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江血/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汉江血》是纪念朝鲜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作。朝鲜战争权威作家叶雨蒙经典巨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获奖作品。五次战役百万大军突破临津江,战局剧变胜败得失待一一评说。本书描写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战役。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从宏观角度展示了朝鲜战争的荣与辱,披露了中、美、朝、苏几国最高领导人直面战争而鲜为人知的内幕情况。

内容推荐

叶雨蒙编著的《汉江血》描写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战役。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从宏观角度展示了朝鲜战争的荣与辱,披露了中、美、朝、苏几国最高领导人直面战争而鲜为人知的内幕情况。如美李军兵败汉城,毛泽东与金日成微笑着握手;麦克阿瑟沮丧之极,打蒋介石残兵败将的主意;第三个“八天”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将士;彭老总失算,李奇微突然发动“雷击攻势”,三十八军血战汉江南岸;彭德怀千里闯宫,陈述紧急军情;杜鲁门气急败坏,撤掉麦克阿瑟……《汉江血》为“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第二部。

目录

第一章 面对十一月的胜利,毛泽东和金日成微笑着紧紧握手

第二章 美国步兵的老祖宗要是知道第八集团军现在这副样子,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儿

第三章 尽管一个接一个战友被冻僵而仆倒在地但部队疾进的脚步毫不停顿

第四章 麦克阿瑟的意思是,按我说的办否则我就不干了

第五章 在捷报频传的同时,彭德怀冷静地注意到我军正在发生的诸多困难

第六章 第八集团军一改那种轻狂的冒进做法,变得小心翼翼了

第七章 这些部队经过短时间仓促准备,匆匆赶赴预定出击地

第八章 那最后一坯扔向死者面庞上的泥土,该是多么的冰凉

第九章 活下来的人说,最难忘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第十章 他闭上眼睛,按在冰上的双手一松便滑入江水

第十一章 炮火和曳光弹照彻砥平里之夜:一场无比惨烈的大混战

第十二章 我以为是哪个铜锤花脸在叫板,原来是彭大将军来闯宫

第十三章 杜鲁门气得嘴唇发白,恨不得把麦克阿瑟一脚踢进北中国海

第十四章 麦克阿瑟的专机飞入云空,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了

第十五章 暮色中,彭德怀穿一身棉布军装走向那座简陋的茅屋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五O年十二月三日晚上,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里,当毛泽东伸向金曰成的大手被对方紧紧握住的时候,一种强烈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便萦绕了毛泽东的心灵。他满面笑容地回答着金日成的问候,像会见老朋友一样随意地抽着香烟。

金日成是先由朝鲜到达沈阳,又偕同高岗一起来京与毛泽东会见的。今天在等待金日成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已与周恩来就朝鲜战局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商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同志的请求下,由彭德怀率军赴朝参战,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经打了两个战役,把逼近鸭绿江边的侵略者打回了清川江以南,并正在乘胜前进,收复三八线以北。捷报频传之际,毛泽东舒展了眉头。原来的担心不必要了,志愿军不但可以与美军作战,而且已经战而胜之。入朝之初,朝鲜一些同志看见中国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没有空军,很担心打不了美军。也许正由于这许多的担心,才使得后来的胜利在朝鲜、在亚洲、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现在,金日成同志亲自到北京来了。金日成同志会代表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的,也会向毛泽东主席本人表示感谢的——一个阶级、一个党的意志有时候正是通过一个领袖的个人意志体现的。毛泽东应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接受这种同志式的感谢。一般说来,接受感谢是容易的。谁都知道,给予比索取更让人愉快,尽管出兵朝鲜这种“给予”将付出莫大的人力、财力上的牺牲,而胜利也的确来之不易……

看起来,历史真要把毛泽东推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了,这种举足轻重,将不只限于中国事务,而且已经大大影响了世界事务。君不见,在朝鲜战场被中国志愿军击败的军队,是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军及其十几个仆从国的军队,即所谓联合国军。目前,战争虽未结束,但胜利已不是空中楼阁。下一步将如何办?这是毛泽东考虑再三的事,也是金日成考虑再三的事。恐怕金日成来京的目的正在于此。前几天,十一月三十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在朝鲜战场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这一消息在全世界各方面引起了恐慌和严重抗议。然而,毛泽东却断定这是一种恫吓,是赤裸裸的核讹诈。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像对付日本一样,也在朝鲜投原子弹,那杜鲁门也决没有义务事先通知对方,让对方先做好准备。说来说去,杜鲁门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威胁与恐吓。那么,中国共产党人会不会被杜鲁门吓住呢?不会的!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是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站起来了的人民,她不会再屈服任何外来的压力。具体到朝鲜战场嘛,既然美国敢于诉诸武力,那么中国志愿军就奉陪到底。打了一次战役、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接着打。你敢越过三八线北进,那我为什么不能跨过三八线南进?

不知为什么,在等待金日成到来前的那一阵,毛泽东忽然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湖南湘潭的韶山冲,那个他吃糙米红苕长大的地方。最近,家乡陆续有乡亲捎信来,希望他回去看看。他是想回去看看啊!从一九二七年搞秋收起义离开故乡,到现在已经二十三年了。但是,他现在早已不是一个普通人了,万种国事压在他的肩头,哪有一刻的轻松闲暇?何况,现在正在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朝鲜问题解决好了,将直接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建设。而如何迅速解决,的确是需要下个大的决心。最好一劳永逸,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主观意料……

故乡的人们来信说,韶山地灵人杰,出了毛泽东这个大人物,真是沾帝王的龙脉了。毛泽东对此不以为然,一笑置之。他知道,韶山之所以称为韶山,是相传远古时候,虞舜帝南下,奔苍梧之野巡视,出京城蒲坂,过黄河、跨长江、涉洞庭,来到湘中山野,见处处苍松翠竹,山清水秀,便在一处山坡驻足,奏起“箫韶九成”,引来凤凰起舞。因为虞舜帝奏的音乐为“韶乐”,因此他到过的山便得名“韶山”,从此代代相传。直到韶山出了毛泽东,于是这个湘中的偏僻所在后来便扬名世界。不过,毛泽东当时对故乡人拿他与帝王相比并不高兴,无产阶级的领袖怎么能与封建帝王同日而语呢?他更喜欢陕北民歌《东方红》。在那首民歌里,他被歌颂为人民的大救星。是的,毛泽东从小出身农家,知道中国农民的苦楚与艰辛,历史将这个机遇降临到他的肩头,让他领导几亿穷苦的人民从苦难中翻身当了主人……大事业呀!谁能想到湘中山野里被称为“石三伢子”的农民的儿子,日后竟会成为新中国的开创者。母亲文七妹在毛泽东之前已生了两个男儿,但都未养活,到生下他来,疼爱他的外婆怕他也像前两个哥哥一样夭折,便将他领到唐家±乇一块拔地而耸的丈高的青石下,面对石下长流不断的清泉,磕头烧香朝拜。传说此地以前出过妖孽,兴风作浪,有义士为民除害,将妖魔镇到此块顽石之下。外婆为使他长命,在他向石头磕头之际,便为他取乳名“石三伢子”。

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来了,乾坤扭转,物换星移,其间经历了几多生死。历史在每一个转折时刻,都慷慨地赋予了毛泽东一副决断而无畏的魂魄。成大事业者必有大气魄。即便失败也要失败得惊天动地。从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开始的武装斗争,直到挥师百万横渡长江天堑推翻蒋家王朝,其间有多少次危难、多少次转折,历史似乎本来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但是由于毛泽东的决断,才改变了历史,因而历史也造就了他毛泽东。试想,当初若不统雄师百万渡江作战,中国的历史将会是什么样子?若不下令中国志愿军紧急出动,朝鲜战局又会是什么样子?革命永远不与懦夫做伴,革命是勇敢者的事业……P2-5

后记

写罢这几部书,忧虑似浓雾,弥漫在心头。

六十多年来,在东亚地区埋着两个火药桶: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南北方对峙。而这两个火药桶从一开始就是有关联的。正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介入,并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大陆以武力解放台湾,才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延到今天。不用讳言,也正是由于中国军队出兵朝鲜,才使美方未能吞掉北朝鲜,最终以“三八线”一带划界停战。

可以说,和台湾问题一样,朝鲜问题还会不断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焦点。

我曾接到韩国一家电视台联系采访的电话,内容也是关于朝鲜战争。这表明,六十多年前那一场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仍然不断受到关注。因为,从理论上说,一九五三年朝鲜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仍然不是南北两方的正式边界,停战协定与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协议并不能画等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写朝鲜战争,让今人借鉴过往的战争经验,尽力避免战争,总会有一点作用的。这也是我的写作初衷。更何况,当年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十一万余人阵亡,无论今天国际关系如何变化,无论今人对当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评价,那一代“最可爱的人”总归是为国捐躯,对此,我们不应忘记。我想,这恐怕就是整整几代人之所以怀有“抗美援朝”情结,而始终对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不减阅读兴趣的缘由吧!

我是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搜集材料,介入朝鲜战争题材的写作的。从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读者广泛关注之后,又陆续写作出版了《汉江血》《黑雨》《血雨》《苦夏》《血战》(又名《东线祭殇》),一共六部书,耗去了我十七年光阴,使我从写作之初一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毕业班的青年学员,变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这一系列朝鲜战争题材作品的完成,可以为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留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使我可以不枉为曾经是“万岁军”中的一名战士。

这六部书,从内容上,将朝鲜战争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战役都囊括其中。从写作手法上也不尽相同:《黑雪》《汉江血》属于纪实小说,《苦夏》则是纯粹的长篇小说,而《黑雨》《血雨》和《血战》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报告文学。又由于我长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影片的文学编辑和电视编导工作,我的写作基本属于业余性质,各种条件限制,遭遇困难较多,所以,六部书才断断续续拖了漫长的十七年时间。近几年,我又对这六部书进行了认真修订,打算以《叶雨蒙朝鲜战争文集》的形式出版。在此文集出版之际,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出版社编辑。让我记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的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田珍颖,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初志英,济南出版社的杨剑鸣,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张俊南,等等。还有一些为我这些书做过发行推广的朋友:王广民、霍继新、李安林、宋晓春、张莉、曹荣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晓春二位已经辞世,令人不胜唏嘘!此外,还有将我的书译成日、韩文字出版的朱建荣、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泽等诸位,我也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更应该提到的是不少对我的采访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人,比如:回殿杰、李荣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张伯安、苗长水、孙柏林等。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队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也有的是志愿军老首长或是研究朝鲜战争问题的专家,十几年过去,其中有些人已经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便不会有我的朝鲜战争系列作品的产生。

一个军人投身于哪一场战争并不由他自己选择,只要是为国出征作战而亡而残,不论是在哪一场战争中捐躯,都是不应该被我们忘怀的英雄。

我们也许不需要像日本靖国神社那样的祭祀之所,因为他们把侵华的战犯也视为为国捐躯的英灵;我们也许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设有“退伍军人节”,因为他们的退伍军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战老兵,还有参与侵略别国的不义之战者。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在心中为历次战争中的英灵设一个祭坛,以为阵亡者安魂。而我作为一个作者,便试图以自己的笔,来祭奠亡灵,来抚慰幸存者那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江血/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雨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9064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3158724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