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萧红图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写作将主要以叙述萧红的故事为主,同时兼顾学理性,力图是书稿兼具趣味性、通俗性和书卷气,尽量以一种客观的观照态度来看待萧红和王恩甲、萧军以及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之间的婚变和恋情。以笔者所收集到的最新资料,对萧红一生中有些疑案,也有属于自己的解释。同时配发有关萧红的一些图片资料。

内容推荐

萧红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之一。其命途多舛的短促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战争的驱遣下辗转流徙,从异乡奔向异乡;而在不到十年的创作中,她留下了《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传世名著。本书以萧红曾经居住过的城市为线索,叙述了她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目录

壹·后花园里的童年

贰·升学风波

叁·梦断北平与落难旅馆

肆·倾城之恋

伍·艰难跋涉

陆·从哈尔滨到青岛

柒·成名上海

捌·别人的城市

玖·难说心痛

拾·三人行

拾壹·劳燕分飞

拾贰·友情封锁

拾叁·天涯孤女

拾肆·倾城与伤逝

后记

试读章节

贰·升学风波

张廷举是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维新人物,对待女儿上学的态度比较开明。1920年张乃莹进入新式学堂念书。当时,呼兰有两所小学,1920年秋天首开女生部,开始招收女生。乃莹是这一举措的首批受益者,进入离家仅百步之遥的呼兰乙种农业学校女生班,读初小一年级。因学校设在龙王庙院内,俗称龙王庙小学,该校只设有初小。初小毕业,考入北关初高两级小学校女生部。该校位于城北二道街的祖师庙院内,后改称第二初高级完全小学校。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人们意识到接受新式教育的重要。乃莹新奇地看到其高小同学几乎什么人都有,有的当私塾先生已经四五年了,有的在粮栈做了两年管账。他们家信涉及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问儿子的眼疾好了没有,也有询问家里地租收取情况和粮食买卖的行情。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乃莹开始慢慢接受新文化的洗礼,用惊奇的大眼睛打量着走出后花园后的新奇世界。

不久,乃莹父升任第二初高两级小学校长。张廷举不满意于该校师资不足、生源杂乱,于1925年将女儿转入呼兰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即后来的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校的女生部),插班高小二年级。据当年同班同学傅秀兰回忆,新转入的张乃莹并没有给她什么特殊印象——“穿的是阴丹士林布的蓝上衣,黑布裙子,白袜子,黑布鞋,和大家的打扮是一模一样的。她的性格温和,恬静,而且平易近人,只是不太爱说话。”她原以为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衣着、作派应该是常见的大户人家那种样子,没想到张乃莹竞与自己这样的小户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入新式学堂读书给了乃莹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老师、家人和同学眼里,她都是那种特别好学的好学生。家里的藏书几乎都看过,即使不懂也要翻翻。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其求知欲望愈益强烈,常常从同学、亲戚或父亲的朋友手里借书来看。除读书用功外,乃莹那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更是给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廷举亲大哥张廷萁每年都要从阿城来呼兰住上一段时间代弟弟理财管家。乃莹这位大伯父嗓音洪亮,脾气刚烈暴躁,是其童年“唯一崇拜的人物”。在她眼里,大伯不仅讲话声音洪亮,严肃而有条理,而且似乎总是关乎正理,有令人不得不信服的力量。15岁那年,乃莹参加邻居姐姐的婚宴回来,在后母面前颇为新娘遭到婆家的羞辱、刁难不知反抗而气不忿,且不无得意地说要换成是自己会如何如何。没想到,这话被大伯父听到,喊过去给她深刻地上了一课:“你不说假若是你吗?是你又怎么样?你比别人更糟糕,下回少说这一类话!小孩子学着夸大话,浅薄透了!再不要夸口,夸口最可耻,最没出息。”进入高小,大伯父便给她讲授古文。他讲解《吊古战场文》的情形给了乃莹最为深刻的记忆,由此,深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大伯父自己竞也被感染得有些声咽。张廷萁对侄女的“心机灵快”很是得意,常常当着族中众多男孩面夸奖她。

入新式学堂读书也是一种规约与陶冶,随着年龄增长,乃莹童年在后花园里的顽皮与狂野自然消退。读书时代的张乃莹给每个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沉静内秀,从不多谈自己和家族。但温和、恬静的外表之下,蕴藏着一颗任性而恣肆、倔犟而刚强的灵魂。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激起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潮。偏远小城呼兰亦受这股潮流影响,积极起而响应。呼兰中学联合会发起游行、讲演、募捐等活动,支援上海工人、学生们的斗争。乃莹和同学们积极参加了这一社会活动。P27-31

后记

我深知在“图像霸权”甚嚣尘上的当下出版一本不算随俗的作家图传确非易事。近一年来,我对《萧红图传》的文字进行了大量删减、修改和润饰,但对于萧红的理解还是基于自己一贯的理念,那就是力图将她还原成一个大时代里的普通女人。关于萧红生平的叙述,我自知自己的文字比较主观,但人与人之间出于常情至理却又往往能因此而获得一份客观真实。我所要做的主要工作某种意义上就是祛魅与还原。然而,每次面对自己的叙述,心里一样充满惶恐,追问意图和立场何以实现。囿于认知和表达上的局限,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文字就是眼下我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

图像确实是达成直观认知的有效方式。但在此书的编撰过程中,我始终警惕图像成为一种话语霸权,同时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为此,本书保留了足够的文字篇幅——我所想要的是一部有内容的图传。另一方面,为了让图片不至于成为点缀和“鸡肋”,在几千张图片中精选了300多张自认为能够参与萧红生平叙述的新旧图片,并将它们插入20多万字里。无论文字还是图片叙述,我所追求的理想之境便是精致、平和而从容。由于时间仓促和能力所限,眼下本书只好以此面目示人,如有可能日后再进一步完善。

为萧红出一部“图传”源于中山大学张均兄的鼓励。我亦念念不忘四年前初来哈尔滨举意写作《萧红传》时张兄在电话里的庄严激励。当时只有极其简单的想法,且事后的写作中关于萧红的认知也与起意之初有很大不同。如果不是张兄在精神上的支持,说不定中途搁置甚至放弃亦未可知。作为朋友张兄才情卓越却又胸怀坦荡,温暖的关切常令人如沐春风。在张均的介绍下,我有幸与广东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吴曼华女士相识,从而有机会将拙作忝列该社在业界享有盛誉的“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图传丛书”。我极为感佩吴老师对待工作的激情与庄严,因为萧红而结缘,这又是一次极其愉快的合作。同时,我也要感谢美编黎国泰先生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非常感谢萧红嫡亲侄子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张抗先生、前呼兰萧红故居副馆长王连喜先生、黑龙江《生活报》记者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图片。其中很多第一次面世的图片,我个人爱不释手,为读者全面、深入了解萧红提供了全新可能。

算来萧红安眠广州一隅已逾半个世纪,多年来对银河公墓心向往之却不能至。适值萧红诞辰99周年之际,这本出版于广州的小书权当奉献灵前的一份用心之祭。

作者于哈尔滨

2010年3月9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萧红图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8449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64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9
171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