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眼镜说再见(改善视力的贝茨博士护眼法)/哈佛医学院专家健康指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贝茨博士开创的经典护眼法自1918年以来就获得权威认可,这套简单、易行的方法革命性地训练我们的眼部肌肉,证明每个人只要改变观念和方法,不靠眼镜就能完全改善视力!实际上,眼镜本身的危害超乎想象,而贝茨护眼法则让我们回归天然本能,训练身体自身的潜力!本书是贝茨护眼法经典原著的最新版本,并赠送原始尺寸的大幅斯内伦测试图供读者同步使用。

内容推荐

戴眼镜只会使眼睛变“懒惰”。你的眼睛需要重新训练。

贝茨博士护眼法是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无需压力就能放松和重新训练眼部肌肉,达到有效聚焦。

这种护眼法已经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是成功的。

目录

序言:眼睛的构造

第一章  理论与事实

第二章 同步视网膜检测

第三章 有关眼部调节的事实

第四章 屈光的变异性

第五章 眼镜能否改善视力

第六章 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第七章 眼部紧张

第八章 中心注视

第九章 手掌也能改善视力

第十章 记忆改善视力

第十一章 想象改善视力

第十二章 运动眼部肌肉改善视力:切换与摆动

第十三章 视觉想象

第十四章 不利条件下的视觉

第十五章 最佳视物与最劣视物

第十六章 老花眼:成因及其治疗方法

第十七章 斜视和弱视:成因

第十八章 斜视和弱视:治疗方法

第十九章 移动浮点:成因及其治疗方法

第二十章 家庭治疗

第二十一章 学校治疗:失败之法

第二十二章 学校治疗:成功之法

第二十三章 心理和视觉

第二十四章 治疗的基本原则

视力关键词

附录1 保护好你的眼睛

附录2 视力低下和眼部问题征兆

附录3 怎样使用斯内伦视力图

附录4 斯内伦视力图(附在书后)

试读章节

我收集的大量关于眼部的信息都是通过同步视网膜检测仪获得的,视网膜检测就是对视网膜的医疗检测。视网膜检测仪是用于检测眼睛屈光度的工具,它通过镜面反射使一束光进入瞳孔,光线可能在仪器的外部一一比如从人的头上和身后,抑或是在仪器内部通过电池获得。通过观察这个光穴,人们看到瞳孔的一大部分或是一小部分是充满光线的,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颜色是黄色略微发红,因为这是视网膜的颜色。除非眼睛准确地聚焦在所观察的那一点上,不然人们看到的还只是眼球边缘的暗影。随着镜子向不同方向移动,暗影的变化揭示出眼睛的屈光情况。

如果将仪器放置在1.8米远或是更远的地方,而暗影向着与镜子移动相反的方向移动,那么眼睛就有近视症状。如果暗影与镜子移动方向相同,那么眼睛就有远视症状或正常;在远视情况下,这个运动比正常状态下要明显,而且专家通常可以通过运动的性质来判断这两种状态的区别。对于散光,运动将在不同的垂直面进行(垂直面是一个垂直的平面,由眼球的两端向前方投射而形成)。为了确定偏差程度,或是准确区分远视、正常状态和不同类型的散光,通常需要在人眼前放置一个镜片。如果镜片是凹镜而非平面镜,那么对于运动的描述应该相反;而平面镜是最常被采用的。

斯内伦视力图和实验用镜片仅仅在合适的条件下才可以使用,但是视网膜检测仪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使用。在昏暗光线下使用视网膜检测仪比在强光线条件下稍微容易些,但是它仍然可使用于任何光线条件下,即便是太阳强光直接射入眼睛内部。此外,这个仪器还可以在其他一些不适宜的条件下使用。

用斯内伦视力图或实验用镜片检测屈光度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几分钟,有时长达几小时。然而,使用视网膜检测仪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问内就可以确定。比如说,通过使用斯内伦视力图和镜片无法获得一个棒球运动员在其投球或击球时或是在其击球之后眼睛的屈光度。但是如果用视网膜检测仪则可以轻松确定他在做上述事情时的视力是正常还是近视、远视或散光。如果发现有任何屈光偏差,就可以通过影子的移动速率精确地判断出其程度的高低。

通过使用斯内伦视力图或实验用镜片,我们的结论所根据的是病人自己对视物的陈述。但是病人在检查中总是感觉焦虑和困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或者不同的眼镜使他的视力变好还是变坏;然而,视敏度并不能准确反应其屈光情况。带有两个近视屈光度的病人可以看到的事物可能比另一个有同样屈光偏差的人多一倍。事实上,斯内伦视力图检测完全是主观的,而视网膜检测则是完完全全客观的,因为它不需要病人自己的主观陈述。

简而言之,通过斯内伦视力图或是镜片辅助对屈光度的检测需要花大量时间,而且仅仅在一些人为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其结果也常常不可靠。但是视网膜检测仪,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在各种正常或非正常条件下对人眼和低等动物的眼睛检测,其结果也相当可靠。使用得当的意思是指,仪器与人眼的距离不能少于1.8米;不然病人会变得越发紧张,屈光度也发生变化,因此观察就变得不可靠(这其中的原因会在后面章节中解释)。如果是动物,那么仪器应放置得更远一些。

30多年来,我一直使用视网膜检测仪研究人眼的屈光不正。我用这个仪器对几万个学生、几百个儿童和几千只动物检测,这些动物包括猫、狗、兔子、马、奶牛、鸟、乌龟、爬行动物和鱼。无论观察对象是在休息,还是在运动一一通常我也是在运动中,是清醒,还是在睡眠,甚至是在乙醚和氯仿条件下,我都用此仪器检测。同样,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不管观察对象是否舒服或兴奋;不管他们是否尽力去看;不管他们是在说谎,还是在讲述事实真相;在他们的眼睑半开半闭,闭合了瞳孔的部分区域的时候,在瞳孔张大或是紧缩成一点的时候,在眼睛左右、上下或是在向其他方向移动的时候,我们均用此仪器观察。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了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事实,而这些事实使我无法认同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普遍观点。这使我进行了一系列之前提到的实验,试验结果与我之前的观察完全符合,所以我毫无选择,只能全盘否定大家普遍认同的有关眼部调节和屈光不正的传统解释。

P7-9

序言

眼睛的构造

睛虽是身体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眼睛可以使我们感受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动态的周围环境,还可以使我们敏锐地应对危险和突发事件。我们依靠眼睛来探索和学习。既然知道了我们有多依赖我们的眼睛,那么,毫无疑问,我们都想保持眼睛的健康,越久越好。

眼睛经常被比喻成照相机,然而它们却比照相机更为复杂。像照相机一样,光线可以通过一个小的窗口进入眼睛内部。灵活调节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眼球后面的感光细胞层,眼球此时就好比照相机中的感光胶片。到达眼球后部的光线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这样便生成了电脉冲。这些电脉冲引起眼睛与大脑的双向沟通。通过这种沟通,眼球可以产生双眼视觉,同时伴有眼睛的快速眨动。所有这些特征使我们感受到周围事物形象逼真的、色彩鲜明的三维动态图景。

眼眶

眼睛深嵌在眼眶内,而眼眶是由重骨保护性结构形成的。眼眶结构包括:颧骨,前额骨,颞骨和鼻梁。与其他部位的骨头不同,这些眼部的保护器通常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和缩小。小小的枕式脂肪层更保护了眼眶内的眼球。

巩膜

巩膜通常被认为是“眼白”。巩膜是坚硬、透明的白色似皮革质地的组织,它构成了眼球的圆形形状,并保护了眼睛精密的内部结构。巩膜前端有一个开口处好让光线进入眼球。

一层细小、湿润、透明的薄膜(又被叫做结膜)覆盖了巩膜前部的突出部分。这个组织层向前叠合使眼睑内部成一条直线。结膜可以帮助润滑眼睛。

儿童的巩膜更薄,更透明,这使其下面的组织清晰可见,同时也给巩膜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蓝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巩膜往往变黄。

角膜

角膜是透明的、圆顶形状的保护性窗口,覆盖在眼睛前部的巩膜的开口处。角膜沿眼球外部突出,略微形成一小块凸起。由于角膜内没有血管,它通常是透明的,而且有着光滑的表面。角膜的凸起表面有很强的光折变效应,并且担负了眼睛2/3的聚焦能力。就像手表上的钻石一样,角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窗口,使我们看得更清晰。

角膜由几层组织构成,而且极其敏感。角膜中的神经末梢数量比身体任何其他部位都要多。即使是一小粒灰尘进入角膜,我们也马上就会感觉到。如果眼泪不能将外来物冲洗掉,接下来的痛苦会促使我们重新锁定外来物的位置以把它清理掉。

瞳孔

瞳孔是眼睛中央的一个黑点(更确切地说,是虹膜中央的开口处),光线也正是透过瞳孔进入眼睛的。瞳孔被角膜所覆盖。

瞳孔的大小决定了光线进入眼睛的多少。瞳孔的大小是由虹膜的扩张肌和括约肌决定的。医生经常通过瞳孔对光的反应情况来决定一个人的神经功能。

虹膜

瞳孔周围是眼睛的有色部分,叫做虹膜。虹膜很像照相机的光圈,其内嵌有细微的肌肉组织可以使瞳孔变大或缩小,从而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的数量。当光线微弱时,这些肌肉使虹膜扩张(变宽);而当光线明亮时,又使虹膜紧缩(变窄)。

虹膜的肌肉不仅仅对光线有反应。愤怒同样使瞳孔变小。兴奋和快乐可以使瞳孔变大。某些药物可以使瞳孔扩张。这些使瞳孔扩张的药物经常在检查中被医生用来更清楚地看到眼睛内部。  虹膜是水平的,并将眼睛前部(前房)与后部(后房)两个部分分隔开来。角膜与虹膜之间的空间叫做前房。前房充满叫做水状体的透明液体,这种液体滋养角膜和视网膜,冲走废物,并在维持眼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晶壮体

在虹膜和瞳孔之间的部分是晶状体。晶状体的作用是将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处在一个胶囊状的袋子里,连同强韧带和弱韧带一起悬置在眼睛中,被称为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是被环肌包围的一块透明的椭圆形结构。它随着肌肉的舒张和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化而变化,以调节聚焦。一个物体临近了,肌肉收缩,晶状体在自身的弹性范围内变厚;物体远离了,肌肉放松,晶状体也变薄。晶状体的这些调整被称作是聚焦调节,这使得它可以改变自身聚焦能力,并使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更加清晰。

晶状体这种多变的聚焦能力可帮助略微调整角膜固定的聚焦能力。在青年人中,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以适应近处或远处的视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硬或失去弹性,这使得其调节能力变弱。

玻璃体腔

玻璃体腔从晶状体的后部一直延伸至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玻璃体腔中充满了透明的胶状物质,叫做玻璃状液,或简单地讲,就是玻璃体。玻璃体主要是由水组成的,并且占眼部液体总量的2/3。玻璃体与前房中的水状体一起帮助保持眼球的压力和形状。玻璃体的这种黏性使得眼睛在被挤压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视网膜

在眼球内部的里侧是一层薄薄的组织,叫做视网膜。视网膜包括数以百万计的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它们可以捕捉到晶状体和角膜聚焦的物体的影像。

感光细胞(或者被称为感光器)要么是视杆,要么就是视锥。视杆细胞不仅可以使我们在昏暗的条件下看清楚物体,还可以使我们在向前看时观察到侧面的情况(边缘的或侧面视觉),但是他们不能区分颜色。视锥细胞可以区分颜色,但是要求有较强的光。视锥细胞集中在视网膜中央,使我们在笔直向前看或是在看一个在很好的照明条件下的物体时能够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当光线投射或是倾泻到视杆和视锥细胞上时,化学反应就产生了,这也相应地产生了电脉冲。这些电脉冲通过神经纤维传导至视觉皮质,最终到达大脑的视觉区域。视网膜上接收到的影像是倒立的,这由角膜和晶状体的突起形状所导致。大脑将从两只眼睛收获的图像整合,重新解读信息,使我们能够看到正立的物体。

视网膜黑点和视网膜中央凹

几乎占据视网膜中央的部分就是视网膜黑点。它很小,却是视网膜中高度敏感的部分,为我们提供集中的或笔直的视线,同时使我们能够看清物体的细节,或是从事一些近距离的活动,比如说:阅读。在视网膜黑点中小的凹陷叫做视网膜中央,它仅含有视锥细胞并提供最敏锐的视觉。

神经纤维

视网膜聚集的视觉信息由一束100多万条的神经纤维输送至大脑的视觉皮层。这种在大脑和眼睛之间传送信息的纤维称为神经纤维。大脑立即对视觉神经冲动解码,并协调从两只眼睛中获得的视觉信号以形成三维图像。

视网膜上可视的黄圈就是神经纤维在眼睛后部形成的地方。这个位置叫做视神经乳头。

最后,请记住眼睛的一个重要用途并不只是看东西,眼睛可以显示出每日调节身体内部生物钟的光脉冲。即使是盲人和那些无法区分明暗的人也能够接收足够的光线以调节睡眠一一觉醒周期,只要他们的眼睛还“坐落”在眼眶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便是盲人也应该注意自身的眼部健康。

正常视觉(1.0视觉)  通常来讲,人们使用正常视觉或是1.0视觉这个词,很有可能指的是视觉灵敏度,或是一个人看斯内伦视力图的情况。视觉灵敏度指的是一个人视觉的清晰度,用于衡量一个人的视力状况。

通过对许多人的观察,眼部医生断定一个“体格正常的”人站在距离视力表6米时所能看到的图表上的内容。如果你拥有1.0视觉(也称为视觉灵敏度比率),那就意味着,当你站在距离视力表6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体格正常的人所能看到的内容,也就是标有6的那条线。

换句话说,如果你有1.0视觉,那么你的视力是“正常”的,绝大多数人可以看到你站在6米远看到的内容。有些人的视力比1.0更为敏锐。医生可能会这样写:1.2视觉。就是说你在6米远看到的内容是其他人在5米远所能看到的。视觉灵敏度比率的数值越大,视觉灵敏度就越高;数值越小,视觉灵敏度就越差。因此,1.2视觉要比1.0视觉要好,0.8视觉要比1.0视觉差。

鹰、猫头鹰和其他捕食性鸟类的视觉要比人类的敏锐。鹰的眼睛较小,但是眼睛内部挤满了传感器(视锥),这便使鹰的视觉比人类的视觉敏锐八倍,鹰可能具有10.0视觉。

怎样用斯内伦视力图测你的视力

确保将视力图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

有“正常”视力的人应该可以从6米以外的距离看到标有“6”的那条线的内容。一个可以看到这条线上内容的人可以说是拥有正常的视力或是1.0视觉。

能够看到标有“4.5”,“3”……线(这些线都在“6”线的下方)的内容的人的视力比正常视力要好。他们的视力可以被分类归纳为1.2,2.0……表明这些人从6米的距离就可以看到正常人在4.6米,3米或其他距离所看到的内容。

相反,那些视力比正常视力差的人则看不到“6米”线的内容,只能够看到“6米”线上方的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奥尔德斯·赫胥黎(他曾经几乎连书都不能阅渎)的亲身经验最值得关注:“事实胜于雄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书了,现在依然很好,视力没有丝毫减退!……这是最有说服力的验证”

——《美丽新世界》作者(因角膜炎部分失明,保存的视力仅够吃力地阅读)

时间已经证实贝茨治疗法的价值,这个世界应对此心存感激。

——哈里斯·格鲁曼(《通向好视力的新方法》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眼镜说再见(改善视力的贝茨博士护眼法)/哈佛医学院专家健康指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W·H·贝茨
译者 田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23217
开本 32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7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