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奇迹与人(全译本珍藏版房龙经典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畅销百年的通俗读本,享誉全球的经典名著,谱写人类历史发展的浩荡长卷;

《奇迹与人(全译本珍藏版房龙经典作品选)》,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独家手绘插图;

告诉我们世界的过去,更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未来;

房龙的作品,曾让几代中国文人为之倾倒。

鲁迅力荐.郁达夫常读。

今天再读房龙,不是为了其中的数据和知识,而是为了领略大师的人文思想,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审视自我。

内容推荐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奇迹与人(全译本珍藏版房龙经典作品选)》详细内容包括史前人类、世界变冷了、石器时代的结束、人类最早的学校、石钥匙、人世与死界、国家的建立、埃及的兴衰、美索不达米亚——河谷中的国家、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亚述和巴比伦——伟大的闪语族熔炉、这是摩西的故事、耶路撒冷——法律之城、大马士革——贸易之城、航海越过地平线的腓尼基人、字母伴随贸易、古代世界的终结、与古代人类有关的一些年代、译后记;奇迹与人、人——发明者、从兽皮到摩天大楼、驯服的手、从脚到飞行器、千变万化的嘴、鼻子、耳朵、眼睛、译后记。

目录

人——发明者

从兽皮到摩天大楼

驯服的手

从脚到飞行器

千变万化的嘴

鼻子

耳朵

眼睛

试读章节

也许诗人会赞美那一双双“轻巧如翼的脚”(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就曾谈到过这一话题),然而对于一般的四足或两足动物来说,脚却着实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它们十分痛苦地行走在尖石或荆棘上,小跑、转动,负重疾驰,全力保障着主人的安全。然而,它们自身也是人体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之一。因此,人类一旦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低级动物,便会想方设法增强笨重而缓慢的双脚能力,发明出有效的替代物去完成数以万计的工作,以便解放至今仍隐隐作痛的双脚。

在人类早期,人很难有匆忙的感觉,“时间”概念只是不久前才开始出现的。原始人只记得几个明显的事件,即昼夜循环,一段温暖而潮湿的日子过后,总会是一段寒冷而干燥的日子。

今天,人们把现代的时间概念变成了一种近乎有形的物质,把它精确地转换成了劳动定量,甚至还从赢利与亏损两个方面来重新估价。我敢说,这种计算时间的方式会让1.5万年前的人捧腹大笑。同样的道理,一个亲眼看到手表或潮汐图使用说明书的石器时代的居民一定会比大洋洲丛林中倾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理论的土著居民,要更加惊奇而不知所措。

因此,除非有敌人在后面追赶,早期祖先是不会考虑速度因素的。然而,即使是直立的猿人,也需要双脚来支撑背部。对于他们来说,从一处到另一处要花费多少小时、多少天或多少星期都是无关紧要的。然而,需要消耗多少精力,脚上会起多少个泡,得蹬过多少条河,他的腿会被矮灌木丛的尖刺划破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这两者有相当大的区别。

寻求增强脚与增强手的功能的工作几乎是同时展开的。总体而言,前者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因为,即使是一些最低贱的动物,也知道如何利用其他动物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有例子可以证明他们的聪明。很早之前,人类就曾奴役过一些同类的哺乳动物,利用它们的脚来代替自己行走。

马就是最早一批被驯服的哺乳动物。人一旦跨上它那宽阔的脊背,就能用最省力、最舒适的方式长途跋涉。然而,驾驭马需要相当的技巧。因此,一般人如果想安全地从一地行进到另一地,而不至于摔断脖子,就只能选择步行。

其实,如果人用不着积累任何财富,而能像田里的牲畜一样生活,行走也算不上什么可怕的惩罚。然而,一旦人变得相当进化,并积累了一些家用物品时,他就会成为其财富的奴隶,并且无论去哪里都不得不背上它们。他很快就会发现,用拉的方式拖动重物要比把它背在背上轻松省力得多,这一事实一旦被确认,牵引问题就会上演一次彻底的变革。遗憾的是,早在冰川时代,地球上根本没有路。无边无际的雪原给试验另一种工具——雪橇——用人或驯鹿拖动几条平整木块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整的木块上配备了滑行装置。起初,这些装置是用骨头做成的。当人们广泛用上金属时,钢铁最终取代了骨头。雪橇保留其史前样式的时间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机器,甚至在车轮发明之后很久,雪橇还没有被淘汰。十七八世纪中期,大商业中心所有的拖拉工作实际上也都是借助雪橇来完成的。当时四轮车太贵,而杀死几头多余的马要比找造车工人制造一辆常规的四轮车便宜得多。

纪念轮子发明者的塑像在哪里耸立着呢?

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恩人之一,却没有人记得他。

当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他所做的一切看起来异常简单。是不是人类曾经有过一个空白阶段,在那期间,他们从未想到木制圆盘具有内在的运载能力呢?

是的,确实有过!不仅有这样的阶段,而且在人类度过的数千年间,许多人种都未想到过发明轮子。印第安人对车轮也一无所知。西班牙征服者的马车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就像老式的大口径大炮一样深刻。美国印第安人绝不是傻瓜,他们的大脑就像欧洲同时代的人一样聪明。他们在数学领域杰出非凡,比起埃及人和希腊人来,他们还是更为出色的天文学家。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过制造轮子的可能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落后于他人,而且轻而易举地就沦为东部人牺牲品的原因。

P97-P101

序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WillemvanLoon),于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家境富裕,自幼兴趣广泛,尤其喜好涉猎历史地理知识,后移居美国。青年时期的房龙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这个身高两米的荷兰小伙儿,迎娶了美国上流社会的一位富二代。在上大学前后,房龙屡经漂泊,从事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的工作,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一度还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技巧。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鸣惊人,之后逐渐享誉全球。1946年房龙告别世间,驾鹤西归。

据说,年轻时的房龙,因经济拮据,像一头大象一样鲁莽地闯入了图书出版界。他期盼着出本书挣钱维持生计,并以此成为到大学谋个教职的资本。起初,他选择的是历史题材,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做这个可以赚得盆满钵溢。他把博士论文改写为《荷兰共和国的衰亡》,因其新颖的风格颇受书评界的好评,不过市场反应却相当惨淡,据统计仅售出了不到7∞本。于是,有出版商挖苦他说:“我想连在街上开公交车的也比写历史的挣得多。”因图书销路不好,故无法改善房龙的经济状况。这个时候房龙已育有二子。他必须发奋工作,努力挣钱,生活才能维持小康水准。

1920年,房龙再婚。后来,有一位芝加哥的书评家预言,要是历史都这么写的话,不久,历史书将名列畅销书榜。当一位出版商有了同样的先见之明之后,房龙迎来了一生的转折点。这位独具慧眼的出版商名叫霍雷斯·利弗奈特。房龙与霍雷斯·利弗奈特出版商签约之后,开始撰写通俗历史读物《文明的开端》。这本书旗开得胜,令房龙一发而不可收。自1921年到1935年,他接连发表《圣经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宽容》等多部畅销书。房龙与该出版商的合作历时10个年头。事实上,也正是在这10年中,房龙靠写畅销书积累了巨额财富,分别在美国与欧洲购置房产,进而自由写作、四处旅游、参与多种社会活动,直到离世。

房龙离世之后,美国《星期日快报》刊登讣告,称他。善于将历史通俗化,又能把深奥晦涩的史书,变成普通读者的一大乐趣”。房龙的儿子,也在给他父亲撰写的传记中表示:“美国文学史,史学史都不会落下房龙的名字。他虽然背着通俗作家的名声,却能让老百姓愉快地感受历史,地理和艺术。”

盖棺定论,充满传奇色彩的房龙确实多才多艺,是优秀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述留传于世。此外,他能说和写10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插图便全部出自自己的手笔。

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之下,房龙用朴实却不失风趣的笔墨,把充满沧桑的人类历程轻轻描绘,把枯燥死板的地理写成故事,在不知不觉中牵引着人们的思绪跨越万水千山。如此特色的行文风格,让他赢得了无数粉丝的激情追随,作品亦广受学者的捧读与好评,更有甚者誉之为”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中的大师”。为一睹极品大师的风采,我们现将房龙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人类的家园》《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宽容》汇编成《房龙经典作品选》系列图书,为读者奉上一场宏伟的视觉盛宴。

《文明的开端》著于1920年,又被译作《古代的人》《远古的人类》《古人类》等。其中,林徽因译本《古代的人》,颇受中国学界关注,1927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著名文人郁达夫先生发表高见,亲自作了序。郁达夫这样品评房龙:“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在该书中,房龙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来阐述,堪称一位用文艺手法宣传科学的大师。

《人类的故事》著于1921年,是房龙的成名之作。它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发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当作最好的通史类入门书。该书出版后,不仅引来书评界的一片欢呼,还获得了最佳少儿读物奖。该书共印了32版,房龙本人的收益也不少于50万美元。就连给这本书挑错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1925年,商务印书馆率先出版此书的中文版,译者是沈性仁女士。历史学家曹聚仁读了沈女士的译本,称房龙对他的青年时代“影响极大”。

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19世纪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奇迹与人》著于1928年。在书中,身为人文主义文学大师的房龙颇为推崇人作为个体的伟大之处。他明确指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个人挑战未知世界的勇气,其他一文不值。”我们应该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寻找各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意义。这种探索不带有对任何人和事的崇拜,它会让那些作为我们未来发展基石的已知真理的界限不断被突破”。

《人类的家园》著于1932年,又被译作《房龙地理》。在书中,他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和娴熟的表达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介绍地理知识的范本。该书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统统放进地图里,只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把人类关心的故事写进地理学”。在浓郁的人文地理气息中,该书字里行间描绘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显得栩栩如生。

在书中,房龙亦按照国家来讲述世界地理,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像小商店的经营者那样,局限于平铺各个国家的人口、面积等,而是有意识地将人在地理中的活动贯穿在知识的阐述中。这个国家拥有怎样的气候和地势,该国居民又是如何来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继而改造自然的;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选择了怎样特定的生活方式,继而是如何影响当地的风俗、历史,最后形成这个充满特色的国家与民族的。

《宽容》初版于1925年,是房龙的盖世大作。出版之际,欧洲革命刚刚退潮,德意法西斯蠢蠢欲动。面对格局叵测的世界,房龙感叹人类步入了一个”最不宽容的时代”。因此,房龙在以。宽容”为主旋律的大前提下,首先带领读者回到古代,试图从头检讨祖先的愚昧与偏执。同时,该书以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为线索,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准来感受和品释历史的变迁之景,并通过阐述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勾勒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经典力作。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饱受赞誉,传读不衰。

1940年《宽容》再版,房龙写下后记《但这并非一个幸福的世界》。房龙强调了“不幸福”,何出此言呢?只因宽容的理想“惨淡地破灭”了。当前的时代“还没有超脱仇恨、残忍和偏执”。非但如此,“在近六年的发展中,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偏见和片面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增长,开始让最抱希望的人们相信,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返回到了几乎不折不扣的中世纪”。结论:宽容并不是一味地纵容。现在我们倡导宽容,即意味着抵抗那些不宽容的势力。

最后,让我们以房龙的一段名言做结尾,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继续扛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大旗,无论他是贫穷,或是富贵,都尊重其生而获得的平等权利,把我们的国家不断推向发展与进步的未来时空。

——“百家口味、个个不同。所以能否宽容,能否兼收并蓄,事关历史能否进步。任何时代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拒斥宽容,那么,不管它曾有过怎样的辉煌,都要无可挽救地走向没落与衰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奇迹与人(全译本珍藏版房龙经典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雅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51522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4168748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