪瓒 明·王履 明·王绂 明·吴宽 明·徐渭 明·李贽 明·高濂 明·董其昌 明·范允临 明·李日华 明·唐志契 明·顾凝远 明·沈颢 明·张岱 清·金圣叹 清·张风 清·龚贤 清·笪重光 清·恽格 清·原济 清·唐岱 清·张庚 清·邹一桂 清·郑燮 清·王昱 清·方薰 清·蒋骥 清·布颜图 清·沈宗骞 清·董綮 清·钱杜 清·盛大士 清·邵梅臣 清·范玑 清·华琳 清·张式 清·戴熙 清·松年 书论 印论 工艺美术论 兵论 剧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世宁//周积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214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5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3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59 |
宽 | 184 |
高 | 3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