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雨/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黑雨》是纪念朝鲜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作。朝鲜战争权威作家叶雨蒙经典巨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获奖作品。五次战役百万大军突破临津江,战局剧变胜败得失待一一评说。本书重点记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五次战役以及板门店谈判之前的战争态势。

内容推荐

叶雨蒙编著的《黑雨》重点记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五次战役以及板门店谈判之前的战争态势。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军投入十几个军百余万部队,意在成建制地歼灭敌人;突破林津江,胜利在握时,战局的剧变;阿尔蒙德发疯,把飞机和坦克当作大反扑的赌注;最严酷的时候,我一八0师、三十一师穿插过猛,陷入重围;为坚守铁原,彭德怀破釜沉舟,不惜将六十三军打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毛泽东对邓华说,对付美伪军要“零敲牛皮糖”;板门店谈判,克拉克成了第一位在失败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黑雨》是“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的第3部。

目录

第一章 入朝后,志愿军总部几次迁移都是由北向南这次却是由南向北

第二章 风雨里露营,战士们只得将身子贴着树干捆好站着睡觉

第三章 三登被炸,似乎给彭德怀乐观的心情投下一层阴影

第四章 昏黑的夜色中,傅崇碧和徐信亲自到临津江边探查水情

第五章 英二十九旅准备的圣乔治日祝祭场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

第六章 六十四军没有完成穿插任务,军政委两次痉挛,痛苦异常

第七章 彭德怀令十九兵团西线佯攻,令九兵团和三兵团夜行晓宿,挥师向东

第八章 当志司将收兵回撤的电令发往各部之际巨大的阴影已然降临

第九章 最严酷的时刻来临了——年轻的军长遇到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

第十章 于是,一八○师耽搁了或许可以使该师摆脱困境的最宝贵的一天

第十一章 灰蒙蒙的雨空中,被炮火掀起的碎石泥土“哗哗”飘落,一如降下漫天的黑雨

第十二章 阿尔蒙德说:你让这些战车尽管向前冲直到你碰上第一颗地雷

第十三章 为坚守铁原,彭德怀破釜沉舟,不惜将六十三军打光

第十四章 队伍撤离的脚步匆忙而又杂乱,人们再没有向后回头

第十五章 从三八线开始,在三八线结束——历史完成了一个螺旋形的圆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五一年三月底四月初的那些日子,在三八线以南漫长数百里的战线上,联合国军继续向北推进,但已成强弩之末。在我志愿军邓华集团、韩先楚集团和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的顽强阻击下,敌军的攻进越来越滞缓,加之我第二番参战部队十九兵团和九兵团部队相继投入防御,终于使战线稳定下来。

与敌方缓慢的推进相比,我方则进入了大规模进攻战役前的紧张准备。连日来,新入朝的志愿军三兵团所属之十二军、十五军、六十军正日夜兼程向三八线开进。我九兵团和十九兵团主力也加速调往预定出击地域。

入夜,在三八线以北各条公路上,我方的部队和运送辎重的汽车、大车以及炮兵部队的火炮络绎不绝地由北向南开进。敌机在照明弹照射下,一批又一批地俯冲、投弹、扫射,企图将我运输线切断……

在朝鲜战场,没有前方和后方——血与火的较量无处不在。而且,战争与战争之间也没有真正的间歇。你要休整,敌方要进攻,不让你休整;而敌方的攻势疲惫了,我方的攻势早已在筹划之中。战争在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进行。

一场大规模的残酷厮杀即将来临。这就是中朝一方酝酿已久的春季决战,也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较量。

四月六日早晨,在金化东北方向几公里处的上甘岭,四野静悄悄的。山坡上,沟谷里,那些几经战火后残留下来的树木和灌丛已悄然蒙上一层淡淡的新绿。春日的和风轻轻拂过那些鱼鳞般遍布山野的炸弹坑和村庄的废墟,一如翩翩而来的天使,在用她那纤柔的手指和飘舞的裙裾抚弄着大地女儿躯体上的创伤……一九五一年的春天真是姗姗来迟呵……

然而,这种宁静的早晨毕竟是短暂的,随着最初一批敌机穿越云层而来的轰鸣声,爆炸声又连续而起;而在金化以南,敌军攻进的炮火声已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几乎是接敌前线的上甘岭,在一座宽敞的金矿洞里,彭德怀正在主持召开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部署即将发起的第五次战役。

各路将领汇聚一堂: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还有绝大部分志愿军参战部队的军长、政委们。

洞壁上方张挂着巨幅作战地图,那些经参谋人员标示在图上的红色圆圈、箭头和锯齿线,将我军各部的配置地域和攻进线路准确地显示出来。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新入朝的各路将领们都急欲在朝鲜战场一显身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彭德怀环视着与会的几十位高级将领们。这些人有些他很熟悉,但也有些不太相熟抑或是比较陌生。从红军初创时期开始,经过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十多年来,在南北征战的各个战场上,我军成长起一大批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这些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传奇故事,而所有这些传奇故事相加,便构成了我们的革命战争历史。然而,由于彭德怀身居高位,且部队一再改编、合并、调迁,何况在战事频仍的年代,将领们的擢升、调离也很频繁,那些若干年前还是彭德怀属下一个不知名的连长、营长的人,忽然已成为某个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的事并不少见。所以,彭德怀对新入朝的一些部队将领并不相熟是很自然的。不过,不论这些面孔他是否熟悉,他却知道,一查“家谱”,这些将领们准和他有着这时或那时的隶属渊源。简单地说,彭德怀可能不认识与会的一些将领,而这些将领们却没有人不认识彭德怀的……现在,彭德怀环视着与会的几十位指挥员,从众人凝望着他的尊敬与信赖的目光里,同样生出一种亲切和信赖之情。

是呵,这些在座的诸位将领,便是我志愿军各个部队的灵魂、首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眼前猛将如云,战局的改观已可预见。

但是,彭德怀司令员此刻丝毫没有轻松之感。

自一月二十五日,敌人突然发动反攻以来,我方主动权逐步丧失。虽经横城反击一战,迫敌停止进攻十几天,但砥平里受挫,汉江南岸我三十八军和五十军也受重创,我军不得不采取运动防御,逐步撤向三八线以北。让彭德怀感到欣慰的是,我第一番参战部队各部逐山逐水英勇阻击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了第二番部队进入朝鲜,开上三八线附近,为春季决战创造了条件。

但时间非常紧迫,第五次战役迫在眉睫,按毛泽东和军委原作战方针,春季决战拟定于四月上旬或中旬。后彭德怀考虑三兵团和九兵团不可能按时到达集结位置;十九兵团虽可到位,但因补入新兵多,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战前训练;加之战役必需之物资难以运抵,因此彭德怀经请示毛泽东主席,决定将战役发起时问推到五月上旬。然而,战争是两种活的力量的冲突和较量。在考虑我方进攻发起时问时,必须相应考虑敌方的作战企图。目前,敌海军大大加强了对我元山、新浦和清津诸港的炮击,封锁和对沿海岛屿的侦察、袭扰活动。同时,敌人正在增调援兵,拟将两个国民警卫师调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南朝鲜至少有两个师约三万余人在日本加紧训练,装备美械。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在加紧登陆准备。登陆地点极有可能在东海岸的通州、元山地区,以配合其陆军的正面进攻……如此,我军的战役进攻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应抢在敌军登陆之前,破坏敌人的战略企图。

彭德怀决心将第五次战役的发起时间提前到四月二十日左右,并且,他对这一部署的正确性毫不怀疑。

早在三月初,彭德怀由朝鲜战场亲自回北京向毛泽东主席述职后,中央便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制定了“坚持长期作战、轮番作战”的方针。毛泽东亲口对彭德怀说: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那么,究竟能不能速胜呢?中央对此并无明确意见。按中央的战略方针:“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那就是说,中央认为,朝鲜战争并非没有短期解决的可能。基于此点认识,毛泽东主席向志愿军提出如下任务:“我们计划在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再向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现在,我第二番参战部队正在开上三八线,而敌军历经两个多月的进攻已很疲劳,伤亡还未补充,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来到,因此,我军必须抓紧这个时机向立足未稳之敌大举出击,消灭敌人几个师的建制,以加速朝鲜问题的尽快解决……不然,我军动作慢了,坐失良机,等敌人援军开上来,加上海上两栖登陆,势必逼迫我军两面作战,让我处于不利境地。P2-5

后记

写罢这几部书,忧虑似浓雾,弥漫在心头。

六十多年来,在东亚地区埋着两个火药桶: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南北方对峙。而这两个火药桶从一开始就是有关联的。正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介入,并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大陆以武力解放台湾,才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延到今天。不用讳言,也正是由于中国军队出兵朝鲜,才使美方未能吞掉北朝鲜,最终以“三八线”一带划界停战。

可以说,和台湾问题一样,朝鲜问题还会不断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焦点。

我曾接到韩国一家电视台联系采访的电话,内容也是关于朝鲜战争。这表明,六十多年前那一场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仍然不断受到关注。因为,从理论上说,一九五三年朝鲜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仍然不是南北两方的正式边界,停战协定与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协议并不能画等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写朝鲜战争,让今人借鉴过往的战争经验,尽力避免战争,总会有一点作用的。这也是我的写作初衷。更何况,当年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十一万余人阵亡,无论今天国际关系如何变化,无论今人对当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评价,那一代“最可爱的人”总归是为国捐躯,对此,我们不应忘记。我想,这恐怕就是整整几代人之所以怀有“抗美援朝”情结,而始终对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不减阅读兴趣的缘由吧!

我是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搜集材料,介入朝鲜战争题材的写作的。从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读者广泛关注之后,又陆续写作出版了《汉江血》《黑雨》《血雨》《苦夏》《血战》(又名《东线祭殇》),一共六部书,耗去了我十七年光阴,使我从写作之初一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毕业班的青年学员,变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这一系列朝鲜战争题材作品的完成,可以为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留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使我可以不枉为曾经是“万岁军”中的一名战士。

这六部书,从内容上,将朝鲜战争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战役都囊括其中。从写作手法上也不尽相同:《黑雪》《汉江血》属于纪实小说,《苦夏》则是纯粹的长篇小说,而《黑雨》《血雨》和《血战》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报告文学。又由于我长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影片的文学编辑和电视编导工作,我的写作基本属于业余性质,各种条件限制,遭遇困难较多,所以,六部书才断断续续拖了漫长的十七年时间。近几年,我又对这六部书进行了认真修订,打算以《叶雨蒙朝鲜战争文集》的形式出版。在此文集出版之际,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出版社编辑。让我记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的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田珍颖,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初志英,济南出版社的杨剑鸣,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张俊南,等等。还有一些为我这些书做过发行推广的朋友:王广民、霍继新、李安林、宋晓春、张莉、曹荣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晓春二位已经辞世,令人不胜唏嘘!此外,还有将我的书译成日、韩文字出版的朱建荣、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泽等诸位,我也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更应该提到的是不少对我的采访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人,比如:回殿杰、李荣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张伯安、苗长水、孙柏林等。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队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也有的是志愿军老首长或是研究朝鲜战争问题的专家,十几年过去,其中有些人已经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便不会有我的朝鲜战争系列作品的产生。

一个军人投身于哪一场战争并不由他自己选择,只要是为国出征作战而亡而残,不论是在哪一场战争中捐躯,都是不应该被我们忘怀的英雄。

我们也许不需要像日本靖国神社那样的祭祀之所,因为他们把侵华的战犯也视为为国捐躯的英灵;我们也许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设有“退伍军人节”,因为他们的退伍军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战老兵,还有参与侵略别国的不义之战者。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在心中为历次战争中的英灵设一个祭坛,以为阵亡者安魂。而我作为一个作者,便试图以自己的笔,来祭奠亡灵,来抚慰幸存者那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雨/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雨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906462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3158990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