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默的小号/曹文轩小说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文轩创作三十年倾情回顾,值得珍藏一生的经典美文。

不老直抵心灵的文字,让你心中每天开出一朵空灵、纯美的文学之花。

《曹文轩小说馆》堪称曹文轩创作生涯里程碑式的纪念,收录了他从事创作三十年来的经典作品。唯美空灵的插图与纯美清澈的文字交相呼应,在牧歌式的氛围、绘画似的意境中,构筑起一道亮丽、质朴的风景。

《沉默的小号》为该系列之一,收录《守夜》《鱼鹰》《细米》《葵花田》《一河大鱼向东游》《六十六道弯》等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沉默的小号》收录了曹文轩从事创作三十年来的小说精品,如《守夜》《鱼鹰》《细米》《葵花田》《一河大鱼向东游》《六十六道弯》等堪称经典的作品,作者在牧歌式的文字、绘画似的意境中,构筑起一道亮丽、质朴的风景。书籍装帧精美,插图唯美空灵,与曹文轩纯美的文字交相呼应,堪称经典之作,是读者不可错过、毕生珍藏的一份珍贵礼物。

目录

守夜

鱼鹰

沉默的小号

细米

葵花田

一河大鱼向东游

最后一只豹子

六十六道弯

试读章节

奶奶是老得到时候了,还是劳累过度?一口气没喘上来,手往床边一垂挂,丢下大鸭和小鸭两个孙儿,死了。

村里的大人们都这么说:“鸭他奶奶走了。”

其实,奶奶还没走呢,她躺在两张板凳搁起的一扇门板上。她穿着几个老奶奶帮她换上的新衣、新袜、新鞋,把头静静地枕在一只新做的、软软的枕头上。

大鸭和小鸭已哭得不能再哭了,只是紧紧地挨在一起,呆呆地站着,远远地望着奶奶。

他们的脸上,各自挂着两道莹莹的泪水。

天已很晚了,忙累了的大人们,将要回家去,在一旁议论:

“也没有个亲人为她守夜。”

“有大鸭和小鸭。”

“别累着两个孩子。再说,孩子胆小,还不一定敢呢。”

“可怜,她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待着了……”村东头的三奶奶说着,撩起衣角,拭了拭泪。

大鸭和小鸭,慢慢走向奶奶,然后一声不吭地坐到了挨着奶奶的椅子上。他们是奶奶的孙子,当然要给奶奶守夜。

屋里的人,都默默地望着他们。

“别怕,是自己的奶奶。”村里头年纪最大的胡子爷爷,拍拍大鸭和小鸭的头,叮咛了几句,眨了眨倒了睫毛的眼睛,拄着拐棍,跌跌撞撞地走了。其他人,也跟着他,慢慢走出屋子。

大鸭和小鸭并不明白,为什么人死了要有亲人守夜。他们只知道自己应当和奶奶待在一起,绝不能让奶奶孤单单地一个人躺在茅屋里。奶奶不能没有他们两个孙儿,他们也不能没有奶奶。

奶奶真有福气,有两个孙儿守着她。

两支蜡烛在烛台上跳着金红色的火苗。奶奶的头发闪着亮光,脸上也好像闪动着光彩,像是因为有两个孙儿给她守夜,而感到心满意足。

可是,她那对没有完全舒展开的眉毛,又好像在责怪自己:我走得太急了,该把两个孙儿再往前领一段路啊!

大鸭十二岁,小鸭才八岁。他们没有爸爸(爸爸生病死了),也没有妈妈(妈妈改嫁到很远的地方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奶奶不能走,奶奶不放心两个孙儿,可她还是走了,由不得她。

蜡烛一滴一滴地淌着烛泪。

小鸭伏在大鸭哥哥的肩上。兄弟俩一动不动地坐着,望着奶奶的脸。他们不困,也不知道困。奶奶活着的时候,他们总是很困,捏着钢笔写字,写着写着就瞌睡了。奶奶一边说“瞌睡金,瞌睡银,瞌睡来了不留情;瞌睡神,瞌睡神,瞌睡来了不由人……”一边把他们拉到铺边去。他们迷迷糊糊地爬到小铺上。奶奶给他们脱掉鞋子、衣服,给他们盖上被子,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瞌睡金,瞌睡银……”

以后,他们夜里困了,还有谁再抓着他们的胳膊,把他们拉到铺边去呢?

小鸭和大鸭没有哭,可是心里在哭。

夜深了,四周静得像潭水。远处田野上,有一只野鸡“咽咽咽”地叫起来,叫了一阵,觉得叫得不是时候,小声叫了两下,困了,不叫了。起风了,屋后池塘边的芦苇发出沙沙声。有鱼跳水,发出“咚”的水响。风从窗户里吹进屋里,烛光跳起来,摇起来。

小鸭突然害怕了,双手紧紧抱着大鸭的胳膊。大鸭到底是哥哥,没有小鸭那样怕。他把小鸭拉到怀里,互相依偎着。当大鸭突然想到奶奶确实已经死了时,也不由得害怕了。

奶奶在世的时候,教给他们很多很多歌谣。夏天在河边乘凉,奶奶一边用芭蕉扇给他们赶蚊子、扇风,一边唱。冬天天冷,他们一吃完晚饭就钻被窝。墙壁上挂盏小油灯。他们睡不着,钻在奶奶的胳肢窝里。奶奶一边用躯体温暖着他们两个宝贝儿,一边唱。他们很多时候,是在奶奶的歌谣所带给他们的欢乐中度过的。

奶奶走了,留给他们多少有趣的歌谣!

大鸭搂着哆嗦的小鸭,声音轻轻地说:“石榴树,结樱桃,杨柳树,结辣椒,吹的鼓,打的号,抬的大车拉的轿,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小鸡叼老鹰,老鼠捉了大咪猫。”

小鸭望了哥哥一眼:“金轱辘棒,金轱辘棒,爷爷打板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养活了孩子没处放,一放放到锅台上,嗞儿嗞儿喝米汤。”

兄弟俩交替着唱,唱着唱着,两人抱在一起睡着了。

蜡烛快点完了,火苗儿小得像豆粒儿。

春天夜里,挺凉的,大鸭醒了,连忙推了推小鸭:“坐好。”

小鸭用手背揉着眼睛,嘴里含混不清地叫奶奶。

大鸭遵照胡子爷爷的嘱咐,点上两支新蜡烛,插到烛台上。

离天亮越来越近,跟奶奶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太阳出来时,村里的人,就要送奶奶走了。

兄弟俩再也睡不着,依然偎依着坐着,静静地望着奶奶满是皱纹的脸……

奶奶真苦,自己那么大年纪了,还要拉扯他们两个孙儿。奶奶喜欢他们,疼他们。为了他们,奶奶什么苦都能吃。门前有一块菜园,奶奶从早到晚侍弄它,长瓜种菜。夏天热得晒死人,奶奶头上顶块湿毛巾,坐在小凳上拔豆草,汗珠扑簌扑簌往下滚。大南瓜,紫茄子,水灵灵的白萝卜,灯笼儿似的青椒,一串串扁豆荚像鞭炮,丝瓜足有两尺长。奶奶拄着拐棍,搬动着小脚,把它们一篮一篮捎到小镇上。卖了,把钱一分一分地朝怀中的小口袋里攒,给大鸭和小鸭买衣服,买书包、铅笔。奶奶不能委屈了大鸭和小鸭。

奶奶心里就只有这两个孙儿。

P14-17

序言

水边的文字屋

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很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不是一个空屋,里面还会放上床、桌子等家什。谁谁谁睡在哪张床上,谁谁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有时好商量,有时还会发生争执,最严重的是,可能有一个霸道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恼了,突然地一脚踩烂了马上就要竣工了的屋子。每逢这样的情况,其他孩子也许不理那个孩子了,还骂他几句很难听的,也许还会有一场激烈的打斗,直打得鼻青脸肿哇哇地哭。无论哪一方,都觉得事情很重大,仿佛那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屋子。无论是希望屋子好好地保留在树下的,还是肆意要摧毁屋子的,完全把这件事看成了大事。当然,很多时候是非常美好的情景。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在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了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盖屋子。

那时,我既是设计师,又是泥瓦工、木匠和听使唤的小工。我对我发布命令:“搬砖去!”于是,我答应了一声:“哎!”就搬砖去——哪里有什么砖,只是虚拟的一个空空的动作。很逼真,还咧着嘴,仿佛是一大摞砖头,死沉死沉的。很忙碌。一边忙碌一边不住地在嘴里说着:“这里是门!”“窗子要开得大大的!”“这个房间是爸爸妈妈的,这个呢——小的,不,大的,是我的!我要睡一个大大的房间!窗子外面是一条大河!”……那时的田野上,也许就我一个人。那时,也许四周是滚滚的金色的麦浪,也许四周是正在扬花的一望无际的稻子。我很投入,很专注,除了这屋子,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那时,也许太阳正高高地悬挂在我的头上,也许都快落进西方大水尽头的芦苇丛中了——它很大很大,比挂在天空中央的太阳大好几遍。终于,那屋子落成了。那时,也许有一只野鸭的队伍从天空飞过,也许,天空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派纯粹的蓝。我盘腿坐在我的屋子跟前,静静地看着它。那是我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参与的作品。我欣赏着它,这种欣赏与米开朗基罗完成教堂顶上的一幅流芳百世的作品之后的欣赏,其实并无两样。可惜的是,那时我还根本不知道这个意大利人——这个受雇于别人而作画的人,每完成一件作品,总会悄悄地在他的作品的一个不太会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早知道这一点,我也会在我的屋子的墙上写上我的名字的。屋子,作品,伟大的作品,我完成的。此后,一连许多天,我都会不住地惦记着的我的屋子,我的作品。我会常常去看它。说来也奇怪,那屋子是建在一条田埂上的,那田埂上会有去田间劳作的人不时地走过,但那屋子,却总是好好的还在那里,看来,所有见到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直到一天夜里或是一个下午,一场倾盆大雨将它冲刷得了无痕迹。

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那时,除了积木,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玩具了。一段时期,我对积木非常着迷——更准确地说,依然是对建屋子着迷。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它会一连好几天矗立在那里,就像现在看到的一座经典性的建筑。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就会有的意象,因为那是人类祖先遗存下的意象。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堂美术课往往总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几条长长短短的、横着的竖着的直线画一座屋子的原因。

屋子就是家。

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的。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的一个乌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的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曹文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默的小号/曹文轩小说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95582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4091302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4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