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喻为一个有机体,罗伯特·达恩顿著的《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可以说是从法国文化史取下一个组织切片,然后拿来做断层扫描。不论这个比喻有没有吸引力,展读本书保证是不可能空手而还的宝山行。即使不喜欢学究气的读者,只要不理会注释,同样将会发觉本书易读易解又趣味横生的一面。
图书 | 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历史与理论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喻为一个有机体,罗伯特·达恩顿著的《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可以说是从法国文化史取下一个组织切片,然后拿来做断层扫描。不论这个比喻有没有吸引力,展读本书保证是不可能空手而还的宝山行。即使不喜欢学究气的读者,只要不理会注释,同样将会发觉本书易读易解又趣味横生的一面。 内容推荐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印刷工人虐待并屠杀了工厂周围所有的猫,特别是他们工厂师傅老婆的宠物猫。罗伯特·达恩顿著的《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详尽描述并解释了这一诡异的事件,由此展开对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不只是人们想些什么,而且包括他们怎么思考——的论述,并通过解读“鹅妈妈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等童话故事以及警察档案和知识树等多种文化现象,对法国文化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娓娓而谈,充满异趣。该书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新文化史学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目录 谢辞 修订版序 导言 第一章 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第二章 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狂欢 第三章 资产阶级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第四章 警探整理他的档案:文坛解剖 第五章 哲学家修剪知识树:《百科全书》的认识论策略 第六章 读者对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 结语 注释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历史与理论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罗伯特·达恩顿 |
译者 | 吕健忠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055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2014139092 |
中图分类号 | K565.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Basic Book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