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月的青核桃
内容
试读章节

柔软碧绿的青色核桃,不知什么时候长了坚硬的痂。

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切都不曾发生过,那些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日子将会盛载多少阳光般纯净的快乐,或许,到现在我都还是核桃那最初的姿态:温软的,青涩的,没有伤痕的。

我曾一度试图忘记,忘记自己是怎样变得坚硬起来的。但,当我发现所有的努力终归是徒劳时,我竟感到从未有过的冷静与轻松。或许,我真的应该在记忆里保留一块空地,缅怀我们共同的青春。

卓阳对我说:“我还记得,你来嘉程的第一天,穿一条白色的背带裤,里面套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头发短得一点型都没有。我当时还以为,你是低年级的学妹跳级到我们班的呢!”

“呵呵,是吗?我以为自己那天打扮得很大众呢。说实话,我对你可一点印象都没有。”

的确,我是在开学很久很久以后,才认识卓阳的。而真正的熟悉,大概是两年之后。

第一次见卓阳,是在卫生区。他穿着一件很好看的白色T恤,扛着一把扫帚,对着四五个学生指手画脚地说着什么。我很讨厌男生做那种姿态,一副很霸道的样子。我记得那时我还啃着一个梨,是那种体积很大汁水很多的雪花梨。我走过去,头抬得很高,因为这样才可以看到他的脸。

我问他:“我干什么?”

他瞥了我—眼,冷冷地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迟到四分钟了?”

我瞪着他:“你凭什么这样训我?!值日组长很了不起吗?”

说完之后,我把手中吃了一半的梨往下一摔,汁水溅了他一身,弄脏了他好看的白色T恤,然后头也不回地拿着工具,走到卫生区的一角,赌气般地狠命打扫,泪水噼噼啪啪地掉下来。

其实,我不是那种刁蛮公主,只是他不知道,我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和妈妈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我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很想家,想妈妈,想爸爸,我的难过他不懂的!我看见他朝我走来,于是立刻站直身子,定定地望着他,准备面对他那张必定会愤怒得有些狰狞的面孔,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许妍,我叫卓阳。”他诡秘地笑着,“这个送给你。”

他递给我一张印有淡粉色花瓣的彩色信纸,然后转身走了。

我将纸展开,上面端端正正地抄着一首小诗,如女孩子一般娟秀的字体,每字每句都是同一种色调——游子的孤单与伤怀。莫非,他懂我吗?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突然变得很澄澈。

我慢慢地融入这个集体,慢慢地习惯这里的一切,后来,我居然也有了自己的死党——邱影。而我和卓阳,仍旧陌生得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我对他仅存的一点印象,就是很高很高,高到我需要仰起头,才能看到他的脸。

转眼间半个学期已经过去,我换上了厚厚的羽绒服。邱影说,她不知道是和许妍做同桌,还是和一只熊做同桌。对于这类玩笑,我早已习以为常。我实在想不出什么话来回敬她,一方面是因为我在斗嘴上一直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嘛,邱影实在是完美得无可挑剔。她很漂亮,身材也好,不但会唱歌,还是舞蹈特长生,朋友自然也比我多。我唯一比她强的就是成绩,可是,我又怎么能拿她的成绩开玩笑呢?我可不希望自己因为不小心伤害到她。嘿嘿,我只能傻笑。邱影和我比起来,她一直很强势。

我实在搞不懂,市里搞那种卫生突击检查究竟有什么用?难道就是为了给学校领导创造个争脸的机会,抓了学生当苦力,去做那些所谓的形象工程?那天的气温大概有零下四五度,我们组被分配到走廊西侧,而我的任务就是去擦那些该死的石柱子。还没干多久,手里的那块湿抹布已经冰得像被速冻过一样,我一边呵着冻得红肿的手,一边愤愤地抱怨着。

卓阳走过来,头都没有向我偏一下,嘴里却喊出了我的名字:“许妍,你干快一点儿行不行?”

“喂!”我把满腹的怨气全部撒向他,“你摸摸,多冷啊!”说着,我捏着那块湿抹布的一角,伸向他。  他笑了。我是记得这笑容的,好像在很久很久以前,曾被这笑容轻轻地暖过。

我怔了一下,仰起头,看着他的脸。突然,我感到指尖被一种温热的东西包裹住了,不禁失声叫了出来:“你干吗!”

卓阳挺无辜地看着我,同时很迅速地松开我的手。

我以为我表达得很清楚,可他还是误会了。周围的人迅速聚拢过来,唏嘘声很快把我淹没了。我看到卓阳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从来没见他这么窘迫过。其实,我真的不是有意让他陷入难堪的,只是被惊吓以后做出了本能的反应。我承认,我很保守。

嘉程的校园很小,可是,校长大人却毫不吝惜地规划出很大一片空地,种满了向日葵。南北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条露天的长廊,二楼的位置是看向日葵最合适的地方,我和邱影经常在那里聊天。嘉程的向日葵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颜色也很旧,是那种很旧很旧的黄。我感到很不真实。但我说不清,让我感到不真实的是电视上的向日葵,还是嘉程的向日葵。

我对邱影说:“有时间我们自己来炒一些瓜子好吗?”

她问:“你说什么?”

我想她没有听清,或是没有听懂。我笑了,目光从远处那些向日葵上收了回来,落在她明亮的眸子上:“影儿,你真好看。”

“嘻嘻,那当然了!”她在我面前从不谦虚。我感觉这样很好。

我觉得自己变了很多。嘉程的一切对我来说都不再陌生,事实上,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里。我很爱我的班级,我的老师,我的同学,还有我们那帅帅的班主任“老郭”。当然,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讨厌食堂做的那些“猪食”,讨厌每天都不可避免的晨练。

说到晨练,不由自主地,我再一次想到卓阳。我曾不止一次地考虑过自己是不是该讨好一下这位“英明”的体委,求他体恤体恤小女子的体质,不要每次看到我偷懒缺席,就毫不留情地上报“老郭”。每天早晨,我都要和卓阳打上一场游击战。我想,那两年之中,我和卓阳的联系,除了一起值日,便只剩下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和卓阳,一个坐在教室第二排,一个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这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人,会在两年后,跨越简单的同学关系,成为朋友。

原以为,我已经习惯了邱影在我面前的强势和骄傲。直到有一次发生争吵,我才发现,原来我也有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经,不容别人碰触,那就是尊严。可是,习惯了我的包容的邱影,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对彼此说,还是分开一段时间比较好。直到邱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才恍恍惚惚地被一阵冷风吹醒——其实,除了邱影,我再没有别的朋友。

那段时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空虚。我很后悔,我想,我本是可以原谅邱影的,但我没有那样做。

P1-5

后记

天气,就这样骤然转凉了。走在街上,总是习惯把领口竖起,即使被过分明媚的阳光笼罩着的小城依旧伪装出一副温暖的假像。冷风吹过时,已经能够自然地把外衣拉紧,环臂抱一抱自己,而不再像那个张狂无惧的过去的我,站在风口,任冷风鼓起敞开的风衣,默然独立。好像成熟的标志,是学会了该爱自己的时候要爱自己。

时光荏苒,最晚熟的核桃也终结了它青涩的过去,而所有伤痛所结成的厚厚的痂,也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它保护自己的铠甲。我不敢说每一道风霜都能得到成长的回礼,但我相信,每一次的痛都为成长提供了契机。而我也渐渐明白,哪怕失去某次机遇也不必过分惋惜,毕竞伤痛和成长不是在生命中可以完结的某种过程,它们与你相伴,绵延一生,你需要时刻准备面对人生的风霜,也需时刻提醒自己,感悟点滴的成长。然而,若是可以因爱伤痛,在爱中成长,那无疑是一件无比幸福和幸运的事。瞧,我现在竞能坦然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幸福且幸运的女孩了。

《六月的青核桃》终于出版了,而我,也终于可以在漫长的创作和等待后,轻舒一口气,完成了对过去的缅怀。从某种意义上讲,很难说我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提笔之前,我并未对小说的结构和思路做任何清晰的勾画,基本上整个初稿都是在我的一种信马由缰的笔触下完成的。后期时,有些记忆已经支离破碎,很多真实的感受都需要通过曾经的日记回忆温习。在初稿完成后,我马上投入到紧张的高三学习中,可以说,在这之后的两三次修改与删节,直至最后的定稿,所有工作,都是在夜深人静的宿舍中完成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我想我都未达到专业的投入。但同时,我不得不承认,完成这部小说对我而言是一个无比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而所有的艰难与痛苦,完全源于它的真实。就像是一道伤口,不断被撕开、翻检,越是痛感减轻的时候,越要刺痛它,以此来保证情感的自然流淌以及对细节的敏感。为了我所珍视的感觉不致流失,我必须选择将伤口保鲜,而这种选择,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在初稿完成到一半的时候,我有过矛盾与犹豫,也对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和目的产生过怀疑。我不知道,以这样一种方式缅怀过去是不是真的正确。隐隐的,我害怕,怕数年之后,翻开《六月的青核桃》,翻开那泛黄的青春回忆,我会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嘲笑自己的单纯与稚嫩,我更怕,等我的心已沧桑,过去的种种心情,连我自己都无法体会。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我所做的一切,不都在为这种悲凉的结局埋下伏笔吗?

万幸,我坚持了。因为我的坚持,我没有忘记我所拥有过却再也难以拥有的一份态度和情怀。它们,才是青春最重要的东西。封存的记忆,如今已成为一种证据,时刻证明并点醒着我,原来青春可以这样,爱可以这样……

一切结束了,生活却换了种姿态重新开始。我依旧会爱,在感情里,依旧义无反顾,依旧勇敢坚强,它们像是某种特质,始终与我无法割舍。而我学到的,抑或是改变的,不过是在爱别人的时候懂得了分寸,懂得了进退,懂得了留下一块空白给自己。我依旧年轻,时光还未苍老我的容颜,亦未沧桑我的心。我不后悔过去,亦不畏惧将来。我喜欢结痂的自己。

一直向前走,偶尔回头看看,才发现,所有的过往,都已成为生命的唯一。我想我还会有爱的人,也一定会有爱我的人,或许还会有宿舍楼下的告白、吉他和情歌,或许还会因为失恋而喝得酩酊大醉,或许还会为了爱人,赶赴跨越半个中国的约会……或许吧,年轻的我们,还有力气和热情做许多疯狂的事。但是,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做了,比如说,我再也不会和哪个男孩传那么多的小纸条,写那么多的情话。纸条时代终于消匿于电话和电脑的喧嚣中,而那份别样的情怀,也终将不再浮现于心。时常我也会羡慕曾经的自己,笑着自言自语:原来青春可以那样,爱可以那样……一切过往,都值得珍藏。

我依旧在成长,还有太多的东西,是要经历过才能懂得的。所幸,我已经有了足够强大的内心来面对一切未知的伤痛。我大概不会再对什么产生绝望,因为所有让人绝望的事都已碰触不到我的底线。在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高筑起城墙,墙的名字,叫坚强。而这一切,都是时光的成全。六月的青核桃,终于,不再青涩。

作者2012年9月1日于曲阳

序言

序言:成长中的文学,文学中的成长

白兰的长篇小说《六月的青核桃》让我想起两株迥然不同的树:一株高可参天,枝繁叶茂,是成熟期的树;一株亭亭玉立,青青秀秀,是成长期的树。大树是树,小树也是树,白兰的作品显然属于后者,是成长期的文学,成长期的树。

作为90后,白兰带给我们了一个惊喜。她让我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那样真诚地生活着,同时又是那样真诚地创作着。她(他)们的世界,她(他)们的成长,虽然不乏关爱和温暖,却也纠结着埋在心底的沉重和无奈。面对早来的恋情,面对学校、家长的期望,她(他)们一次次跌入痛苦的深谷,一次次考问着自己的灵魂。她(他)们单纯,她(他)们烂漫;她(他)们叛逆,她(他)们感恩。固然,因为阅历的不足,她(他)们的作品还难以承载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但是,正因为年轻和单纯,她(他)们的心灵未经世俗的污染,她才能以如此清纯、细腻且又真实的笔触,把中学生的生活、情感以及她(他)们的成长写得鲜活、透彻和充满诗意。

这里,我之所以多次地提到“她(他)们”这个字眼,是与这部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与人物的代表性、丰富性相一致的。《六月的青核桃》在叙写主人公情感经历的同时,还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对身边同学间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审视与思考,并不无感慨地写道:“不过是同一部戏,不同的演员罢了。”显然,作者试图通过这部书为她(他)们同龄段的孩子们代言。

在我看来,《六月的青核桃》是一部用文学样式写成的,真诚表达女中学生成长历程的青春自白书。作品开篇部分便以“缅怀我们共同的青春”而定调。这样的作品构架,抽绎出整部作品的感情线索,使得整部作品笼罩在追忆、缅怀、挥别和反思的氛围中。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泪水和欢笑,使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学校园以及中学生活的况味与真实。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她近乎残忍地选择了对伤口的保鲜,不断将伤口撕开,翻检,越是痛感减轻的时候,越要刺痛它,以此来保证感情的自然流淌以及对细节的敏感。这种完全忠实于心灵,忠实于真实感受的写作方式,无疑给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鲜活的生命感。它的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描写,它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心理刻画,它的充满了矛盾、纠结、痛苦、挣扎的内心独白,不仅是唯美的,而且是震撼的。也许,作为一种文学阅读,我们更习惯于对作者文笔的优劣给出一个评价,但是,读完白兰的小说,掩卷沉思,它的萦绕于心的蚕丝般的纤细,它的缠绕于怀的水银般的晶莹,却决不限于它的文字。它是青春和爱吐出的丝,是这种丝弹拨而成的动人的心曲。这声音虽然纤弱,却如融化于早春的碧涛,叩击着我们的心弦,洗濯着我们的灵魂。

长篇小说《六月的青核桃》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置也相对单纯。小说从主人公许妍初中阶段的寄宿生活开始写起,到高二阶段经历了休学返校复读收笔。详细叙写了主人公远离父母的孤独,对同学友情的依恋,对异性爱的萌动,高中阶段陷入早恋漩涡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休学后彻底告别一段恋情所经历的内心磨难和深刻反省。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包括老师和家长,也不过十来个。两个与主人公感情纠结的男生,一个与主人公形影不离的闺蜜,几乎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全部。这种相对单纯的题材,虽然不比表现更为广阔的生活图景有更大的创作难度,却也是对作者把握题材、构架作品、表现人物等方面能力的一种考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能把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写得相对丰满,把作品布局和人物关系处理得相对得体,这在同龄段孩子们的写作中,实属不易。

中学生早恋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课题。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事关她(他)们学业的上进,事关她(他)们人生观、爱情观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样的题材应该怎么写,也许作者无意进行专门的探索,但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首先,它使我们认识到早恋的发生完全是出于天性和自然。“它像房檐上的几滴雨打破了梦的完整,像被风卷起的几片叶惊起了湖的涟漪,像蜜蜂脚上的花粉留下了希望的种子,像顽童遗落的柳枝成就了绿色的阴翳。”其次,它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感情是多么的单纯和美好。“它只收藏感动与微笑;只在意浪漫与心跳;只要求誓言与承诺;只看重品行和情操。除了无邪还是无邪。”再次,它在感染我们的同时,也令我们警醒,令我们叹惋。它让我们目睹了“品学兼优的许妍是怎样与实验班失之交臂,又怎样从班级第二的名次滑落到30多名。”令人欣慰的是,作者通过叙写这个带给她满心伤痛的爱情故事,完成了一次破茧化蝶的蜕变,并在文学创作中重建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她的心路历程以及带有鲜明倾向性的对题材的把握,或可为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确看待早恋问题,开辟一条完全不同于成人式的沟通、交流和释放的渠道,为她(他)们从贴近自己的文学阅读中找到共鸣、得到启示、调整方向提供一种可能。《六月的青核桃》虽然意在挥别一段早恋的情感,但作者却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甚至还抱着难以割舍的相对复杂的心态,这也许正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吴义勤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

内容推荐

《六月的青核桃》由白兰著,作者“我”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一群普通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心痛、感悟并成长的历程。也许,作为青春读物,它少了诸多可以吊起读者胃口的元素,但它更贴近普通孩子的普通人生,普通人生中的真实感受。

这群孩子,既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特殊的思想性格,特殊的生活态度。亦没有过于悲惨或过于完美的人生境遇。他们是脆弱的,没有人肩负得起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的苦难,只能沉浸于自己单薄的青春和爱里。他们善良而细腻,敏感而轻易地捕捉着身边各种爱的气息,玫瑰般迷醉,茉莉般清新……

《六月的青核桃》,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主人公。许妍的爱,许妍的纠葛与矛盾,许妍的一切。或许都是莫小可将要经历的,或许都是邱影、喻婷、佳琪、文雅正在经历的,抑或都是舒娜已经经历并会再次经历的。正如作者所言“不过是同一部戏,不同的演员罢了”。

这是一个青春花季普通孩子们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安慰,又相互纵容。如此普通平淡,却又如此刻骨铭心。这就是她们疼痛的青春。

但愿,许妍的故事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但愿,更多的普通女孩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生活的主角、青春的女王;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够汲取许妍的力量,在爱中坚强,在爱中成长。……

编辑推荐

白兰的长篇小说《六月的青核桃》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置也相对单纯。小说从主人公许妍初中阶段的寄宿生活开始写起,到高二阶段经历了休学返校复读收笔。详细叙写了主人公远离父母的孤独,对同学友情的依恋,对异性爱的萌动,高中阶段陷入早恋漩涡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休学后彻底告别一段恋情所经历的内心磨难和深刻反省。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包括老师和家长,也不过十来个。两个与主人公感情纠结的男生,一个与主人公形影不离的闺蜜,几乎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全部。这种相对单纯的题材,虽然不比表现更为广阔的生活图景有更大的创作难度,却也是对作者把握题材、构架作品、表现人物等方面能力的一种考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能把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写得相对丰满,把作品布局和人物关系处理得相对得体,这在同龄段孩子们的写作中,实属不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月的青核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7684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