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发生史的研究论著。书本从历史情境入手,从源头进行的发生学研究,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尝试。其目的在于重新唤起女性文学研究的活力,希望将既定的前提与结论历史化、文化化,在女性文学研究中引入反思的因素。
图书 |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发生史的研究论著。书本从历史情境入手,从源头进行的发生学研究,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尝试。其目的在于重新唤起女性文学研究的活力,希望将既定的前提与结论历史化、文化化,在女性文学研究中引入反思的因素。 目录 总序 从本质主义的走向发生学的——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代序) 绪言:女学生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 上编 现代女性写作者的出现 第一章 女学生:民族国家视域下的新女性想象 一、发现妇女 二、作为生产力的妇女 三、“妇女解放”:一个问题的两种看法 四、女子教育三十年 第二章 强健身体,活泼精神 一、学堂里的放足运动 1.与暴力有关的身体改造 2.学堂里的放足运动 二、修身 1.国民身份的培养 2.培养独立 3.体育知识 4.音乐教育 三、课余生活 1.学堂纪律 2.盛大活动 四、必要的注解:融入或抵抗 结语 第三章 叛逆、独立、浪漫的青年一代 一、妇女人格问题讨论 二、剪发运动 三、爱情自由 1.爱情至上 2.爱情定则 四、男女同校与社交公开 五、“五四”时代的女大学生 六、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反思 第四章 从女学生到女作家 一、林译小说的爱读者 二、阅读塑造新女性 三、国文教师 四、热爱文艺的女学生 五、新文学期刊的大力扶持 1.冰心与《晨报副刊》、《小说月报》 2.“金榜题名般的喜悦”:庐隐与《小说月报》 3.“东吉祥的沙龙的座上宾”:凌叔华与《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 4.结语 下编 现代女性写作风格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女学生形象:一种自我书写与建构 一、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 二、女学生笔下的新女性们 1.去情欲化的“女学生”形象 2.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者 3.高等学府里的女病人 三、女学生:女人的青春岁月 1.无忧的女学堂生涯 2.与男教师的危险关系 3.校园里的同性爱 结语 第六章 女性知识分子视角的初步形成 一、社会人的自觉 1.“完全的抛掷自己在他们中间” 2.“芟割蓬草的斧和锯” 二、“我们女人” 1.和“小脚女人”在一起 2.女性隐秘的讲述者 3.重估女性生活 三、发现儿童 第七章 第一人称与女性写作 一、作为旁观者的第一人称 二、日记、书信体形式的采用 三、自白式写作 第八章 被阐释的经典 一、“冰心女士”的接受史(1919-1949) 1.“她抓住了读者的心” 2.“女性的优美灵魂” 3.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二、结集 三、批评家眼中的女作家 四、进入新文学大系 结语 结语:现代女性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00341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3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2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