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朱熹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大家,关于他的《诗经》学,当下学界主流认为具有从经学走向文学的特质。这种认识主要由两个因素所致:一是对朱熹自己所标榜的“求《诗》本义”的《诗经》学方法论的“误导”,再是对朱熹“我注六经”经学学术的惯性认识。郝永所著的《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则以“诗无达诂”观点为认识基础,坚持朱熹理学家的定位,认为朱熹《诗经》学的旨归是理学而不是文学。这可以更明确地表述为:朱熹的《诗经》学是精心营构的理学化的解释学体系。

内容推荐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由郝永所著。

朱熹《诗经》学是关于《诗》三百篇的解释学。在从经学走向文学后,又建立了理学化解释体系。作为《毛传》后的新典范,历史性地成为其后《诗经》学的基因。作为对文学文本的解释,通于他的诗学与辞赋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朱熹《诗经》学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儒学重建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疑经惑古的学术新思潮

 第三节 新思潮下的《诗经》学

 第四节 朱熹时代的《诗经》学

 第五节 朱熹自身学术的构成

一、文学维度

二、史学维度

三、理学维度

第二章 朱熹《诗经》学方法

 第一节 以“诗”解《诗》

一、“涵泳”以解《诗》

二、以“诗”解《诗》新成就

 第二节 集众“善说”以解《诗》

一、破今古文经界

二、兼取当代“善说”以解《诗》

 第三节 音韵、章句训诂与义理结合以解《诗》

一、汉唐的小学工夫

二、宋人的义理化倾向

三、章句训诂和义理结合法

第三章 朱熹《诗经》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主——疑——黜《序》:从《诗解》到《诗传》《诗解》的二《南》学

 第二节 《诗解》“淫奔之诗”思想

一、《诗解》确定为“淫奔之诗”的篇章

二、《诗解》于“淫奔之诗”倾向不明篇章

 第三节 《诗解》的《雅》诗学

一、“上下通用”的“燕乐”之篇

二、“劳者歌”之篇

三、正小《雅》错脱于变小《雅》之篇

 第四节 从《遗说》看深化期《诗经》解释学

一、章句训诂

二、义理学

第四章 朱熹对汉唐旧《诗经》学的扬弃

 第一节 批《序》概述

一、《大序》有不满人意处

二、《小序》全不可信

 第二节 致《序》谬戾之因一:作者的认识论

一、不明文质

二、不通于理

 第三节 致《序》谬戾之因二:作者的方法论

一、强就美刺

二、傅会书史和依托名谥

三、随文生义

 第四节 《序辨》从、弃《序》考

一、从《序》之篇

二、弃《序》之篇

第五章 朱熹对《诗经》学传统问题的新诠

 第一节 “兴善惩逸”的“思无邪”说

一、“思无邪”——性情正

二、“思无邪”与“诚”

 第二节 “情性”说

 第三节 感发之“兴”说

一、“兴”与“思无邪”

二、“兴”与“涵泳”

 第四节 “六义”说

一、三经三纬

二、《风》《雅》《颂》

三、赋比兴

 第五节 “赓和诗”说

 第六节 “雅郑”、“邪正”之辨

 第七节 “叶韵”说

第六章 二《南》正《风》诗学

 第一节 周文王王道政化的里巷歌谣

一、前学渊源

二、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诗篇内容的抒情

三、解释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

四、篇篇冠以“文王之化”

五、文王王道的新民之功

六、文学、理学二元一体的矛盾性

 第二节 《关雎》解释学

一、《关雎》诗旨

二、《关雎》讨论之其他

第七章 《风》诗学

 第一节 地域风格理论

一、各别的地域风格

二、地理环境与诗歌风格

三、在上者好倡与诗歌风格

 第二节 创作主体——以变《风》为例

一、宫廷王族诗人

二、朝臣大夫

三、贤者君子

四、平民诗人

 第三节 朱熹《诗经》解释学“淫诗”说新论

一、史上“淫诗”篇数诸说及朱熹《卫风》“淫诗”篇数考

二、变《风》“淫诗”考

三、朱熹“淫诗”说矛盾探究

 第四节 《风》诗的理学解释

一、“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经与权

二、士伦理学

第八章 《雅》诗学

 第一节 《雅》诗学大纲

一、史上《雅》诗学

二、“小大”、“正变”说

 第二节 正《雅》学

一、正《小雅》

二、正《大雅》

 第三节 变《雅》学

一、变《小雅》

二、变《大雅》

第九章 《颂》诗学

 第一节 宗庙祭祀的乐歌

 第二节 《颂》诗伦理学

一、文王的“文德”

二、后稷的“农德”

三、周武王的“武德”

四、周成王的“成德”

第十章 承前启后的朱熹《诗经》学

——以《陈风》为例

 第一节 汉四家《诗》的《陈风》解释

一、四家《诗》的义理解释

二、四家《诗》的异文、考据

 第二节 朱熹的《陈风》解释

一、歌舞元素

二、《序》辨

三、黜《序》

四、男女之诗

 第三节 当代《陈风》解释

——以陈子展《诗三百解题》为例

一、综合前人之说

二、批评前人成说

三、借鉴今人之说

四、以诗篇立己说

第十一章 朱熹《诗经》学的王道思想

 第一节 历史回顾

 第二节 王道本体论:天命、天理、民意三位一体

 第三节 王道德性论:真、善、美三位一体

 第四节 王道效用论:人与人、人与自然大和谐

第十二章 朱熹《诗经》学《魏》《唐》为晋风疑说

 第一节 晋风地域风格

 第二节 晋风唱和诗说

 第三节 晋风乱世士子心态

第十三章 朱熹《诗经》学的影响

 第一节 宗朱熹《诗》说而阐扬之

 第二节 取法朱熹以己意解《诗》

 第三节 折中于毛朱之间

 第四节 宗《毛传》而辨驳朱熹《诗传》

 第五节 对朱熹《诗经》学的整体褒赞与个案之辨

一、对朱熹《诗经》学的整体褒赞

二、马端临的朱熹废《序》辨

三、对朱熹“淫诗”说的辩驳

第十四章 朱熹《诗经》学与其诗论、诗作

 第一节 降而不黜《诗》

一、对汉唐《诗经》学体系的由疑而废

二、新理学《诗》学体系建立

 第二节 贬而不废诗

一、“诗人之言”的诗论

二、以诗名家的创作成就

 第三节 “平易”的诗美主张

一、以歌谣、乐歌解《诗》

二、诗论中的“平易”倡导

第十五章 朱熹《诗经》学与其辞赋学

 第一节 理学的本体论

 第二节 以《诗》诠赋的方法论

 第三节 尊崇骚赋的价值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73943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3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2
CIP核字 2014202144
中图分类号 I222.2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8
164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