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嘉诚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中国人都对李嘉诚充满了好奇:李嘉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嘉诚为什么可以成为首富?

这本书可以给我们答案。它简历了李嘉诚奋斗的一生,它不但告诉我们李嘉诚的苦难童年,也告诉了我们李嘉诚顽强拼搏的人生,当然更有他大胆、心细的资本运作,应该说,资本运作成功是李嘉诚成为首富的真正原因。

由于这本书是书画册,以画为主,图文并茂,所以读这样的书很轻松,也很愉悦。

内容推荐

李嘉诚先生出生于古城潮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翰墨的薰陶。勤俭诚信、自立自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早便撒播在他幼小的心灵之上。日军入侵中华大地,潮汕沦陷,李嘉诚先生随父母逃亡到香港。14岁时,父亲病故,他即中途辍学,开始挑起瞻养母亲、扶养弟弟妹妹的重担。从此,李嘉诚先生走上了一条顽强拼搏的人生之路……

这本大型传记书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李嘉诚先生从一个学徒成为国际著名的企业家的成功历程,讴歌了李嘉诚先生报效祖国、造福苍生的伟大情怀。

目录

第一章 潮州古城 书香门弟

第二章 背井离乡 艰苦创业

第三章 商业奇才 成功之道

第四章 情系祖国 报效桑梓

第五章 慷慨损资 造福社会

第六章 创办汕大 培育英才

第七章 风云人物 无愧殊荣

第八章 勤俭诚信 幸福家庭

附录一 李嘉诚访谈录

附录二 李嘉诚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李云经一家抵达香港后,李嘉诚极希望能继续入学校念书,不过他已预感到家庭环境不许可,因为有一件事一直使他留下铭心难忘的印象。当时他家的邻居有一个与他年纪相若的小女孩正在学校读书,英文不错,但中文和数学都远不如他。于是,他们便相互“取长补短”。她教他英文,他教她中文和数学。那时,李嘉诚年龄还小,但记忆力非常好。不久之后,当他对那些书本上的英文已读得懂,并能娴熟背诵出来的时候,便高兴地跑去离家不远的父亲办公室,这时适值下班时间,父亲正有空闲,李嘉诚便把书交到父亲手中,满有信心地对父亲说:“我要念给你听,你看对不对。”结果全篇无一背错。李嘉诚以为父亲一定非常高兴,但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的脸上充满极大的伤感,全无欣悦之色。他立即明白,家庭的环境已不容许自己继续求学。此事虽然只是一次,但情景永远烙印在李嘉诚的脑海中,他再也不在父亲跟前显露出求学的渴望了。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香港,尤其沦陷后,经济萧条,百业不振,李嘉诚一家在香港谋生更加困难。为了生存,李嘉诚的母亲便带着他的弟妹回到潮州,李嘉诚则跟随父亲留在香港。李云经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不甘心国破家亡,也不愿在日寇统治区苟且偷安,原想取道香港奔赴抗战大后方另谋生路,谁知在香港被生活困迫,又染上肺病,且病情不断加重,最后不得不住进公立医院治疗。

在父亲住院期间,李嘉诚尽心侍奉,哪怕是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他去医院探望和照料父亲的孝心。他每天都极早到医院,逗留到最后时限才离去。在父亲的病榻前,李嘉诚从未表现过丝毫的哀伤,以免父亲牵挂。当父亲在临终前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时,年仅15岁的李嘉诚忍住内心的悲伤,用坚定的眼神望着父亲,说:“你一点也不用担忧,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在缺医少药的境况下,李云经于1943年在香港与世长辞。聪明好学的李嘉诚不得不提前挑起赡养母亲和抚养弟妹的生活重担。从此,李嘉诚开始走向顽强拼搏的人生之路……

父亲逝世前后,李嘉诚通过阅读有关肺病的书籍,确信自己也染上了肺病。此时的李嘉诚一方面要负担家庭,另一方面时刻感觉到死神在旁伺候,却仍然充满信心。他从高陧街一家钟表店的店员开始了他的商旅生涯。除日间工作外,还力求上进,买旧书自修,知识人了脑袋后,以旧书再换旧书,尽量依照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对付肺病。他把收入的绝大多数寄回给潮州的母亲,督促弟妹的学业,两年后收入渐增,才把肺病治好。此时的李嘉诚为一家五金制造厂推销产品。正是在推销五金产品的过程中,李嘉诚敏锐地察觉到塑胶制品的巨大潜力,及时选择了这一新兴行业,成为了一家塑料裤带制造公司的推销员。推销工作对李嘉诚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从实践中悟出了一条真理:推销商品离不开市场,离不开顾客,离不开社会。因此,他密切关注社会的动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以及建立销售网络等等。由于李嘉诚在销售工作中勤奋创新,成绩卓著,几年之内,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晋升为业务经理,直至总经理,充分显露了他是商海中一位有前途的新秀。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借的5万港元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长江塑胶厂”,决心独闯天下。这是李嘉诚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多年从事推销工作的经验,使李嘉诚对市场动向和产品信息了如指掌。他确信,塑胶产品具有价廉、耐用的特点,比木材和金属产品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他选择了开发前景广阔的塑胶产业,并以生产塑胶玩具和家庭日用品为突破口,创造自己的产品,发展自己的企业。在创办与发展自己企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尝尽了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在危难中闯过难关,立于不败之地,在稳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健。  1950年时,全世界制造塑料最先进技术在美国。李嘉诚通过订阅有关杂志参考和研究,自学掌握了制造技术。后来,李嘉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到意大利生产的塑胶花由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前途广阔。于是,他集中资金,改造和扩大厂房,顺利实现转产。1957年底,他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塑胶花的需要,将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李嘉诚为了以优质产品占领香港市场,打开欧美销路,便高薪聘请优秀的塑胶花技术人才,并亲自参加设计组织生产。由于他的塑胶花品种多样,价廉物美,受到香港和海外用户的欢迎,大批订单源源而来。

李嘉诚经商,讲究诚信,受到外商的信任和赞扬。北美一家大批发商同他签订长期合约,每年订货达百万美元之多。几年后,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塑胶花工厂,李嘉诚被誉为“塑胶花大王”。1958年,李嘉诚通过经营塑胶花,使他的资产突破了千万元。年仅30岁的李嘉诚,开始跨进“千万富翁”之行列。

P15-22

序言

《李嘉诚》大型传记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李嘉诚先生从一个学徒成为国际著名的华人企业家的成功历程,讴歌了李嘉诚先生报效祖国、造福苍生的伟大情怀。它的出版,是一件大喜事,值得庆贺!

李嘉诚先生出生于古城潮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翰墨的熏陶。勤俭诚信、自立自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很早便播撒在他幼小的心灵中。

日军入侵中华大地,潮汕沦陷。李嘉诚先生随父母逃难到香港。14岁时,父亲病故,他即中途辍学,开始挑起赡养母亲、扶养弟妹的重担。从此,李嘉诚先生走上了一条顽强拼搏的人生之路……

李嘉诚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他的成功,不仅表现在白手起家,而且通过自己努力奋斗,使事业获得巨大的发展。他的公司成功地成为香港第一家控制英资财团的华资集团,使自己成为“入主英资洋行第一人”,从而在香港开创了华资集团吞并外资机构的先例。他的成功,代表了香港华资集团的崛起,打破了香港的经济一向为英国人所操纵的局面,标志着香港的经济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化。现在,李嘉诚先生和他的庞大企业王国在香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李嘉诚先生的事业成功,与他的睿智机敏、勤奋学习、善于经营、眼光锐利、决策精明、信誉卓著、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与他的两个关键时期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分不开的。第一次是1967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发生了“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的严重事件。当时香港人心浮动,百业萧条,不少人抛售产业。纷纷逃往国外。而李嘉诚先生独具慧眼,坚信“文化大革命”一定会结束,中国一定会拨乱反正。在人们争先恐后抛售地产、物业之时,他却胸有成竹地收购一栋栋旧大楼,盖起一座座新大厦。后来,雨过天睛,香港经济转入繁荣。李嘉诚先生领导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第二次是1982年至1984年间,世界经济不景气,香港工业衰退,股市暴跌,房地产一落千丈,老牌英资财团怡和公司迁册百慕大,许多人对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而且还把谣言造到李嘉诚先生的头上,说什么“长江实业要撤出香港,将资金转到国外”。李嘉诚先生不肯随波逐流,公开出来辟谣,严正指出:“这些谣专太离谱,太过分了!”“完全是无稽之谈!”并表示,“迁册的事,我决不能做”,“行动是最佳的证明”。不久,他不仅公布了一系列向地产作巨额投资的计划,而且还宣布和记黄埔集团公司以29亿8,000万港元,向英资置地公司收购34%的港灯股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司交易、舆论界对此纷纷赞扬,说“李嘉诚投下香港信心的一票”。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后,李先生对由1997年7月1日起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美好繁荣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李嘉诚先生是一位谙练现代企业之道的经营能手。他深知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端赖于员工的素质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他采取西方的管理办法,吸纳中国的经营之道,实行“中洋”结合、“老中青”结合,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依靠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管理层以及众多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李嘉诚先生的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李嘉诚先生待人以诚,执事以信。因之人们信赖他,愿意与他合作,为他效力。这也是李嘉诚先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古语所言“以德服人”矣!

李嘉诚先生爱国爱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举凡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敬老恤贫、赈灾救难等等,他都不分地域,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慷慨捐助。真是宅心仁厚,德风彰彰!

李嘉诚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位乡亲。在创建汕头大学的过程中,我们更是频繁地接触,常常促膝谈心。他心怀“教育兴邦”之念,视教育为振兴中华之本,把创建和办好汕大看成是超越其生命极限的大事。为了汕大,他除耗资接近12亿港元之外,还倾注心血无数,诸如汕大的选址、奠基、设计、施工、设备、师资、教学等等事项,无不躬力亲为。他还亲自出任汕大董事会名誉主席,深入研究汕大的发展大计。他期盼汕大办得日臻完美,早日成为国内重点大学和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一流大学。李嘉诚先生的这种对乡邦国族的拳拳之心,真是可昭日月,令人钦佩!

李先生事业的成就,如今已是举世瞩目、四海闻名的了。

为李先生写传记的书,据我所知,已有三本:一是方式光先生和李学典女士合著的《李嘉诚成功之路》,二是夏萍小姐写的《李嘉诚传》,三是陈衍俊先生写的《华夏骄子李嘉诚》。另外还有一本画册,则是当时的国家教委出版的《李嘉诚与汕头大学》。至于这些年来在香港、内地以至海外报纸杂志上,有关李嘉诚事业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报道,尤其屡见不鲜,、

李嘉诚先生为人谦和、坦诚、守信,从不宣扬和炫耀自己,当卢琰源先生萌生要为他编辑出版一本传记画册的念头时,几经说服才获得他的同意。之后,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和丰富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先后指示办公室的鲍绮云、区小燕、黄余淑珍、王德贞等小姐和杨兴安等先生做好协助工作,具体的编辑工作则由主编卢琰源先生负责全权处理。

卢琰源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新华社记者和传记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他十分崇敬李嘉诚先生,在十多年以前,就有意识地菟集和研究有关报道李嘉诚先生的书籍、资料和照片。他曾主编过《李嘉诚与汕头大学》大型画册。《李嘉诚》大型画传是作者自1992年开始,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的。在本画传之前,有关李先生的几本传记,都是以文字为主。阅读传记,当然也可以了解到李先生的生平事迹。然而,其形象如何,却未能更具体地表现出来。这本画传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点。它以大量而丰富的图片,较全面地展现了李先生的生平事迹:自青年时代至现在数十年间;以大量图片介绍李先生在各方面的社会活动,并非资料的堆积,而是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使画传不仅具有艺术性,且更具有真实感,举手翻阅,极具感染力。

卢琰源先生恳挚邀我为这本画传作序,我自不便推辞,于是写了上面这些话,作为序言

后记

我,总想写写他——一个神奇、睿智、机敏、勤奋、诚信、简朴、善良、伟大而又平凡的中国人,一位举世闻名的成功者和“真正的爱国者”——李嘉诚。

我一直以来非常敬佩李嘉诚先生。早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就是李嘉诚先生的“粉丝”。打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摘录、复印、剪贴、搜集和研究有关李嘉诚先生和他的“长实”、“和黄”等集团公司的报道、文章、书籍和照片。至今,我已收藏有关李嘉诚先生的文字资料和各种黑白、彩色照片足足有五大行李箱,其中文字资料逾300万字,照片6800多张。不仅如此,在三十年之前,我就梦想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李嘉诚先生,并亲自采访他,报道他,讴歌他。后来我的梦想真的变成了现实。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90年2月8日——李嘉诚创办的汕头大学落成庆典之日。那天,李嘉诚先生偕两位公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一同闪亮出席汕头大学落成庆典活动。那天,我意外有幸地被邀请采访这一庆典。就在这一天,我不仅多次亲眼见到李嘉诚先生,而且还零距离与他亲切握手,短距离与他寒暄,近距离为他拍照。当晚,我正在清理斩获“战果”(胶卷)数量时,时任国家教委港澳台办主任王後孙到我下榻的酒店探望我。出乎意料的是:指定要我为国家教委写一本书,名字就叫《李嘉诚与汕头大学》。乍一听,突兀有如接奉敕命,遂感这是讴歌李嘉诚先生的绝好良机,当然也是我的不次之荣幸!当即,欣然答应。

我回到北京,向单位领导汇报此事,立即得到赞许。不日,我不负使命,又飞回汕头大学,进行紧张的采访、调研、组稿工作。我经过三个多月的编撰,一本图文并茂的大型画册《李嘉诚与汕头大学》书稿送到王後孙主任手里。经他润色之后,该画册于1992年4月8日正式以国家教委的名义出版问世。

随后,我又先后为国家教委采编了《霍英东教育基金特刊》、《华夏教育基金特刊》、《邵逸夫教育基金特刊》、《曾宪梓教育基金特刊》等大型画册。期间,霍英东先生先后两次邀请我访港,其中有一次我随从王後孙主任造访华人行,受到李嘉诚先生热情接待,并合影留念。

翌年4月,我突然接到李嘉诚先生的中英文邀请函,要我随国家教委代表团一同访问香港,我喜出望外!我们抵港后,李先生特意单独把我安排住在当时香港最豪华的宾馆——希尔顿酒店,我受宠若惊!4月6日,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华人行二十二楼举行菲酌宴会,出席者有:国家教委港澳台办主任王後孙、副主任丁雨秋、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先生、香港大学原校长黄丽松博士,还有我这个小辈。在宴会前的茶叙上,我大胆地向李先生提出要为他再主编一本大型画传《李嘉诚》的设想,他当即微笑着摇头,婉拒,后来在庄世平先生和王後孙主任再三劝说下,李先生才满脸堆笑,首肯同意。当天下午,李先生嘱托秘书把上百张有关他个人生活照片送到我下榻的酒店,我如获至宝,笑逐颜开。

4月8日中午,庄世平先生在香港一家豪华酒楼宴请我。席间,他以冀望、鼓励、鞭策的目光,带着慈祥的微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卢先生,你是新华社的资深记者,又是一位青年作家和摄影家,你肯定知道,在我们国家的政界有伟大的领袖,但你未必知道在我们国家的商界也有伟大的领袖。他是谁?我个人认为,他就是李嘉诚先生。李嘉诚先生是我们世界华人的佼佼者,是我们世界华人商界的伟大领袖。他艰苦奋斗的人生,他的智商,他的人品,他的慈善之心,他的爱国之心,他对祖国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等等,都为我们世界华人树立了伟大领袖的榜样。前天中午,李嘉诚先生宴请你时已经首肯,邀请你创作他的个人画传。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深入采访他,讴歌他。如有时间,如有兴趣,如有可能,我建议你专门研究他。我深信,你将一定大有收获,一定大有成果,因为在李嘉诚先生的身上,有你研究不完的课题。李嘉诚先生将永远是你创作的源泉。”当我聆听完庄老这一席话后,微笑着向他点点头,说:“我很赞成您的观点和意见,我将不辜负您的期待!”

去年,庄老虽不幸作别红尘,驾鹤西去,但他的谆谆教诲,他的慈眉善目,他对祖国的忠诚和贡献将永远辉耀于中国华人的绚丽史册!也将铭记在我的心坎之中!人民对他的思念直到永远、永远……

过了几天,我向李嘉诚先生辞行,从香港回到了北京。当我向单位领导汇报访港情况之后,脑海里忽然萌生出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李嘉诚的机构的想法。尔后不久,在我的倡导和努力下,终于成立了一个“李嘉诚研究室”,我首任该室主任。从此,我和李嘉诚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一条专门研究李嘉诚的必由之路。

自那时起,我被抽调出来专门从事编撰大型传记画册《李嘉诚》的工作。由此,我和李嘉诚先生以及“长江集团中心”主席办公室常有信件往来和资讯交流。期间,李嘉诚先生还多次邀请我访港。经过较长时间的采访、求证、编撰、翻译工作,一本图文并茂、汉英对照的大型传记画册《李嘉诚》终于在1996年夏天截稿。经上级审定通过后,我冒着酷暑,负慑赴港,将一本厚重的《李嘉诚》书稿呈送李嘉诚先生,请他最后过目审定。

在这次访港期间,我曾在下榻的尖沙嘴喜来登酒店给李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曾以五言赠之。李先生收悉后,叮嘱秘书给我打来电话,对“五言”深表赞尝和感谢。我听后,欣喜。便请著名书画家、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夫人夏伊乔女士将其书写成大型条幅(见本书扉页),由刘海粟大师的人室女弟子、著名国画家潘小娴小姐送至华人行,敬赠李嘉诚先生笑纳、惠存。

1996年11月,正是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夕,一本精美靓丽、图文并茂、汉英对照的大型传记画册《李嘉诚》在香港印刷出版面世。当时,我闻讯感到由衷的欣慰!

不久,我在广州突如其来收到李嘉诚先生一封亲笔署名的私函,全文如下:“琰源先生惠鉴:新华出版社出版《李嘉诚》大型传记画册,本人深感荣幸。欣蒙阁下主编,并远赴有关地点蔸集及求证资料,耗费不少时间及心血,工作态度认真,殊足感佩,本人谨此具函致谢,并祝新年称心胜意。嵩此奉达此颂台祺李嘉诚谨启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七日。”我读完惠函,感纫万分,顿时热泪盈眶,爰祓系作七言绝句一首:“神品画页有图真,宛若凌烟彩绘新。吾系功人工不一,桃李且可说相因。”从那到今,我一直把李先生的这封信函珍藏在我的手提密码箱中,并铭刻在我的心田里……

韶光荏苒,斗转星移,转眼间,时代的指针已定格在200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我应香港“作协”、“文联”的邀请,又一次访问香港。当几位作家,还有几家大报、杂志的“大佬”联合在维多利亚酒店盛情宴请我时,他们一致向我荐言:“香港已经回归祖国10周年了,其间,不仅香港和内地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李嘉诚已荣寿八秩,还有了第三个“儿子”(笑指“李嘉诚基金会”),他创建的“商业王国”已比10年前更加辉煌。另外,据知,内地有十多家出版社及一些“攒手”,公然不顾国家出版法,严重侵犯《李嘉诚》的著作权益,这是不允许的!因此,《李嘉诚》也要与时俱进,应给其输入新鲜“血液”,对其重新“装修”,给其崭新的‘容貌’。同时,这也是对那些不法的侵权者的一种严正回击!”

我听后,深感言之有理。返回北京后,我马上坐言起行。经报告请示,很快得到批复:同意修改后再版发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查阅和参考李嘉诚先生及其“长江集团中心”主席办经理区小燕小姐先后向我提供的“长实”、“和黄”、“长建”等5家集团公司的网址、电子邮箱以及寄来的光盘、文字资料、彩色照片和相关书籍,我满怀信心地重新对《李嘉诚》进行了“修饰”和“包装”。在整个“工程”进展中,我以原画传为基础,将其第九章并人第七章,还删减了些许原照片,增加了几十幅新彩片。同时,还增添了两万多文字。经过精心修改,使画传更加充实、丰满、生动、美观和大方,更能反映和彰显主人翁李嘉诚的艰苦、卓越、辉煌的历程和灿烂人生。

在对《李嘉诚》重新“修饰”和“包装”的过程中,先后有十多家出版单位争相向我要求得到《李嘉诚》的再版权,我一时难以定夺。在此之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朋友及时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协助。他们指示我,先内部“竞投”,后放手“决定”。在我权衡和考量之后,最终决定将《李嘉诚》,还有一本《李嘉诚箴言录》的出版权一并给了信望可佳、绩效可观、享誉不凡,且在全国出版界坐序前列的江西人民出版社。承蒙该出版社社长徐建国、副社长游道勤的厚爱,这两本书很快被列入重点出版书目之程序。现在,《李嘉诚箴言录》已经出版发行,《李嘉诚》不久也将再版面世。

回溯《李嘉诚》的出版和再版的前前后后,使我感慨万千!今年,是2008年,恰巧喜逢李嘉诚先生八十华诞,也恰好在今年,《李嘉诚》也已付梓再版。这的确值得可庆可贺!为此,我怀着真挚之情,向李嘉诚先生敬赠“千龄锡嘏,福寿维祺”之词,以示贺之。同时,我还要借这块方寸之地,首先要由衷感激李嘉诚先生曾数次邀请我访港,在百忙之中,又多次会见我,接受我的采访,并在《李嘉诚》的创意、编撰、设计、出版和再版的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关心、亲炙和襄助。这些都令我终生难忘。同时,我还要忠心感谢“长江集团中心”主席办经理区小燕小姐以及她的下属,是她们为我提供了翔实而又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照片,并给予多方教正,为此付出了尤多的心血。此外,我还要为《李嘉诚》的出版或再版作出了奉献的顾问、编委、设计师、编务人员以及其他朋友一并聊表深切的谢意!

《李嘉诚》,虽然图文聚珍,精益求精,但由于主编的学识和能力所限,难免粗疏讹舛,挂一漏万,敬祈广大读者拨冗惠赐匡正,不胜致谢!

主编:卢琰源

2008年6月13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嘉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琰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44406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