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精)/自然雅趣
内容
编辑推荐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精)》的写作对象是蚯蚓,作者艾米·斯图尔特把目光关注到不引人注意的蚯蚓上,风趣而不落俗套的介绍了蚯蚓这种渺小却具有坚韧生命力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

本书从达尔文对蚯蚓的研究入手,以作者自己在私人花园里饲养蚯蚓的经历与经验为纲,关联了“蚯蚓生态学”的方方面面。在书中作者反复提醒,蚯蚓这种听不见也看不见的看似卑微的生物,对自然生态却有着巨大而长久的影响,而且在未来的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利用与转化等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供挖掘。

内容推荐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精)》作者艾米·斯图尔特多次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榜单。在这本俏皮的小书中,她将带我们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我们星球最重要的守门人:卑微的蚯蚓这些细小的生灵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其中包括了导致恐龙灭绝的那一次。

受到达尔文的启发,艾米·斯图尔特,以她幽默风趣而不落俗套的风格,探索了蚯蚓令人惊异的地下王国她揭露了我们脚下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观察着自家花园与蚯蚓箱内成千上万条蚯蚓,考察了蚯蚓在科学前沿做出的贡献一一从有毒化学物质清理到关于再生的研究。

目录

著者说明

达尔文的蚯蚓

无名英雄

撼动大地

土壤的消化道

它们既看不见也听不到

来自欧洲的征服

在森林中

追踪巨型蚯蚓

大自然的挖土机

统计蚯蚓

变废为宝

公共责任

蚯蚓的崛起

自己动手:蚯蚓堆肥管理指南

词汇表

试读章节

环球旅行总共耗费了五年的时间,这比达尔文预想的长了不少。而他同样没有想到的还有旅行中的众多发现。和他一起随船回国的不仅有环球旅行的荣誉感,还有超过两千页的日志,一千五百件浸制标本和接近四千件剥制骨骼和烘干标本。达尔文耗时多年整理归类这些标本,然而达尔文耗时更久的是发掘这些标本真正的价值。因为正是在这里,在这些收集的化石、昆虫和鸟类骨骼中,他发现一系列的证据,引领着他一步步走近仍然迷雾重重的演化生物学理论。经此一役,那在郊区当牧师的职业道路早已被达尔文抛诸脑后。现在的他已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成为一名科学家。

可是,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并没有谁能提供这位生物天才一份稳定的工作。当他乘小猎犬号回国后,已是身心俱疲,堆在手头的工作让他喘不过气,而未来的方向也是迷雾重重。一开始他近乎痴狂地把时间投入在整理旅行笔记和其他记录上,但没过多久,由于健康问题越发严重,达尔文无奈决定听取朋友的忠告,花几周的时间到乡间休养。确切地说,他将要前往的地方是他叔叔约书亚·韦奇伍德位于什鲁斯伯里的住处。在去韦奇伍德家之前,达尔文一直忙得不可开交,直到他叔叔把他带到了恬静的英国乡问牧场。在那里,韦奇伍德向达尔文提起了乡间铺路的煤渣和他放在土壤表层的砖头,会在几年的时间里渐渐陷入土中的现象。达尔文确信,这一切的发生与土中蚯蚓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能有如此的影响力,蚯蚓势必是强健有力而执着的,但这却与当时人们对此类低等蠕虫的普遍看法相悖。

尽管达尔文在环球旅途中已大开眼界,但他叔叔家的后院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同年的晚些时候,在伦敦地质学会就这个问题做了报告。在那个时期,科学家们正试图寻找一些看似简单问题的答案:比如尘土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灰尘会落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上?(达尔文对于第二个问题,以他一贯的文风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时常落在大西洋航行船只上细尘的看法》)自从他拜访了他叔叔家后,达尔文开始相信蚯蚓,单单靠蚯蚓自身的力量,对表土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表土层在达尔文的年代常被称作腐殖土)。

达尔文先后对自己研究蚯蚓的文章做了一些修订,几年后他的成果再次在地理学会的期刊上发表了。但在那段时间里,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小猎犬号游记出版。除此之外,他手头还有好几个正在进行的项目,这包括了后来《物种起源》的初稿。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他将出版涵盖了攀援植物习性、人类情感、兰花授粉策略和动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等多本著作。与此同时,他将继续润色他最为人们所知的著作:《人类的由来》与《物种起源))o蚯蚓在那段时间里似乎并没有占用达尔文过多的精力,它们并没有过多地出现于他的著作里。  达尔文晚年把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到了蚯蚓的观察中,他关于蚯蚓的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看来,这将会是一本有趣的读物,”达尔文在《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出版前写道。“我对书中的主体有着长期的观察,我或许过分关注了一些愚蠢的细节。”尽管如此,这本书以其流畅的文笔和出人意料的结论,吸引了不少大众读者的目光。

达尔文在其著作中详细记载了蚯蚓吞食土壤和排出蚓粪的体积,推测每英亩的花园土中,栖居着超过五万条蚯蚓,而它们每年可以产出约十八吨蚓粪。他研究了蚯蚓群落将置于土表物体逐渐埋入地下的能力,小到一把撒在地上的粉笔头,大到因蚯蚓们辛勤的世代努力而保存于地下供考古学家研究的古罗马遗迹。然而,书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他肯定了蚯蚓转化土壤本身的能力。“它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土壤中的粗颗粒研细,并使腐殖质小颗粒与其肠道黏液均匀混合。我相信人们在注意到这些事实后,都不会再怀疑蚯蚓在自然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那个年代,学界普遍认为达尔文对于蚯蚓能力的估计存在夸大其辞的成分。在达尔文时代以前,没有科学家对这类生活在我们脚下的生灵有过如此的兴趣。破坏植物根系,排出成堆的蚓粪污染草坪基本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蚯蚓的普遍看法。而它们在当时被认可的一点作用仅仅是疏松土壤以促进水分渗入地下。至少有一名达尔文著作的评议者坚持认为,蚯蚓实在是太脆弱无力了,根本无法完成达尔文分派给它们的搬运大量土方的工作。另一位论者则冷冰冰地批评,在大多数人眼中,蚯蚓仅仅是一种眼盲、聋哑、没有感觉、身上裹着令人生厌的黏液的蠕虫。面对众多非议,达尔文先生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为蚯蚓复名的重任,让它们一下成为了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明星物种,“使地质剧变、抚平坡地的搬运工,人类值得信赖的朋友”。

P007-010

序言

在我书桌前的墙壁上钉了一张苹果树的插画——一棵完整的苹果树,这意味着绘画展现了它的根系、树干还有枝桠。树本身的高度只有五六英尺,但它的根系延伸到了惊人的地下十二英尺深处,伸展开来也比树冠层要大得多。这幅画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在我们脑海中的苹果树事实上是整棵植物中相对无关紧要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优雅而广阔的根系顶端,一个会分枝的低矮突出物罢了。

树到底是否确在画面的顶部呢?以某种方式来看,树看起来确实像是在它那巨大根系的下方。当我把画面翻转,让根系朝上而树木本身朝下,我便得到了一棵更加优雅的生物。它的肢体像河流一样向各个方向伸展。根系的形态是完美的,如此的飘逸却又对称,就像树木栽培家在多年修剪后一直想要达到的境界一般。

画面翻转后,我得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树木的功能。树的枝叶、果实其意义当然是很明显的,它们为蜜蜂提供花粉,为筑巢的鸟儿提供树枝,给园艺爱好者们提供果实,而树叶则源源不断向空气中补充氧气。但现在,当我再一次审视这一切时,我发现原来树根才是树真正的主体,而我很好奇——或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好奇——根系之间到底居住着一些怎样的生命呢?地面以下的那个世界看起来是怎样的呢?如果你问某人在海平面以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大多数人都可以给你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地面以下的生活知之甚少。就算是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

我意识到,我对自己房子下方那一小块土地,所知甚少。我对地下十二英尺深的地方还拥有所有权吗?二十、五十或是一百英尺深处呢?在我居住的这一带,地壳的厚度大约有十五英里。再往下,就是上千英里厚的地幔了。这一小块土地,一直深入地球红热的中心,都还属于我吗?当然,在某个特定的深度,我就事实上失去了对它的所有权,而那里则是一片不属于任何人的、未探索的地带。

而到底有什么东西生活在那里——在我的房屋之下呢?当我开始思考我的房产并不仅仅宽至邻居家的围栏,深到后街的小巷为止,而一直深入地下上百英尺深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仅仅付了一点钱,就买到了一个正好在我房子下方的地下王国。上百万的,不,亿万的生命生活在这一片并不宽广的土地里,而我也惊讶地发现,我对它们的了解是如此之少。

在土壤生物中,首先抓住我眼球的就数蚯蚓了。毕竟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我不能错过的事实是,我们和蚯蚓通力协作,一起松土,一起为植物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但我还是一直怀疑,关于蚯蚓的故事并不仅仅如此。我想它们给我预存了若干惊喜,因此我开始研究它们的习性。我很快发现,它们对于土壤中发生的一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一直留着这张苹果树的插画是因为它提醒着我,作为一棵植物,它们真正的美,存在的真正意义,也许并不在地面上——我花园中这片小小的国度里。一棵苹果树并不仅仅是我们肉眼所见,而是丰富得多。为了了解它生长的土地,倾听它的心跳,揭秘它的灵魂,你就必须到它生活与呼吸的地下世界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精)/自然雅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艾米·斯图尔特
译者 王紫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06108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4151441
中图分类号 Q959.193-49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lgonquin Books of Chapel Hill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