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荡寇(昆仑关作战)/经典战史回眸抗战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若谓昆仑关之役的重要性,此役为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少有的主动攻势作为,自我发动,具有明确的战役企图,并在日军据守于坚强设防之要塞阵地之前,以强攻手段达到歼敌致果之效,此诚为抗战期间中国战场上少有的战例。仅以此点,即足以显示昆仑关之役在抗日战史上所具有的不凡意义。

《铁血荡寇(昆仑关作战)》由滕昕云著,是老战友工作室首本在大陆以简体字形式出版的出版品。

内容推荐

1939—1940年冬季。中国军队展开旨在反攻南宁的桂南会战。中日双方精锐尽出。中国唯一机械化部队第5军投入战场,对手是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中日两军在战略要地昆仑关进行了反复的血腥的拉锯战。最终第5军攻克昆仑关,重创第21旅团。击毙包括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在内的日军4000多名:第5军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中国军队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抗战以来少有的攻势作战的局部胜利。本书具体而深入地刻画了此次作战的全过程。

《铁血荡寇(昆仑关作战)》作者滕昕云先生为台湾战史著述的名家。希望《铁血荡寇(昆仑关作战)》在大陆的出版。能为两岸抗战史研究的交流及军事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陆军第5军

第二章 日军登陆与南宁沦陷

第三章 反攻南宁与血战昆仑关

第四章 日军第21旅团之战败

第五章 桂南会战之宾阳作战

第六章 柳州军事会议与作战检讨

参考书目

附录一 中国装甲兵之父——徐庭瑶

附录二 杜聿明与邱清泉抗战小传

试读章节

第5军之始——陆军装甲兵早期沿革

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南京国民政府投入了中央直辖调整师之大部兵力,在上海一隅抵抗日军近三个月,这支由德国军事顾问团协助编成的新制调整师,系当时中国陆军中最趋近于现代化标准的野战师,其中以陆军第87师、第88师、第36师,以及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为代表。这支德制新式中央军在淞沪会战及其后的南京保卫战中消耗殆尽,以德国制度与方法为本的建军方案,随着这支德制新式中央军的逐次消耗,以及1938年中德关系的破裂,而画上了休止符。

在德国顾问撤离中国之前,其对中国陆军所完成之最后一项建军工程,当属陆军第200师的成立。该师系在向苏联、意大利所购买之新式坦克抵达国内后,以原陆军装甲兵团为核心所扩充而成,实际上其编装形态为一德制装甲师。1938年1月第200师成立时主要战斗部队有第1149团、第1150团与第1152团三个团,其中前二者为坦克兵团,最后者为机械化步兵团,如此的编制,即为同时期德制装甲师的基本架构。在师战斗支援与勤务支援方面,则有炮兵第52团,该团系由装甲兵团所属之反坦克炮教导队扩编而成;另有搜索营、反坦克炮营、补充营、准备营、辎重营、通信营、工兵营、高炮营、特务营等单位(补充营、准备营于同年7月合并扩编为技术补充团)。第200师编成之后,由原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少将直升师长职,前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少将为副师长,参谋长为彭璧生少将(后为廖耀湘)。该师尔后以突击军编组形态,参加了1938年5、6月间的兰封战役。

第200师的德国装甲师编装形态,正是德国陆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实施闪击战的装甲师模式,在当时系除了德国本土的三个装甲师(第1、第2、第3装甲师)外,全世界第四个以该模式编成的机械化师。事实上,德式装甲师的编装形态与运用原则,最初在当代的西方列强中被认作为异数,而不被接受认同,遑论国家社会形态仅具备近代化雏形的中国。当时同为世界军事发展龙头之一的法国与苏联,对于装甲兵的态度看法,均将之视为步兵的辅助兵种,虽然极端重要,但是其使命却是支援步兵作战,为步兵开创克敌制胜之条件。这个装甲兵学派在二战前的世界军事思想发展潮流上,颇占上风,俨然为一种主流的观念。

由于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以后,向苏联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军备,有装甲车、各种口径火炮、军用飞机、各式轻兵器等,其中便有T-26B轻型坦克82辆一项,这批装甲车便构成了1938年装甲师时期之第200师的主力车种。自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于1938年7月撤回国内去后,苏联军事顾问便取代其地位,在中国陆军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俄制坦克的进入国内,苏联顾问数十人同时到达,为中国陆军机械化部队之编训、装甲车之操作保养等事宜,进行建言与指导。

自然地苏联军事顾问会对德制装甲师的编组形式感到无法认同,依照当时苏联红军陆军内的装甲部队模式,是以坦克旅为基本战术单位,每个坦克旅下辖三个坦克营、一个步兵营,总兵力有80—90辆坦克。坦克旅合编为坦克军,由战区或方面军司令部统制,用以支援步兵军、步兵师作战;其战术运用则倾向打散建制,以坦克营、连以下部队,配属各步兵单位使用。相对照之下,德制装甲师系以战场主兵的姿态编成,其运用方式亦是朝这个方向出发。持平而论,苏联红军陆军的办法,较为适用于现代化条件较不成熟之社会下所产出的低度专业化陆军,以当时的条件而言,中国陆军实属于这类军队(此非价值判断,而系事实陈述,请读者注意)。是以,苏联的装甲兵运用原则与思想,反而较贴切于中国陆军当年的实际状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国人曲高和寡之高专业度的复杂思维与制度,很快就在中国陆军中被苏联的方法取代,德制装甲师、兵种混编之战斗群形态之突击军模式均遭到扬弃,中国陆军装甲部队回归到原来的装甲兵团编制,而所有机械化部队亦进行重新改组,再编入若干步兵师,最后即是以陆军新编第11军的方式呈现,这就是尔后的陆军第5军的前身。

当时京(南京)沪战役、徐州会战甫结束,而武汉会战即将展开,这段时期中央军战前整编案所完成的调整师,多已损失惨重,历次的会战累积了众多的血战经验,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即根据这些经验教训,制定了今后中央军之整理办法,以为未来长期艰难的抗战遂行,奠定更妥适的基础,其整理办法概要如下:

一、以军为战略单位,并以军辖三师、师辖三团为原则。

二、军以上各级指挥官不得兼任他职。

三、各路军名义取消。

四、集团军及军团均直属战区司令长官部。

五、师之经理人事以直属于军为原则。

接着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军事委员会为厚植持久抗战之实力,并针对过去一年抗战历次会战所得经验,维持保育野战军力,拟具国防军整编总方案,以及国防军第一期整编计划大纲,交付长沙、南岳两次军事会议修正并通过,拟定了第一期整编部队实施办法,其规定概略如下:

一、整编总方案,系规定将参战各师,于一年内分三期轮流整补,每四个月整理60至80个师。

二、实施办法系规定整编各军,凡辖三师者为甲种军、两师者为乙种军,但军部一律用甲种军部编制;师用新订之1938年师编制,各师之人事、经理、教育、卫生等,归军长监督。

P002-004

序言

昆仑关作战,为1939年/1940年冬季,中国唯一机械化部队陆军第5军反攻南宁之战,系属于桂南会战中的一次局部战斗。此役第5军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共4千余人,迫使日军主动在中国军队面前撤退,堪称为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真正数一数二的大捷。不过,由于仍是以优势兵力对付量少质精的日本陆军,第5军虽重创日本第21旅团,惟中国军队付出的代价过高,第5军几乎已失去再战之力,而使得反攻南宁的战略企图化为泡影;更甚者,不久之后的宾阳作战,中国军队由于桂林行营主任之指挥失当,而以大败收场,桂南中国军队蒙受极重损失。在如是背景条件之下,昆仑关的胜利光环,在这些因素的阴影的影响之下,便显得光芒褪色,而不若徐州会战台儿庄作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著名战役一般,获得中国人民的重视与了解。

若谓昆仑关之役的重要性,此役为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少有的主动攻势作为,自我发动,具有明确的战役企图,并在日军据守于坚强设防之要塞阵地之前,以强攻手段达到歼敌致果之效,此诚为抗战期间中国战场上少有的战例。仅以此点,即足以显示昆仑关之役在抗日战史上所具有的不凡意义。

本书是老战友工作室首本在大陆以简体字形式出版的出版品,据闻老战友工作室此前若干繁体字版的出版品,已经在大陆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与重视,本次的“登陆”更让老战友诚惶诚恐。鉴于大陆军事与战史研究之风气之盛,水平之深,本书在大陆出版,正式将台湾军事书籍交由大陆军友检验,此乃惶恐的主要原因。两岸虽然交流日益频繁,但在若干文化习惯上仍有各自之特色与差异,对于若干历史事件之解读,亦各有立场,期望本书能够引起大陆军友们的重视,并给予批评指教。在此要特别感谢武汉大学出版社与台湾知兵堂出版社,共同协力使本书简体字版的出版能够获得实现。

老战友滕昕云  2013年3月24日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荡寇(昆仑关作战)/经典战史回眸抗战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滕昕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07243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210.6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知兵堂出版社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