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钦差大臣(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场市长,慈善机关管理员,

学校视察员,法官,警局长,医官,警察两名

市长 我请诸位来,告诉你们一件极不愉快的新闻:钦差大臣快到我们城里来了。

法官 怎么,钦差大臣?

慈善机构管理员(下简称管理员)怎么,钦差大臣?

市长 彼得堡来的钦差大臣,隐了姓名来的,还带着秘密的谕旨。

法官 这真是糟了!

管理员 本来没有烦心的事,现在来了!

学校视察员(下简称视察员)哎哟!还带着秘密的渝旨!

市长 我似乎有预感的!今天我整夜梦见两只特别的老鼠。这类的老鼠我真是从来没有看见过:乌黑的、肥壮的躯体!跑来了以后,嗅闻一下,——便走开了。我对你们念我从安德烈·伊凡诺维奇·赤梅霍夫那里收到的一封信。这位赤梅霍夫,您是认识的,阿尔铁姆·费里帕维奇。这是他所写的:“仁兄、亲家、恩师尊鉴:”(用微语喃言,眼睛快速地转动)……“有事奉告……”啊!在这里:“现有一事奉告:近有大员奉谕来省视察,尤其注意我县情况。(手指向上竖起,带着极大的意义)虽然他自称是个普通人物,但我已经从可靠方面探闻其详。弟知吾兄办事有些小小的错误,这是任何人所难免,兄聪颖过人,送来之物不愿轻予放弃,”……(止读)这里是私事……“所以奉劝你,请一切处以谨慎:该大吏恐不久即赴贵城,且恐早已行抵,隐名居住某处,亦未可知……弟昨曾……”这下面是家务事情:“舍妹安娜·基里洛夫纳偕同妹丈抵此;伊凡·基里洛维奇体极胖,好弄弦琴……”这封信就是这样子。就是这个情形。

法官 是的,这情形是不寻常的,很不寻常的。有点不大那个。

视察员 为什么?安东·安东诺维奇,这是为什么?钦差大臣到我们这里来做什么?

市长 为什么?显然是命运如此!(叹)感谢上帝,以前尽到别的城里去,现在轮到我们头上来了。

法官 我以为,安东·安东诺维奇,这里有细微的,多半是政治上的原因。这意思就是:俄罗斯……是的……想发起战争,所以部里就派官员来调查有没有造反的情形。

市长 您怎么想到这上面去了!还是聪明人呢!在县城里会有造反的人!它是国境边上的城市吗?从这里出发,哪怕走三年也走不到外国去的。

法官 不,我对您说,您不要这样……您不要……上司是具有精细的眼光的:不管远不远,它总要考虑到的。

市长 不管考虑到,或是不考虑到,我是已经对诸位警告过的了。——我在自己方面已经做了各种安排,也劝你们做一下。尤其要劝您,阿尔铁姆·费里帕维奇!这位过路的官员一定先要视察您所管辖的慈善机关,所以您应该弄得十分雅观;帽子要洁净,病人不能像铁匠一样,照旧穿着破旧的脏衣服。

管理员 这还不要紧。帽子大概可以戴得干净些的。市长 是的。还有,在每张床上要挂用拉丁文或别种什么文字写下来的牌子。这是属于您的部分,赫里司强·伊凡诺维奇,——上面标明病名,什么时候起病,哪一天,哪一号……你们的病人尽抽些浓烈的烟叶,这很不好。人一走进去,永远要打喷嚏的。最好是少弄些病人,否则会立刻认为管理不善,或是医官的无能。

管理员 关于治疗一层,我和赫里司强·伊凡诺维奇自有方法,越顺其自然越好,——我们决不用成本贵的药。一个人是很普通的:假使要死,总是要死的;假使要病好,就会病好的。赫里司强·伊凡诺维奇不大容易同他们解释,他一句俄国话也不知道。医官发出一个有点像字母e的声音。

市长 我也要劝您,阿莫司·费道洛维奇,多多注意法院的环境。在你们的厅堂里,时常有上访的人们来往,卫兵们竞养了一群家鹅,还带着小鹅,尽在人的脚底下钻进钻出。蓄养家禽自然是可以嘉奖的事情,为什么卫兵们不能蓄养呢?但是在这种地方是不大合适的……我以前就想对您提起,但是不知为什么竞忘记了。

法官 我今天就吩咐把它们赶进厨房里去。您如果愿意,请过来吃饭。

P7-9

目录

钦差大臣

婚事

赌徒

官员的早晨

打官司

仆室

序言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在恬静的乡村田园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代。他的父亲爱好文艺,颇有文才,写过诗歌和戏剧。家庭中浓郁的艺术氛围使果戈里从小受到艺术熏陶,他不仅爱好文学、绘画,而且喜欢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在涅仁高级中学就读时,果戈里阅读了十二月党人的刊物(《北极星》;他非常喜欢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爱好自由的诗歌,并阅读了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的著作。这期间,果戈里显示了非凡的创作才能,与同学创办刊物,收集民间歌谣、谚语及历史文献资料,创作诗歌、戏剧和讽刺作品,并参加学校的戏剧活动,编写剧本:画布景,甚至登台表演。果戈里憎恶闭塞小镇涅仁的政治腐败和市民的庸俗,认为这些俗物“用世俗和猥琐自满的外壳扑灭了人的崇高使命”。他不满足于在庸庸碌碌的俗物中苟安偷生,他感到苦闷、孤独。1828年,果戈里中学毕业,决心去彼得堡谋生,希望在司法界一试运气,但在寻找职业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均受到挫折。鉴于自费出版的作品受到评论界批评,他将全部作品买回并焚毁。直到1829年末,他才在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找到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饱尝了官僚机构中的权势及小职员生活的艰辛。在彼得堡,果戈里结识了当时已经诗名大震的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并与普希金过从甚密。1834年秋,果戈里在圣彼得堡大学任世界史副教授,一年多以后即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彼得堡的生活经历对于果戈里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俄国专制制度和官僚体制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在这种体制下个人的悲剧命运。他的大部分作品写于彼得堡。

19世纪30、40年代是果戈里创作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果戈里时代”,由此可见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他一生创作甚丰,体裁包括诗歌、长短篇小说和戏剧。他前期的作品主要以乌克兰或其他外省穷乡僻壤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乡村生活图景,表现偏僻小城镇的闭塞,乡绅地主的庸俗腐朽、空虚无聊的生活。他的《彼得堡故事集》揭露沙俄京都彼得堡的黑暗与腐败,表现专制体制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果戈里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俄国“自然派”文学创始人,他将俄国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及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

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对俄罗斯人民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的激荡。卫国战争唤醒了饿罗斯入的民族意识,激发了爱国主义情绪;十二月党人起义则唤醒了人们对现存政治体制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正如M·P·泽齐娜在((俄罗斯文化史》中所说:“1 812年的战争,深化了俄罗斯社会中的思想分歧,激化了对俄罗斯现存社会制度的抗议,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捍卫了国家独立的俄罗斯人民,却仍然处在农奴制的束缚中。”十二月党人A·A·别斯图热夫说:“我们解救了欧洲,难道是为了给自己戴上锁链?我们给了法国一个宪法,难道是为了使我们无权谈论宪法?我们用鲜血换来了各民族间的平等,难道是为了在自己家中备受屈辱?”这个时期,也是俄罗斯经济从手工业作坊向工厂转变进而导致经济变革、封建农奴制度解体、危机重重的时期。城市开始对乡村发生影响,农民离开偏僻、落后的乡村走向城市,城市工商业崛起。但是现存的政治体制,官僚主义、政治上的腐败,以及专制制度对文化的控制,不仅损害了俄罗斯人民的利益,给人民带来灾难,使他们备受屈辱,而且阻碍了,或者说破坏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1826年颁布出版检查法令,禁止进步思想的传播,公开压制进步文学,禁止危害现存制度、现存政权的言论。学校仍保持着农奴制时代的模式,社会科学依附于官方的意识形态和政策。

生活于这个历史阶段中的果戈里深受其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思考、他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了他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和评价。在他的作品中,农奴制度、专制制度的腐朽,政治体制、官僚机构的腐败,饿罗斯人民社会各阶层的地位,特别是在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人的精神状态问题,都是他特别关注的核心主题。

1835年12月,果戈里完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作为果戈里的代表作,((钦差大臣》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成熟阶段的开始。1836年4月,《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作者在谈到这部剧作的创作意图时指出:“我决定把我所知道的俄罗斯的全部丑恶,把一切非正义的行为聚成一堆……我决定同时嘲笑这一切。”在剧作中,果戈里以其非凡的讽刺天才,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揭露、嘲笑俄罗斯官僚体制的腐败和不义,展现了官僚阶层的丑恶和腐朽,描画了官僚们溜须拍马、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压榨百姓的嘴脸。赫尔岑说《钦差大臣》是“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学教程”。这部戏也因此遭到政府和一些文人的攻讦。正如果戈里所说:“他们都反对我,官吏们、商人们……咆哮着说我亵渎神圣,因为我竟敢激怒官界,警察也反对我,作家也反对我。他们都咒骂我而且留意这臣”要来时,便召集官员们教他们如何做官样文章,搞形式主义,他命令警察集中民警,让他们每人手里拿上扫把,把通往“钦差大臣”下榻的旅馆的整条街打扫干净。命令拆除皮鞋店旁边的旧围墙,扎上草标,做出正在进行市镇建设的样子,拆毁的地方越多,就越能说明市长有办法。他命令所有的人,如果过路的官员问起对市镇职务是否满意,就回答“一切满意”,要是谁不满意,以后就给他一个不痛快。他非常气愤自己的宝剑旧了,“无赖商人”为什么不送一把新的来;他质问警察祸害了某个商人,拿走了他一匹呢子,为什么给市长的却只有两俄尺。他鱼肉市民,敲诈勒索商人,因此,整天提心吊胆,怕市民告自己的状;他吩咐严守通往“钦差大臣”住处的门户,看见递状子的或者像递状子的,就掐住脖子把他推出去。他指使邮政局长拆阅所有信件。围绕在市长周围的其他官员,也都是同样的卑劣龌龊。邮政局长竟然堂而皇之地拆阅信件,并说自己出于好奇心,从偷阅他人信件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并把信中的内容作为官员之间的谈资。维持治安的警察完全是市长的爪牙,他们自己就是小偷和强盗,公然讹诈商人。这些官员们个个都是巧取豪夺之徒,面对“钦差大臣”,又都卑躬屈膝,不惜重金收买。作者运用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百官晋见图:每个人都不忘记宣告自己的官位、官龄、成绩,说什么“忠诚报国,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等等,同时也不会舍弃一次机会诽谤攻击其他官员。作者不仅从政治上揭露官员们的腐败堕落、贪赃枉法,而且从人性的角度挖掘其邪恶。

戏剧中,作者一方面表现了外省城市官员与钦差大臣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官吏与市民的对立关系。在第四幕第十场,作者通过商人之口,揭露了以市长为首的官吏们对商人工匠的盘剥。市长做事不按规矩,商人们把他当做老祖宗一样孝敬,向他进贡钱财,给他太太和女儿买衣料。他到了商人的店里,碰见什么拿什么,精致的东西不必说,即使不值钱的他也要,如果谁敢抗议,就让整营的入到你家里来讨税。只要看见这个市长,大家都赶快把店里的东西藏起来。所有的官员也都与市长一样,一方面轻视商人工匠,一方面又对他们巧取豪夺,苛捐杂税逼得商人们走投无路。通过这一群官员与市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商人和工匠的处境,表现了官僚体制与工商业的对立。

内容推荐

谁是“真正的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索贿受贿、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讲排场……这就是外省官员心目中的钦差大员,这个拟想的形象是他们根据以往无数次的经验形成的,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期待,他们才会错把一个骗子当做要员一样供奉。表面上,剧作通过一场误会、一场骗局塑造了假的“钦差大臣”,但实际上,出场的假钦差大臣正是未出场的真钦差大臣的化身,真假钦差除了官衔上的差别之外,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戏剧结尾,真的钦差大臣即将到来,观众相信市长及其官员们必然以同样的姿态迎接他的到来。尼古拉·果戈里编著的《钦差大臣(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给你带来一个戏剧性的喜剧故事。

编辑推荐

尼古拉·果戈里编著的《钦差大臣(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钦差大臣(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尼古拉·果戈里
译者 耿济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9848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002569
中图分类号 I512.34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0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