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研究论丛(第1辑)
内容
目录

弁言

国学与台湾教育

 台湾历史教育源流初探——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浅议台湾版《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连横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和精神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从游——熊十力与唐牟徐之师友一伦

 国学辨析三题

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谈

 国文国史国伦(冯天瑜)/湖北省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熊召政)/传统文化教

 育现状的反思(郭齐勇),自我殖民化的台湾教育——阻碍台湾发扬传统中国文

 化的原因(徐武军)/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台湾经验(王基伦),战后台湾的

 “祖匡I化文化运动”及其影响(林泉忠)/中华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曾春海)/

 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复兴(朱高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黄石城)/中华易学

 文化教育在当代中开展的路径(邵崇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当务之急(唐

 翼明)/当下的国民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国学(陈文新)/海峡两岸中华文化研习

 营观察与思考(尹全海)/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王明荪)/传统文化教育与现

 代公民教育——战后台湾的探索历程(何卓恩)/无锡国专的现代启示(姜海龙)/

 牟宗三与人文讲习会(王林伟)/光复后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姚彬彬)/粱

 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乡农教育(杨杰)

台湾文学与宗教

 台湾文学三论

 殖民地现代与诗社传统意识问的乖离——以梁启超的台湾访问为中心

 张我军的“祖国体验”:恋爱和新文学

 论五六十年代台湾新诗的现代与传统

 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玉琳国师》与“新僧”星云的宗教抱负

 印顺法师禅宗研究二题

台湾史探略

 日本首次侵台中“番地无主”论的建构与破碎

 台湾机器局筹办始末

 冲突:晚清大阪博览会中的台湾因素初议

 大时代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王世杰生平述论

 罗宗洛与台湾大学的接收与重建

 台湾与大陆文化认同的历史性特征

 1949年以来全球战略视角下美国台湾政策的历史考察

 台湾姓氏渊源(陈姓、林姓与连姓)

台湾学术思潮

 胡秋原历史哲学述论

 论胡秋原对台湾七十年代现代化派的批判

 论方东美哲学中的“情”

 周德伟:台湾自由主义中的独特思想者

 两岸学者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文化共识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综述

编辑推荐

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联系两岸学人,以中国文化认同为切入点,观照两岸关系诸侧面。《台湾研究论丛(第1辑)》设有“国学与台湾教育”、“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谈”、“台湾文学与宗教”、“台湾史探略”、“台湾学术思潮”等栏目。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位于武汉市武昌珞珈山,由湖北省委、省政府与武汉大学协同共建。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文化认同为切入点, 联系两岸学人, 观照两岸关系诸侧面。专栏包括: 国学与台湾教育、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笔谈、台湾文学与宗教、台湾史探略以及台湾学术思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研究论丛(第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0236
开本 32开
页数 6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738
CIP核字 2014094371
中图分类号 D675.8-5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