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主流文学大师,中产阶级的精神路标《纽约客》短篇圣手,与卡佛共同引领文学的极简时代,创作巅峰期的短篇精华独家呈现,安·比蒂《纽约客》作品第一次全集出版,关注“迷惘的一代”心灵之路,注视他们的回归与新的困境,最圆熟细腻的文笔描摹婚姻、男女的苦痛与进退维谷。《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三部。
图书 | 纽约客故事集(Ⅲ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主流文学大师,中产阶级的精神路标《纽约客》短篇圣手,与卡佛共同引领文学的极简时代,创作巅峰期的短篇精华独家呈现,安·比蒂《纽约客》作品第一次全集出版,关注“迷惘的一代”心灵之路,注视他们的回归与新的困境,最圆熟细腻的文笔描摹婚姻、男女的苦痛与进退维谷。《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三部。 内容推荐 《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三部,是她跨越新世纪,把中产阶级推入全新领域的短篇作品集。她的年轻人步入了中年,她的人生体验愈加深沉,无论是饱受创伤,对生活无计可施的单身母亲,还是受男人掌控,精神肉体伤痕累累的女人,抑或是无爱婚姻中木讷前行,心灵无所依托的男人,再也没有无需知道去向的旅行,再也没有不由分说的任性,再也没有随时重来的爱情。当迷惘的一代人最终确定了站姿,全意接受婚姻、事业与家庭的规约,比蒂仍然站在他们身旁,讲述他们的困境,言说他们的苦痛。 目录 玛丽的家 霍雷肖的把戏 第二个问题 赞拉 世上的女人 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查找和替换 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释 压顶石 诱鸟 试读章节 我的妻子,玛丽,打算办一个晚会—一个有人承办饭菜的晚会,她要邀请新老朋友和左手边的邻居们—我们跟他们有来往。承办人快到的时候,莫莉?范德格里夫特打来电话,说她女儿烧到华氏一百零二度,她和她丈夫来不了了。我看得出来我妻子安慰莫莉的时候有些失望。然后,电话打完没几秒,莫莉丈夫的汽车就开出了车道。每次听到车子疾速开出,我的第一个念头总是有人离家出走。我妻子的猜测要实际些:他是去买药。 我妻子自己就在我们和好后这三年中出走了两次。第一次,她盛怒之下一走了之;第二次,她去怀俄明看朋友,把一周的访期延长到了六周,尽管她没有真的说不回来,可我就是没法说服她订机票,也没法让她说她想我,更不用说爱我了。我是做过一些错事。我给自己买昂贵的新车,把旧车淘汰给了她;我赌博输过钱;我有一百次回家太晚,误了吃饭。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妻子。是她在我们打算离婚的时候搬出去的。我们和好以后,又是她飞车离去,以此结束我们的争吵。 这些事在人心中载沉载浮,一点小节就会让我想起她每一次出走,或是威胁出走的情形,或是她想要一件我们买不起的东西时,会用一双我形容为“震惊的兔子”式的眼睛瞪着我。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努力振作。她一直在找工作,而我下班直接回家,我们一起解决电视遥控器的矛盾:我让她用一小时,她让我用一小时。我们一晚上看电视的时间尽量不超过两小时。 今晚不会看电视了,因为有鸡尾酒会。这时候,承办人的车已经并排停在了我们的房前,承办人—一个女人—正把东西搬进屋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在给她帮忙,估计是她儿子。她有多愉快,他就有多消沉。我妻子跟她拥抱了一下,两人都笑了。她跑进跑出,把盘子端进来。 我妻子说:“不知道我该不该出去帮忙。”随即自问自答道:“不—她是我雇来做事的。”然后她暗自微笑起来。“很遗憾范德格里夫特一家来不了了,”她说,“我们给他们留点吃的。” 我问要不要用音响放点音乐,可是我妻子说不要,说话声会盖过音乐,要不就得把声音放到很大,会吵到邻居。 我站在外屋,看着承办人和那个男孩。他进门时伸直胳膊拿着一个餐盘,小心翼翼的,像一个孩子手持着让他有点害怕的小烟花。我看着的时候,玫太太,那个我们不来往的邻居(有天晚上我们睡觉以后,忘了关前廊灯,她叫来了警察)和她的两只玩具贵宾犬安娜克莱尔和埃丝特从我们屋前走过。她假装没有注意到一个承办人正把晚会食物端进我们家。她能一眼把你望到底,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幽灵,连她的狗也炼就了这种眼神。 我妻子问我最想见到谁。她知道我最喜欢斯蒂夫?纽荷尔,因为他是这么滑稽,不过为了让她大吃一惊,我说:“哦—能见到赖安一家挺好,可以听听他们的希腊之旅。” 她对此嗤之以鼻。“等到你开始关心旅行的那天再说吧。”她说。 她和我一样,对争吵同样负有责任。她的话里带着刺。我尽量使用礼貌的语调和措辞,而她却毫不客气,轻蔑地哼哼鼻子,再来几句尖刻的话。这一次,我决定置之不理—就是不理睬她。 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妻子要和那个承办人亲亲抱抱的,但是后来她们聊天的时候我记起了我妻子是几个月前在亚历山德里亚的一个送礼会上遇到她的。她们俩朝一个女人直摇头—我没见过那个女人,所以她一定是我妻子以前工作时交的朋友,她们俩还说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医生会让生产持续六十多个小时。当锡纸从魔鬼蛋 上揭掉的时候,我听明白了,那个女人现在没事了,她离开手术台前结扎了输卵管。 男孩没说再见就回到了车里。我站在走道上,望着门外。他上了车,用力关上车门。他身后,太阳落山了。又是那种过去曾会让我着迷的橘粉色落日。但我马上从门口走开,因为我知道承办人要出来了。事实上,如果我不必跟她寒暄客套,反而更好。我不大擅长跟不认识的人找话讲。 承办人把头探进我所在的房间。她说:“祝晚会愉快。我想你会很喜欢那个火辣辣的豆泥蘸酱。”她微笑着,还出乎我意料地耸耸肩。似乎没有理由耸肩。 我妻子托着一盘肉片从厨房出来。我主动要求帮她拿,她却说自己很挑剔,情愿自己来,这样她就知道她都把东西放哪儿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就不能看看桌子,看自己把东西放哪儿了,但是我不宜在她干活儿的时候提问,她会发脾气,情绪急转直下。所以我出去了,在门廊上看天色渐暗。P1-4 书评(媒体评论) 她对人性的多重探索中,有一种最终给予我们信心的智慧和同情,不是因为一定有希望好转,而是因为这种探求意欲发现什么让我们疼痛,什么又让我们去关怀身边的人们。 ——2005年美国“雷”短篇小说奖授奖词 比蒂是善用沉默的艺术家,是善于表达我们不言说,或者无法言说的东西的艺术家,无论如何,这些东西最终都得到了表达。 ——威廉·德雷谢维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纽约客故事集(Ⅲ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国)安·比蒂 |
译者 | 周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4521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7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2013242829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11-364号 |
版权提供者 | Janklow&Nesbit Associate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