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伪稿案材料足以让我们看到皇帝的心态、政府的运作、政治信息的传播以及高压政治下的民众心态,还有什么样的案例能够以如此丰富的资料,完整地展现一个历史事件如此多样化的内涵呢?
《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笔者刘文鹏希望通过细细梳理皇帝的上谕、大臣的奏折,特别是档案中的口供,以图构建一个伪稿追查的全过程,同时可以捕捉皇帝、大臣、民众在这场政治运动式的案件追查中的心态,然后对那个阶段的历史做一个反思:
辉煌的乾隆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图书 | 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存的伪稿案材料足以让我们看到皇帝的心态、政府的运作、政治信息的传播以及高压政治下的民众心态,还有什么样的案例能够以如此丰富的资料,完整地展现一个历史事件如此多样化的内涵呢? 《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笔者刘文鹏希望通过细细梳理皇帝的上谕、大臣的奏折,特别是档案中的口供,以图构建一个伪稿追查的全过程,同时可以捕捉皇帝、大臣、民众在这场政治运动式的案件追查中的心态,然后对那个阶段的历史做一个反思: 辉煌的乾隆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内容推荐 “伪稿”即伪孙嘉淦奏稿,冒用清代名臣孙嘉淦之名,提出“五不解_卜大过”,严厉抨击乾隆帝这位盛世天子执政十五年以来的种种缺失。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当皇帝获悉此事时,“伪稿”传播已蔓延十七个省,成为一种“连街上的脚夫都知道的”强大舆论。在皇帝的高压下,一场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追查风暴席卷全国,令人窒息,让民间百姓不得不想方设法进行逃避,甚至“道路以目”。刘文鹏所著的《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以详尽的档案史料,再现了伪稿追查的全过程,并以此透视和反思繁华盛世的背后,社会矛盾日渐积累的另一面。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五不解十大过” 一、“五不解十大过” 二、孙嘉淦与伪稿的产生 三、乾隆皇帝与他的“盛世” 四、奏折常规化与政治信息控制危机 五、房鋐拦驾叩阍 第二章 案发 一、皇帝的密谕 二、畿辅地区与山西的清查 三、东线的追查与伪稿案的升级 四、西线的搜捕与一条正线的浮现 第三章 权力、邸报和信息控制 一、伪稿与邸报 二、邸报的传递网络 三、邸报、谣言与政治斗争 第四章 追查 一、从边缘指向中心 二、在湖南重灾区的密集追踪 三、江浙之间的纠结:吴进义—陈公绶案 四、江西的正线:指向施氏一门 五、强大的督抚力量 第五章 传播 一、商业社会中的信息传播 二、邸报信息的商品化 三、还原伪稿在民间商业网络中的传播 四、伪稿传播与公众舆论 第六章 结案 一、尹继善的失败 二、鄂容安来到江西 三、何以如此结案 结语 盛世的背后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文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349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2014086305 |
中图分类号 | K249.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