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吉思汗帝国秘史(解密成吉思汗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历史格局的影响)
内容
编辑推荐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隆重推荐!

约西姆·巴克汉森,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成吉思汗帝国秘史》是其代表作,出版后在欧美影响很大,成为西方研究成吉思汗必读的经典之作。与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的《草原帝国》、瑞典历史学家多桑的《多桑蒙古史》并称为研究成吉思汗及其帝国的代表之作。

内容推荐

《成吉思汗帝国秘史》——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家顾问约西姆·巴克汉森历经十载倾心打造的经典力作!

《成吉思汗帝国秘史》——一部融管理、谋略、人性、智慧于一体的历史解谜之作!

他,被世人誉为一代天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更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帝国的缔造者。

他,一个名副其实的实干家,一个几乎白手起家的卓越经营者,打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卓越的团队。他的经营管理成了国内外企业家参考的典范。

他,缔造的蒙古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互相隔绝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他,兼容并蓄的革新者。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他的治下,各种文化求同存异,造就了当时世界文明的灿烂之花;政治、文化、科技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目录

法文版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光荣与梦想

第二章 风起云涌的亚细亚

第三章 天造地设的神山

第四章 可汗之战及世界征服计划的开端

第五章 神圣的大札撒

第六章 “上帝的人间祸魔”遭遇“真主的幽魂”

第七章 规模空前的西征

第八章 充满神秘的黄昏

第九章 成吉思汗之子

第十章 成吉思汗之孙

第十一章 功行圆满

第十二章 帝国的崩溃

附录:

1260年蒙古帝国示意图

1300年蒙古帝国分裂示意图

1200年蒙古高原部落分布图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谱系图

试读章节

印度那一区域是相对最孤立的。东部的喜马拉雅山脉隔绝了它同中国的直接接触。兴都库什山是它最脆弱的屏障,雅利安民族就是翻越这座山而进入印度各地的。后来蒙古狂潮的最后一波波澜来到印度,也是经过这一门户。在历史上,对于对外防御,印度本身始终处于消极的地位。我们可以相信,印度的荆棘繁殖地及低洼流域曾诱致了一切外来势力潜入印度。在印度的肥沃高原上,雅利安这个好动的游牧民族,在印度的湿热气候影响下,转变成了定居的与和平的农业居民。印度在撇开了西北部的被侵入地带后,专心应付自己的内部问题,居于首要地位的便是种族和阶层问题。内部政治几乎完全支配了印度历史的发展进程。

居住在中国区域的,同样有和平的、文明的和务农的民族。虽然中国历史比印度历史更起伏不定,但其原因却不在中国人身上。中国历史波荡不定的根本原因,在于掩护不得力的西北部边界上的纷争。中国对外政治上偶然的活跃,只可视为上亚细亚向黄河和扬子江各流域进攻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每每中原王朝有些朝代意图扩张时,其要务就在于解除北部和西北部的威胁。这时,他们的举动总是未雨绸缪的,基于安全的需要,中央王朝的势力会远远延伸至上亚细亚。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不是中央王朝侵扰了沿边各地,反而是沿边各地袭扰了中央王朝。成功入主中原后,新的主人翁——少数民族的首领,将他们原有的土地与中央王朝所支配的版图合并起来。元朝和清朝就是这样的入主中原的大帝国。原本的农业民族对于侵入他们本族的外敌,历来施以坚忍的和激烈的抵抗,但他们绝不会认定北部和西北部各地是隶属于帝国本身的。中国的帝国主义并没有存在过。中华民族多数时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我们可从万里长城这个纯粹防守的工事上,看出这个民族的性格。

关于亚洲大强国政策,在亚洲,如中国和印度,由于它们的人民依靠土地及手工业,因此这里并不推崇大帝国政策。完成帝国塑造的政治角色常是由其他两个区域,即上亚细亚和旧亚细亚来完成的。地理优势优先性地使这两个区域成为了历史的活动中心。从地理上说,它们都居于离平地较高的地方,并拥有向各方进攻的出口。中国和印度受制于人口增加而土地贫瘠的现实,因而需要将它们的力量向外发展。但沙漠和辽阔的荒原并不能像农耕地区一样,成为永居的处所。在那类地方,能够昌盛的,是那些游牧民族,可以大有作为的,是那些伟大征服者。那是骑士民族的乐园,他们在亚细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因为这些民族能够通行无阻地超越本洲的远近各地及各种险阻。但对于农业居民来说,亚细亚游牧民族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受了自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与土地相黏结。但在旧亚细亚,尤其是在能够使那些区域充满生机并产生实益的上亚细亚的游牧民族里,亚细亚的游牧精神是经过锻冶的。亚细亚之所以总是生存于动荡和革新以及种种祸灭的过程里,多是它的游牧民族搅动的。

米太人、波斯人、帕提亚人,以及那些新波斯人等强大侵略者,在其与雅利安的移入民族混杂后,曾昌盛于旧亚细亚。第一个白种人的帝国的成立,就是在这个时期,它是由波斯人创立的。在那个时代,罗马国家还不过只是个小小城市而已。这个波斯帝国的文化兼有农业与游牧两种要素,曾闪现了五光十色的光芒,包罗了欧罗巴、亚细亚、亚非利加的各种成分。这个波斯帝国那时位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地点,曾力抗来自四方八面的攻击,最后亡于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手中。每每遭逢灾祸后,波斯帝国仍旧巍然复兴,它的最大成功,就是前后好几个世纪面对亚细亚的压迫,它始终能尽力抵抗。

后来,阿拉伯沙漠的骑军在穆罕默德的绿旗之下向东方猛进,过于进化的波斯帝国才在更强壮的游牧民族的奋击下覆亡了。在以民族立国的旧国家所在地上,成立的是一个以宗教立国的帝国。伊斯兰教从此传入旧亚细亚。此时,自然的界限泯灭了,唯有信仰会引人注意。过去始终受压迫的突厥各部落,则和平地由上亚细亚一点一点迁移到波斯的地面上,他们成为伊斯兰教精锐的组成部分。突厥、波斯、阿拉伯的各种元素相互融合,造就了新的、卓绝的、昌盛的阿拉伯文化。水量丰沛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旧史名为雅查尔特河和阿瞧斯河)流经这个富饶而人口繁多的国家。那时,两河流域,即脱兰索士安(即河中府)和呼罗珊各地,正经历着它们最昌盛的时代。不花剌和撒马耳罕已经有了发达的市集、学院和农业,发达的灌溉技术使农业大为繁荣,马鲁和也里两城的人口竟达100万之多。

在11世纪及12世纪,这个伊斯兰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因而成为耶稣教的西方各邦的重大威胁。历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在日出之地与日落之地的各国中发生一番新较量的先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祸患却从东方而来。成吉思汗的西征部队来到了旧亚细亚,捣碎了伊斯兰的势力。这个地方遭受了战争的严酷洗礼,再也不能完全恢复起来。上亚细亚自上古以来,始终是游牧民族的大本营,现在却见证了它征服世界的最后和最惨烈的努力。

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争创造了历史,历史正是在斗争中才达到了一种互动、更替。在这种斗争中,不仅存在着各民族的迁徙,也有着各国家的兴废和各种族的混合与移动。各种文化也从这两个基本成分的调和中,形成了各自的特性。甚至更有人说,耕种生活与游牧生活的融合,也就是文明的初胎。由人类生活的最初状态开始,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的定义可由它的名目里看出来。随后,天时和地利等各种条件将这个经济组织逐渐分解开来。一方面表现为游牧者和在高山放牛羊的牧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原始的农民,后者能够从至今在亚洲尚存的若干种陈旧耕种形式里,完全不知培育车和如何榨乳牲畜的那些群体身上看到影子。所有这两种人民,游牧人民和耕种人民——前者拥有强烈的扩张天性,后者能以其勤奋和忍耐种植土地——都要经过一段遥远的路程,以达到他们的经济形式的更高阶段。榨乳牲畜的饲养,曾经过了一段起伏不定的历史,恰与播种谷物所经过的历史一样。P14-17

序言

直到15世纪末期,在政治上,欧洲似乎始终处于世界文明的旁观者的地位,恰如它在地理上所处的地位一样:偏安于亚细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方人真正进入世界文明,乃是从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中那些层出不穷的发明开始,在这一时期,他们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然而,即使在这个时代——到今天也不过间隔了200多年——有一批来自亚细亚的军队竟然来到了维也纳的门户。欧洲霸权的时代,前后持续不过500年,似乎就来到了它的末期,盛极必衰的征兆已经明显显现了。

中世纪欧洲发生的大事件,我们可能如数家珍,知道得很清楚;然而,对同一时期欧洲以外的事情,可能知之甚少,对辉煌而壮丽的成吉思汗战功史更是所知有限。本书所描述的成吉思汗及其帝国的历史,我认为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的大众通俗读物,在内容上,它不仅对当时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叙述和描绘,更对世界大趋势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预测。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探索成吉思汗及其所建立的世界帝国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这段历史已经不能局限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更可以从地理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成吉思汗及其草原帝国对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广泛影响,这对我们了解世界历史的变化格局大有裨益。

在最近几年中,陆续有几部关于成吉思汗的著作问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推哈罗德·兰伯的杰作。这些作品大多采取了小说的体裁,多半仅仅关注蒙古帝国创造者的身世。我觉得更有必要的是,将这个地球上最奇特和最广大的国家的全部历史写出来,而这个国家的宗教、经济、军事的面貌,都在这里得以据实表露出来。

有关成吉思汗帝国历史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中国、阿拉伯、亚美尼亚的纪年史。如果不是专门学者,阅读起这些素材来将是相当困难的。但有一批研究者经过多方努力后,曾翻阅过浩如烟海、极其繁杂的材料,并将之集中了起来。成果中的第一部应推豪威士先生的四卷本《蒙古史》,其次则为法国人多桑及卡恩的著作。我们也曾参考了爱尔特曼、汉默·浦格斯塔、格鲁塞的研究成果,他们曾翻译了蒙古王子撒难薛禅的纪年史。另外,我们还参考了大量其他历史学家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资料。我相信,本书的研究将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一部内容翔实、较深刻、全面客观地反映成吉思汗帝国的信史。也进一步揭示出成吉思汗帝国与现代世界形成的秘密。

书评(媒体评论)

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他一生打过60多场大战役,从未失败过,创下了奇迹。1998年,《华盛顿邮报》评选出“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个人就是成吉思汗,第二名才轮到西方人引以为豪的——哥伦布。同时评选出的“影响千年的一件事”就是印刷术传到欧洲,而当时打通东西方交流的原因,正是成吉思汗的西征。

——美国著名东方学专家 杰克·威泽弗德

俯仰六百年间,当时都为龙盘虎踞之大版图而赞叹。自有地球以来,英雄之席卷大陆者不知凡几;自有历史以来,君主之削平邦土老亦不知凡几。然规模之大,版图之广,如成吉思汗者,前后无可匹者。……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较,基业之伟,领域之大,亦不能同日而语。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 太田三郎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格鲁塞

成吉思汗是一天才的实干家。无论你是初出茅庐者,还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行家里手;无论你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企业家,……你都能从成吉思汗的身上发现耀眼、共通的光芒,更能体味到创业的艰辛、浴火重生的喜悦。

——《华盛顿邮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吉思汗帝国秘史(解密成吉思汗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历史格局的影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约西姆·巴克汉森
译者 陈文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0267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3153289
中图分类号 K827=4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29:09