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刀锋(11个人的中国史)/曾纪鑫读解中国历史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周文王:传统文化的“上帝之手”

《易经》,一般称为《周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左传》一书。至西汉时,儒家学派将《周易》、《诗》、《书》、《礼》、《乐》、《春秋》等著作奉为经典,名日“六经”,《周易》这才被称作《易经》。

《周易》一书到底成于何时?对此,《周易大传》曾以一种把握不定的疑虑口吻写道:“《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迄今为止,学术界虽然尚未得出一个无可置疑的肯定结论,但大都认为该书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之际或之前。

那么,作者又是谁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历来就有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史记》作者司马迁也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他在《报任安书》一文中曾写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之语。西伯,也就是周文王,因其为商朝末年西方强大的方伯之国周族领袖,故称西伯。当然,也有人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中记有周文王之后的史事而提出质疑,认为卦爻为周文王推演,而辞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实,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成书难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个从雏形到充实、完善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多人乃至数代人的构思、采辑、撰写、订正、增补与润色才有可能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文本。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肯定作者就是周文王一人,但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在我心中一直是部望而生畏的皇皇大著。它像一处深不见底的黑洞:错综复杂的卦爻符号令人眼花缭乱、简略古朴的文言语汇几乎不知所云、枯燥艰深的哲学内蕴密码般难以破译、包罗万象的繁复别致一时无从言明……《易经》以一套古奥艰涩的话语系统,向我们诉说、展示的是一个遥远、朦胧而游移的陌生世界。

它像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迷宫:这里,既有远古的愚昧与浅稚,也有文明的智慧与深邃;既有僵化腐朽的文化因子,也有现代科学的朗朗光照;既有天人合一的融融交响,也有焦虑矛盾的痛苦撕扯;既有唯物的辩证,也有唯心的神秘;既有恬淡幽静、舒缓寂寞的小桥流水,也有惊涛拍岸、一泻千里的长江大河……《易经》将这些既矛盾又统一、既复杂又简单、既绚丽又平淡、既古朴又现代的对立熔于一炉,总是搅得我们晕头转脑,无法理出一个了然于胸的明晰世界。

它像一座庞大的综合知识宝库:组成《易经》的“硬件”,即原有的文字与符号并不多,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就可全部囊括,然而,它却集中国古代天理、命理、圣理、数理、哲理、心理、文理于一炉,举凡哲学、史学、数学、美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字学、符号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多层次的自然社会学科,似乎无所不容。诚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

P5-6

书评(媒体评论)

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有现实关『-不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他的文化历史散文偏重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现代认识与评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富有当代作家的人文情怀,是中国近年来散文写作最重要的收获。

——谢泳(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学者型作家曾纪鑫的《历史的刀锋》以古代顶尖级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在激情与理性的诗意化书写中,对中国历史进行方方面面的描述与反思。’该书融历史的厚重、文学的灵动、哲学的睿智于一体,是中国文坛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纵横捭阖的大气之作。

——胡平(著名作家、学者)

《历史的刀锋》站在今人的立场上,以西方传来的启蒙思想为参照,析事论理,融理于事,有的放矢,既有沧海桑田的历史感,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曾著描写精彩,议论精辟,文质和谐,不但好读耐读,而且启人深思。

——昌切(著名批评家,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本书别具匠心地找寻到中国历史大事件的黄金锲入点,选取了11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以超越的视角和新理性的历史观,兼容并蓄,重新定位如下历史个人: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桂。我们读后会发现,他们沉重的呼吸,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轨迹的变迁。

——梅毅(作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目录

楔子:被“上帝”选中的“代言人”

周文王:传统文化的“上帝之手”

吕不韦: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

秦始皇:奠定专制皇权的铁血之王

刘邦:流氓皇帝的历史烙印

董仲舒:万马齐喑的始作俑者

曹操:面对历史的双重改变

拓跋宏:民族融合的自觉先行代表

唐太宗:走向皇权人治的盛世之巅

赵匡胤:不胜重负的黄袍加身

朱元璋: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

吴三桂: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

序言

被“上帝”选中的“代言人 ”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刻下了一定的烙印。历史就像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绵绵长河,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总之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便“身不由己”地跌入其中、陷入其中、融入其中了。

历史“活”在我们置身的现实之中,现实便是历史的浓缩与延伸。历史积淀的成果是文化,文化赋予人类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与生活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历史脱胎而来,自第一声长啼开始,就有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我们的人生。因此,那已然消逝的每一历史阶段,都包蕴着相当密集而丰富的信息与内涵,这些信息与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尽管已经发生的一切无可更移,尽管历史的影响相当深远,但并不等于我们只能戴着沉重的镣铐在历史的阴影与宿命下蹒跚起舞,而是可以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力,以史为鉴,创造超越往昔的新的历史。于是,正确地认识历史,对今天生活着的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谈论历史时,常免不了提出多种假设:要是没有某某人物出现,要是没有某某事件发生,要是历史朝另一个方向稍微一拐,那么,我们今天的现实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

其实,这种种假设,便是历史的偶然性。历史偶然往往通过某些代言人予以体现,这些代言人便是人类的强者,历史的弄潮儿——伟人、英雄与豪杰。

透过纷繁驳杂的偶然表面,在历史的内里,又分明贯穿着一条清晰可现的脉络,一种颇富意味的规律——这便是历史的必然!

偶然与必然相互结合,历史才显出它的汪洋恣肆与斑斓多彩。

基于以上认识,我开始了《历史的刀锋:11 个人的中国史》一书的构思与创作。

对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史史料经过一番爬梳剔抉,我从“改变历史”这一角度,选取了十一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桂。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一些被“上帝”选中的“代言人”,那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上帝正是通过他们拨动了历史的转盘,不仅决定了民族的命运,改变着历史的昨天与今天,还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前途与未来。

我将选取的十一位历史人物还原于当时复杂纷纭的历史舞台,置放在整个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历史空间,以当代全新意识,对他们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独特经历、复杂心态、人格力量、智慧经验、功过是非、历史影响等进行观照比较、透视研究。

这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相当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翻阅、研读、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得拥有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丰富知识才行;除了纵向描述外,还得进行横向的中西比较;而最关键的是,这些代言人大多都是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的顶尖级人物,他们的行止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好些都耳熟能详,我非但不能重复前人的话语,更得有超越他人的独特描述与深刻感悟才是。

我选取十一位古代历史人物,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叙述这些显赫的历史个体,而是以他们为载体,对中国历史进行方方面面的描写与反思。

我以周文王及其推演的《周易》为本,探讨中国文化之源,正是一册薄薄的《周易》,改变了古代文化发展轨迹,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文化基质;以秦始皇为线索,侧重于他对中国皇权专制政体的奠定与作用;以刘邦的胜利说开,状写其流氓行径及怀柔政策上升为民族的主流话语后对国民性的改造;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入手,论述文化专制如何与政治专制合谋,对民族激情、活力、智慧、创造的残酷扼杀;以孝文帝拓跋宏的主动接受中原先进文化为契机,论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及中华民族那令人肃然生畏的内在同化力与凝聚力,即使世界上最富特色、最难同化的吉普赛人与犹太人,也能使他们如落入沙漠的雨滴般与汉族农耕文化融为一体;通过唐太宗“贞观之治”这一皇权人治盛世之巅的描述,探讨中国的土壤能否自发诞生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外来的法治之苗能否移植成活长成参天大树;从宋太祖赵匡胤由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不胜重负展开笔触,追寻北宋军事何以一误再误,并导致中原从此积贫积弱,成为少数民族逐鹿的广阔战场;以农民皇帝朱元璋的狭隘变态为由,写他如何用管理农业的方法治理国家,遏制商品经济之苗,将整个中国农业化,使得古代社会更加凝固不变、停滞不前,与同时期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

偶然在历史进程中固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环境、气候、种族、时代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像一条红线,总是那么突出地贯穿于古今历史之中,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呈螺旋状态势向前行进。中华文明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中自我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亚细亚文明系统,与以古希腊为源的西方文明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体系。其优劣得失,也在古今、中西间的纵横比较中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具体创作时,我尽可能地以西来的启蒙思想为参照,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打通文、史、哲之间的联系与通道:以历史与历史人物为载体,用哲学的思维审视反思,以文学的方式描摹再现,熔历史的厚重、文学的灵动、哲学的思考为一炉。

《历史的刀锋》不是学术论著,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集,适合于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水平稍低的读者可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获得一定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文化较高的读者则可领悟蕴涵其中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怎样一步步从远古走到今天,神秘莫测的“上帝之手”如何拨动历史的转盘,从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等重大命题,获得较为明晰的认识与启发。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历史的转盘在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的操纵下,通过一个个走马灯似的“英雄”不断地拨动着旋转不已,一直转到了今天。天翻地覆的政治事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早就化为股股云烟飘散、消失在历史深处,犹如一道道流血的巨创,再大也可被时间缝合、痊愈。巨创不再,但伤疤永存。这疤痕就是代代积淀、凝聚而成的传统文化,它们形成一种民族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不断地作用于历史、影响到今天,无声无息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个人信仰之中。

回望历史是为了活得更加清醒,研究历史是为了变被动人生为主动“出击”,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如果有一天,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客观必然全在人类的认识与掌握之中,从而择优选取最佳时间、最佳人物、最佳途径等机动、可变的偶然因素,按照人们认可的理想模式加以改变、创造,那时的人类社会,当是一番怎样的光明与灿烂?

内容推荐

曾纪鑫的《历史的刀锋(11个人的中国史)》从改变历史的角度,选取古代社会在历史转折关头对中国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十一位典型代表人物,将他们还原于当时复杂纷纭的历史舞台,置放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历史空间,以西来的启蒙思想为参照,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观照与比较、透视与研究、描述与反思。从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历史偶然中寻出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把握历史脉搏与发展线索,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斑斓图景。

编辑推荐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于历史长河与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曾纪鑫的《历史的刀锋(11个人的中国史)》别具匠心地找寻到中国历史大事件的黄金锲入点,选取了11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有举足轻重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以超越的视角和新理性的历史观,兼容并蓄,重新定位如下历史个人: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桂。我们读后会发现,他们沉重的呼吸,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轨迹的变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刀锋(11个人的中国史)/曾纪鑫读解中国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纪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34264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4303910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