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战/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血战》是纪念朝鲜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作。朝鲜战争权威作家叶雨蒙经典巨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获奖作品。五次战役百万大军突破临津江,战局剧变胜败得失待一一评说。朝鲜战争历时三年零一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如果把那场战争比作一次大雪崩,那么当时葬身雪崩的一队人马依然被深埋。

内容推荐

朝鲜战争历时三年零一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如果把那场战争比作一次大雪崩,那么当时葬身雪崩的一队人马依然被深埋。

叶雨蒙编著的《血战》的文字就是刨开冰雪、抬出蒙难者遗体的过程——它将通过众多幸存者之口,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冬天,在东部战线,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第十军之间发生的那场被美韩称为“咸镜南道战役”,而我军称为“长津湖之战”的激战。它并非一部战史,而是战争中人的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是幸存者的战争回忆。《血战》为“朝鲜战争全景纪实”第五部。

目录

第一章 从此,“解放台湾”便从一种实际军事准备,变为—个政治目标而遥遥无期

第二章 有的战士扔了大盖帽却没有领到棉帽,光着头过了鸭绿江

第三章 队伍并不雄壮威风:没有飘扬的军旗,军号也不嘹亮

第四章 在他的耳朵没有被冻掉以前,听到了一个美国女兵的说话声

第五章 从此,那九个战友再无音讯,像云雾一样从人间蒸发

第六章 像这样一次全歼美军一个建制团的战例,以后再没有发生过

第七章 他体内最后的热量随着弹伤流血耗尽,一下子僵立在积雪中

第八章 师政委流着泪说:没有拦住突围的敌人,责任不在部队

第九章 随着杨根思拉响炸药包的轰天巨响,诞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

第十章 命运的天平从一开始就不向他们倾斜,让他们扮演了迟来的角色

第十一章 风雪路上,一场悲壮无比的追击阻截之战

第十二章 在长江边上凫水那样惬意的事情,从此只能出现在梦中

后记

试读章节

那是一九五。年十月份的开头几天,一天晚饭后,二十一岁的战士侯方仁约出本班的张福和一帮战友,去驻地村外的江岔里打赌,赌的是只要侯方仁会凫水,张福就把自己包裹里的一双崭新的厚底皮鞋输给他。

那个时候,他们所在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正位于上海长江口以西沿岸的浏河、宝山至吴淞口一带江边进行水上练兵,准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

新中国从一九四九年十月~目建国已整整一年了。一九四八年底参军的侯方仁,赶上了渡江作战和其后的解放上海之战,为此他获得了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他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枚纪念章,这是他曾为新中国作战的证明,他为此感到自豪。新中国成立一年了,祖国大陆除西藏外都已解放,海南岛也让第四野战军拿下了,只剩下台湾孤岛等着解放了——这神圣的任务落到第三野战军、落到九兵团、落到二十军,最后又落到侯方仁和他的战友们的肩上,这让年轻的战士们备感兴奋、雀跃不已。

渡海作战的练兵是艰苦的,但是“跟后来到朝鲜打仗的艰苦一比,那会儿就是好日子了”。

在那些后来令侯方仁怀念不已的“好日子”里,侯方仁和战友们整日里日头晒、雨水淋,一遍遍地练习登船下船、练习抢占滩头阵地、练习防晕船、练习游泳泅渡。“训练回来,大米闷干饭管够,就着煎鱼、炖肉、青菜——不愧是江南鱼米乡嘛……”

一般说来,各项水上练兵侯方仁成绩都不差,唯独“凫水最难,费多大的劲,就是浮不起来”。九月中旬,连队要加快训练进度,提出让水性好的人分别“包干”那些水性差的。侯方仁虚心求教张福,希望由他把自己包下来。不料张福一晃大头,轻蔑地说:

 “包谁也不包你这个秤砣!”

“你别讽刺人!”侯方仁有些恼了。

“就凭你们这些山东旱鸭子,还想凫水打台湾?那台湾就难解放了!”

“你小瞧俺们山东人?俺就把水凫会给你看看!”侯方仁说。

“一个月内,你别说凫水,你只要在水上浮起来,我……”

“你怎么着?”

“我就输你一双皮鞋!”

“那你这皮鞋俺是要下了!”

张福的皮鞋全班人都见识过——他曾不止一次从包裹里取出向大伙儿展示:是一双日本军队的厚底制式皮鞋。据张福称,这是师后勤部供给处他的一位分管被服仓库的同乡在打下上海以后送他的。张福很珍惜它,一次也没舍得穿过。现在,居然要用它来与侯方仁打赌,这让侯方仁气得七窍生烟:“他张福是认准了我学不会凫水,那皮鞋他很金贵,被窝里都恨不得搂着!”

侯方仁决心赢下这场赌。

“也不全是为那双皮鞋——听说美国第七舰队进了台湾海峡,咱攻打台湾还是渔船,要是让人家美国军舰撞翻了船,你不会凫水还不淹死在海里,怎么解放台湾?”

侯方仁闷头苦练起来,但是十多天过去,还是没啥进展。“在水里憋气可以浮起来,就是不能露头,一露头喘气,准沉下去。”

十月一日那天,庆祝建国一周年,中午会餐,下午休息。侯方仁“最后下了狠心,找出一条雪白的新毛巾,去求三排的老乡许同。许同是山东薛城那边人,微山湖边上长大的,会水……”

侯方仁找到许同,递上带来的新毛巾:“咱连南方佬居多,欺负咱山东人是旱鸭子!可忘了咱们有微山湖上的好汉!许同,你得教我凫水!”

山东好汉许同没要侯方仁的新毛巾,他拎了一根背包带,让侯方仁跟他到江边。

当时,侯方仁所在部队的番号是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驻在崇明岛西端江对岸,村庄外不远是一条江岔。许同带侯方仁到江边码头,把背包带拴到侯方仁的腰上。

“教俺凫水还要捆上?”侯方仁寻思着。

“你看水上……”许同喝了一声。  侯方仁向水面一扭头,没提防后头许同狠劲一脚飞起,将他踹到江水里。

“俺在水里扑腾着,也忘了动作,一口一口呛水,沉下去,许同拎着背包带把俺拽上来,沉下去,拽上来……俺胳膊腿儿乱踢乱划……”

——喝饱江水之后,侯方仁双脚乱蹬、双臂乱划之际,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觉得身子轻了,能浮起来了,抬头喘气也不立马下沉了……俺高兴地吆喝起来,一喊,忘了划水,又沉下去了……”

过了几天,侯方仁练得可以在水中游上十米八米了,自忖那双皮鞋基本到手了,便约上张福和一帮战友,晚饭后来到江边,并且十分大度地告诉张福,那双皮鞋先不必带来,可以让它“再在你的包裹里杲一晚上”。

却不料众目睽睽之下,侯方仁把一场好戏演砸了。

下到水中后,侯方仁在水中扑腾了几下,骄傲地从水面昂起头,叫道:“看!我浮起来了吧?”

话没说完,呛了一口水,身子便沉了下去。他自知老毛病又犯了,一慌神,双腿猛一蹬,从水中蹿出,又喊:“我浮起来了。”

却听到岸上一阵哄笑,一慌乱,又咕咚灌了一口水,身子又沉下去了。

后来侯方仁爬上岸,听到张福讥笑说:“到底是山东早鸭子……”

“我浮起来没有?”侯方仁质问道,“你说过,只需我在水里浮起来,你就……”

“那你沉下去没有?”张福反问。

“我浮起来没有?”侯方仁紧盯不放。

“你沉下去没有?”张福又问。

“你想赖账?那不行!”侯方仁不依不饶,“咱明天再来试,明天,怎样,敢不敢?”

“明天就明天!”张福答应道。

一帮年轻战友笑闹着离开岸边,返回江村。那时候,夕阳映红了江面,水鸟哇哇呜叫着,颜色开始泛白的芦苇在岸边迎着晚风摇曳不止。

这景象后来长久埋在侯方仁心底。

侯方仁最终没能赢到张福的皮鞋,因为第二天部队便接到北上山东的命令,“紧着忙着收拾准备,一两天内就上了火车。”

“不是要准备解放台湾吗?怎么向北去山东呢?”侯方仁和他的战友们有些疑惑。尽管山东是侯方仁的家乡,部队北上山东,说“是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搞训练”,但是侯方仁他们还是对突然辞别的江南水乡,满含惜别之情。尤其是侯方仁,他至死都不会忘记,在江南秋日那温暖的江水中,他“第一回全身在水里自由飘浮起来,像水里的鱼儿、天上的鸟儿”,这种惬意的感觉,从此留在了他的梦中。

和侯方仁突然离别江南水乡的心境相同的人不在少数。五十九师一七六团的曲肇录留在脑海里的是另一幅画面:

随风起伏的芦苇荡,一群鸭子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呀呀呜叫声……P2-5

后记

写罢这几部书,忧虑似浓雾,弥漫在心头。

六十多年来,在东亚地区埋着两个火药桶: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南北方对峙。而这两个火药桶从一开始就是有关联的。正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介入,并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大陆以武力解放台湾,才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延到今天。不用讳言,也正是由于中国军队出兵朝鲜,才使美方未能吞掉北朝鲜,最终以“三八线”一带划界停战。

可以说,和台湾问题一样,朝鲜问题还会不断成为国际社会注目焦点。

我曾接到韩国一家电视台联系采访的电话,内容也是关于朝鲜战争。这表明,六十多年前那一场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仍然不断受到关注。因为,从理论上说,一九五三年朝鲜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仍然不是南北两方的正式边界,停战协定与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协议并不能画等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写朝鲜战争,让今人借鉴过往的战争经验,尽力避免战争,总会有一点作用的。这也是我的写作初衷。更何况,当年中国军队入朝参战,十一万余人阵亡,无论今天国际关系如何变化,无论今人对当年的抗美援朝有任何评价,那一代“最可爱的人”总归是为国捐躯,对此,我们不应忘记。我想,这恐怕就是整整几代人之所以怀有“抗美援朝”情结,而始终对朝鲜战争题材作品不减阅读兴趣的缘由吧!

我是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搜集材料,介入朝鲜战争题材的写作的。从一九八九年一月出版《黑雪》引起各界读者广泛关注之后,又陆续写作出版了《汉江血》《黑雨》《血雨》《苦夏》《血战》(又名《东线祭殇》),一共六部书,耗去了我十七年光阴,使我从写作之初一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毕业班的青年学员,变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不过,聊以自慰的是,这一系列朝鲜战争题材作品的完成,可以为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留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使我可以不枉为曾经是“万岁军”中的一名战士。

这六部书,从内容上,将朝鲜战争的各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战役都囊括其中。从写作手法上也不尽相同:《黑雪》《汉江血》属于纪实小说,《苦夏》则是纯粹的长篇小说,而《黑雨》《血雨》和《血战》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报告文学。又由于我长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影片的文学编辑和电视编导工作,我的写作基本属于业余性质,各种条件限制,遭遇困难较多,所以,六部书才断断续续拖了漫长的十七年时间。近几年,我又对这六部书进行了认真修订,打算以《叶雨蒙朝鲜战争文集》的形式出版。在此文集出版之际,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曾经对我有过帮助的出版社编辑。让我记住的名字是:作家出版社的朱珩青、那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田珍颖,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初志英,济南出版社的杨剑鸣,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蔡志翔、董瑞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张俊南,等等。还有一些为我这些书做过发行推广的朋友:王广民、霍继新、李安林、宋晓春、张莉、曹荣等人。其中,正值盛年的李安林和宋晓春二位已经辞世,令人不胜唏嘘!此外,还有将我的书译成日、韩文字出版的朱建荣、山崎一子、永野慎一郎、金泽等诸位,我也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更应该提到的是不少对我的采访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人,比如:回殿杰、李荣耀、王道平、高化民、姚旭、白振武、丁甘如、王少峰、张伯安、苗长水、孙柏林等。这些人有的是我在老部队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也有的是志愿军老首长或是研究朝鲜战争问题的专家,十几年过去,其中有些人已经作古,如王道平、姚旭、白振武等,我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便不会有我的朝鲜战争系列作品的产生。

一个军人投身于哪一场战争并不由他自己选择,只要是为国出征作战而亡而残,不论是在哪一场战争中捐躯,都是不应该被我们忘怀的英雄。

我们也许不需要像日本靖国神社那样的祭祀之所,因为他们把侵华的战犯也视为为国捐躯的英灵;我们也许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设有“退伍军人节”,因为他们的退伍军人中除了反法西斯的二战老兵,还有参与侵略别国的不义之战者。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在心中为历次战争中的英灵设一个祭坛,以为阵亡者安魂。而我作为一个作者,便试图以自己的笔,来祭奠亡灵,来抚慰幸存者那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战/朝鲜战争全景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雨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906448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3158798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