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亮人生的14堂幸福课)
内容
试读章节

你与他人的关系怎么样?

很可能你会长命百岁,寿比南山,但不妨做个假设,你几天前刚去世,昨天才办完葬礼。假设关心你、和你关系好的人前来悼念,谁是真正来做最后告别的人?会有多少人呢?

心理学家雪莉·泰勒提到,在她的一项研究中,有两位女士,一位叫做艾米莉,另一位叫做琳达,她们都被诊断到了乳腺癌晚期。这两人的经历很相似:都住在洛杉矶,相隔才几个街区;都人到中年,有3个孩子且孩子均已成年;家庭收入相当;治疗记录也相似,都做了外科手术和化疗,接受采访时,没有发病的症状。两人的结果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采访艾米莉并不顺利。采访在艾米莉家里进行。电话不停地响,住在附近的3个孩子进进出出,放下东西,亲吻母亲后又忙着离开去参加其他活动。两只大狗也不甘寂寞,热情迎接每位来客。她的丈夫也从办公室打来电话,就为了聊上一会儿而中断采访。泰勒写道:“虽然身患癌症,艾米莉看上去宁静、满足,享受着家人的关爱。”

而采访琳达则截然不同。丈夫四十多岁时就去世了,孩子们分居各地,她独自生活已有5年时间。一个女儿在亚特兰大,另一个在波士顿,儿子则正在欧洲旅行,并打算回来后定居俄勒冈。琳达希望找个男伴排遣孤独,但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三年后,在做后续采访的调查中,艾米莉看上去精神不错,甚至比第一次采访时还快乐。而琳达没能接受第二次采访,她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几乎所有人都需要隐私,但我们也需要亲密关系和交际。我们需要独处——远离他人,与内心的自我进行沟通;即使与他人在一起,我们也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和只属于我们的东西。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亲密——与他人亲近与分享,我们需要交际——与他人组成网络,拥有共同的追求与目标。

对亲密与交际的需求常常是无法满足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很多人的生活过于狭隘。他指出,婚姻和家庭结构混乱,特别是交际意识淡薄的个人主义,导致了自私、吝啬和无意义的生活,因为意义来自和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发生联系。在他看来,个体主义使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如果我们把一切都只投入给自己,就会出现缺失,抑郁症就很可能会发生。

我们越追求个体主义,我们离社会的支持就越远,而社会支持在维系人的心理、生理健康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虽然不能断定社会支持的差异是导致艾米莉和琳达不同结局的原因,但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建立社会联系后——与配偶、孩子、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及其他团体——我们的身心状态比那些与社会隔离或很少获得社会支持的人们要好。支持我们的人和团体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永恒与持续的温暖。

有些关系也许只起到联系的作用,并无任何帮助,有的或许还会有害。关系是否有帮助依赖于它实施的情境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它和使用它。我们获得的支持也许会阻止我们采取主动有益的措施。某个团体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强化我们的偏见),也可能迫使我们接受它的内部要求或问题。

有人独处是出于意愿,有人独处却是因为难以与人取得或保持联系。交际专家杰拉德·菲利普斯和南希·梅茨格宣称:“我们的社会充斥着不会与人打交道的人。”政治学家本杰明·巴伯附和道:“美国人善于参与,却不善于共同合作把事情做好。”

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尽管人类300万年来一直在对话,但沟通仍然不得法。我的密友、一位退休的演讲大师告诉我,所有人类的沟通都不完美,而且有时还是故意为之。我们常常不说想说的话或需要说出的话。

在《聊天指南》的开头,心理学家杰拉德·古德曼写道:‘‘我的境况是这样的:改善交际方式就可以看到所有关系得以改善。’’对我而言,两个最重要而非完美的交际技巧就是我所谓的“关怀在场”和“关怀袒露”。这些技巧对于那些想要证明自己的生活、想要与人拉近距离的人们尤其重要。

关怀在场意味着一个人愿意为我们腾出时间,无先人之见,对所说的有共鸣,尊重我们自主的能力。我们常常需要帮助他人,而最好的办法往往就是倾听。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世界里而不能真正地倾听他人;我们还会迫不及待地提出意见,强行施助,或干脆越俎代庖。简单倾听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我们曾被教育如何讲话而不是如何倾听。

学做关怀在场者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一项对不同年龄的成年人所做的研究发现,他们平均每天70%的清醒时间用于口头交际,其中9%用于书写,16%用于阅读,30%用于说话,45%用于倾听。

虽然倾听很重要,但我们几乎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我们接受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去阅读和写作,却不教我们如何倾听。许多人不会倾听。一个普通人,听完某人说话后,当时只能记住一半的内容;2个月之后,只记住了1/4。

伟大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写道:“在治疗工作中,我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仅仅是非常专注地倾听病人的讲述,就是非常有用而重要的治疗方式。当我犹豫该采取哪些积极方式时,我就倾听。这种被动的互动方式如此有用,真让我感到惊讶。”

一生中,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而我们仅需倾听就能帮助他们——如果知道如何倾听的话。真正有帮助的倾听者就是一个关怀在场者——他值得信任,为对方而来,关怀对方却不冒犯或欺骗对方。以下是一个关怀在场者倾听时所说的话。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智慧可以点亮幸福人生。本书作者用宽广的视角分析了幸福生活的来源,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生活指导策略。阅读本书,人们既能懂得幸福的真谛,又能获得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我很敬佩这样的心理学者,他把爱、信念、自我、重要他人等幸福的本源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与专业的诠释分享给读者,让读者能够轻松获得幸福的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西超

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行,迷茫与困惑在所难免,而本书就是一本详尽的导游手册。它提供了关键的路标,供你停下来思考方向,而不至于因为跑得太快而越错越远。生活是一门艺术,生活也需要技术,作者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诚意帮助每位读者过上忠于自己的生活,点亮人生,照亮他人。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国内积极心理学推广者汪冰

目录

第1课 定位:我现在处于生命中的什么位置?

 你的生活成功吗?

 你喜欢自己吗?

 你与他人的关系怎么样?

 你的生活有目标和意义吗?

 你进步了吗?

 你在选择自己的生活吗?

 点亮人生

 探索1A 我现在处于生命中的什么位置?

 探索1B 生活的阶梯

第2课 自我:我与我自己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自我形象很重要?

 你有几个自我?

 容貌和性别如何影响你的自尊?

 如何改善与自我的关系?

 点亮人生

 探索2A 三种自我

 探索2B 积极的自我

第3课 信念:别让错误想法支配你的生命

 理性与非理性信念

 修正信念

 生活哲学

 点亮人生

 探索3A 激励性信念

 探索3B 生活的准则

第4课 转折点:怎样抓住生命中的契机?

 生活就是一系列阶段

 生活就是实施计划

 生活是一系列转折点

 点亮人生

 探索4A 转折点

 探索4B 高点和低点

第5课 重要他者:如何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打交道?

 父母

 兄弟姐妹

 配偶和情侣

 孩子

 朋友

 老师

点亮人生

 探索5A 重要的财富

 探索5B 重要记忆

第6课 爱:爱在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

 作为依恋的爱

 作为亲密、激情和承诺的爱

 作为交换的爱情

 爱的阶段

 关于爱情的迷信

 点亮人生

 探索6A 温暖的赞辞

 探索6B 爱与宽恕

第7课 终极点:死亡对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死亡为何对生命很重要

 临终预备/生存自由测试

 点亮人生

 探索7A 我的死亡

 探索7B 墓志铭

第8课 潜力:我的能量有多大?

 成长的潜力

 成长中的成功与失败

 成长之路

 点亮人生

 探索8A 成长的花园

 探索8B 成长的对话

第9课 价值观:什么对我才是重要的?

 没有意义的生活值得过下去吗?

 意义和价值

 价值差距

 价值判断的标准

 意义的追求

 点亮人生

 探索9A 什么对我是重要的?

 探索9B 两种价值观

第10课 目标:我在寻找什么?我找到了什么?

 设定目标

 不设定目标

 重设目标

 需求或目标的层次

 作为目标的梦想

 目标缘何失败

 终极目标

 点亮人生

 探索10A 小梦想,大梦想

 探索10B 假如你有五次生命

第11课 应对:我如何面对压力与挑战?

 积极阐释障碍

 积极应对障碍

 控制情绪

 点亮人生

 探索11A 应对策略

 探索11B 绊脚石和踏脚石

第12课 实力:有什么东西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了解你的实力

 把握你的实力

 提升你的实力

 发挥你的实力

 点亮人生

 探索12A 个人实力

 探索12B 个人价值

第13课 承诺:许下去的诺言如何实现?

 过度承诺,承诺不足与违背诺言

 认同与承诺

 承诺可以改变

 为何承诺如此艰难?

 成功的冒险

 精神和承诺

 承诺、美好生活和心理健康

 承诺的力量

 点亮人生

 探索13A 持久的个人问题

 探索13B 自我合同

第14课 门槛:我的前方是什么?

 在门槛上

 生命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线性生命

 善变的自我

 点亮人生

 探索14A 过去拾遗 未来要做的事

 探索14B 门槛

序言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就不值得活下去”,但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反思生活,也不愿花时间反思,而是得过且过。

卡尔·荣格的一生都在一丝不苟地反思自己的人生,不断探索研究人的本性。他总结道,“生活的艺术”是所有艺术中最独特、最出类拔萃的艺术,“只有少数人才是生活的艺术家……因此,对许多人而言,有太多的毫生机的生活在不断循环往复。”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搭起简陋的小屋,在那里做过类似的观察。他写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只是一小部分。”他告诫读者不要亦步亦趋,而是去寻找各自的生活——按照听到的鼓点前进,“不论鼓声多么整齐或多么遥远”。而且,后来他自己也离开了瓦尔登湖,因为他觉得还有更多精彩纷呈的生活在等着他,没时间再等待了。

奥斯卡·王尔德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道路,他被关进了英国瑞丁监狱,他写道:一个人现实中的生活往往不是他真正想过的生活。正是由于我的父亲并没有过他自己的、真正的生活——至少我是这么看的——所以我才对生命研究感兴趣。我很亲近父亲。他受人尊重,才华横溢。但在生命终结之时,可以这么说,他并没有完全过上自己的生活,大部分光阴都虚度了。

在我40多年临床心理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许多人的生活与我父亲的没有什么两样。他们难以找到自己的生活并充实地活下去,更有很多人难以找到自我,难以尽自己所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亲爱的读者朋友,本书专为点亮你的人生而写。这里,你要努力回答关于自己的14个问题。如此,你就能辨别过去,与之妥协;在当下享受到更多的快乐,找到目标,使内心平和;获取对未来的信心和方向。

生命被喻为旅行,阅读本书也可以认为是一次旅行。各课的安排使你能够同时进行两种旅行。第一课帮你找到自己的定位,接下来的两课帮助你评价与自我的关系,指引生活的信仰。然后,为了获得对生命的洞察,你要追踪旅途中出现的转折点。在关于重要他者和爱的章节里,你将要思考你的旅伴。你还要反思终点——死亡——一个侵入生命各个阶段的事件,才算是完成了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

在后半部分里,你将思考自己的潜能(什么对你是可能的)、价值观(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以及由价值观引发的目标。你要检查应对策略、个人资产、承诺,它们将帮助你实现目标,使你能够生活下去。在最后一课,你站在门槛上,回头审视所学知识,向前展望未来远景。

我会在本书中提到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在各课末尾的探索练习里,你还有机会检查自己的生活。我希望你能找到一些能够和你分享感悟的朋友。我想,通过坦诚诉说和用心聆听,我们的生命故事将是我们能够分享的最宝贵的财富。

衷心祝愿你此次阅读之旅开心、愉快!衷心祝愿你的生命之旅顺利、成功!

阿贝·阿科夫

内容推荐

阿贝·阿科夫编著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亮人生的14堂幸福课)》是一本有理有据、有章有法的心理励志书,通过14节幸福课,不但告诉你什么是幸福、你是谁、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你周围的环境是什么,还会告诉你如何利用自身的潜力,如何正确处理你与他人的关系、你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并且,它还利用有趣可信的小测验、精心设计的小问题去帮助你进行反思和练习。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反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下去。卡尔·荣格也说:生活的艺术最独特,只有少数人才是生活的艺术家。祝愿每位读者都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编辑推荐

幸福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幸福不只是拥有,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我们需要跋涉、践行的旅程。我很庆幸在人生的旅程中遇到阿贝·阿科夫的这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亮人生的14堂幸福课)》,他点亮了我自己的人生,我也希望,在这14堂课里,照亮我亲爱的读者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亮人生的14堂幸福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贝·阿科夫
译者 黄卫平//刘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0051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4256099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