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对艺术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具体包括:《艺术的位置:从娱乐到审美》、《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理论发现及探析》、《艺术形象创造的“寓多于一”——兼及“一”与“典型”的界限》、《中国画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中国山水画中“一”的底蕴》、《曹禺剧作中陈白露式人物的审美价值》等。
图书 | 艺术的位置与创造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对艺术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具体包括:《艺术的位置:从娱乐到审美》、《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理论发现及探析》、《艺术形象创造的“寓多于一”——兼及“一”与“典型”的界限》、《中国画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中国山水画中“一”的底蕴》、《曹禺剧作中陈白露式人物的审美价值》等。 目录 上编 艺术的位置:从娱乐到审美/002 中国艺术“以丑为美”的理论发现及探析/013 艺术形象创造的“寓多于一”——兼及“一”与“典型”的界限/030 主题·主脑·主旋律——兼评现代流行主题概念的弊端/038 立意与作品涵义/047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052 创作个性自由与人物性格逻辑/058 生活·发现·独创/063 艺术创造的心灵:感性与理性的二位一体/070 中国艺术质之趣的形态特征/084 下编 艺术与诗/094 中国画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108 中国山水画中“一”的底蕴/118 “画到生时是熟时”/122 曹禺剧作中陈白露式人物的审美价值/127 改编与移植:影剧艺术形象的塑造/140 绘画“三部曲”:“神遇”——“物化”——“迹化”/146 舞蹈动作的形式美与本质感/152 艺术形式的感性美与内涵力/15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构与心理体验深度/16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的位置与创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耕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9002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0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46 |
宽 | 18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