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扫除了以往诸多对西方崛起所作出的错误解释,展示出了关于西方崛起的一幅清晰而可信的图景,让读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其实直到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对于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本书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
图书 |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社会经济史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扫除了以往诸多对西方崛起所作出的错误解释,展示出了关于西方崛起的一幅清晰而可信的图景,让读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其实直到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对于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本书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历史社会学家杰克·戈德斯通对为什么欧洲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工业化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在工业化以前,中国比欧洲更富有,而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的科学也更发达,欧洲的工业化也并非源于其自身的任何优越性;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东西方各国都是十分相似的。 要解释为什么欧洲率先发展了工业技术,应当关注工程师和企业家这两个重要社会群体:工程师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新机器和新工艺的研发中,从而带来了生产率和产量的爆炸性增长;而企业家则通过与工程师的合作和应用其研发的新机器,提高了生产、运输、计时和能源利用的水平。正是当工程师和企业家走到一起,并自由从事革新以后,新的产业和生产工艺才得以兴起并造就了现代经济增长。而这一合作的实现又有赖于几个条件的共同作用:政府支持而不是压制创新活动,宗教领袖允许对自然进行新的理解而不是严格固守传统的观念,手工艺者和商人相信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力量能够持续提高生产效率,科学家主要通过仪器实验的方法而不是依赖逻辑和日常观察来增进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只有18世纪的英国才史无前例地把这几个条件结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合作,实现了向工业社会的飞跃,进而引领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 目录 引言地球:一个全球化的视角 第一章 1500年前后的世界:财富集中在东方 第二章 世界历史的变革模式 第三章 主要宗教与社会变迁 第四章 贸易与征服 第五章 家庭生活与生活水平 第六章 政府、法律、税收与革命 第七章 改变变革的步伐:真的发生过一场工业革命吗? 第八章 亚洲与欧洲的科学发展轨迹 结论 西方的崛起:只是暂时性的吗? 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社会经济史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杰克·戈德斯通 |
译者 | 关永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0764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5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50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29 |
宽 | 14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1-2009-112号 |
版权提供者 | 麦格劳-希尔(亚洲)教育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