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你说艾--一本特别的艾滋病防治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金钱、地位、豪宅、名车在丧失健康后还有多大的价值?感染了HIV病毒之后如何面对家人和社会?家人和社会如何理解和帮助HIV感染者?人的价值是什么?应该留下什么?……不仅仅是HIV感染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这些问题。

这本凝聚了编者和专家心血和希望的书不仅给读者最新的、最权威的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也说出了感染者的心声;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说教,它凝聚了医护工作者对于人类的关爱;这本书不是简单地为了吸引眼球,它渗透着编者自觉的责任。

通过本书,学习与HIV感染者交流并关爱他们;通过本书,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通过本书,学习在有艾滋病的世界里生活!

内容推荐

在当今中国,众多感染者自发组成了“社区”,相互关爱,在了解了艾滋病,并且经受了死亡的洗礼、社会压力的考验后,最终获得了对生命真谛的再认识,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现在,我们站了出来,开展面向社会的倡导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与全社会团结一致,战胜艾滋病这个病魔。

本书正为此而作。

北京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大姐协助伦主任邀请、组织了包括我们3名编写人员在内的近40名感染者参与此书的创作。其中,20余名感染者口述或者亲笔撰写了他们自己的经历。我们从中挑选了10余名感染者的故事编人本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人物及成书简介

 人物简介

 编者的话

第二部分 我的艾滋病经历——HIV感染者自述

 一个曾经遥远的疾病

 灾难降临

 知识和关怀造就重生

 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

第三部分 生命因艾滋病而升华——感染者人生转折启示录

 编者感悟

 我的“艾”对你说——因侥幸而获病,因科学而振奋,因关爱而重生

 爱的变奏曲

 咖啡豆的故事

第四部分 感染者和专家的寄语

 寄语公众

 寄语新病友

 寄语“恐艾”者

 寄语高危人群

 寄语感染者家属

试读章节

徐东 2000年上半年我反复感冒、持续发烧,又伴随着带状疱疹,症状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由于西医想尽各种办法都没有彻底治愈我的症状,我决定去中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从2000年10月起在一家医院住了近40天,经过了各种检查,也吃了很多中药,虽然不再发高烧,但每天仍然发低烧。我的主治大夫说我的情况有点像干燥综合征。真是莫名其妙,这叫什么病?从来没听说过。后来我给我认识的另外一家医院的一位内科专家G主任打了个电话,她说:“别在那里住了,那里是私人医院,技术不怎么样,出院你来找我吧,我给你查查。”对,我听她的吧,别在这里瞎耽误工夫了。我去找了G主任,她给我做了胸透、胸部cT检查,结果都没问题;又给我抽了静脉血,让我分别送到血清室和病毒室。11月26日中午G主任来电话说,血检结果出来了,4项都没问题,说还有一项要等到星期五(29日),到时她再来电话。11月29日早晨G主任就来了电话,让下午2:00到医院看最后一项血检结果。11月29日下午我和爱人准时来到医院病毒室门口。G主任让我先进去,没让我爱人进去。我进入病毒室后的感觉很不好,这里已经有六七个人了,后来才知道他们中除了病毒室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区防疫站的医生。当时的气氛非常紧张,我预感到了什么,本来就发低烧的我脸突然发热起来。G主任先让我看了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确认报告:HIV阳性。然后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病吗?”我说:“知道。”但在我说知道的同时,我的脑子就像炸了雷一样,突然蒙了!眼前一片空白,在那一刹那我想这下全完了!在这之前我对艾滋病应该说是有一点了解的,那是从报纸和电视上了解的。知道一旦得了艾滋病没有药能治,会很快死亡,是世纪绝症!因此当G主任问我下一步怎么办时,我完全没了主意。这时防疫站的一位岁数大的大夫对我说:“别太紧张,有了病要治疗,你要面对现实。现在你需要做的:第一,你的爱人和孩子要来检测;第二,你是否将你的病情告诉他们,这是你的权利,你自己决定!”听这位大夫这么一说,我有了一时的清醒,我稍加考虑了一下,对她说:“能不能不说是HIV阳性?”她想了想说:“乙肝和丙肝与HIV的传播途径是一致的,但患乙肝的人比较多。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说是丙肝,这样可以先应付一下。”我马上同意了。这时在场的有关医务人员商量了一下,给我开了一个假证明:HCV阳性。这时才把一直在外面等候的我爱人叫了进来,还是由G主任“通报”的:“他得的是丙肝,是传染病。你和孩子也应该来检测一下。他现在还在发烧,应该去传染病医院再检查一下。”这时防疫站的大夫又对我们说:“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都可以去,地坛医院治疗经验丰富一些!”我爱人知道了这些后,好像也有些茫然,没怎么说话。只是简单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我们就匆匆离开了医院。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小舟 在我出现各种并发症已经4~5个月的情况下,医院的各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这时我不得不参加了一项耗时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去西部高原最艰苦的地方跋涉。在我的并发症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再到这样艰苦的地方连轴转,其实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机会性感染。也许是上苍有眼,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没有染上当时病死率很高的肺孢子菌肺炎,否则我在中途的任何一站都可能一命呜呼。那时候没有任何人清楚我的病因,包括我自己。而那些地方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人烟稀少,医疗条件极其简陋。在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终于倒下了,可是我待的地方到县城要六七个小时车程,又是高原,我当时出现了呼吸困难,已基本不能正常走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到河南完成了另一项工作。在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到达了可以坐飞机回北京的城市。启程之前宾馆的医生对我说,我的情况很严重,必须立即回北京治疗,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然他也不知道我患上的是艾滋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我当时出现了严重的肺炎和心律不齐。回到北京第二天我就到医院做了可以做的所有检查,大多数的检测当天下午就出结果,但有的数据要好几天后才出来。在等待结果的第三天,我出现了高烧和呼吸衰竭现象,被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这时我连站着做胸片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过一周的治疗,肺炎基本治愈,但我感到一点精神都没有。后来我要求医生把我转到病房,待了一周。记得是在出院当天的早上6点多,医生又一次抽了我的血样,说要送到外面去检查。因为我的其他身体指标都正常,只有免疫一项很低,所以他们私下开始怀疑我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但我却还蒙在鼓里,既然可以出院了为什么还要抽血呢?回家的第三天,我接到了主治医生的电话,我被告知确定是HIV感染。挂断电话,我感觉全身的血都往头顶上涌,我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其实在住院的后半程,我自己心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预感,加上之前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第一反应是这个病基本就没法治愈,也就是说自己的生命不会长久了。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想想在剩下的时间里我该安排些什么,来得及做些什么。我知道这时候如果乱了方寸胡思乱想对我一点帮助都不会有。我很快决定了3件事:第一,接受现实,稳住情绪;第二,立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有一线努力的希望就不放弃;第三,在确信无救的情况下告诉自己的家人,让他们知道实情,提前让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家人那种突如其来的痛苦。

P22-25

序言

艾滋病在人类的疾病谱中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对于人类社会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历疾病的打击和造成的恐慌之后,在科学家们追索病原、发病机理以及治疗和预防的办法的同时,人类也在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对于疾病的产生、传播和预防控制过程的影响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经历了疾病初现的恐惧、暴发流行的震惊、有效药物治疗的曙光、疫苗研制的艰难,人类不得不学习如何与HIV病毒共存,社会不得不学习如何与HIV感染者共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

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金钱、地位、豪宅、名车在丧失健康后还有多大的价值?

感染了HIV病毒之后如何面对家人和社会?

家人和社会如何理解和帮助HIV感染者?

人的价值是什么?应该留下什么?

……

不仅仅是HIV感染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这本凝聚了编者和专家心血和希望的书终于问世了!

这本书不仅给读者最新的、最权威的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也说出了感染者的心声;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说教,它凝聚了医护工作者对于人类的关爱;这本书不是简单地为了吸引眼球,它渗透着编者自觉的责任。

通过本书,学习与HIV感染者交流并关爱他们;通过本书,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通过本书,学习在有艾滋病的世界里生活!

希望每一个人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祝愿每一个人幸福!

倪晓辉

2009年10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你说艾--一本特别的艾滋病防治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骥//徐东//小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0766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12.9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