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其中,汉字是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文字,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师妏编写的这本《汉字》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借以汉英对照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中国文字的精髓。
图书 | 汉字/中国红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汉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其中,汉字是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文字,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师妏编写的这本《汉字》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借以汉英对照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中国文字的精髓。 内容推荐 师妏编写的这本《汉字》讲述了:中国的汉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其中,汉字是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文字,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 目录 悠久的汉字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发展 神奇的汉字 汉字的注音 汉字的构形 汉字的字义 汉字造字法 优美的汉字 汉字与书法 汉字与篆刻 汉字与诗歌 汉字与对联 附录 汉字书写工具 如何写汉字 试读章节 汉字与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篆书为主的书法与镌刻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2009年,中国篆刻同中国书法等项目一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与书法密切相关,因印面文字以篆书为主,故称“篆刻”。篆刻艺术,就是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在金属、竹木、玉、石等印材上进行镌刻,具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因其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篆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万千气象纳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人们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具有深厚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篆刻由来已久,笔意劲秀的殷商甲骨文就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时,篆写作“球”,因凡是刻在玉石上的花纹都叫做“球”。后来,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因而“球”改写为“篆”。在古代,凡是玉、石、竹、铜等材料上的雕刻都可以称为“篆刻”。汉代王莽(前45—公元23)定六书时,印面上的文字称为“缪篆”,从此确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仍以篆书作印。明清两代,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形态。篆刻从广义的雕镂铭刻变为治印之学。 篆刻的书体一般以大篆、小篆和汉篆为主,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明清之际,许多印章大家以自己创造的独具风貌的篆书入印,形成了众多流派。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印文的形体美,主要表现在线条和章法两方面。 线条之美 篆刻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笔法、章法等方面的讲究,只不过两者使用的工具不同,前者为毛笔,后者为刀。在印章上镌刻不同于在纸上书写,其难度更高。篆刻印章,首先需要懂得汉字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篆书,要了解字体的源流、结构,掌握篆书的写作方法,才能够将文字正确地组合在印面上。其次,还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要求掌握文字的线条。篆刻讲求以书法入刻,刀中见笔,笔中见刀。印面上的文字线条,既要曲直适宜、纵横得法,又要笔画精到、结体自如,呈现出一定的审美情趣。 章法之美 篆刻的章法,即印面文字的安排和布局,是篆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需要在很小的范围内,用不多的文字表现其艺术魅力。不但文字要富有变化,布局更要丰富多彩。篆刻的章法布局需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稳匀称、挪让呼应、留红空白、盘曲变化、疏密统一、穿插有致以及巧拙适宜等。 平稳匀称是最基本的原则,一般来讲,要做到笔画多的字不显得繁杂,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稀疏。挪让,即通过移动文字笔画的位置来使印面气势舒展;呼应,即使章法上的两个相同部位彼此遥相呼应,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盘曲变化是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文字做屈伸方圆的处理。印面汉字笔画多寡悬殊的印章,古人通过“疏可走马,密不过针”的方法进行处理,给人以强烈的疏密对比感。穿插有致,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将笔画随势伸缩,上穿下联。巧、拙是两种不同的印章风格,巧拙要相互适宜,不能太纤媚,也不能太狂怪。 章法在印面上呈现出形状大小、虚实疏密、奇侧均衡、俯仰向背、和谐变形、写实夸张等不同的空间关系与空间特征。出于对印面章法布局的需要,有时会对文字加以繁化、简化、共笔、伸缩或移动部位。除了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处理外,还可以利用汉字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等方式来处理布局。 印章的方寸之地最讲究布白,也就是留出空处。印章的留白处,朱文(印文的两种形式之一,也称“阳文”,指篆刻成凸状的印文)中称“空白”,白文(与朱文相对,也称“阴文”,指篆刻成凹状的印文)中称“留红”。古人有“分朱布白”即留红与空白之说,表达了篆刻章法中文字造型美的艺术原理。留红与空白,是篆刻章法中疏密对比最强烈的手段之一,需要灵活处理,做到密而不乱,疏而不空。 大多数印章的字按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顺序进行排列,除此之外,有少数印文顺序为右起横行或回文。有时,为了布局需要,将繁复悬殊的文字斜角对称分布,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列,称其为“回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通过文字部件的置换、重用、省简等方式,处理成只占一个字的形式,称为“合文”,又称“合书”。 P89-108 序言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897位开幕式表演者操作着897块活字印刷字块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和为贵”的思想,同时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的汉字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同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而汉字是其中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一套具有成熟体系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不同于世界任何一种文字,具有独特的性质:拥有方方正正的方块式结构,因此又被称为“方块字”;使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注音;书写时讲究笔画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则;有六种造字原理,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演变出了多种字体,包括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中国书法、篆刻、诗歌、对联等传统艺术形式则展现了汉字富于变化的形体和极富韵律的节奏。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 本书通过对汉字的历史、汉字的特点,以及书法、篆刻、诗歌、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介绍,向读者展现中国文字的精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字/中国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师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451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8 |
CIP核字 | 2014114548 |
中图分类号 | H12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0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