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本地话,是土话,似乎上不了大台面。但,方言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特有的声音,不经意间弥漫在我们身边,是城市彼此区别的符号。一个没有方言、没有乡音的城市,是贫瘠的,甚至是可怜的。方言,能让我们扎身一方水土,让我们对城市感到亲切而不再游离。《镇江方言大全》集结许金龙先生二十多年的辛劳研究和考证,用无声的文字为我们系统记录了镇江声音,呈现了镇江方言的学理和趣味,这是镇江区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阶段陛的标志事件,也是镇江、镇江人共同拥有的文化幸福。
图书 | 镇江方言大全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言,是本地话,是土话,似乎上不了大台面。但,方言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特有的声音,不经意间弥漫在我们身边,是城市彼此区别的符号。一个没有方言、没有乡音的城市,是贫瘠的,甚至是可怜的。方言,能让我们扎身一方水土,让我们对城市感到亲切而不再游离。《镇江方言大全》集结许金龙先生二十多年的辛劳研究和考证,用无声的文字为我们系统记录了镇江声音,呈现了镇江方言的学理和趣味,这是镇江区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阶段陛的标志事件,也是镇江、镇江人共同拥有的文化幸福。 内容推荐 2011年1月,《镇江方言大全》作者许金龙以老年男子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江苏省镇江市市区调查点”的镇江方言语音和视频采集。根据国家语委关于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语言资源调查和整理工作的要求,分别用镇江方言念读了1000个单字、1200个单词和150个句子,讲述了一则规定故事和一段20分钟的自编话题:还与老年女子、青年男子、青年女子代表演练一段40分钟的自编对话,并且用地方普通话朗读了一段故事、两篇文章,获得了圆满成功。 目录 一、名(称)词类 1.富有典型地方色彩的特色名词 2.吴语痕迹或外来方言影响、渗透、融入的名词 3.人称、各类代称、物种名称 4.器物名称(用具、衣物、卧具、炊具、酒具、原材料) 5.儿尾词(城里话居多) 6.饮食名称 7.人体部位、器官、疾病名称 8.市井习俗名称 9.孩时游戏名称 10.环境处所名称 11.形(方)式、状况、方位、时态、时段名称 二、代词类(人称、指示、疑问) 1.富有典型地方色彩的特色代词 2.吴语痕迹或外来方言影响、渗透、融入的代词 3.一般性代词 三、动词类 1.富有典型地方色彩的特色动词 2.吴语痕迹或外来方言影响、渗透、融入的动词 3.动宾结构词组动词 4.表示动作、姿势的动词 5.情态、能愿动词 6.趋向动词 四、形容词类 1.富有典型地方色彩的特色形容词 2.吴语痕迹或外来方言影响、渗透、融入的形容词 3.其他常用形容词 4.形容词成语 附:饰头叠尾形容词——加重了形容词的感情色彩 五、数字和单位名称词类 六、副词类 七、介词类 八、连词类 九、叹词与助词类 十、常用口语词句 十一、口语前缀词与后缀词 十二、假设、比较的话语 十三、反串词与辞不达意词 十四、俚语、攻讦人的词语 十五、俗语 十六、歇后语 十七、近义词归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镇江方言大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金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517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2014205592 |
中图分类号 | H173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